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评论道,世界经济正在享受十年来最广泛和迅速的增长。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道,外国投资者的资金正以近年来最快的速度大量涌入美国股市,为长达8年多的反弹提供了新动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评价道,世界经济回暖主要依靠中美两国经济带动,其中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几年一直在百分之三四十的水平,预计今年也是如此。美国股市今年在联储加速加息的环境下仍然屡创新高,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资本回流美国市场。尽管如此,今年全球经济的较好表现中也潜藏着一系列风险因素,明年形势有待观望。
2.“美国优先”政策驱动特朗普政府连续“退群”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上台后高举“美国优先”旗帜,1月23日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决定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遭到民众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外集会抗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全球安全的努力来说,美国此举“极其令人失望”。特朗普上台以来,还先后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订进程等国际组织和条约,修建美墨隔离墙,并推出重谈北美自贸协定等多项带有“美国优先”保护主义倾向的举措。美国“退群”行为损害国际多边合作体制,给全球治理带来新挑战。特朗普政府坚持奉行“美国优先”政策,折射出的单边主义倾向正在扩大其与国际社会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分歧。这种“退出外交”不仅意味着美国在逐步有选择地放弃国际责任,也给世界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评论道,特朗普此举不但削弱了美国的地位,也削弱了群龙无首的西方国家的地位。日本《中央公论》月刊评论道,不追求抽象的价值和秩序,追求切实可得的利益,将美国面临的直接威胁简单粗暴地清除是“美国优先”口号的核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评论道,特朗普连番“退群”给国际社会带来连环冲击波,不仅使奥巴马最主要的外交遗产毁于一旦,而且引发全球治理新的危机。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和逆全球化政策给刚刚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理念和政策实践凸显了美国霸权的自私性和功利主义的一面。
3.中共十九大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

2017年10月18-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重申“双百”目标,这些目标将使更多的人脱贫。《大西洋周刊》网站10月17日还聚焦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果中国继续推进这一地缘经济,它将会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这一倡议取得成功,物资流动将更快捷,那些远离世界市场的国家将能够进行更多的贸易,国家之间的战争将因此减少。《今日美国》网站10月17日报道说,在过去5年中,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确保了中国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同步,并严惩腐败,受到广泛欢迎。十九大后,中国还将会继续推进经济改革,使发展惠及更多中国人。韩国《经济先驱报》报道称,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描绘了中国今后国政运营的方略,将揭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引人注目;此次大会的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些点睛字句非常鼓舞人心。
4.中国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共识

2017年1月17-18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按习近平主席的描绘,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如下五大特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构建方式为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在当今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的情况下,许多国家期待听到崛起的中国能够发出一个大国的声音,提供中国的思想智慧和中国的解决方案。这一演讲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出中国方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共鸣。
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会议上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此后,这一理念又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和联大第一委员会的多项决议,中国理念成为国际共识。
中国不仅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推动形成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重要成果,还在全球治理各个领域提出方案主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5.中美元首致力稳定发展双边关系

2017年4月6-7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海湖庄园会晤,确立了如下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实现了中美关系的平稳过渡。2017年11月8-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这也是中共十九大召开之后,中国领导人接待的首次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就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达成了一系列新的重要共识。中美元首北京会晤取得了重要且丰硕的成果,包括两国企业在两场签约仪式上共签署合作项目34个(金额达到2535亿美元)。在朝核问题上,中美保持密切沟通,有效避免战略误判,并在这次元首会晤中重申致力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强调两国在通过对话谈判最终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方面拥有共同目标,双方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美元首北京会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中美关系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6.英国“脱欧”考验欧洲一体化

英国政府2017年3月29日正式启动“脱欧”程序,经历多轮艰苦谈判,终与欧盟达成“脱欧”第一阶段协议。欧洲一体化被英国“脱欧”撕裂的同时,荷兰、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多国经历大选,主流政党竭力抵挡右翼民粹主义的冲击,却也被迫收缩了防线。社会利益诉求多元化正使欧洲政治光谱趋于分散化,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诸多考验。
直至2017年底,欧盟认可与英国关于如何结束双方原先关系的第一阶段谈判取得足够进展,同意将谈判推进到第二阶段,即确定双方的未来关系。英国和欧盟在2017年12月8日共同发布的关于第一阶段脱欧谈判的《联合报告》中表示,双方就第一阶段谈判的三个要点达成一致:双方公民权益保护问题,英国向欧盟支付的“分手费”问题,北爱尔兰与爱尔兰的边境问题。与最初谈判时所持的强硬立场相比较,英国毫无疑问已做出巨大让步。2018年,英国与欧盟第二阶段谈判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双方未来的经贸关系;二是在两年脱欧谈判期结束到未来新的经贸关系生效前的过渡期协定。
欧洲药品管理局和银行管理局都是欧盟的重要机构,欧盟将两大机构从伦敦迁出,对英国的负面冲击也非常明显:让外界对英国政府的局势掌控能力产生怀疑,直接导致英国财源流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伦敦的形象和影响力。
新加坡媒体社论称,英国和欧盟各自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欧盟不可能为英国脱欧而首开吃亏的先例;英国则不愿意牺牲过多利益,要进一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双方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作出妥协和让步,才能完成整个欧洲都能获益的协议。
7.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明显

