一 中美人文交流综述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人文交流是两国关系的地基。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在社会和人文领域的交流有效地增进了双方互信,消除了误解,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的建立为两国开展积极坦诚的沟通对话,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本轮对话期间,双方围绕“中美关系未来50年——相互理解、共生共享”的主题,共同探讨如何为两国人民交流拓宽渠道,提供便利,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扩大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夯实两国关系民意基础,为中美关系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正能量。
【机制回顾】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是在中美两国元首共同关心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中美两国政府在人文交流领域开展合作的最高级别对话机制。从建立至今经历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2010—2016)和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机制(2017—)两个阶段。
2009年4月,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访美期间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开辟中美关系新领域、深化两国人文交流达成一致。同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就建立一个新的双边机制,以促进两国人文交流达成高度共识,并写入《中美联合声明》。2010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华盛顿核安全峰会期间会晤时,提出发展中美关系的五点主张,其中第三条是“保持各级别交往,尽快建立中美人文交流机制”。
2010年5月25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北京正式启动。机制双方主席、国务委员刘延东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有关谅解备忘录,并主持了首轮磋商。2011年4月12日,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美国华盛顿市举行。2012年5月4日,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北京举行。2013年11月22日,第四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美国华盛顿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发来贺信,在此次磋商期间续签了《机制谅解备忘录》。2014年7月11日,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北京举行,首次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开幕。2015年6月25日,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美国华盛顿市举行。第六轮磋商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和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在美同期举行。2016年6月6—7日,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北京与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期举行。
从2010年至2016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汇聚各方力量,着力推动中美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妇女和青年7个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一批重要合作项目的实施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会晤期间共同确定建立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2017年9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在华盛顿市共同主持了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本轮对话包含教育、科技、环保、文化、卫生、社会发展(涵盖体育、妇女、青年、社会组织)、地方人文合作七大合作领域,旨在促进双方在两国全面对话机制框架内进一步推动社会和人文交流。本轮对话期间,双方围绕“中美关系未来50年——相互理解、共生共享”的主题,共同探讨如何为两国人民交流拓宽渠道,提供便利,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扩大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夯实两国关系民意基础,为中美关系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正能量。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发表了《联合声明》,并将通过《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落实130多项具体成果。
【开展情况】
2017—2018年,中美双方按照推动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计划,全力推动双边人文交流,基本落实130多项具体成果,并创建了一系列品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在教育交流方面,双方保持高层次政策对话,成功举办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中美大学校长论坛等一系列计划活动。两国进一步推动大学智库开展机制性合作、青少年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交流合作,以及中美高校间的务实合作。中美人文交流在2017年和2018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出两国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在科技交流方面,2017年和2018年两年中,中美科技交流热络,行动计划中大多数事项均有推进。这体现在高层重视,交流层次广泛,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合作增长领域,高科技、农林渔等领域稳步推进,中美各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的相关活动基本正常运行。
在环保交流方面,中美开展两国环保部门间的政策交流与对话,并通过分享双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技术经验,促进双方环保技术和产业交流,召开“中美环境合作联委会会议”。实施“绿色港口和船舶计划”,召开“中美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中美机动车污染防治国际研讨会”“中美水污染防治国际研讨会”“中美环境立法交流会”等。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美文化领域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和访问。在艺术领域,中美两国就戏剧、音乐、书画、影视等多个领域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在传统文化领域,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和南京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也在美国广受欢迎;在旅游领域,中美旅游高层就两国旅游文化的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在卫生交流方面,中美两国在卫生交流领域深化卫生政策与卫生体制改革交流,开展慢性病合作,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并在艾滋病、新发传染病、结核病、慢性病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并涌现了一批以惠民为目标的专项疾病的防治合作行动,而且开展了多项医学学术领域内高端专业人才的对话和交流,而更引人关注的是双方在医疗科技和设备上的互通有无。
在体育交流方面,中美双方在篮球、乒乓球等奥运项目,气功、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方面开展多层次广泛交流。政府与非政府渠道双管齐下推动体育双边交流,两国体育交流不仅致力于提高竞技水平,并致力于提高体育相关研究的发展以及全民体育的开展,为双方未来在体育方面的交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妇女交流方面,中美双方举办女企业家精神研讨会,开展清洁炉灶合作和反家庭暴力领域的技术合作。但是在合作的层次、广度以及内容上有所缩减。
在青年交流方面,中美双方深入开展中美青年政治家、学生领袖、青年创业和青年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政府驻外机构、国家间互访项目等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与机制,孔子学院、中美创客大赛等机制也成为推动中美两国青年交流的主要推手。
在地方合作交流方面,中美两国地方合作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有所推进。机制作用越发明显,实施“中美城市治理项目”,举办“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中美友好城市对话会”等。
二 中美教育交流
【概况】
1978年中美关系改善是双方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转折点,中美两国在这一时期逐渐恢复了中断近30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为中国现代化教育指明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方向,中美教育领域的合作因此走向了一个更高水平的全新发展时期。中美双方在这一时期积极开展留学生互换,合作办学和教育代表团互访等项目。
2017年,中美两国召开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并通过了《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该计划表明,双方将继续实施中美双向留学“双十万计划”和富布莱特项目,中方还将设立“优秀美国学生短期留学中国计划”,以此增进两国学生学者对彼此国家的了解和感情。此外,两国将进一步推动大学智库开展机制性合作、青少年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交流合作,以及中美高校间的务实合作。2018年,中美继续贯彻实施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工作,开展了美国校友访华之旅、孔子学院校友行以及美国非洲裔大学校长访华等一系列活动。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得到了深化。在支持大学智库合作方面,中美双方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智库对话,包括“2018中美青年学者对话会”、中美知识产权学者对话、“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其宗旨是促进中美两国精英的沟通、了解与互信。在推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发展方面,中美两国相关机构互动积极。国家汉办与美国大学理事会共同主办了“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等活动,旨在增进美国教育界对中国教育与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在美国的孔子学院开展了以宣传中国文化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推动美国汉语教学发展。在推动中美职业教育交流方面,中美两国专家学者多视角、多层面地分享了职业教育实践经验,并探讨了拓展中美地方合作的有效途径。
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是面向人人、面向未来的事业,具有聚同化异的独特作用。中美人文交流在2017年和2018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两国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取得新发展。中美双方在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建立扩大人文交流的平台和渠道,提升人文交流的影响力。
【中美高校在线教育联盟成立】
2017年4月21日,2017高校在线教育国际论坛在深圳大学举办。此次论坛由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携手深圳市优课在线教育有限公司、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美国CMS Global公司共同举办,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大学副校长黎军主持论坛。论坛现场成立了中美高校在线教育联盟,同时深圳大学与3所美国大学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今后中国本科毕业生将可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美国高校的硕士学位。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举行】
2017年8月7—11日,第四届“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与系列活动在北京市中华世纪坛举行。大赛由中国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清华大学、英特尔公司、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大赛决赛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提供特别支持。2018年8月13—17日,第五届“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在北京市中华世纪坛举办。大赛由中国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清华大学、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和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承办,大赛决赛由北京市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提供特别支持。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是中美人文交流系列活动的亮点之一,中美青年创客通过大赛平台在创新领域深度分享,进而促进两国在青年层面的人文交流。
【全国学校体育教师赴美留学项目启动】
2017年9月15日,全国学校体育教师赴美留学项目行前集训开班仪式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159所大学的166名学校体育教师分别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犹他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全国学校体育教师赴美留学项目是中美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之一。
【孔子学院美国中心年会举行】
2017年9月24日,孔子学院美国中心在华盛顿里根大厦举办年会。与会嘉宾髙度评价了孔子学院在与美国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提升在美汉语教学质量和汉语推广水平、广泛深入推进中美人文交流等方面做出的成绩。在本次年会上,孔子学院美国中心对来自全美7所大学孔子学院的10位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
【中美青年创客中心启动】
2017年9月25日,中美创客峰会暨中美青年创客中心启动仪式在美国纽约大学举办,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讲话。中美青年创客中心的成立将为中美青年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开展科技文化体验交流互动,帮助更多青年孵化创新梦想。
【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召开】
2017年9月26日,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中美关系未来5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承办,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支持。来自中美两国约40所大学校长、智库与企业界代表共计超过200人与会。来自中美两国大学的校长、智库界的学者以及企业界的代表在会议上分享了各自对于未来50年中美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中美合作推进“一带一路”项目调研》谅解备忘录签署】
2017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签署了《中美合作推进“一带一路”项目调研》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宣讲会、研讨会、论坛、报告发布会等形式,在美国50个州和联邦直辖区推广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认识,也将对“一带一路”具体合作项目进行跟踪调研,并形成研究报告。此外,双方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开展长期和短期专家及研究人员交流活动,并向双方交流人员委派调研及学术研究任务。
【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升级】
从2017年10月起,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升级为“中美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并实行申报工作常态化。经过首批试点院校的积极探索,“双百计划”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合作机制,受到合作各方的高度认可。
【中美“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工作研讨会召开】
2017年10月18日,中美“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市召开。会议首先回顾了“百千万计划”自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之后,围绕院校国际化建设、国际化课程开发等议题开展了专题讲座、中美院校长专题研讨和对话。来自20余所“百千万计划”的中方项目院校代表,美国南达科塔大学、奥克兰社区学院等7所美国高校的校级领导参会。此次会议为推进中美双方在“百千万计划”框架下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四届中美物流教育论坛召开】
2017年10月19日,第四届中美物流教育论坛暨第八届中美物流会议——丝绸之路国际运输与物流发展论坛在北京物资学院举办,由北京物资学院、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联合主办。该论坛围绕多式联运、无车承运、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从全球维度看丝路物流发展,用国际视角论中国物流业转型。中美两国业界、学术界100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第三届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举行】
2017年11月10日,由中国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美国帕克十二联盟(PAC-12)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与会的中美教育界专家、体育及企业界领袖围绕“分享、激发、创新”这一主题,就两国如何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发展分享了各自观点,着重探讨了精英教育与竞技体育在大学校园中的和谐共存,大学体育运动对于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明星学生运动员的培养等议题。此外,PAC-12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在峰会期间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交流。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旨在通过体育交流激发和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发展,打造属于中美学校体育交流的黄金时代。
【第四届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建设研讨会召开】
2017年11月12日,第四届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建设研讨会在苏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国际司主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苏州独墅湖教科创新区、英特尔公司共同承办。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建设研讨会是《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的内容之一。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指导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建设和发展以及促进中美社会和人文交流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汉语辩论赛】
2017年11月18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和该校孔子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一届“华语擂台”汉语辩论赛。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犹他州、佛罗里达州等美国多地的参赛者,展示了各自的汉语知识、语言和思辨能力及个人风采。此次“华语擂台”旨在提高参赛者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增进他们对中国及世界的了解与认知,也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美国非洲裔大学校长代表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年12月4日,美国非洲裔大学校长代表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会见了代表团一行。美国传统非洲裔学院与大学和中方院校在机制会议上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正式设立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项目,鼓励美国非裔大学学生和教师来华交流学习。这次会议加强了美国传统非洲裔大学的对华交流,也促进了中美友好交流合作。
【中美基础教育创新联盟成立】
2017年12月21—22日,中美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中美基础教育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此次论坛由美中科学教育基金会、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研究院、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论坛以“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助推基础教育创新与发展”为主题。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中美基础教育创新联盟成立仪式,中美友好学校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
【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冬令营开营】
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是中美社会与文化对话机制框架下的学生交流活动,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实施。2018年1月8日,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冬令营在北京开营。本届研习营以“艺术与设计”为主题,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在北京、广州和成都3地举行,旨在加强中美师生彼此间的交流与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提升职业素养,深化中美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举行中美关系圆桌讨论会】
2018年1月11日,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北京大学举办了“新时代的中美关系:新机遇与新挑战”圆桌讨论会。与会的美方学者包括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陆伯彬(Robert Ross)等,中方学者包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贾庆国院长、査道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赵龙跃等。圆桌会议围绕台湾问题、中美经贸关系、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NBA中国与教育部共同宣布将通过NBA平台举办全国校园篮球冠军赛暨Jr. NBA世界冠军赛中国区选拔赛】
2018年1月31日,NBA中国与教育部共同宣布,教育部将通过NBA平台举办全国校园篮球冠军赛暨Jr.NBA世界冠军赛中国区选拔赛,选出男女各10名球员组成中国校园篮球战队,于8月前往美国奥兰多参加NBA举办的首届Jr.NBA世界冠军赛。该赛事是首个全球青少年篮球赛事。NBA中国和教育部于2014年10月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教育部首次与美国职业体育联盟合作。2016年6月,NBA中国和教育部在北京举行的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完成了签约,双方将延长已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一步在校园篮球方面拓展战略合作。
【“千校携手”项目交流团访问纽约总领馆】
2018年2月1日,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学校交流活动团一行50人来到驻纽约总领馆访问座谈。中美“千校携手”项目是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重要成果之一,于2014年7月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克里正式宣布启动。该项目以“千校携手、热爱自然、绿色生活”为主题,双方共遴选1000所具有一定交流基础的中小学,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和实体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开展交流。
【第十届全美中文大会召开】
2018年2月16日,由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美国大学理事会、亚洲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美中文大会在美国休斯敦市召开。来自美国各州及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教育官员、大中小学校长、汉语教学专家及教师等13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为期3天的会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和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都致信祝贺大会的召开。全美中文大会自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是美国教育界全面认可、规模最大的汉语教学研讨会,推动中美教育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生共处。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召开】
