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问题无疑是当代学术关注的重要问题,现代性问题作为一簇价值观念,涉及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技理性、多元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位于根基处并居于主导地位的核心点是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它是我们探讨与现代性相关的各种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而市场经济制度得以运转的轴心是资本及其资本的人格化代表——资本阶层。因此,如何评价资本及其资本阶层的道德作用,就成为思想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话题,有人对之批判鞭挞,有人对之讴歌赞美。在这种判若云泥的价值评判背后,隐含着资本及资本阶层本性中固有的两股力量纠缠难分和相互制约的二元张力结构。因此,只有将之还原到其赖以生成的历史背景中,对其实际发挥出的正反两种社会作用作出本真性剖析,进而对资本俘获权力的具体步骤及资本自身的权力化过程予以正确评述,才能真正洞悉资本的本质属性及其现代特征,并从经济伦理或政治伦理的视角获取其完整的道德基因图谱。
一、资本及其资本阶层的道德二重性
资本及其资本阶层本质特性中所包含的正反两种因素,在历史和现实中既发挥出巨大的道德否弃作用,又彰显出罕见的道德重建功能,作者将其道德否弃作用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贪婪性。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其本性就是为生产而生产,为发财而发财,绝对的致富欲支配他的一切思想感情和言论行动,在道德观上则表现为极端的利己主义。第二,奢侈性。资本贪婪他人劳动和财富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奢侈。奢侈性既构成了资本及其资本阶层的内在本性,同时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第三,世俗性。资本的贪婪性和奢侈性主要通过其世俗性生活方式表现出来,当然,贪婪性、奢侈性、世俗性只是反映了资本及资本阶层本性的一个方面,它们除了具备这种消极性道德否弃因素外,还禀有某种积极的道德重建功能,只有深入揭示这两种力量纠缠难分和彼此制约的本真面相,才能透彻分析资本及资本阶层道德生活的完整图像。
作者将后者归纳为三点:一是对主体自由与创新的不懈追求;二是对社会平等与公正的永恒向往;三是对宗教自律与博爱的道德担当。
二、资本阶层俘获权力阶层的基本步骤
资本阶层无论是要满足其贪婪性、奢侈性、世俗性的本能要求,还是要实现其自由与创新、平等与公正、自律与博爱的理想愿景,都会受到权力阶层的影响与制约,必然引发资本阶层与权力阶层的利益博弈与矛盾冲突,资本阶层要想使政府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执行等各个环节符合自身的利益要求,就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去俘获权力阶层,使其为之服务。从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看,资本阶层俘获权力阶层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四个阶段:首先,资本阶层对权力阶层价值观的扭曲蜕变。其次,资本阶层对权力阶层生活方式的重新改塑。再次,资本阶层对权力阶层的直接性金钱腐蚀。最后,资本阶层对权力阶层决策过程的深度干预。
企业道德资本是指作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无形资本或精神资本中体现为企业及其员工道德觉悟和德行、道德性制度、“物化德性”等生产性道德资源。企业道德资本的特点:第一,相对于企业其他货币和实物等有形资本,企业道德资本是无形的;第二,道德作为企业及其员工道德觉悟和德行、道德性制度、“物化德性”等,只要生产活
道德资本是近年来引起学界争论的概念。近年来国内外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道德缺失、在经济实践中逐渐关注道德资本的作用成为分析企业发展的独特视角。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梳理论点,有助于推进道德资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道德资本的概念及争议 在国内较早对道德资本提出较为完整定义的是王小锡教授,他认为,“道
该著以“道德本体”“道德本样”和“道德本真”三个逻辑递进的学术理念为切入点,探讨并回答了“道德是什么”的问题;进而抓住极具代表性的“真正的经济”“帕累托佳境”和“囚徒困境”等经济命题或经济典故,论证并说明经济与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经济活动,即凡有经济必有道德;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
一、问题的提出 学界围绕资本与道德的话题进行了激烈争论,归纳起来,这些论争主要集中于:其一,资本是否具有道德属性;其二,道德是否能够成为资本。对于第一个问题,论者一般能够辩证分析,认为在关系属性上认识的资本自身内含道德的属性,资本作为一种物质力量与思维方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文明面”,起着“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