从2016年下半年起,决定全球货币政策走向的经济基本面与金融稳定因素发生趋势性、转折性变化。美国大选不确定因素消除,欧洲政局逐步稳定,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平稳。2017年工业生产、国际投资、贸易等实体经济指标都呈现翘尾回升态势,实体经济在全球制造业的带动下逐步复苏。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加快,各国经济复苏由分化走向趋同,货币政策调整也将实现同频共振,全球货币政策拐点正在到来。此外,全球主要央行正集体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全球进入流动性拐点。
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走势分化明显。2017年,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明确表示要通过加息和放缓量宽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三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1.25%-1.50%,并从10月开始正式启动缩表。英国量宽计划在2月到期,并于11月加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继续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并自2018年1月起将月度量宽规模减半。相比之下,日本依然保持宽松政策和收益率曲线目标。
2017年,随着短期政治风险消退、经济强劲复苏,欧洲央行逐渐迈上紧缩之路,欧元对美元大涨近13%。欧洲的新兴市场货币波兰兹罗提和捷克克朗以超过18%的涨幅领涨全球主要国家货币。在中国经济向好、资本管制强化和中美利差持续拉大的影响下,人民币摆脱了年初“破7”的恐慌,在岸人民币年内累计上涨6.72%,为近九年来最大年度涨幅。
8.巴塞尔协议Ⅲ资本框架完成,银行将面临更严监管挑战

2017年12月7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完成巴塞尔协议Ⅲ资本框架,银行将面临更严格监管挑战。巴塞尔协议Ⅲ决定是“重大里程碑”,该项协议将使资本框架更加稳健,并提高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欧洲银行管理局(EBA)也对完成巴塞尔协议III资本框架表示欢迎。制定完成的资本框架针对银行如何估算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账面风险设置新的限制措施,从而提高贷款方资产负债表的透明度和健康度。
此前巴塞尔协议一直延迟,主要在于对《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规则的最终制定上有分歧。这些规则将涉及银行如何计算资产的风险程度,以及银行因此所需持有的资本金额。欧洲许多银行使用“内部模式”,被美国的监管机构认为会低估欧洲银行自身的资本需求。
巴塞尔协议III的最后阶段主要集中于银行衡量投资损失风险的统计模型,该模型还部分用于确定银行资本要求。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巴塞尔协议II因对非正态分布复杂风险缺乏有效测量和监管、风险度量模型有内在局限性等问题,未能提供准确的风险评估,最终监管机构介入。
9.中外金融合作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中外金融机构布局“一带一路”。截至2017年末,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富滇银行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68家一级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超过3200亿美元。外资银行也纷纷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汇丰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的项目已接近100个,渣打银行与蚂蚁金服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并宣布将在2020年底前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总值至少2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2017年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会议达成了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为今后一段时间“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重点。
十国与中国续签货币互换协议。巴基斯坦2017年12月宣布计划与中国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用人民币和巴基斯坦卢比进行两国间的贸易和投资结算,以减少对第三方货币的需求。巴基斯坦成为继中国、俄罗斯、沙特、伊朗、委内瑞拉、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之后第九个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国家。2017年,与中国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达到36个,其中包括续签的10个国家,累计金额达3.3万亿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
10.中国13年来首次发行美元主权债券,超额11倍认购

2017年10月26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这是中国2004年来首次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尽管穆迪于5月将中国的评级从Aa3下调至A1,标普于9月宣布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与惠誉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一致,在没有国际评级公司提供债项评级的情况下,此次发行债券被一抢而空,共获得约220亿美元认购,约为计划发行金额的11倍。国际投资者肯定了中国的主权信用和经济表现。
财政部表示,暌违13年,中央政府再次面向国际投资者发行主权外币债券,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第二,有利于建立中国外币债券定价基准,完善主权外币债券的收益率曲线。第三,有利于促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增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第四,有利于优化政府债务结构,使债务结构更加均衡。另外,之所以选择在香港发行美元主权债券,是考虑到香港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一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三)世界经济其他大事榜单
未入选本刊TOP10的其他国际大事件

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