2018年3月18日,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美两国教育科技界的知名专家在此次会议上围绕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的前沿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本届大会期间还举办了智慧学习环境国际会议和智慧教育展览,并发布了《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
【2018中美青年学者对话会举行】
2018年3月19—20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华侨大学和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8中美青年学者对话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行。此次对话会以“携手构建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合作”为主题,旨在促进中美各界精英的沟通和了解,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搭建对话平台,促进相互沟通和交流,为推动双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贡献智慧。
【“管理全球失序:中美合作的前景研讨会”召开】
2018年3月19—20日,“管理全球失序:中美合作的前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联合主办。参加研讨会的美方学者来自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等机构,中方学者来自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等机构。中美双方专家学者围绕国际秩序、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安全挑战、地区问题等6个专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力图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充分发挥智库在中美关系中的桥梁作用。
【孔子学院美国西部片区大会召开】
2018年4月14日,孔子学院美国西部片区大会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召开,主题为“新丝路上的新思路”。大会由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主办,来自17所孔子学院的24名中外方院长应邀参会,圣地亚哥政界、学界、侨界代表也出席了会议。孔子“六艺”是本次大会主题新思路的重点。与会者的经验交流互动有利于共同发展语言文化教育。
【第十七届世界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美东区预赛举行】
2018年4月21日,由孔子学院总部和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纽约留学服务中心和麻州大学孔子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世界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美东区预赛暨第八届新英格兰地区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演讲比赛在麻州大学波士顿校区举行,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美国东部8个州的大学生选手积极参赛。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参赞徐永吉致辞。“汉语桥”演讲比赛已经成为全球汉语学习者的奥林匹克中文竞赛,对推动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一度的美东区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演讲预赛已经成为美东区大学生汉语学习的品牌文化活动。
【中美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
2018年5月14日,中美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武汉市召开。中美两国职业教育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话“全球公民培养”议题。本次研讨会由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联盟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来自美国托来多大学、奥克兰社区学院的美国学者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共30余人参会。此次会议有助于双方院校从全球视角审视学校发展布局,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升级,并推动中国高职院校与美国社区学院的联系与合作。
【中美知识产权学者对话举行】
2018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中美知识产权学者对话在美国旧金山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中美学者就中国政府机构重组与改革对知识产权的影响、商业秘密保护、专利法修改、著作权法修改、知识产权司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的美方代表包括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大卫·卡波斯,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前院长、大法官雷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教授科恒等;中方专家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国家知识产权局前局长高卢麟等。此次对话有助于中美双方在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互利合作。
【第十五届中美青年学者对话会举行】
2018年6月25—26日,第十五届中美青年学者对话会在长沙市举行,主题为“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和地区安全走向”。对话会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中方代表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人民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美方代表来自美国对外关系全国委员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史汀生中心、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芝加哥全球事务研究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中美双方代表就新形势下中美双边关系、东亚安全环境新变化、朝鲜半岛问题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中美高校体育管理人员领导力发展研讨会在美国圣母大学举行】
2018年7月8—21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与美国圣母大学联合举办的中美高校体育管理人员领导力发展研讨会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举行,共有来自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34名全国高校体育管理人员参加。研讨会围绕美国高校体育概况、活动与赛事管理、体育赛事的媒体运行、学生运动员学术服务、学生运动员福利与发展、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体能训练等话题,分享了中美高校在推进体育教育中各自的指导思想、体制安排以及运作特色。为更直观地了解圣母大学体育管理与运作模式,圣母大学还为代表团安排了学校体育设施参观、媒体工作室参观、排球夏令营观摩以及学生运动员体能训练观摩等活动。学校体育交流是中美人文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次研讨活动,中方高校体育管理人员得以近距离接触到美国一流大学,了解美国高校体育的运行体系,从管理细节中感知大学的体育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和实施细节,为国内高校体育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拓宽管理思路、提升领导能力以及与美国高校建立交流联系等方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为国内高校体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8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
2018年8月13—17日,75支团队共300余名大学生创客在北京参加2018中美青年创客总决赛。创客大赛共吸引中美赛区6400余名青年创客报名参加。总决赛期间还举办了青年创客论坛、中美青年创客交流和公众开放日等活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由教育部主办,以“共创未来”为主题,持续关注社区、教育、环保、健康、交通、能源等领域,引导支持中美青年共同打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新产品、新应用,进而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是中美人文交流系列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已被纳入首轮中美社会人文对话联合声明。
【美国中西部孔子学院院长论坛召开】
2018年10月11—14日,美国中西部孔子学院院长论坛在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召开,来自美国中西部15所孔子学院的中外方院长及学校代表出席。与会代表就美国中西部孔子学院的发展策略和评估、特色孔子学院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与会代表还观摩了圣克劳德市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活动。与会代表交流了汉语教学经验和研讨所面临的问题,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今后相互支持和共同提高打下了基础。
【2018《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中方院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会召开】
2018年10月17日,《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中方院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会议在北京西藏大厦召开。会议举行了项目院校及项目新协调员培训、实验班课程对接中的问题研讨和经验分享、实验班管理机制及运作模式探讨3个研讨会,并对2018年新加入的中方院校和2017—2018年度先进单位进行了授牌表彰仪式。《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为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创建了崭新模式,并为中美人文交流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举行】
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教育部等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2018年10月18—21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分为四大板块:教育国际化与学生流动研讨会、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研讨会、来华留学和职业教育。其中,来华留学板块由“促进美国学生来华学习研讨会”“中美教育交流40年:前景与反思”“来华留学与学生服务国际研讨会”和“质量第一:来华留学事业新征程”4个研讨会组成。
【第四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举行】
2018年10月30—31日,中美两国教育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举办了第四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本次对话是落实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共识而举行的教育领域机制性活动,也是两国首次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主题举办的高级别政府间对话活动。来自两国中央/联邦和省/州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院校和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的70余位代表,就各自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探讨拓展中美地方合作的有效途径。
【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举行】
2018年11月3—11日,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举行,来自美国27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150位教育行政官员和主流中小学校长受邀来华访问。在1周的时间里,代表们分成6组赴黑龙江、天津、山东、河南、重庆和广东访问,参观当地中小学、观摩多学科课程,并与学校校长及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在这次访问中,代表们分组访问了37所中国大中小学,共有162所中方学校参与了中美校长洽谈会,并签署了145份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中美学校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打下了基础。
【中美高端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
2018年11月5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中美高端国际化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市召开。研讨会邀请来自中美两国人力资源专业的高校、行业、企业界代表,围绕人力资源课程及证书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上,中美两国参会嘉宾和代表就“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项目的教学培训经验及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和发展趋势”“如何发掘平凡者培养卓越人才”等议题,从高校教育教学、行业、企业角度和与会者分享了他们在国际人力资源领域的看法。
【孔子学院中非美三边合作圆桌讨论会召开】
2018年11月7日,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举办中非美三边合作(CAUSE)圆桌讨论会。与会的国际关系领域专家和学者就中国、非洲及美国三地的经济发展、国际政策、和平与安全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此次会议为国际关系领域的专业人士、中美非关系研究学者以及专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对话机会。
【第四届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举行】
2018年11月9日,第四届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在苏州市举行,中美两国教育界和体育界代表围绕体育对领导力的培养、如何在运动和学业之间找到平衡等体育教育的问题展开研讨。中美大学体育峰会是每年NCAA Pac-12中国赛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苏州市高新区联合阿里体育打造的“两赛(中美男篮邀请赛、CUBA揭幕战)、两峰会(中美大学体育峰会、中国大中体协年度工作会议)”内容之一。中美双方代表也表达了校园体育发展需要由体教两大系统紧密联合的观点。
【美国中美国际教育考察团访问中国教育部】
2018年11月12日,美国中美国际教育考察团一行受孔子学院总部邀请访问了中国教育部。考察团一行访问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就如何更好地为远程教育、新能源提供资金支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次教育交流对加强中美双方的互相理解有积极意义。
【首届“美国孔子学院校友中国行”代表团访问北京和成都】
2018年12月1—9日,由孔子学院美国中心组织的首届“美国孔子学院校友中国行”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和成都。12月4日,代表团在成都参加了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12月9日,代表团到孔子学院总部参观并座谈。团员一致认为,此次中国之行收获巨大,在孔子学院学习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切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热情。
三 中美科技交流
【概况】
科技交流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美科技关系受到一定冲击的情况下,2018年中美仍成功续签了总揽两国科技交流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稳定了总体势头和交流基础。2017年9月中美进行了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并制订了行动计划,科技交流成为七大合作领域之一。2017年和2018年两年中,中美科技交流热络,行动计划中大多数事项均有推进。这体现在高层重视,交流层次广泛,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合作增长领域,高科技、农林渔等领域稳步推进,中美各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的相关活动基本正常运行。但出于某种原因,有些常规的交流活动则未展开。
(一)高层极为重视,中国省部与美国州部之间合作密切。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于2017年9月亲自出席中美创新驱动发展主题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2017年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会见了美国能源部长、加州州长及美国驻华大使,2018年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会见密歇根州州长,推进两国科技交流。科技部与加州、密歇根州分别签订了有关清洁能源和汽车技术和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2018年中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对话会在旧金山举行,中美省州将通过对话,致力于清洁技术创新、气候经济以及气候相关的金融合作。
(二)创新交流成为新的增长点。2017年和2018年两年,中美都举办了中美创新驱动研讨会。两年中,还举办了更多创新企业的竞赛与对接。在美国举行了两届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共有400多名中方、650多名美方企业与机构人员参加,进行了约700场商务对接活动。而“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和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则组织美国的创新企业和创新团队到中国比赛交流。第一届、二届“创之星”共吸引了近1300个美国项目报名,270个项目到中国参赛并进行了2000多场对接,达成430多个合作意向。两届青年创客大赛,则有近1400名美国选手和1.1万多名中国选手参赛。
(三)农林渔等领域,在现有农业合作机制,尤其是在农业科技合作联合研究中心框架下,合作继续推进,并有新的进展。2017年,10所中国高校和5所美国高校成立了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南京农业大学和美国田纳西大学牵头的中美农业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在南京农业大学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学术会议。同年,中国林科院与美国田纳西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成立中美共建林业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创新平台。2018年,中美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联合专家组召开首次会议。
(四)高新科技方面,中美合作稳步推进。在两年间,在人工智能、纳米、卫星导航、磁约束核聚变、绿色数据、地震、大气、能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后面收录的9场会议中,2017年举办了4场,2018年5场,态势比较均衡。在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框架下,两国合作交流基本正常运行。两年间,在建筑节能、清洁煤、清洁汽车及能源与水等合作方面,都有所进展,并召开了一些相应的学术会议或联席会议。
(五)科技交流也出现了某种异常。从网上可查的资料看,有些常规性的合作活动在2017年和2018年未能开展。比如,对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指导委员会,自联合中心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举行过8届年会,均由中国科技部长、美国能源部长主持参与,对双方合作进行评估与协调筹划。但这两年中,指导委员会都未举行年度会议。而此计划之下的清洁汽车联盟、建筑节能联盟,2018也没有召开年会,而清洁煤联盟、能源与水联盟两年都正常开会,新增的卡车能效联盟2018年也开了年会,似乎也与特朗普政府重视传统能源的政策走向趋同。另外,人员交流上2018年似乎出现了异常,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未如往常举行年度的开幕式或闭幕式,而一年举行一到两次会议的青年科学家论坛(又称青年科技论坛),2018年未举办会议。
【第十一届中美青年科技论坛召开】
2017年1月9日,由中国科技部和美国国务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美青年科技论坛在美国华盛顿市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公众参与环境健康”。来自中美两国的40余名青年科研人员、政府官员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就科学家与公众如何共同参与解决环境健康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分享并探讨了公众可以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环境健康风险沟通、环境政策制定等方式深度参与环境健康问题的研究,推动大气、水及土壤污染的认知和环境治理。中国青年科研人员访美期间还受邀访问了美国多个科技、环保及健康相关的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和社区组织,分别就中美双方在公众参与环境健康研究方面的认知差异,公众参与环境健康研究的程度、必要性和可行性,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成立】
2017年3月23—24日,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市召开。该联盟旨在深入推动中美大学之间农业推广领域的广泛合作和深入交流,构建中美两国大学在农业推广和技术转移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此次会议由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的主要发起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主办。会议讨论了《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行动方案(2017—2018)》,研究了联盟网站建设、人才交流培养、共享技术资源、“现代农业推广与技术转移国际会议”等重点合作事项。联盟的15所创始成员高校正式签署了《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合作协议书》。中方创始成员单位包括首批10所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高校(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美方创始成员单位包括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普渡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
【中美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研讨会召开】
2017年4月17—18日,第十二届中美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2018年4月8—10日,第十三届中美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研讨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市召开。会议就锂离子电池、后锂离子电池体系、现今的诊断和分析检测技术、电池回收等4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美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研讨会每年由中国科学技术部、美国能源部主办。
【第二届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召开】
2017年5月15—17日,第二届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暨第一届“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在美国休斯敦市召开。大会由中国科技部和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发起和支持,由美中创新联盟、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联合主办。本届大会共有包括中国中车集团、海尔集团、中国石油、宁波舜禹集团等大型国企、上市名企、创新企业和投资机构约200名代表赴美参会,美方约300名企业家和机构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中美合作主题报告、创新领域热点交流、创新投资对话和中美企业B2B商务对接等多元化的形式,组织了近300场商务对接会议,现场达成5项合作意向并签约。与会者认为,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已成为美国南部,乃至全美推动中美创新资源合作的重要合作平台。
【首届“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初赛举行】
2017年5月15日、5月1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美中创新联盟、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主办的首届“‘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分别在休斯敦市、硅谷隆重举行。大赛聚焦医疗健康与生物技术、先进制造与新材料、可再生能源与环保科技、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农业技术与食品安全五大科技创新领域。有300多家美国本土的优秀新兴科技创新企业报名,经过前期网络路演筛选及专家评审,从中筛选出120家企业,受邀参加此次初赛。近70家科技创新公司参加了在休斯敦市举办的“创之星”初赛环节。本次初赛共有50多家企业晋级,可以到中国参加半决赛和路演,并到北京等城市进行商务对接。
【首届“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举行半决赛】
首届“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2017年5月在美国举行了初赛之后,于7—12月在中国多个城市举办了分项半决赛和对接活动。7月9—13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和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了信息和通信技术类、先进制造和新材料领域的半决赛和路演,美国的13个创新创业参赛团队参赛;9月21日,先进农业与食品安全领域的半决赛在西安市高新区举办,共有10个来自美国的创新项目团队脱颖而出,入围半决赛的角逐;10月30日,新能源项目决赛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举办,美国15个项目团队参赛;11月28日,生命科学领域半决赛在北京举办,美国15个项目团队参赛;12月1日,生物医药领域的项目比赛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美国有近10个项目团队参赛。赛后,各项目团队与中方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科技园载体等多方代表进行了自由对接,洽谈包括合作研发、技术应用、股权投资在内的相关合作事宜。此外,参加武汉市半决赛的15个美国项目,分别于11月2日和3日在常州市和南京市进行了对接活动,与江苏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领域的机构和企业分享了优秀技术,共同探讨了技术及产业化问题。
【万钢会见美国能源部部长佩里】
2017年6月5日,科技部部长万钢会见了美国能源部部长里克·佩里一行。双方就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清洁能源·创新使命峰会、电动汽车倡议(EVI)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美在CERC和化石能议定书框架下开展了务实有效的双边合作,并在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MI)等多边机制下共同发挥了主导作用。中美双方期待通过更紧密的配合来促进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利用好CEM和MI等多边平台,加强成功经验与创新模式分享,为加速全球清洁能源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万钢会见美国加州州长布朗】
2017年6月6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杰里·布朗一行。双方就清洁能源合作等共同关注的话题交换了意见,并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美利坚合众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关于推动低碳发展与清洁能源合作的研究、创新和投资谅解备忘录》,建立中国—加利福尼亚州清洁技术伙伴关系。能源是中美两国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政府与加州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机遇。双方表示将加强务实合作,加强清洁能源合作,推动清洁能源技术进步,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美农业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
2017年6月11—13日,由田纳西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牵头创立的中美农业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田纳西大学和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代表、部委领导、其他高校研究人员等160余人参加了会议。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与田纳西大学农业研究院院长威廉·布朗就中心的实质性运行进行了交流,并共同为研究中心成立揭牌。该中心将整合两校和中美两国的植物科研力量和专业知识,促进中美两国和全世界农业植物生物学的创新研究、教育培训和技术转移。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共组织了24场大会报告,中美专家分别介绍了田纳西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关于植物生物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中美绿色数据中心开放计算标准联合工作组工作会召开】
2017年6月14日,由中国电子学会、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牵头的中美绿色数据中心开放计算标准工作组工作会召开。工作组是在美国能源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由上述主办单位牵头,中美大型互联网企业共同成立,旨在促进两国互联网和IT企业的交流协作,协调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会议介绍了美方在数据中心领域液冷技术应用方面有关标准化路径探讨的最新进展。经讨论,初步确定并行发展浸没式技术与冷板式技术的标准化路径,并以机柜层面作为标准化的工作对象,以将机柜视为黑箱的方式具体开展标准化工作。下一步将本着先概括后细节的原则,由阿里巴巴牵头从用户需求角度提出标准化提纲,供中美双方工作组成员讨论。
【2017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闭幕式暨第十二届中美青年科学论坛召开】
2017年8月4日,2017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闭幕式暨第十二届中美青年科学论坛在北京市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国家纳米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美国杜克大学、林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中美两国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80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活动,并就“跨文化交流在科研中的作用”和“公众参与科学”两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三届中美大学现代农业推广与技术转移国际会议召开】
2017年9月12日,第三届中美大学现代农业推广与技术转移国际会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大学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主题,围绕农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农业推广与技术转移、科技扶贫、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工作等内容分享了经验与理念。会议期间,中美双方与会代表交流各自推广理念,分享案例,共同探讨中美大学在农业推广和技术转移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
【中美创新驱动发展主题研讨会召开】
2017年9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华盛顿市布鲁金斯学会出席中美创新驱动发展主题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表示:科技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缩影。中美建交以来,在多个领域和层次开展了科技创新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应该加大科技合作和创新的力度,造福双方和世界。科技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引导世界范围内的创新和发展。双方应围绕全球共同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以及两国共同关切的事关人民福祉的重点领域,深化联合科研攻关,提高中美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合作成果惠及更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合作的领域包括清洁能源、农业生物技术、水资源保护、生物信息、系统生物医学以及防治污染和极端气候研究等。中美双方应加强政策沟通与战略对接,完善各种合作平台与机制,创造更好的法律、制度和营商环境,促进科技合作健康稳定发展。会前,刘延东会见了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主席桑顿。
【中美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2017年10月31日,中美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二十次会议在北京市召开。双方回顾了自中美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十九次会议以来的工作进展,并就继续在气候和季风、开发性研究、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现代化、卫星气象等5个领域深化合作,达成共识。
【中美共建林业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创新平台】
2017年11月6—7日,中美林业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市召开的,中国林科院与美国田纳西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学生、科研人员交流,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并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共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联合编辑出版科研专著、学术期刊和共享学术信息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了落实合作协议安排的合作内容,双方决定共建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并确立了生物质分离技术、生物基功能材料、生物质化学转化、木基先进材料、生物量综合生产与全球经济影响等5个研究方向。中方参与单位有中国林科院林化所、木工所、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信所,在此基础上,今后还将邀请更多中美双方的科研单位参与,共同打造中美联合共建研究中心。
【中美卫星导航会晤举行】
2017年11月29日,中美卫星导航会晤在北京市举行。会上,中美双方签署了《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根据联合声明,两系统在国际电联(ITU)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实现民用信号互操作,并将持续开展兼容与互操作合作。此次签署的声明涵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互操作,用户同时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号,无须显著增加成本,即可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这标志着北斗和GPS可以在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建设方面,可以实现信号兼容使用。
【中美人工智能发展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召开】
2018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耶鲁大学法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北京联合举办中美人工智能发展与政策国际研讨会。来自中美两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法学专家和政策研究学者共40余名代表参会。会上,中美两国专家就人工智能的政策法规与伦理,人工智能的战略与发展,人工智能的技术、产业与应用,中美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政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研讨,两国专家进一步增进了相互沟通,促进了双方在人工智能政策研究领域的合作。
【王志刚会见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候任会长】
2018年4月11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北京会见了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候任会长焦德泉一行。双方就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对外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旅美科技协会将进一步加强旅美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为促进两国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做出更多贡献。
【第三届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召开】
2018年5月14—15日,在科技部和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支持下,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美中创新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暨第二届“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召开。百余家美国本土的科技公司、350位代表和中方超过200位各省市代表、机构专家、企业家、投资人出席了会议并进行了面对面深度交流。本次活动重点关注先进制造、医疗与生物科技、新能源和新材料、环保科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物联网和信息通信6个技术领域。活动内容包括400场次B2B对接洽谈、7个分会讨论、“创之星”休斯敦初赛、项目推介、展览展示等,目的在于连接中美创新资源,为美国科技公司与中国投资者搭建桥梁,帮助中国企业了解美国科技的发展,并展示中国各地区的创新优势,积极推动中国与美南地区创新资源的对接与合作,构建政府支持的中美企业创新合作平台。苏州市作为本届对接大会的主宾城市,在开幕式上与休斯敦市代表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未来,两座城市将深化交流、共谋发展,共同树立中美城市间创新合作的典范。
【第十二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境外专家座谈会召开】
2018年5月19日,由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境外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市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的80位境外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其中10位专家代表分别从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智慧水利、绿色城市、装备制造、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7个专题领域为中国政府建言献策。在听取专家建言后,科学技术部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感谢各位专家为研讨会成功举办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对专家为中国工程技术领域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赞赏,并表示科技部将会认真研究吸纳。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主持会议。
【第十二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召开】
2018年5月25—28日,由中美华人纳米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十二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在北京市召开。600余位纳米科技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聚焦纳米功能与应用、纳米生物与医药、纳米测试与表征、纳米能源与催化4个纳米科学前沿专题展开了讨论,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赵东元、谢毅、李亚栋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士杨培东等知名科学家和专题领域的年轻学者作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进行圆桌讨论。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实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企业产业化发表见解,展望了纳米科学发展趋势,研讨了未来科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会议期间举行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纳米研究奖颁奖仪式”,表彰在纳米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谢毅院士获奖。
【第九届中美磁约束核聚变合作研讨会召开】
2018年6月5—7日,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美磁约束核聚变研讨会在西安市召开。会议听取了中美双方两年期的工作进展报告,汇总了研究院所与机构合作项目执行情况,讨论并部署了未来两年期双边工作与人员交流计划。来自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通用原子能公司等美国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国内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核安全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4家单位的顶级专家共计100余人参会。双方结合共同关注与利益,在各自磁约束核聚变装置合作基础上,讨论了未来两年的相关聚变实验堆验证计划。
【第十三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召开】
2018年6月29日至7月3日,由四川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在成都市召开。多位中外院士、70余位长江学者、杰出青年获得者和“四青”人才等共计1300余名纳米领域专家学者参会。本届论坛以“纳米科学及前沿技术”为主题,重点关注“纳米生物与医学”“纳米材料及表征”“纳米能源与环境”以及“纳米创制及功能”等领域,安排了51名海内外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设计了专家邀请墙报42个、学生墙报124个,举办了4场圆桌讨论。4场圆桌会议,分别围绕“纳米材料在医疗应用中的前景”“基础科学研究如何生存和发展”“纳米能源和催化研究的市场化出路”和“新型纳米材料及其表征技术的发展”展开,直面纳米科技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7月1日,论坛安排了本年度“纳米研究奖”颁奖仪式和专题报告会,美国西北大学莫钦(Chad Mirkin)院士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获得本年度“纳米研究奖”。
【中美地震火山科技合作协调人会晤举行】
2018年7月23—24日,中美地震火山科技合作协调人会晤在北京市举行,对中美地震火山领域的下一步合作进行了规划。会议就中美地震火山科技合作议定书拟更新的附件以及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讨论。经商定,双方将在地震监测、地震工程、地震地质、地震区划、监测数据质量把控、联合科考、火山联合研究、余震预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双方将在此次会议后对附件文本进行补充和更新,并视情况续签合作议定书。中国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和美方代表团团长、美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与地震灾害高级顾问威廉·利思出席会议。
【首次中美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联合专家组会议召开】
2018年7月25—27日,首次中美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联合专家组会议在青岛市召开。会议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主办、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协办。会上,美方专家就会议前期访问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好当家集团、威海长青公司等交流活动发表意见,并对与中方实质性合作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双方专家组成员围绕探索气候变化对海洋资源的影响、开发针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海洋观测技术、研究环境变化引起的生物响应3个议题展开广泛讨论。双方凝聚了合作共识、确定了未来合作重点领域,从近海比较研究、极地和低纬热点区域合作、水产与渔业食品安全、全球观测预报系统等4个方面为《框架计划》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王志刚会见美国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
2018年9月17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北京会见了美国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一行。王志刚向斯奈德介绍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科技创新的政策、部署与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新组建的科技部的相关工作职能,并就未来科技部和密歇根州开展合作提出设想和建议。他表示,科技部愿与美国联邦政府及密歇根州等美国地方政府加强交流,推动务实的合作。斯奈德积极回应了王志刚的观点和建议,并介绍了密歇根州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汽车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及密歇根州主要大学、科研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和密歇根州支持创新创业的有益做法。他表示,密歇根州重视科技的发展,双方开展合作的思路非常契合,愿与科技部共同推动紧密务实合作。会后,王志刚和斯奈德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美利坚合众国密西根州政府关于汽车技术和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
四 中美环境交流
【概况】
作为世界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和最大两个碳排放国,中美两国环境合作对促进全球环境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环境领域也被认为是中美两国通过务实合作增进了解与互信的关键领域,也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试验田。
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将环境交流作为七大人文交流合作领域之一,并明确了:(1)环保部门间的政策交流与对话;(2)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动车污染控制、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大气污染控制领域合作;(3)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水流域和水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合作;(4)化学品环境管理(包括现有化学物质风险评估、数据库建设、合格实验室规范管理、风险评估实验室建设等)、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合作;(5)中美环境领域立法执法合作;(6)中美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智库合作,促进人员往来等六个重点领域。2017—2018年,中美两国通过分享双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技术经验,促进双方环保技术和产业交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环境问题全覆盖。根据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计划的设计,中美两国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展开了交流合作,包括水资源、大气雾霾治理、土壤污染、清洁与传统能源、能效、绿色港口、固体废物处理、废物利用、交通、低能耗建筑、食品安全、城市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等众多当前环境热点与要点问题。
第二,产学研政策融合。在环境交流合作方面,中美两国突出产学研政策结合与融合,推动两国环境产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校与机构及政府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学术研究成果在两国产业化落地,并着力促使中美两国在制度与法律方面的交流与协同,继而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政策一体化发展。此外,强调合作人才培养,为未来合作打下基础。
第三,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中美两国在环境交流中强调机制建设,既有全球水资源与环境大会等多边机制,也有中美能源与环境十年合作框架联合工作组、中美节能环保合作论坛、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生态环境学术年会等双边机制。除了对这些现有机制的推进与完善,也不断建立新的创新机制,比如中美能源与环境创新研究中心等。
然而,从2017年至2018年中美两国环境交流的实际表现来看,中美环境人文交流也受到了政府政策选择与导向的影响,尤其是美国政府在环境政策上的调整,表现为中美社会与人文对话计划中所列举的重大合作项目未能实现全部落地。
【第九届全球水资源与环境大会召开】
2017年1月4日,为期3天的第九届全球水资源与环境大会在武汉市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变化环境下供水—粮食—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水资源管理”。此次会议还开设了中美水资源管理研讨班与国际主流杂志主编面对面研讨班。全球水资源与环境大会是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环境与水资源分会(EWRI)主持的年度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第九届会议由ASCE-EWRI和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美国华人水利工程师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协办,这是中国首次与ASCE联合举办的水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水资源会议。
【中美能源与环境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2017年1月11日,中美能源与环境创新研究中心在长沙市正式揭牌。中美能源与环境创新中心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之一,由中国同济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联合中美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等30多家单位成立。
【第三届中美节能环保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会举行】
2017年5月17日,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江苏省贸促会、昆山市人民政府、中美能源合作项目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美节能环保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会在昆山市举行。来自中美两国政府、相关协会和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参会。中美节能环保合作论坛是中美省州合作机制下的重要活动。本次论坛聚焦雾霾治理、固废处理等环保热点问题,旨在务实推动中美两国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产品贸易、技术转移和共同研发。活动为两国企业间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决策依据和对接机会,为推动中美企业间的务实合作奠定了基础。
【包钢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项目启动】
2017年5月25日,中国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在北京发布“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合资项目最新进展。哥伦比亚大学的新技术可将钢铁冶炼废料转变为有价值的材料,有助于钢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变废为宝、转型升级。作为“中美绿色合作伙伴”合作项目之一,哥伦比亚大学与包钢的合作将有望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待设备完成安装和测试之后,项目便有望在2018年夏季之前开始运行,预期实现废渣年处理量将达1万吨。
【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联合工作组第十二次会议召开】
2017年6月15日,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联合工作组第十二次会议以视频会方式召开。中国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司长苏伟,美国国务院代理助理国务卿加博尔、能源部助理部长帮办额比纳斯共同主持会议。中国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林业局,美国国务院、能源部、环保局、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贸发署等部门代表参会。双方回顾了十年合作机制下水、大气、电力、保护区和湿地、能效、绿色港口与船舶6个优先领域及绿色合作伙伴计划取得的合作进展,探讨了中美在能源环境领域的未来合作方向。双方一致同意将进一步推进十年合作各领域务实合作。
【中美环境和交通领域协作治理圆桌会议举行】
2017年7月5日,中美环境和交通领域协作治理圆桌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次会议重点关注环境和交通领域合作治理的政策、案例、经验、挑战、前景,加深了双方对协作治理和中美两国各自协作治理的实践和经验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推进协作治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也为中美双方在环境及交通领域治理经验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加强双方的相互合作。
【中美净零能耗建筑创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召开】
2017年9月8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美净零能耗建筑创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建筑节能联盟二期项目“净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系列成果交流推广的主题活动。来自中美双方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就建筑直流供配电、智能微电网、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共同探索“净零能耗建筑”的实现路径,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深圳建科院搭建的未来中心建筑直流供电平台。
【中美“2+2”清洁能源论坛召开】
2017年9月10日,中美“2+2”清洁能源论坛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华盛顿大学、清华大学以及相关能源企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了储能与新材料、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科技成果转化等前沿话题,共商清洁能源发展的未来。2015年9月,四川省政府、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州政府、华盛顿大学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签署了《关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合作备忘录》(简称中美“2+2”合作)。四方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转移和投资贸易等多领域加强了合作,在设计合作方案、推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对接、进行项目前期论证等方面也发挥了作用。恰逢四川省和华盛顿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35周年纪念,中美“2+2”清洁能源论坛的召开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四方合作关系,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成果在四川省转化落地,助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论坛期间,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还与华盛顿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及“EIRI国际种子基金合作”协议。“EIRI国际种子基金合作”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设立,用以资助海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从事清洁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和应用研究。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企业委员会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2017年10月18—20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企业委员会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上海市召开。项目牵头单位通报了项目整体进展以及阶段成果。会议期间,中美双方企业及管理部门代表分别围绕项目总体目标、技术体系、政策需求和示范工程等4个专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双方均表示,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双方企业交流互访,积极开展研究合作。
【刘华会见美国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
2017年11月3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微软集团创始人比尔·盖茨。双方就行波堆以及共同关心的核电安全与核电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清洁汽车联盟2017年技术年会召开】
2017年11月10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清洁汽车联盟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2017年技术年会。会议由联盟主任单位清华大学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主办。本届年会是清洁汽车联盟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七次年会,也是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第二个执行期(2016—2021)在中方举办的第一次清洁汽车联盟年会。会议秉承了2016年年会的宗旨,围绕两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展开了深度交流和研讨。除主论坛外,与会者分为4个小组分别研讨了先进电池、轻量化、车联网和系统分析技术。
【第三届中美能源与环境论坛开幕】
2017年12月4日,第三届中美能源与环境论坛在长沙开幕,来自中美双方的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了交流,以推动中美两国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交流合作。中美能源与环境论坛作为中美绿色合作伙伴项目的延续,创始于2014年,在2015年第二届中美能源与环境论坛上,中美30多所高校联合成立了中美能源与环境创新研究中心。基于此次论坛探讨交流的结果,大会将发布中美双方能源与环境合作领域白皮书,成立中美能源与环境合作领域委员会,中国同济大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共同成立可持续能源政策研究室,推动中美两国省州间的合作。
【2017中美环保技术研讨会召开】
2017年12月12日,2017中美环保技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市召开,中美双方79家企业代表围绕节能环保技术进行了深入研讨,对相关项目合作进行了对接洽谈。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河北省副省长王晓东、美国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出席了活动,就进一步深化中美交流合作举行了座谈。研讨会强调中美两国应围绕技术与市场开展环保合作,探讨了两国在环保领域的利益交会点,旨在为河北省与美国在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提供更多机遇。
【中美排污许可研讨会召开】
2018年4月9—10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北京主办了中美排污许可研讨会,邀请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瑞博能源智库(RAP),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直属单位,地方环保部门等专家代表出席。自2015年中美环境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以来,中美双方联合交流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深化,关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展开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3年来,中美双方至少每年召开1次研讨会,开展了合作培训,双方的交流内容也从顶层设计逐步深入到了具体的制度实施安排。形成的研究成果、调研报告对中国排污许可制度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很多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被借鉴和采纳。因此,双方也会努力致力于合作的持续和深化,形成长期的交流、沟通和学习机制,为中美双方排污许可制度的不断完善贡献力量。
【第四届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大会召开】
2018年4月17日,第四届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大会在西安市召开。会议以“城市土地质量与人居环境”为主题,聚焦人居环境和土地生态化建设,着力解决城市土地污染等问题,探讨人居环境建设及土地生态化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创造宜居的人居环境及安全健康的土地提供措施保障。大会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外国专家局主办,美国国际城市管理协会(ICMA)、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和西安交通大学承办。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科院、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各有关机构领导、省内外国土资源系统专家,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新闻媒体等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外国专家先后参观了土建集团“四大中心”和浐灞土体有机重构核心试验室,并赴陕西地建渭东新城项目污损土地治理现场进行实地调研。
【中美合同能源管理研讨会暨示范项目征集启动会在上海市召开】
2018年5月11日,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美国能源部、美国贸易发展署支持下,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标准化院环资分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能效中心、中美能源合作项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标准化机构等中美合作伙伴在上海市共同召开中美合同能源管理研讨会暨示范项目征集启动会,启动2018示范项目征集工作。来自中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的80多名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EMCA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小亮和美国国家标准化机构中国首席代表许方共同主持。中美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的能效合作之一,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务院于2015年共同发起,通过搭建论坛、选举示范项目、开展双边节能服务产业市场研究等多维度合作方式推动中美在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2015年建立至今,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召开了8次合同能源管理交流研讨会,从融资、合同模式、M&V、公共机构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超过100多家中美节能服务公司、技术提供商、第三方机构参与其中;发布了《中美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潜力白皮书》等多个双边研究报告;建立了3批示范项目共30个中美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2018年会议意味着第四批中美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的征集工作正式开启。会议先后围绕“中美示范项目合作机遇”“如何吸引更多融资”“节能量测量与验证M&V及项目打包化”3个议题进行。
【2018中美清洁技术峰会召开】
2018年5月18日,由广东省商务厅和美中清洁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8中美清洁技术峰会在广州市召开。中美清洁技术峰会是中美政府大力支持的中美清洁能源与环保技术年度会议,旨在加深优化中美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多方面、务实性合作,加速两国的优质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形成。来自中美政府相关部门、专业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创新技术公司和中国相关产业领军企业等的代表400余人,围绕智慧城市、清洁能源、环境技术、清洁与智能交通等热点产业话题交流了思想与经验,展开了交流与合作探讨。
【水污染处理技术及环境健康评价国际引智交流会召开】
2018年6月8日,甘肃省水污染处理技术及环境健康评价国际会议在兰州市召开,来自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外国专家局、甘肃省科协、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以及甘肃省环保厅、环境科学学会的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水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国际合作项目”为2018年度甘肃省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项目,旨在提高甘肃省水污染处理技术水平,促进学科与专业人员的研究水平,有效促进成熟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加强甘肃省水污染处理技术及环境健康评价领域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会上,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与美国耶鲁大学的代表,共同签订了技术和人才交流的战略合作协议。引智交流活动中,国内外专家赴“三维电场——微生物耦合为核心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皋兰推广点、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和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实验室进行了现场参观和指导。
【中美环境增值食品、能源和水系统网络论坛暨第五届环境增值能源国际会议召开】
2018年6月14—15日,中美环境增值食品、能源和水系统网络论坛暨第五届环境增值能源国际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美国、巴西和中国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参会的国内院校师生、部分企业代表,就共同推动中美“环境增值食品、能源和水系统网络”理念传播,促进相关研究发展,解决世界粮食、生态问题展开了研讨。本次网络论坛暨主题会议设立了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在分会场,专设圆桌会议,专家学者围绕中美食品、能源和水系统的主题,探讨专业领域新的问题与见解,寻求科研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期间的圆桌会议讨论内容拟以白皮书的形式向美国科学基金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汇报。
【中美大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召开】
2018年7月22—24日,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举办中美大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来自田纳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渤海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的5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论坛。本次会议推动了不同国别、不同学校、不同学科间的师生学术交流,对培养国际型创新人才、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推动学术交流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美(成都)能源合作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研讨会召开】
2018年8月2日,中美能源合作项目联合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美国贸易发展署及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举办了中美(成都)能源合作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紧扣“中美能源合作”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主题,来自中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演讲嘉宾作了精彩报告,分享了他们在可持续发展城市中的先进成熟的城市应用技术、产品和案例。此后的对接环节中,围绕“城市基础设施”“环保”“LEED城市”与“WELL社区”,参会嘉宾代表做了对接,将合作意向具体聚焦到了项目层面、实际合作机会的对接与探讨上。
【美国罗格斯大学举行首届中美环保科技创新研讨会】
2018年8月11日,美国罗格斯大学举行了首届中美环保科技创新研讨会,来自中美两国近百名环保领域的科研人员出席了研讨会。两国科研人员表示,无论两国发生什么分歧,双边科技交流与合作不应减少。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两国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高层对话会举行】
2018年9月12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美国加州政府主办的中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高层对话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举行。与会各方强调,尽管中美之间存在分歧和麻烦,但强调应在双方感兴趣或对双方有利的领域开展合作,气候变化、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可以作为合作的重要领域,并指出除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界、大学、科研机构等也可以就此开展更好的合作。中国与加州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日趋紧密,为中美省州合作树立了典范,并同意进一步加强科技和地方合作,在清洁能源领域构建起稳定、务实、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第12届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生态环境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美食物、能源和水系统关联环境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年10月24—28日,中美食物、能源和水系统关联环境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宜兴竹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多家美国科研机构和高校,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多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和研究生等近两百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此次研讨会依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资助的“食品—能源—水系统跨学科环境研究网络(FEWSTERN)”项目,以“食物—能源—水”环境系统关联为主题,围绕当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引发的能源消耗模式变化、食物和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问题,致力于建立一个中美环境领域的高效协同研发网络,从而为食物、能源和水等领域交叉学科创新、国际合作推进、前瞻方向拓展和环保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中美环境、能源与食物博士合作培养项目招生】
“中美环境、能源与食物博士合作培养项目”是在“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下实施的跨学科、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由南京大学牵头和美国田纳西大学签署校际协议。该项目由两所大学牵头,南京农业大学现已成为中方参与单位之一,此外中方参与单位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美方参与单位包括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该项目现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项目的目标是在生态环境、可再生能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跨学科未来国际科技领袖人才。
【中美(福建)能源环保技术研讨会召开】
2018年12月18日,由美国贸易发展署、中美能源合作项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美(福建)能源环保技术研讨会在福州市召开。研讨会汇聚了许多家国内外环保高科技企业260人参会。研讨会围绕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料垃圾的气化技术、城市和工业废水治理、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技术、厨余垃圾处理、环境监测、VOCs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和工业废气处理技术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等离子气化焚烧、垃圾处理器实现垃圾减量、高温垃圾气化发电、固定污染源VOC在线监测等高新技术进行了推介。研讨会后,现场还进行了各参会企业的一对一对口洽谈。
五 中美文化交流
【概况】
中美文化交流是两国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9月发布的《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指出了双方在两国全面对话机制框架内进一步推动社会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在2017年和2018年两年间,中美两国围绕文化领域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和访问。
在艺术领域,中美两国就戏剧、音乐、书画、影视等多个领域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多部中国戏剧如《孔子》《朱鹮》等在美国当地多个剧院拉开序幕,向美国人民生动地讲述了流传多年的中国故事。除此之外,中国音乐家们也将中国之声传播到了美国。2017年12月3日,中央音乐学院与巴德音乐学院正式签署了《中国音乐发展计划协议书》,在巴德音乐学院创立了一个具有创新性、系统而完善的中国音乐发展与交流平台。中国当代水墨展以及“故宫藏美”书画作品展也向美国人民展现了中国的书画之美。北美青年电影节展映和2018中美影视创新峰会的举行进一步促进了中美两国影视文化交流。
在传统文化领域,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和南京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也在美国广受欢迎。2017年6月11日,波士顿举行了端午赛龙舟活动。2018年2月15日,纽约大都会展览馆举行了第四届“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的艺术展览。2017年10月12日,“美丽中国——世界遗产”推广活动在纽约举行。上述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多维度地呈现给了美国人民。
在旅游领域,中美旅游高层就两国旅游文化的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2018年10月16日,“2018中国旅游之夜”在美国东部城市波士顿精彩亮相,积极推介长江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中国大型民族舞剧《孔子》首登舞台】
2017年1月5—8日、13—15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大型舞剧《孔子》,在美国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和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开启双城巡演。舞剧《孔子》以恢宏的场面展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往事,通过“玉人舞”“幽兰操”“采薇舞”等舞蹈编排,串联起孔子参政进谏、周游列国、危困绝粮、弦歌幽兰、晚年归鲁、删改《诗经》、撰写《春秋》等命途线索,探寻其内心“仁、礼”思想的内涵。
【原创舞剧《朱鹮》在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上演】
2018年1月5—7日,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倾心打造的“中华风韵”项目再次来到纽约市,在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推出上海歌舞团的大型原创舞剧《朱鹮》。舞剧《朱鹮》通过将朱鹮拟人化,展示了不同时空与不同环境下人类与朱鹮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神鸟的命运牵动观众的心,人类失去朱鹮时发出的喟叹与悲歌唤醒了人们对于朱鹮与自然的爱护之心。在每场2000多名热情观众的掌声中,舞剧《朱鹮》在纽约市的3场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黄梅绽放·国韵芳香”黄梅戏专场晚会上演】
2018年3月31日,“黄梅绽放·国韵芳香”黄梅戏专场晚会在新泽西罗格斯大学音乐厅上演。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文化参赞李立言等嘉宾以及当地中国戏曲文化爱好者千余人共同观看了演出。晚会演出荟萃了《七仙女赞人间》《对花》《谁料皇榜中状元》《天仙配·路遇》《夫妻观灯》等黄梅戏优秀曲目,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
【博物馆】
1.“秦汉文明”展走进大都会博物馆
2017年3月27日,中国文化艺术展览“秦汉文明”展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岛上的大都会博物馆内举办开幕式。此次展览将展出来自中国32家博物馆共164件/组秦汉时期的珍贵艺术品。
2.“慈禧太后——颐和园文物精选展”开幕
2017年11月10日,“慈禧太后——颐和园文物精选展”在宝尔博物馆举行开幕剪彩仪式。本次展览为期4个月,从非政治角度展示慈禧的艺术造诣、服饰品位和宫廷生活。展览分为4个部分,分别以颐和园皇家陈设、清朝宫廷艺术、颐和园中的西方艺术品和慈禧寿庆为主题,展出慈禧宝座、慈禧书法、慈禧穿过的衣服和花盆底鞋等私人用品以及颐和园收藏的自鸣钟、银器等西方文物。成立于1936年的宝尔博物馆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橘郡,是当地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文化艺术博物馆,被视为“洛杉矶后花园”的一个文化窗口。这是颐和园馆藏文物首次来到美国。
【交流访问】
1.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旧金山市
2017年3月28—29日,应旧金山市长李孟贤邀请,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率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旧金山市。3月28日,雒树刚一行在旧金山市政厅与李孟贤进行会谈,并出席李孟贤为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举办的招待酒会,与旧金山市主要文化机构负责人见面。3月29日,雒树刚一行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陪同下参观了该馆并视察“王陵瑰宝:中国汉代考古新发现”展,该展览被列为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果。
2.第四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召开
2017年8月24日,第四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召开。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总领事罗林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文化参赞肖夏勇主持发布会。为持续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继续与中美相关文艺团体合作,将在旧金山、拉斯维加斯、西雅图等地全面推介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同时,艺术节不断深化与主流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斯坦福大学东亚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美术馆以及硅谷交响乐团等主流文化机构、著名高校也都参与了本届艺术节,进一步深化了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
3.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参观故宫
2017年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陪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参观故宫博物院。两国元首夫妇在宝蕴楼简短茶叙,习近平热烈欢迎特朗普在当选美国总统1周年之际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感谢特朗普全家4月在海湖庄园的热情接待,祝特朗普夫妇在中国访问愉快。习近平强调,特朗普总统此次访华意义重大,不仅为中美两国高度关注,也为世界各国所瞩目,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访问将取得积极和重要成果。
4.中国国家文物局代表团访问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2018年4月2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代表团访问了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应邀作题为“文物中国的今天与明天”的精彩演讲,吸引了一批在哈佛大学研究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专家和学者。刘曙光从中国文物资源概况、文物保护体系及特点、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严峻挑战以及改革发展趋势等4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文物的基本情况,不但为美国学者系统介绍了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历史沿革,也为美国观察中国提供了一个贯通历史与当代的独特视角。
5.“2018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美国行”综合文化交流活动开幕
2018年6月29日,“2018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美国行”综合文化交流活动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拉开序幕。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共同举办,包括“光影印象”图片展、“霓裳之美”民族服饰展、“丝路乐语”民族乐器展和“影像西部”电影展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西部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为美国当地民众了解中国和中国西部打开了一扇窗口。
【论坛】
1.“新丝路”海外汉学专家论坛召开
2017年10月31日,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新丝路”海外汉学专家论坛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召开。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率国内专家团与纽约数位汉学专家代表开展了对话与交流,并在哥伦比亚大学与部分师生进行了座谈讨论。论坛围绕“一带一路”规划下的对外汉学及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一主题展开,中美专家们介绍了各自领域近几年在中美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思考与建议。访问团还应邀考察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并与部分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2.“温馨之约——中美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论坛”召开
2018年8月20日,“温馨之约——中美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论坛”在美国费城市召开,来自中美两国的文化遗产专家围绕“数字遗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文化遗产助力城市发展”等议题发表演讲并展开交流。此次论坛由中国驻纽约总领馆、费城市政府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所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共同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对外文化传播中心和美中商旅总会联合承办。“温馨之约”系列论坛活动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品牌文化活动,曾在瑞典、古巴、马耳他、荷兰、南非等国举办。
【传统节日】
1.第三十八届波士顿香港龙舟赛拉开序幕
2017年6月11日,第三十八届波士顿香港龙舟赛开幕,来自大波士顿地区、纽约、罗德岛及加拿大渥太华等地的75支龙舟队在查尔斯河畔参加了龙舟赛。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尤卫军、香港驻纽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柏嘉礼、麻州议员陈德基等出席了开幕仪式。来自75支队伍的龙舟健儿们在查理斯河河道上分组角逐。一边是龙舟竞渡,一边是文化争艳。来自剑桥中国文化中心的民乐歌舞表演、波士顿京剧协会的经典京剧片段、华林派的舞龙和武术表演等,令现场观众拍手称赞。
2.第四届“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艺术展览开幕
2018年2月15日,第四届“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艺术展览在纽约大都会展览馆开幕。美中文化协会主席杨雪兰、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纽约市立大学技术学院Justin Vazquez-Poritz、纽约艺术学院教务长Peter Drake、纽约室内设计学院钱志健、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以及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文化参赞李立言等嘉宾出席并致辞。来自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充分交流,共同以艺术为媒介,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推动不同文化的表达、对话与理解。
【音乐】
1.“筝与诗——中国音乐文化之旅”开启
2017年10月11日,“筝与诗——中国音乐文化之旅”在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场正式开启。来自中美音乐领域的艺术家及各界听众近百人现场聆听了中国古筝演奏家袁莎的精彩演出。当晚展演的曲目包含《满江红》《春江花月夜》《出水莲》《大漠行》《孔雀东南飞》《长相思》《钗头凤》和《高山流水》等中国名曲。
2.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第二场美国巡演举行
2017年10月30日,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美国巡演的第二场演出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主厅举行。在音乐总监、指挥大师吕嘉执棒下,乐团与钢琴家张昊辰对经典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倾情演绎,成为当晚演出的亮点之一。
3.中央音乐学院与巴德音乐学院正式签署《中国音乐发展计划协议书》
2017年12月3日,中央音乐学院与巴德音乐学院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国音乐发展计划协议书》,计划从2018年秋季开始在巴德音乐学院招收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生,除琵琶、二胡、古筝3个器乐表演专业课程之外,还将设立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该项目的目标是在巴德音乐学院创立一个具有创新性、系统而完善的中国音乐发展与交流平台,这也是在国外高等院校率先创建的第一个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的学位项目。
【书画】
1.“故宫藏美”作品展举行
2018年11月2—3日,由故宫出版社、世界手工协会主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支持的“故宫藏美”书画作品展在洛杉矶比弗利山庄市政厅举行。11月2日,在UCLA东亚图片馆举办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暨“故宫藏美”书画展,就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了热烈的交流。11月3日,在世界著名文化影城比弗利山庄市政厅举办开闭幕式活动及展览。这次展出的30余幅故宫典藏数码作品由故宫出版社按照1∶1的比例还原真迹。展览还引入了增强现实技术,观众用手机应用程序扫描数码作品,便可以看到该作品的3D动画视频,听到中英文讲解。此次展览除了可以让观众欣赏故宫的璀璨文化外,现场还有中国手工艺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匠人带来的作品。
2.“水墨东方——中国当代水墨展”开幕
2018年11月10日,“水墨东方——中国当代水墨展”在纽约中国艺术馆隆重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在该领域卓有成就的27位艺术家的52幅佳作,体现出新水墨画在当代发展的新态势:彰显“写意”精神;表达“当代”乃至“超当代”的审美趣味。本次展览力求展现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发展的多元尝试,为观众从学术和艺术高度呈现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概况。
【文化遗产】
1.“美丽中国——世界遗产”推广活动举行
2017年10月12日,“美丽中国——世界遗产”推广活动在纽约市举行。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应邀出席并致辞。中国旅游代表团、美国旅游业界代表和新闻媒体等约200人出席了活动。中国旅游代表团团长、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晓峰专程来纽约出席活动并致辞,美国旅游批发商协会总裁Terry Dale、美国国家旅游协会总裁Pam Inman和亚太旅游协会纽约分会长Elizabeth Chin等美方嘉宾也一同出席。
2.“二十四节气”中美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举行
2018年2月2日,近百名中美两国中小学生,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创意与文化习俗交流活动。来自纽约梅德加·埃弗斯学院预备学校8年级的学生与来自北京小学、人大附小、丰台一小等学校的中国小学生们一起用纸剪出迎春窗花、用橡皮泥捏出十二生肖、用中文合唱歌曲《茉莉花》、观看科普宣传片《二十四节气》。这次活动是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合众美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设计暨“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优秀作品交流活动的一部分。
3.南京传统手工艺亮相美国罗利艺术节
2018年5月22日,应卡罗来纳—中国友好交流协会邀请,南京作为中国艺术节板块的承办城市,在美国参加为期3天的第39届罗利艺术节暨第三届罗利中国艺术节。此次艺术节期间,南京把秦淮花灯轧制、脸谱绘制等特色传统手工艺带到罗利,同时举办“京”鸿一瞥南京—罗利城市印象展和“风采南京”文艺演出,为观众奉上“大美南京”的视觉盛宴。在罗利市的费耶特维尔街的城市广场上,主题为“指尖·非遗创承”的南京手工艺互动秀与当地市民亲切“见面”。这是南京继2017年纽约站之后第二次在美国讲述“南京故事”。
【旅游】
1.2018中美旅游高层对话
2018年9月10日,2018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美两国地方政府部门及旅游企业代表围绕“以旅游为载体,讲好目的地文化故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旅融合精品”“入境旅游经典营销案例分享”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中美两国中央及地方旅游政府部门、旅游协会、大型旅游企业代表共200人出席了会议。双方约定,下一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将在美国西雅图市举办。杭州市旅游委与西雅图旅游局签署了合作文件。
2.“2018中国旅游之夜”亮相
2018年10月16日,“2018中国旅游之夜”在美国波士顿市精彩亮相。这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在美国东部地区举办的首个大型旅游推广活动,来自中国长江沿岸的1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相关旅游部门联手合作,积极推介长江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影视】
1.《我们诞生在中国》电影首映礼举行
2017年4月3日,迪士尼公司在哈默博物馆剧院举办中美合作制作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洛杉矶首映式。影片导演陆川、制片人罗伊·康利、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文化领事王瑾出席活动并致辞。影片放映后,陆川和罗伊共同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影片制作历时三年多,通过3个野生动物家庭的故事传达了成长、欢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反映了中国在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该影片是中外合作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范例。
2.北美青年电影节展映
2017年8月7日,北美青年电影节影展在北京举行。影展从北美青年电影节近两年展映的300多部作品中甄选出9部优秀电影作品,题材多样,内容新颖,其中有立足中国本土展现市井人生的作品《冬泳》、演绎他乡漂泊的移民心境的《玉蝴蝶》、取材于天马行空幻想的KARMA《危笑》等。此次影展是北美青年电影节在国内电影行业的首次亮相。北美青年电影节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娜堡传媒学院和电影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发起。
3.2018中美影视创新峰会举行
2018年10月27日,为期两天的2018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美国洛杉矶市开幕,旨在进一步促进中美影视文化交流。中美影视创新峰会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机构主办。本届峰会还将举办3场高峰论坛,分别探讨影视创新语境下的“新题材”“新剪辑”和“新纪录”。
六 中美卫生交流
【概况】
2017—2018年中美在卫生健康领域内展开的各项合作行动,无论在宗旨还是计划上都与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秉持的精神相呼应,不仅涌现了一批以惠民为目标的专项疾病的防治合作行动,而且开展了多项医学学术领域内高端专业人才的对话和交流,而更引人关注的是双方在医疗科技和设备上的互通有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健康”的概念被进一步提升,而且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各项合作行动中被反复论证,并落实在行动过程当中。此外,在这两个年度的卫生健康合作中,中国在卫生健康领域取得的观念以及技术上的突破得到了美方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赞誉,中美之间的合作表现出了明显的互利互惠的成效。
【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管理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7年3月16日,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项目)管理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市召开。会议听取了美方代表关于美国总统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PEPFAR)最新进展以及与中国合作策略的对接,回顾了GAP项目2016—2017年度工作进展,审议并通过了2017—2018年度项目计划。管理委员会对项目第三周期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建议今后应增强项目活动的聚焦性,紧扣国家和地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GAP项目始于2003年,是中美政府间卫生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5年为一周期。2013年11月,两国卫生部门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继续合作开展第三周期(2014—2019)项目活动。
【2017年中美医生领袖论坛开幕】
2017年4月22日,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主办,中美健康峰会、搜狐健康协办的2017年中美医生领袖论坛开幕。论坛秉着“携东西之德、和天地之道”的宗旨,召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医院代表,共同探讨了“医生的神圣与普通”“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互联网如何助力医生品牌建设”“基层医生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壁垒”等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美专家携手关注妇幼健康】
2017年6月30日,第三届中美妇女儿童健康论坛在南宁市拉开帷幕。论坛上,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医院及学术机构的69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展示了中美妇女儿童健康发展领域科研技术的最新动态,并在母胎医学、妇科、儿科、医学遗传、医学影像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共享中美医学成果。
【2017首轮“中美健康二轨对话”举行】
2017年7月12—13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轮“中美健康二轨对话”在美国华盛顿市举行。此次对话作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机制的配套活动之一,邀请了中美两国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代表介绍了各自医疗健康领域的概况,就生物医药创新问题交换了意见,深入讨论了医疗系统的创新和科技应用,分析了两国人口健康问题,并对中美双方未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展望,并达成了一定共识。会议讨论结果上报两国相关政府部分,将为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第七届中美卫生与健康高层论坛开幕】
2017年9月23日,第七届中美卫生与健康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此次论坛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指导,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中美健康峰会组织和北京协和公共卫生学院承办,论坛主题为“大健康 大趋势”。中美专家就有关慢病防控和人才培养以及全球卫生健康面临的各种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深入拓展中美卫生领域合作成果】
2017年9月28日,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在华盛顿市举行。本轮对话包含教育、科技、环保、文化、卫生、社会发展、地方人文合作七大合作领域,在卫生合作领域双方一致表示,要致力于促进双方和全球卫生安全、卫生发展与卫生创新,致力于建设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将建设并继续落实多个合作项目,涉及疾病防治、药物管理、流行病学培训、人才交流、援建非洲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以及推进医学科研等多项活动。
【第十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召开】
2017年10月12—15日,第十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在上海市召开,论坛主题为“下一代医疗科技”。论坛汇集了政府部门、各大医院、科研机构,医疗公司的中美医疗专家,就全球医疗热点展开交流与探讨,展示国内外医疗行业的临床研究成果,并特别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医疗产业带来的重大影响。论坛不仅有利于促进中美医疗的共同发展,还将带动中国医疗的进一步发展。
【中美精准医学南京高峰论坛召开】
2017年10月28日,中美精准医学南京高峰论坛召开。来自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学者围绕精准医学的机遇与挑战、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主题分享了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论坛上,扬子集团宣布正式启动扬子百万人群基因组测序计划。该计划拟建立中国最大规模的DNA测序平台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中心,通过队列研究和百万人基因组DNA测序,建立中国人群特有的遗传信息数据库;同时,通过大数据融合分析,发现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发现遗传—环境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撑,为疾病的预防和环境干预提供可靠信息。
【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2017年度合作委员会会议和年会召开】
2017年12月11日,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合作委员会年度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司、应急办、疾控局、医政医管局、科教司、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美国疾控中心等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参会。会议听取了项目进展和经费执行情况,审议通过了年度工作计划,并就抗生素耐药、人畜共患病防控、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应对等专业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该合作项目始于2005年,致力于以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联合研究等方式,就中美及全球共同关注的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预防、发现及应对开展合作。
【中美探索慢病防控合作新趋向】
2018年5月12日,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了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CHPAMS)第二次学术双年会暨学会十周年纪念庆典。庆典上,与会中美专家学者围绕“健康政策与医疗卫生前沿进展:未来之路”主题,探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推进中国卫生发展及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发挥的作用,认为中国新医改为全球医改提供了新经验,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健康的领导者。与会者还指出,在“健康中国2030”将工作重点从治疗转为预防之际,两国对慢病防治的需求以及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中美卫生与医疗的合作。
【中美专家共议“母胎健康”】
2018年6月29日,中美联合生殖免疫大会暨第38届美国生殖免疫大会暨第6届中国生殖免疫大会在上海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承办。会上,中外科学家以及临床生殖免疫学专家围绕“生殖免疫与母胎健康”这一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为生殖免疫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为习惯性流产等生殖免疫相关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针对免疫因素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免疫精准保胎方式正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受益。
【2018中美卫生合作论坛开幕】
2018年7月7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与江苏省医院协会主办的中美卫生合作论坛在苏州市开幕。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和医疗卫生从业者共20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重点围绕医院发展、国际合作、学科共建、人才培养、肿瘤医学、康复医学、模拟医学等主题,由中美双方发言人共同进行学术探讨,分享医院管理和学科发展的新实践和先进经验。
【第八届中美健康论坛召开】
2018年10月12日,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美健康论坛在成都市拉开帷幕。来自中美两国产、学、研、政、商界的800余位领导专家为建设“健康中国”献计献策。论坛设置了中美健康科技创新议题,并就深化医改、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精神健康、血液安全、脑卒中防治等专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大会还设有两个医院院长分论坛、未来医学、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殖医学、健康城镇与公共卫生等专题论坛。与会者通过高层战略对话、领导力拓展以及应用性研究,积极推动了中美及各国在医疗卫生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美科学家联合构建“健康+”平台】
2018年11月4日,来自浙江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在杭州市宣布构建“健康+”平台。未来3年内,两校将对等合作,完善“健康+”平台的产出机制,同时联合申请科研经费和优质资源,不断加强人才支持,推动共享的成果转化。这一跨国“健康+”平台涵盖预防医学、公共管理、临床医学、计算机应用、农学等多学科领域,超过50位的学者将参与其中。该平台已开展代谢、肠道、脂肪肝、眼底、身心健康5项国际领先的合作科研项目,联名提交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发展了3个联合国际顶级研究小组,分别研究眼科与慢性病、预防医学人工智能、肥胖与慢性病。同时,“健康+”平台也正在筹划建立杭州市居民身心健康大数据平台。
【北美华人医师联盟第三届年会召开】
2018年11月4日,北美华人医师联盟第三届年会在美国召开。目前,在美华人医师约6000人,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有三四千人,社会影响力巨大。此次年会宣布,该联盟将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对接,为华人医师提供一个尖端医学技术研发和转化的平台,将国际最前沿的技术引进海南,为更多的中国国内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同时发展医疗、养老、科研等国际医疗旅游相关产业。该年会首次由美国神经科医生协会与康复医生协会合作,来自全球200多位华人医师代表集聚美国得克萨斯医学中心,交流医学前沿知识和新技术、新成果。从心血管到脑血管,从肿瘤到泌尿系统疾病,从C型肝炎治疗到肌肉痉挛治疗进展等,与会者学习借鉴了先进的医学实践经验和医师行业管理经验,促进了医疗技术提高和医学成果转化。
【中国医疗企业参加2018年度“克利夫兰医学创新峰会”展览】
2018年12月初,克利夫兰医学创新峰会在美国举行。该峰会由克利夫兰医院创新中心主办,来自全球范围的医生、医疗器械开发商、投资人通过对话与交流,分享医学前沿科技信息,推动医学创新事业发展。此次峰会期间,医学影像设备生产企业——中国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医用内窥镜生产企业——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中国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搭建起了中国企业联合展台,展示了中国在医疗设备生产研发领域的强劲实力。展览期间,双方人员均对中美医疗合作表示了高度认可。一方面,中国医疗企业为美国当地人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美国初创技术的全球推广离不开中国合作开发者和中国市场。因此,两国医疗合作绝非美国研发、中国引进的单向模式,而是一条高度互补和共赢的模式。
【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2018年度合作委员会会议和年会召开】
2018年12月11日,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合作委员会年度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应急办、医政医管局、科教司、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美国疾控中心等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参会。会议听取了2017年度项目进展和经费执行情况,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新的年度工作计划,并讨论了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会议肯定了项目在中美卫生合作领域发挥的重要平台作用,分享了中美双方近期在全球卫生领域的主要举措,并讨论了下一步合作思路。与会的项目执行机构代表和专家就全球卫生安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感染与抗生素耐药等专业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七 中美体育交流
【概况】
作为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之社会发展领域交流的子项目,体育继承与发扬了其自“乒乓外交”以来在中美人文交流中扮演的重要作用。2017—2018年,中美双方按照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的规划,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体育交流与机制建设。
2017—2018年中美体育交流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项目多样、重点突出。按照规划,中美体育交流在冬季运动、体操、足球、滑水、围棋、气功、武术等多个体育项目领域展开表演、竞技与交流。与此同时,作为中美两国的传统与优势项目,篮球与乒乓球项目继续在中美体育交流中扮演关键作用,从训练方式、项目基础、球星效应等多个维度推动了中美体育交流。
第二,政府与非政府渠道并重。中美体育交流中,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全面推动各项交流活动。此外,职业球队、专业体育团体、中小学及高等院校、体育运营组织、社区、体育明星个人都在促进与推动中美体育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努力实现体育领域的人文对话与交流。
第三,竞技与学术共举。两国在多个体育项目上开展竞技,实现了优势互补,推动两国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此外,中美体育交流越来越强调体育学科的学术交流,通过举办研讨会与训练营,在训练、人才培养、体育管理与运营、体育产业、群众体育、体育外交等方面共同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与合作机制。
第四,着力当前,展望未来。在着力提高两国当前体育发展水平与促进交流的基础上,中美体育交流更加关注两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青少年体育训练、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等展望未来的话题成为热点,为中美两国在未来更加全面推进体育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创立了一系列机制。
中美体育交流传承体育在推动中美关系、促进双方人文交流方面扮演的角色,为中美两国人民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增进友谊、促进互信做出了重要贡献。
【姚明11号球衣退役仪式及“姚明日”举办】
2017年2月4日,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休斯敦火箭队前明星中锋、中美篮球信使姚明举行11号球衣退役仪式。姚明是火箭队史上第6位享受球衣退役殊荣的球员。姚明参加了休斯敦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休斯敦市市长西尔维斯特·特纳接见了姚明,并且宣布将2月2日定为“姚明日”,还宣布将任命姚明为休斯敦市的亲善大使。
【中美体育管理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举办】
2017年3月28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共同主办的中美体育管理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在北京举办。中美两国的业内专家就中国体育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进行了讨论,指出中国体育现阶段缺少7类人才,包括:职业经理人、创新IP(知识产权)设计和运营人才、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所需人才、体育综合体和体育特色小镇管理和经营人才、智慧体育软硬件开发与运营人才、户外运动休闲管理和经营人才、冰雪产业管理和经营人才。
【中美大学生女子足球友谊赛举行】
2017年6月21日,由教育部国际司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承办、耐克公司赞助的中美大学生女子足球友谊赛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北京大学生女足联队迎战来自美国Pac-12联盟的俄勒冈大学女子足球队。此外,俄勒冈女子足球队还与北京青年女子足球队进行了比赛,并前往故宫、长城、北京外国语大学、耐克公司等地进行交流。本次活动旨在落实教育部关于推动中美大学体育合作机制化、常态化的指示精神,为中美教育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打下了基础,也将对中美人文交流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休斯敦火箭队正式宣布同中国球员周琦签约】
2017年7月7日,美国男篮职业联赛休斯敦火箭队正式宣布同中国球员周琦签约。在2016年的NBA选秀大会中,周琦在第二轮第四十三顺位被火箭队选中。
【中国武术运动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武术与太极拳表演】
2017年9月9日,刚走下全运会赛场的25名中国武术运动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了武术与太极拳表演。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大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国际武术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吴廷贵、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武术形象大使李连杰,以及各国常驻联合国外交官、联合国工作人员、各国媒体共500余人到场观看了演出。整场演出始终贯穿“和谐、健康、共享”这一主题,展现了太极拳、长拳、南拳、八极拳、咏春拳、螳螂拳等传统拳法,以及刀、剑、棍、枪等经典器械表演,展示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和谐共融、强身健体的独特作用及其特有的艺术观赏性。本次联合国专场演出是中国武术团访美系列活动之一,随后,代表团还参加了《纽约时报》广场武术展演活动,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武术交流活动。
【第四届中美体育论坛召开】
2017年9月12日,第四届中美体育论坛在美国纽约市召开,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出席并致辞。赵勇强调,中方愿与美方分享发展带来的机遇,在中美人文交流机制框架内,进一步深化中美体育合作交流,一是要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领域的合作;二是要进一步促进群众体育领域的合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领域的合作;四是要进一步促进体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五是要进一步充实体育外交领域的交流。本届论坛由国家体育总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共同举办,旨在为中美两国体育产业圈内领先架设交流平台,鼓励双方就体育发展现状与未来进行探讨。
【纪念中美“乒乓外交”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走进联合国45周年友谊表演赛举行】
2017年9月15日,纪念中美“乒乓外交”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走进联合国45周年友谊表演赛在联合国总部举行。20世纪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两国20多年人员交往隔绝的坚冰。9月15日,包括女乒大满贯得主丁宁和“乒乓外交”见证者、世界冠军梁戈亮在内的中国乒乓球冠军队来到联合国,用一场精彩的表演赛纪念“乒乓外交”佳话。
【中国棋手参加第33届美国围棋大会】
2017年9月18日,历时1周的第33届美国围棋大会落下帷幕。本次大会由圣地亚哥围棋协会和美国围棋协会联合主办,500名棋手参加,包括中国棋院院长陈临新九段、旅美世界女子围棋冠军丰云九段及江鸣久七段各自带领学生参加了本届盛会。
【中国健身气功代表团访美】
2017年9月23日,在美国旧金山市访问的中国健身气功代表团在联合广场举办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大会,近距离展示既古老又新颖的中华传统之美。交流展示大会由旧金山少林寺文化中心组织。旧金山湾区10个健身气功协会500多名爱好者一起共练八段锦,各协会还分别表演了易筋经、五禽戏、太极等传统功法,展示了以调息、调心、调身为特点的健身气功,吸引了不同族裔民众到场观看。2008年起,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到美国推广,目前已达20多个州,习练者数万。
【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举行】
2017年10月2日,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在广西柳州市静兰水上运动基地举办。中美滑水对抗赛始创于1999年,旨在促进两国滑水运动的发展。自2001年以来,该赛事已成为固定年度比赛。
【中国乒乓球队走进北美代表团在美国进行训练交流】
2017年10月4日,中国乒乓球队走进北美代表团一行10人受旧金山市市长李孟贤的邀请,参观访问旧金山市市政厅,开启了“走进北美”活动的第一站。本次活动是国际乒联筑梦行动和红双喜公司共同支持的国际训练营计划的延续。此前,中国乒乓球队已经分别通过国际训练营计划与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青年选手进行了共同训练交流。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球队广州龙狮队做客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华盛顿奇才队主场】
2017年10月13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球队广州龙狮队做客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华盛顿奇才队主场。本次友谊赛的组织者表示,友谊赛能够促进中国职业篮球同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之间的交流,也能够帮助美国球迷更好地了解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状况。
【美国俄勒冈州州务卿丹尼斯·理查德森一行接受人民体育记者的采访】
2017年11月15日,美国俄勒冈州州务卿丹尼斯·理查德森一行访问人民网,并就“体育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接受了人民体育记者的采访。理查德森认为,未来世界的稳定需要一个强大的美国和一个强大的中国来维系。中美两国应该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这需要民间交流,需要两国寻找共性。体育运动可以让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找到共同语言和共同的爱好。中美两国应该积极发展体育合作,这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都大有益处。
【首届国际(中美)青少年篮球友谊赛举行】
2017年12月6—9日,首届国际(中美)青少年篮球友谊赛将在北京举行。3支美国高中篮球名校校队,与4支中国高中篮球队以及2支CBA青年队进行了比赛。随队的美方教练带领两国队员进行了专业的篮球训练和交流。本次活动为中国青少年与同年龄段世界级球队进行交流提供了宝贵机会,推动了中美青年学生人文交往。
【中国体操小将在乔良体操舞蹈学校参加集训】
2017年12月11—30日,中国体操女队教练王群策带领4名中国体操小将前往位于美国爱荷华州西得梅因市的乔良体操舞蹈学校,在这里和美国体操运动员一起训练,近距离感受美国俱乐部训练的方式与氛围。中国体育正在经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推手之一。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和体育的交流,能够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深圳昆仑鸿星女子冰球队抵达美国进行训练和表演赛】
2018年1月3日,深圳昆仑鸿星女子冰球队抵达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进行为期1周的训练和表演赛,并受到阿拉斯加州州长沃克的接见。深圳昆仑鸿星拥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芬兰4个国家的球员。昆仑鸿星的此次到访,不仅促进了中美两国的体育文化交流,也宣传了女子冰球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2018中国青训师篮球精英训练营启动】
2018年1月23日,2018中国青训师篮球精英训练营在北京高鑫青训基地启动,本次训练营为期4天,训练营内容包括青训师专业培训、青少年篮球训练以及中美青训师教练员圆桌对话。为本次训练营提供培训工作的是来自美国的专业篮球训练机构DR1VEN国际篮球青训学院。通过训练营,中美双方优势资源互补,助力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发展,为中国青训体系的完善与进步贡献力量。
【美国前NBA球员、北京农商银行队球员马布里退役】
2018年2月11日,美国前NBA球员、北京农商银行队球员马布里在CBA常规赛最后一战北京农商银行队主场对阵江苏队比赛之后退役。马布里在北京举行个人新闻发布会,向中国的媒体记者以及球迷告别。马布里感谢中国和中国队友为他所做的一切。马布里和他的团队将在中国建立篮球学校、篮球训练营,继续把生活和事业重心放在中国。
【2018斯迈夫全球体育产业大会暨国际体育消费展召开】
2018年4月19日,2018斯迈夫全球体育产业大会暨国际体育消费展在浙江省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体育产业会展之一,本次大会以“世界的入口”为主题。“走出去,引进来”,斯迈夫将中国体育产业带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为中国体育市场嫁接更多优质的国际体育资源。大会期间举办的美国体育产业峰会展示了美国最为先进、成熟的体育产业资源,探讨中美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与合作。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中国体育产业也为两国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中美两国体育的发展与机遇、变化与创新、差异与互补,为两国体育产业提供了互相学习与借鉴的机会。美国体育产业的成功经验和成熟运作模式也对中国体育产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八届全国城市篮球邀请赛暨2018德鲁中国(社区)篮球联赛开赛】
2018年6月3日,第八届全国城市篮球邀请赛暨2018德鲁中国(社区)篮球联赛在郑州市开赛。邀请赛将比赛范围扩大到全国,在8座城市设置分站赛。郑州赛区分站赛作为联赛首站,共有8支队伍参与了分区冠军的争夺。德鲁篮球联赛于1973年在洛杉矶市创办,历经45年的发展,是美国久负盛名的社区篮球联赛。将德鲁篮球与中国篮球市场结合,有助于提高国内社区篮球水平、推动中美篮球文化交流。
【2018中美体育论坛开幕】
2018年8月10日,2018中美体育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开幕。来自中国体育总局经济司、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球协会、安踏集团、美国奥委会、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体育学院的官员、专家和学者围绕“中美体育产业的全球化创新”的主题,就体育产业的发展与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除了主会场有关核心体育事业的演讲外,分会场还从体育人才、儿童体育教育、体育投融资、体育版权和体育电竞事业等方面设立5个大型议题及若干主题演讲及圆桌讨论。本届研讨会是“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框架内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北京思博锐体育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此前,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和“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框架下,中美体育研讨会已举办了4届,双方围绕青年与体育、青年体质健康促进、身体运动功能与表现、体育人才培养等专题进行了研讨。
【2018姚基金慈善赛举行】
2018年8月12日,在大连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的2018姚基金慈善赛上,中国男篮蓝队以114比97战胜美国星锐队。这是姚基金慈善赛第八届,前7届姚基金慈善赛中国队赢了3次,美国明星队赢了4次。该赛事由姚明和美国篮球明星史蒂夫·纳什于2007年共同发起筹备。
【斯坦利杯中国行启动】
2018年9月9日,斯坦利杯中国行在北京奥众冰上运动中心启动。NHL联盟官方还携手奥众冰场举办了一系列体验互动活动,让冰迷感受冰球运动的魅力。作为2018奥瑞金·NHL中国赛的预热活动之一,斯坦利杯中国行展示活动首站选择来到奥众冰场,不仅仅是因为奥瑞金是2018年NHL中国赛的冠名赞助商,更是因为奥瑞金以及旗下的奥众冰场近几年来在推动冰球运动普及、中美冰球文化交流以及NHL在华推广方面的不懈努力。奥瑞金拥有了NHL全球官方合作伙伴、NHL中国赛创始合作伙伴、波士顿棕熊、洛杉矶国王、华盛顿首都人中国市场独家推广合作伙伴等多重身份。
【NBA精英计划——中国训练营开营】
2018年9月22日,为期四天的NBA精英计划——中国训练营在天津市武清区的NBA中心正式开营,6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参加训练营。此次训练营的全部营员由NBA中国以及中国篮球协会选拔,包含了41名和22名16岁及以下的男女营员。训练营由NBA精英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最有经验的技术总监、教练和专家亲自临场指导,包括曾8次入选全明星的NBA球星阿历克斯·英格利什,澳大利亚男子国家队助理教练、现NBA精英训练中心全球技术总监马蒂·克拉克,1996年奥运金牌获得者、篮球名人堂成员詹妮弗·阿兹,两次WNBA总冠军露丝·莱利,以及前大学篮球教练布莱尔·哈迪克。NBA精英计划致力于培养全球最有潜力的年轻篮球选手。年轻球员全年都会与顶级的同龄选手对抗,并且将有机会被选中参加国际比赛。
【中美职业体育国际市场对话举行】
2018年10月10日,由首钢体育和北京体育大学共同举办的中美职业体育国际市场对话在北京体育大学国家训练基地举行。本次中美职业体育国际市场对话是首钢体育首次举办中美职业体育人之间的高端对话,将对话带到大学生中,帮助更多年轻人了解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了解美国职业体育的发展状况,吸引更多有志投身体育产业的大学生。
【中国健身气功健康养生系列活动举行】
2018年11月8—11日,由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和旧金山少林文化中心主办的健康养生系列活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举办。中国健身气功专家在少林文化中心举办了健身《气功·五禽戏》交流活动,前往斯坦福大学进行了表演和体验教学,在河洛医科大学开设了专题讲座,并在佛利蒙少林文化中心开展《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教学培训活动。此次系列活动旨在传播健康养生文化,推动健身气功在旧金山地区的普及和发展,加强中国与美国的体育文化交流。
八 中美妇女交流
【概况】
2017—2018年,中国和美国之间以妇女(包括女性)为主题的人文交流陡然减少;与奥巴马政府由希拉里任国务卿时期相比,在质上和量上都有明显下降。首先,高层次的、全国性的人文交流缺失。国家相关部门、全国性机构(如全国妇联)举办或者参与的正式的中美妇女发展交流寥寥无几,仅存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柏林G20妇女峰会等互动空间。其次,地方上大型的妇女发展交流也明显减少。各地妇联等相关组织举办的中美互访与合作也屈指可数,仅出现“陕西青年女性就业项目”等。最后,民间举行的专题性的交流主要以商业和健康形式挂钩的活动为主,如不孕不育、妇女健康、女性睡眠、无痛分娩等。社会倡导性的和政治赋能性的活动比较缺乏,需要进一步拓展,好的交流平台和经验需要得到弘扬,如举办了七届的“中国女性领导力论坛”、举办了五届的“北京国际青年关爱女性行动”和创办于1998年的“上海妇女发展国际论坛”等,还包括新出现的“女性经济峰会”“女性公益可持续发展”“未来工程与全球女性领导力研讨会”和“女性诗歌周”。
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秋签署了新的中美人文合作协议,即《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制定了妇女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在2018年几乎没有具体行动,希望在2019—2020年有所推进。中国的妇女发展交流近年来开始明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这将会使中美之间的交流更多边化,但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妇女发展应该尽早恢复积极互动、携手推进。
【第五届中美不孕不育论坛召开】
2017年1月4日,第五届中美不孕不育学术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二孩时代技术创新与伦理挑战”。这次论坛由《健康时报》、世界医疗网、美国美孕医疗中心主办,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Join Perfect INC(美国)、上海长江医院协办。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副总编赵安平主持会议。中美专家针对目前不孕不育诊疗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美国专家关于生殖医学中伦理问题的报告有助于中国医学工作者了解美国的经验,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中国新生代女性亮相纳斯达克大屏幕】
2017年2月27日起,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电子大屏幕上连续展出7位中国职业女性的宣传照片。她们来自中美领导力发展基金会,包括李红、霍然、毛培蕊和赵婷婷等成员。这次宣传活动旨在吸引人们将目光聚焦家族企业创业第二代及第三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培育,展现中美合作中新生代的力量,助力青年领袖的培养。该基金会秘书长李红表示,这支团队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青年领袖培养计划、青少年领导力养成计划、私人董事会发展等领域,举办中美创业第二代互访、中美青少年互访、透视董事会等活动。
【第四届中美健康峰会专家咨询研讨会召开】
2017年3月8日,第四届中美健康峰会专家咨询研讨会在山东省聊城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聊城市人民医院、中美健康峰会联合承办,旨在促进妇女健康更好发展。会议主题是“关爱妇女、代代健康”,来自国内外的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医疗界人士、健康产业企业家代表,围绕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病、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创新、乳腺癌预防与早期筛查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为聊城市乳腺中心揭牌,和当地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
【中美代表在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上举行会晤】
2017年3月13—27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1届会议在联合国总部召开。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大使在会上作了发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妇女在不断变化的劳动世界中的经济赋权”,共举行了至少18次正式会议,包括若干部长级圆桌会议、高级别互动活动和专家小组,以及200多次会外活动和400次平行活动。
【中国美国商会召开首届女性经济峰会】
2017年4月12日,中国美国商会和睿美创议文化发展公司(SCHSAsia)在北京联合举办首届女性经济峰会,会议就女性经济赋权问题和女性领导力在全球经济中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讨论。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毕艾伦表示,希望通过此峰会引领世界能够迈入一个“对女性更具包容性和希望的新经济时代”。主办人吴素珍表示,强大经济的未来掌握在女性手中,但是目前的企业环境还存在很多针对女性的“玻璃天花板”。在讨论女性经济时,人们不应该只关注慈善、工作/生活平衡或其他软性问题,而应该更加关注女性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并为此积极行动,从而同时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和女性群体的利益。这次会议的讨论成果作为中国美国商会的政策建言被写入《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
【中美乳腺癌防治“双全计划”启动】
2017年,被称为“双全计划”的乳腺癌防治中美合作项目在北京市启动。此项目旨在联合中美专家对抗乳腺癌,帮助患者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保住乳房。“双全计划”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布列根和妇女癌症中心、中国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盛诺一家、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联合发布。计划旨在促进中美乳腺癌防治技术和理念的交流。项目介绍了代表当今手术室发展方向的AMIGO手术系统。手术过程中专家可以借助MRI影像引导,即时查看手术效果,做到精准切除。统计数据显示,借助一体化手术室进行乳腺保乳手术,可大幅度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要再次手术的概率。计划实施以后,患者可以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在国内进行保乳手术,或选择到美国医院接受治疗。
【中美共赴柏林G20妇女峰会召开】
2017年4月25—26日,G20妇女峰会在德国柏林市召开。中国妇女代表同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在内的G20成员国其他100多名代表及多家国际组织妇女问题专家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主要议题包括4个方面:促进女性就业及工作价值、缩小数字化领域的性别差异、促进女性企业家精神、性别平等与妇女经济地位。中国代表分享了开拓女性就业、发展女企业家文化、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获取了他国在数字化领域谋求性别平等的灵感。
【美国学者参加北京大学“儒家·女性·生态”工作坊】
2017年6月3—4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举办“儒家·女性·生态:多元现代性语境中的儒家女性伦理何以可能”国际工作坊。美国及其他多个国家的学者参与其中,围绕儒家、道家、道教、佛教等思想资源的现代性转化进行了探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对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转化,不仅对处在全球化中的中国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有一定借鉴意义,还有助于美国等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妇女处境及相关思想。
【“知行中国”美国学者到访中华女子学院】
2017年6月12日,“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美国学者德雷塞尔大学战略领导研究所执行董事艾莉森·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塑造未来教育合作机会”机构执行董事凯丽·达文波特访问中华女子学院,与院长刘利群,教务处、国际合作处、招生就业工作处等部门负责人举行座谈。双方就女性就业及职业发展、女性领导力培训以及中国反家暴法成立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为美国具有优秀潜质的精英人才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拓展视野的机会,此次座谈尤其有助于中美两国在妇女问题上的交流。
【中国代表团赴美参加女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系列活动】
2017年6月19—22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美中友好协会共同主办,北京蚂蚁力量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中心协办的2017女性公益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驻纽约副总领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代表、美中友好协会会长、唯品会副总裁、承兴集团副总裁、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女企业家代表、超仁妈妈代表等中国嘉宾出席。论坛以“女性公益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中美代表就赋权、赋能女性,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合作推动女性发展以及女性在艺术、时尚领域对公益所作出的贡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美国志愿者参与第四届北京关爱女性体验行动】
2017年7月12—20日,由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Smart Lady·Smart Life智慧女性·智慧生活”——第四届北京国际青年关爱女性及传统文化志愿者体验行动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的青年同另外8个国家的国际青年志愿者一同参与了聚焦“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本次活动响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促进性别平等、妇女发展等议题提供了青年一代的思考,对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促进中美文化交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美无痛分娩学术交流会举行】
2017年9月13—15日,曲江妇产医院特别联合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美国无痛分娩中国行、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西部妇产科联盟在西安市联合主办2017中国西安中美无痛分娩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基层医生走进曲江妇产医院美式无痛分娩产房,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临床麻醉学副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医院主治医师、美国产科住院护理专业认证护士、陕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病院常务副院长、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孕产保健部主任、陕西省肿瘤医院妇瘤病医院副院长、曲江妇产医院院长的指导下,通过“母亲安全日”“新生儿安全日”“全天无通日”“病人满意日”等六大主临床教学,以及交流互动等环节,开展无痛分娩临床实践。
【中美杰出女性齐聚第六届中国女性领导力论坛】
2017年10月20日,第六届中国女性领导力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园成功举办。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威诚资本(UpHonest Capital)联合主办,聚焦科技、创业、投资界的女性议题,20多位来自中美两国科技、创业、投资界的杰出女性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女性创业渐入深水区的困难与挑战、女性投资人投资业务的策略与优势、女性管理者带领不同类型组织发展的经验与收获等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美品牌战略论坛颁发“世界卓越杰出女性”奖】
2017年11月1日,由联合国国际协调局新闻部、美国美中国际商会、中国中外新闻社、中外企业家联合会主办,YICASHO服饰集团支持,以“弘扬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为主题的第二届中美品牌战略论坛在纽约长岛Leonard’s Palazzo国际宴会厅举办。来自加拿大及中国香港、北京、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企业家及美国工商界精英及政要出席论坛。中美品牌战略论坛是中美企业界人士、文化界人士碰撞思想与智慧,探讨生存与发展,共话合作与未来的平台。中外新闻社曾于2012年9月16日与美国(内华达州)克拉克郡政府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美品牌战略论坛”。首届中美品牌战略论坛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三方在会上就中美品牌战略论坛永久性达成了协议,将共同推动全球品牌文化的传播,为打造中美企业品牌经营战略做出贡献。
【两位中国女性获得ATHENA©领导力奖】
2017年12月1日,“SHE POWER 2017全球她领袖盛典暨ATHENA© Award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以“重新定义”为主题,聚焦女性的成长与蜕变,旨在鼓励女性打破传统界定,重新定义自己的个人风格、思维方式和职业规划等。本次峰会以主题演讲、圆桌论坛、颁发领导力奖等形式展开,邀请了数十位中外杰出商业精英从自身经验、研究领域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交流分享了女性在“重新定义”过程中所需要的创造性、系统性、颠覆性的思考和方法。两位中国女性获得国家级领导力奖。其中一个是ATHENA©国家级领导力奖,获奖者是著名旅德艺术家王小慧;另一个是ATHENA©国家级青年领导力奖,获奖者是青年作家牛文。ATHENA©全球总裁安德鲁·斯蒂文森·康纳(Andrea Stevenson Conner)以及特别支持伙伴艾尔建(中国)总裁赵萍为获奖者颁发了奖项。该奖由美国著名女性领导力非营利组织ATHENA©发起,颁发给在专业领域、社区服务等方面积极协助女性取得卓越成就和领导力的杰出女性或者男性,以表彰他们为女性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一个具有全球性权威的女性领导力奖项。
【首届中美妇科名医大健康高端论坛召开】
2017年12月18日,由国家老教授协会妇产科专家委员会主办、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济南和谐妇科医院承办的首届中美妇科名医大健康高端论坛在山东省人大会议中心胜利召开,“全国女性医疗保障民生工程”同期成立。论坛围绕专利授权、专家会诊、妇科重大疾病救助等开展,旨在响应国家深化医疗改革,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
【成都市妇联参加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交流会】
2018年3月28日,应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邀请,成都市妇联相关人士参加了美领馆举办的直面女性职场压力和挑战的分享交流会。来自海外及成都市的30余位观众参加并与演讲嘉宾互动。交流会上,成都市妇联发展部相关负责人向参会观众介绍了市妇联打造巾帼云创品牌,专业、持续、深入推进成都女性创新创业,服务成都女性发展两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美领馆副领事陈草英和现场观众纷纷就感兴趣的话题向演讲嘉宾进行了提问。通过此次活动,成都市妇联不仅向中外友人介绍了成都女性的创新创业行动,还结识了来自外国知名高校在成都创业的优秀女性,扩大了朋友圈。
【福建省妇联领导会见美国妇女友好联盟】
2018年3月29日,福建省妇联副主席包方在福州会见美国福建妇女友好联盟总会考察团一行,对考察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福建省妇女工作情况。她对妇女会长期以来在服务居住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美妇女发展、回报祖国和家乡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予以肯定和赞扬,勉励大家继续秉承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凝心聚力,广泛团结在美妇女,为妇女们多办好事和实事,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贡献巾帼力量。考察团团长、妇女会主席杨莲英介绍了该会有关情况。她表示此次回乡访问,希望通过交流走访、经贸考察、助学慰问等一系列活动,了解福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在美妇女们与家乡的情感联系,加强与福建家乡的沟通和联系,更好地宣传家乡发展变化,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
【中美专家学者共话女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2018年4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和美国女工程师学会主办的中美第一届未来工程与全球女性领导力研讨会在中南大学举行。围绕女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这一话题,中美两国女院士、知名女工程师、女企业家与专家学者展开探讨。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双方努力,激励女性在工程师和领导者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潜力,促进更多、更优秀的女性参与工程科学的跨文化交流。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虽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但也存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不足,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缺乏及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不高等特点,亟须加强工程教育智库的建设,扶持行业特色型院校发展,吸引和留住优秀女性工程人才。
【中美家庭共度国际家庭日活动】
2018年5月12日,由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每年一度的“中外家庭共度国际家庭日”活动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展开。本次活动以“共享科技文化成果,共创美好幸福家园”为主题,旨在围绕“国际家庭日”促进家庭和睦、幸福和进步的内涵和意义,以家庭文化建设为核心,加强中外家庭、中外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北京市妇联主席蔡淑敏表示,此次活动以倡导家庭成员尊重多元、共享成果、创建包容性社会为核心,通过家庭共同体验科技文化发展成果的形式,希望更多家庭成员了解推动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关注家庭对建立和谐包容社会的意义,凝聚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的共识和行动。开幕仪式上,来自美国的马思道家庭表示,在这里不仅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还能同时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科技的神奇,把传统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美国学者走访天津半边天家园交流妇女问题】
2018年6月4日,美国罗格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学访团连续第八个年度访问天津,参与了半边天家园活动,并围绕社区工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以及社会福利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学访团参观了社区服务大厅、德邻书画、创意手工、读书天地、网络时空、民乐舞蹈等功能室,听取了社区妇女工作情况介绍,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居民座谈。座谈会上,市妇联权益部部长刘海燕介绍了天津市半边天家园的运行状况。学访团一行详细了解了社区妇女工作情况,对社区运作模式、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这项已经连续开展5年的学访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使两地在社区工作方面进行更多的借鉴与交流。
【中国女孩宋歌当选美国福布斯青年领袖】
2018年6月19日,中国女孩宋歌当选为美国《福布斯》杂志“2018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的青年领袖,《福布斯》称宋歌是“美国和中国娱乐市场相结合的最佳希望”。宋歌在中国天津长大,曾做过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哈佛商学院学习。目前,她正在筹集1.5亿美元资金,推动中美影视合作。
【中美青年参加北京国际青年关爱女性行动】
2018年7月1—10日,“Smart Lady·Smart Life智慧女性·智慧生活”——第五届(2018)北京国际青年关爱女性及传统文化志愿者体验行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朝阳区妇女联合会及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承办。在为期10天的志愿活动中,中美及其他国家青年们走进朝阳区社区家庭中,交流各国家庭文化;参访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华女子学院、求实职业技术学校等;以《性别平等·人人受益》中英双语教育手册为蓝本,分享性别平等理念;了解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情况以及女性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意义。参加者表示,将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关注妇女儿童的现状与需求,推动联合国性别平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美国学者参加世界女哲学家论坛】
2018年8月10—12日,第17届世界女哲学家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这是世界女哲学家论坛首次来到中国。论坛围绕“哲学史中的女性”“知识、科学、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女性发展”“女性与哲学的未来”4个议题,充分展示了女性学者在哲学与性别研究各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与会者所带来的新知识、新观念与新问题为世界女性哲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本次会议历时3天,从哲学各个分支分享了女性和女性主义者的研究成果,为中美人文交流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中美专家探讨女性睡眠健康】
2018年9月1日,2018睡眠健康行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睡眠研究领域的专家围绕女性睡眠健康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并倡导民众了解健康睡眠理念。美国哈佛医学院BIDMC睡眠中心培训与科研部主任罗伯特·托马斯(Robert Thomas)表示,目前睡眠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是社会上对于睡眠健康的关注较少,专注于女性睡眠健康更少。罗伯特分析,先天遗传、呼吸障碍、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睡眠异常、无法持续睡眠、睡眠中血氧不足等与睡眠相关的疾病,会直接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此次中美专家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国在此领域的学术交流,也为中美友好交流合作打下了基础。
【中美机构联合开启陕西青年女性就业项目】
2018年9月18日,由陕西省妇联和国际计划(美国)陕西代表处(简称国际计划)主办、陕西女友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女友传媒)承办的陕西青年女性就业项目启动会在西安市召开。陕西省妇联副主席杨乐、国际计划(美国)陕西代表处首席代表海德出席会议并致辞。杨乐表示,陕西青年女性就业项目是陕西省妇联“三秦巾帼脱贫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联组织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载体。海德表示,国际计划关注青年就业问题,希望通过该项目,为陕西贫困青年女性提供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的职业和生活技能培训,为陕西省的扶贫工作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此次合作将对陕西青年女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进一步深化中美女性交流打下了基础。
【中美人才汇聚上海妇女发展国际论坛】
2018年9月18日,由上海市妇儿工委、市妇联和剧场式演讲平台共同举办的2018上海妇女发展国际论坛暨造就WOMEN大会在上海市开幕。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性别平等及社会融合处处长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以“真实的选择”为主题,邀请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国内的女性行业领军人物进行演讲,内容覆盖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企业管理、影视传媒、人文艺术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多维度、多视角探讨女性在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生命教育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全新力量。论坛分设世界的真实、创造的真实与自我的真实3个专题,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密码学专家王小云,美国女工程师协会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凯伦·霍婷(Karen Horting),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黄荷凤等嘉宾作精彩演讲。创办于1998年的上海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始终秉承为女性发声的宗旨,不断聚集各界力量,为公共政策制定和咨询,为总结女性发展经验和成果,促进中外妇女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人女科学家曹颖获美国“天才奖”】
加州理工学院华人女科学家曹颖为2018年度25位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本年度“天才奖”获奖者之一。她因为在揭示灵长类动物大脑视觉神经机制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获奖。曹颖出生于中国,幼年随父母赴美,她曾先后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目前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在曹颖早期的研究中,她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确认了猕猴的脑细胞在识别脸部特征时有明确分工。曹颖及其团队2017年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又进一步破译了大脑中的面部识别机制,即大脑仅需要约200个神经元就能实现面部识别。麦克阿瑟基金会认为,曹颖的研究为阐明一系列其他神经计算和感官处理功能打下了基础,是探索感知的开拓者,“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大脑如何识别面部的理解。”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创设于1981年,旨在表彰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创造性人才。每年评选20名至30名杰出人士,并在5年中给每人提供总额62.5万美元的奖金,让他们能更自由地继续探索。在曹颖之前,已有陶哲轩、庄小威、陈露、何琳、杨培东和张益唐等华人科学家获得过该奖。
【美国学者参加“我与女性史研究”座谈会】
2018年10月15日,“我与女性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嘉宾分享了其进入女性史研究领域的经历,并围绕“女性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路径”“女性史与性别史概念的辨析”“性别意识的产生”,以及“女性研究的两性书写”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伊沛霞教授(Patricia Ebrey),中国台湾成功大学的刘静贞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邓小南教授、李志生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佟新教授,在北京大学静园出席了座谈会。
【“首届女性诗歌周”为美国诗人颁发“优秀外国女诗人奖”】
2018年12月19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和中共四会市委宣传部共同启动“玉润四会——首届女性诗歌周”,国内外逾百名女性诗人、评论家、学者齐聚一堂。首届女性诗歌周中的“优秀外国女诗人奖”由艾莉森·库克(Allison Adelle Hedge Coke)获得。诗歌周的活动还包括“女性星空与诗歌漫步”母语诗歌沙龙、诗歌爱好者优秀作品评选、“中国女性诗歌写作维度”高端论坛、名家学术讲座、朗诵会、玉雕作品展等。女性诗歌奖两年一届,逢双年在中国评选和颁布。本次评选以当代女性诗歌创作体现先进性、民族性、审美性为首要标准。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怒波在致辞中说,女性诗歌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颇具历史意义的文化存在,深度认识这种存在和阐释这种存在,是当代诗学的重要任务。
九 中美青年人文交流
【第三届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
2017年6月3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等机构合作举办的第三届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在北京拉开帷幕。“知行中国”是中美人文交流的一项重要机制,而“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则是重中之重。本次第三批学者分别来自公共事务管理、影视、农业与食品安全、教育平等、健康养老等方面,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各自相关领域企业和行业专家进行交流,本次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共同在全球搭建青年之间沟通交流、文化合作的桥梁。
【第十届中美大学生交流论坛开幕】
2017年6月24日,以“对全球化的重新审视和青年决策”为主题的IMUSE2017第十届中美大学生交流论坛在清华大学开幕。该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三校学子联合发起的中美大学生交流平台,旨在通过两国大学生青年菁英交流,增进中美青年的相互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以及对中美之间热点问题的探讨,帮助代表体察当代中美社会与青年的真实面貌,消除误解,破除固有印象,力图通过两国青年的有益交互,为未来中美两国的深化合作起到积极作用,并促进中美人文交流。
【美国青年领导人代表团访华】
2017年7月8日至20日,美国青年领导人代表团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邀请前来访华。代表团由美国青年政治领袖理事会派遣,访问了北京、西安、成都等地。美国青年政治理事会是美国跨党派政治性青年团体,自1979年与全国青联建立正式交往关系,2011年该项目被纳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
【中美青年论坛开幕】
2017年9月28日,作为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的配套活动,中美青年论坛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举办。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美国教育部长德沃斯参加并讲话。参会嘉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述说中美民间交往的故事。本次论坛是中美人文对话交流的亮点,为两国青年提供了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和人生出彩的舞台,必将进一步推动中美双方扩大人文交流的平台和渠道,提升人文交流的影响力。
【第五期“中国—耶鲁青年领导者对话”项目举办】
2017年11月27日至12月7日,第五期“中国—耶鲁青年领导者对话”项目在美国纽黑文与华盛顿成功举办。该项目是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框架内青年领域的重点项目,团中央每年选派来自中国政府、企业、青年组织、法律和媒体等不同界别的优秀青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围绕中美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对话交流。
【中美青年创新创业与经济机遇论坛开幕】
2017年12月6日,中美青年创新创业与经济机遇论坛在深圳开幕。该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美国国务院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创业、创新、经济机遇”,旨在促进中美青年创新创业者、企业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务实合作。来自中美两国的优秀青年创新创业者、企业家等100多人出席论坛。
【中美青年学者论坛举行】
2018年1月30日至31日,由环球时报社、美国卡特中心、埃默里大学全球战略与项目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在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举行。80余名两国青年学者和相关领域专家、媒体人围绕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媒体在中美互动中的角色及中美关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揭牌】
2018年2月2日,北京大学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举行揭牌仪式,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潘天佑出席并致辞。2017年底,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公布了16家高校和两家企业为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挂牌单位。建设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是中美首轮社会和人文对话达成的一项重要共识和成果。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将为两国青年创新创业培训、科技文化体验交流等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第四届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
2018年6月3日,为期一个月的第四届“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在北京启动。作为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的重要成果以及中美人文交流示范项目,“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等机构合作举办。第四批中美青年菁英学者来自美国金融、农业、科技、卫生、国际关系等多个行业,将前往中国多个城市实地考察和调研,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并加强与中国青年的友好交流。
【中美投资人与创业者对话会暨中美青年创业先锋交流营举行】
2018年10月10日至21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中美投资人与创业者对话会暨中美青年创业先锋交流营举行。12名美国创业青年,作为交流营代表,先后奔赴苏州、无锡、北京等地考察中国的创新企业、孵化园区及青年机构,就当前中美关系和中美贸易摩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青年的解决方案。
【第二届中美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举办】
2018年10月12日,第二届中美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主办,来自中美两国的50位青年创新创业者齐聚一堂,围绕“全球化新形势与创业新机遇”展开深入研讨。
十 中美地方合作交流
【概况】
地方交流合作是中美关系中最积极、活跃的方面之一,显示与蕴藏着两国人文交流的巨大潜力。在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推动地方人文合作将造福两国人民。根据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中美地方人文交流将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展开:①中美省州和管理部门交流合作;②中美地方教育交流合作;③中美地方科技交流合作;④中美地方环保交流合作;⑤中美地方文化交流合作;⑥中美地方卫生交流合作。2017—2018年,中美地方人文交流在六个方面全面推进,在广度与深度方面进一步拓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合作领域广、重点突出。中美两国地方政府在投资、教育、经贸、旅游、环境保护、立法与司法、政府治理、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全面推开,其中经贸与投资领域的交流继续成为重点与热点,有助于两国与两国地方经济繁荣。
第二,涉及省州多、强调引领作用。中美两国地方人文交流中,几乎中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州都积极参与,遍地开花。在美国方面,则突出了华盛顿州、纽约州、田纳西州、艾奥瓦州、威斯康星州、加利福尼亚州等与中国交往密切的各州在地方人文交流方面的引领作用。
第三,机制化程度高、开拓新合作机制。2017年到2018年的实践体现了中美地方人文交流的高度机制化,涉及众多可持续性地方交流机制的年度活动,比如中国省与美国加州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等。同时,两国地方借首轮中美社会与人文对话的东风,不断开拓新合作机制,比如中国省与美国纽约州贸易投资合作论坛、中国省与美国华盛顿州贸易投资合作论坛等。
第四,中央/联邦搭台、地方唱戏。中美地方人文交流中,中美两国中央/联邦政府积极推动,而交流主体则始终是各省州。中美两国积极通过顶层设计,推动地方人文交流的拓展及深入。
【中国(广东)——美国投资合作交流会举行】
2017年4月20日,中国(广东)——美国投资合作交流会在广州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出席交流会主题大会,并会见与会嘉宾代表。目前,广东省与美国地方交流合作成效明显,一批美国高水平合作项目落户广东省,一些广东企业也“走出去”到美国投资。交流会期间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15个签约项目金额合计22.89亿美元。
【黑龙江省教育厅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签署教育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7年4月22日,黑龙江省教育厅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签署了《黑龙江省教育厅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系统谅解备忘录》,旨在共同推动黑龙江高校与威斯康星大学系统内十余所公立大学开展实质合作,促进教育发展,并通过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黑龙江省与威斯康星州长期友好。黑龙江省与威斯康星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35周年,多年来,双方在教育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开展中小学校长互访活动及高校教师交流、科研合作。
【驻洛杉矶总领馆为“中国省与美国加州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举办欢迎招待会】
2017年5月9日,驻洛杉矶总领馆为“中国省与美国加州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举办欢迎招待会。中美建交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加州的合作走在了中美地方合作前列。总领馆为推动“中国省与美国加州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机制及地方务实合作也做了重要的务实工作,助力中美关系发展。与会各方均表示对中美经贸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中美省州经贸合作系列活动举行】
2017年6月13日,由云南省政府主办的中美省州经贸合作系列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此次活动以“共享机遇,共创繁荣”为主题,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环境保护开展研讨和项目对接。本次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开放式的对话平台,汇聚云南省与美方各类资源,充分发挥“中美省州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机制作用,为云南省与美国各州在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及企业间搭建共商经济、贸易、科技、产业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和智库交流平台。
【机遇与挑战——中美经贸合作新纪元论坛暨美国中国总商会芝加哥商会2017年年会召开】
2017年6月29日,机遇与挑战——中美经贸合作新纪元论坛暨美国中国总商会芝加哥商会2017年年会在美国芝加哥市召开。本次活动包括8个组成部分:美国中西部——中国贸易投资合作论坛、美国中西部——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午餐会、区域贸易和投资推介会、美中各省市商务交流对接、美国中西部各州企业经济投资机会展览、州长和CEO贸易投资合作圆桌会议、鸡尾酒会、晚宴和颁奖典礼。会上还宣布成立出口咨询委员会,并向波音公司、康明斯公司、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美赞臣公司、微软公司等成员颁发委员会证书。
【中国省与美国纽约州贸易投资合作论坛召开】
2017年7月18日,由中国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和美国纽约州经济发展厅共同主办、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和美国纽约州政府共同支持的“中国省与美国纽约州贸易投资合作论坛”在纽约州布法罗市召开。此次论坛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访美出席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的重要配套活动,也是落实习近平主席4月访美期间与特朗普总统达成的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的一项具体贸促活动。中国是纽约州在北美地区以外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大陆与香港是纽约州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纽约州也日渐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中国省与纽约州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于2016年4月在纽约市成立,旨在搭建服务和交流的平台,为双方拓展贸易投资合作、密切人员往来提供助力,帮助双方企业寻找更多商机。
【中国省与美国华盛顿州贸易投资合作论坛召开】
2017年7月20日,由中国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和美国华盛顿州商务厅共同主办、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和美国华盛顿州政府共同支持的中国省与美国华盛顿州贸易投资合作论坛在西雅图市召开。来自中国与华盛顿州政府部门和企业近200名代表就信息产业、高端制造、生命科学、清洁能源、食品加工和房地产等领域合作开展对接交流。此次论坛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访美的重要配套活动,也是为落实习近平主席4月访美与特朗普总统达成的“百日计划”的重要后续活动。华盛顿州对华贸易额在美国各州中排名第一。自2015年9月中国省与华盛顿州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成立以来,双方保持了密切的互动联系,积极推动双方产品相互开拓市场,跟踪推进双方大项目,解决中美两国企业多项具体关注。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落实两国高层关于推动中美省州间经贸合作的共识,促进两国进一步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合作。
【第二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召开】
2017年9月25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美国州立法领袖基金会、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在武汉市开幕。本届论坛以“为了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省州如何通过立法推动中美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创新、长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合作等三大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同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国事访问成果之一,旨在利用两国省州立法平台,扩大省州务实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首届论坛以“旅游合作”为主题于2016年6月25—26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举办。
【首届中美首都圈城市治理圆桌会议举行】
2017年11月5日,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美首都圈城市治理圆桌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和美国的30余位专家、学者、管理者,围绕城市规划、城市创新、城市治理、城市交通等多方面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互鉴。本次会议暨论坛以“中美首都圈城市治理”为主题,分析了中美两国首都圈城市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摸索了全球范围内城市治理创新理念与创新实践,为中美两国城市治理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和新策略。
【“2017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美国西部行”系列活动开幕】
2017年11月13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联合主办的“2017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美国西部行”系列活动开幕式暨“魅力西部”首场文艺演出在洛杉矶市中心莱克曼剧院隆重举行。中美双方各界人士1200人出席。此次活动是党的十九大后中国在美举办的第一场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了中国西部多民族多样文化特征。演出团于14日在圣地亚哥市举办第二场演出。活动期间,还放映了《第三极》《我们诞生在中国》等体现中国西部风土人情、自然生态的纪录片。
【第三届中国—加州商务峰会举行】
2018年5月3日,第三届中国—加州商务峰会在洛杉矶市举行。本次峰会以促进“中国省与美国加州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框架下的中美地方经贸合作为主题。中国已成为加州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带动了双方在文化、教育、旅游、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娱乐产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凸显了中美地方合作的强劲势头和巨大潜力。峰会期间,来两国商务部门、企业代表和相关行业专家围绕跨境电商、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和清洁技术等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中美双方企业还进行了交流对接。工作组双方成员部门代表回顾了过去一年来的合作情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挖掘潜力进行了探讨。
【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召开】
2018年5月22日,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将在成都市召开,吸引超过350名中外嘉宾参与。中美省州长论坛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共同决定举办的论坛。开幕式上播放了中美省州长论坛宣传片,全面回顾了中美省州长论坛这一合作机制在促进两国地方间经贸、投资、能源、人文等领域合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论坛指出进一步密切中美地方间合作关系,应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把握方向,构建中美省州开放型合作模式;二是优势互补,推动中美省州经济协调发展;三是锐意进取,激发中美省州创新发展的动力。双方强调中美省州长论坛平台和机制推动美国与中国的地方政要、企业家走到一起,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同推动中美两国地方间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双方各领域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论坛开幕式结束后,还连续举行了3次论坛全体会议,与会嘉宾围绕贸易投资、绿色发展、创新经济等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美国田纳西州投资对接会”举行】
2018年5月31日,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美国田纳西州中国发展中心(驻华办)在北京市主办“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美国田纳西州投资对接会”,吸引约150名代表参会。本次活动作为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全球新兴制造业基地——田纳西州,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合作共赢桥梁,内容涵盖美国田纳西州投资环境、优惠政策、重点项目、赴美投资风险控制以及税务筹划、财务审计建议等。
【中国城市与美国芝加哥市投资合作论坛召开】
2018年7月11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芝加哥招商局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与美国芝加哥市投资合作论坛在北京市召开。来自美国芝加哥市与中方8个成员城市及其他地方城市的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等320余人出席。论坛主体活动由主题论坛、金融专场研讨、城市及企业交流沙龙组成。双方共同见证工作组双方秘书处签署《2018—2023五年重点产业合作计划》,为中国相关城市和芝加哥市在医疗健康、先进制造、创新技术等领域搭建以产业为主线的双向投资促进平台。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芝加哥招商局分别承担“中国城市与美国芝加哥市贸易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中美方秘书处职责,工作组成立5年来,双方明确产业需求及重点合作领域,组织代表团互访,开展产业投资促进活动,务实推动了一系列项目的落地。
【河北省与艾奥瓦州举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3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2018年8月26—28日,河北省友好代表团一行参加了在艾奥瓦州举办的河北省与艾奥瓦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3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包括马斯卡廷市与正定县结好5周年庆祝晚宴、走访大学与企业、双方有关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以及文艺演出。双方将借结好35周年之机,进一步深化友谊,加强政治、立法、经贸、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造福两地人民。
【第二届美国孔子文化节开幕】
2018年9月8日,由山东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美国孔子文化中心、北加州山东同乡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美国孔子文化节在旧金山湾区开幕。各方不论族裔背景,超越文化壁垒,共同回顾了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的一生,共同探讨了孔子及儒家思想如何跨越国界、丰富人类文明思想的宝库。作为第五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美国孔子文化节致力于在美国普通民众之中搭建中美人文交流的桥梁,构筑中美友好的纽带。
【山东爱乐民族乐团大型民族音乐会上演】
2018年9月30日,作为第五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山东爱乐民族乐团“孔子家乡、美丽山东”大型民族音乐会在旧金山湾区成功上演。由山东爱乐民族乐团50多位民族音乐家组成的乐队为现场观众呈现了《红旗颂》《泰山颂》《齐风韶乐》《百鸟朝凤》等民族音乐表演。访问期间,山东爱乐民族乐团还参加了第二届美国孔子文化节活动,并走进旧金山湾区学校,开展民乐进校园的推广活动。
【第四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举行】
2018年10月30—31日,中美两国教育部在华盛顿市举办第四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本次对话是为落实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共识而举行的教育领域机制性活动,也是两国首次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主题举办高级别政府间对话活动,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发展职业教育是中美两国共同的需要。双方就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探讨了拓展中美地方合作的有效途径。会议期间,双方代表还实地走访了美国两所职业院校。
【第三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召开】
2018年11月2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美国州立法领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召开。本届论坛以“省州携手,增进合作”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中美省州政府如何通过立法推动中美经贸及教育合作展开了讨论,并就智能交通、卫生健康产业发展及立法等专项议题开展了积极交流。论坛发表联合声明说,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将致力于促进双方各领域交流,增进合作,巩固友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成立于2015年12月,旨在利用两国省州立法平台,扩大省州务实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前两届论坛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和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举办。
(撰稿人:陈崛斌、付美榕、贾宁、李今朝、刘杨、马丽媛、王镇平、闫循华、张春波)
一 中俄人文交流综述 【中俄关系】 中国与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中苏(1949—1991)和中俄(自1991年至今)两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天(1949年10月2日),苏联首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10月3日,中苏正式建立了外交
一 中澳人文交流综述 【中澳关系】 1972年12月21日,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联合公报,正式建交。历经国际风云变幻,两国关系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中澳双方于1999年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全面合作关系”,2006年就发展两国“二十一世纪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达成共识,2014年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
一 广电人文交流综述 经过多年发展,人文交流机制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力支撑,是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卫生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是9个人文交流机制的成员单位,并担任中俄媒体合作委员会的协调工作。总局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并借力人文交流平台,统筹协调广电系统资
一 中德人文交流综述 【中德关系】 中德两国自建交以来,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德关系进入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年来,双方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提升,互为对方所在地区最大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德国进行了历史性的国事访问,双方发表《关于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