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86年世界农产品出口值(按时价计算)回升到2992亿美元,但总的形势仍未改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竞争十分激烈。仅美、日、西欧各国政府对农业及其出口补贴的开支就达700多亿美元,这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收入。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萎缩,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偏低,而农产品的贸易条件则日益恶化。
(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土地及租佃制度改革停滞不前,无地和少地农民增加,农村贫困化现象更加突出。目前世界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非洲为65%,拉美为53%,亚洲为50%,又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的贫困人数达7.89亿人,饥饿和营养不良现象没有改善。据调查,世界仍有3.5亿到5.1亿人严重营养不良。
(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外部投资有所减少,而债务却在不断增加,每年需支付大量的本息,资金出现倒流现象。1985年拉美流入发达国家的资金达400亿美元,非洲流入发达国家的资金超过50亿美元。官方的农业发展援助总额(按时价计算),1982-1984年间平均每年118亿美元,而1985年下降为113亿美元。南南农业合作也因缺乏资金而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五)世界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增长。世界肉类总产量1987年为1.5亿吨,比上年增长2.6%,奶类5.21亿吨,比上年增长0.2%。鸡蛋3220万吨,比上年增长2.5%,世界水产品产量1987年达9000万吨以上,比上年增长5%多。但是近几年林业资源锐减,热带森林每年损失1150万公顷。空气污染和森林火灾造成的毁林现象也很严重,1985年,欧洲10个国家因空气污染森林损失约600万公顷。1987年5月中国黑龙江省森林火灾烧毁约200万公顷林地,蒙古和苏联也发生严重的火灾毁林事件。
大会普遍赞同粮农组织研究制定的有关今后世界农业长期战略目标:1.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现象。2.加快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增长速度。3.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4.满足农村地区的能源需要。5.缓和农村的贫穷和促进农村的公平分配。6.改善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7.减少发达国家的结构性粮食剩余。8.世界粮食安全。
在讨论中,不少国家代表指出,大约有1/2的发展中国家存在国际债务的沉重负担。呼吁给予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特殊的和比较有利的待遇,更加重视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活动。要求重视和防止森林日益减少、渔业资源破坏和沙漠化等环境退化的问题。在审议农药供销及使用国际行为准则的进展报告时,许多发展中国家要求出口国向进口国“事先通知同意”,以保证安全。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加强世界粮食日活动的决议,包括提供更多农业投入物作为实物援助的可行性研究,国际农业调整进展情况报告,世界农村改革及乡村发展会议行动纲领第二次进展情况报告。
二.粮农组织工作计划与改革
鉴于当前世界各地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不平衡,营养不良,饥饿的人数仍在增加,贫困现象仍然广泛存在,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病虫害蔓延,需要粮农组织提供援助,加强政策咨询和监测预报分析。但由于粮农组织面临着经济困难,不得不压缩工作计划。部分发达国家要求对粮农组织的工作重新进行回顾并进行改革。南北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看法分歧,争论激烈。
大会前,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九个发达国家和北欧集团就两总干事提交了关于粮农组织改革的意见书,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大会成立一个独立的高级专家小组,全面审议粮农组织的作用,战略和目标。虽然某些建议有合理成分,但其实质只是要求改变粮农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援助的做法,加强情报信息和政策咨询的职能。大会开始后,挪威代表北欧国家提出一个决议草案,要求成立高级专家小组,从事粮农组织的改革工作。与此同时,拉美和加勒比海区域集团也提出一项决议草案,要求大会授权现有的法定机构即粮农组织的计划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来审议粮农组织的长期目标和加强粮农组织的作用问题。双方立场僵持不下。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粮农组织的工作大方面是正确的,有成效的;工作计划和预算,由粮农组织的计划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进行审议。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粮农组织的工作大方向有问题,需重新考虑,应由一个专家组来进行审议。会议中,成立了一个由14国组成的接触小组来进行办调,经过30多个小时激烈辩论之后,对改革内容双方都作出了一些让步,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但对改革机制仍不一致。最后由法国提出一个折衷方案,主张改革工作由计划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在少数专家协助下进行。对此方案,多数发展中国家表示可以接受,但美、英等国仍表示不同意,不得不提交大会进行表决,最后,该方案以80票支持,4票(美、英、加、澳)反对,14票弃权的结果获得通过。
美国向大会提交关于改革粮农组织预算和计划编制程序的决议草案,主要是削弱粮农组织的权力,主张财务委员会应在预审预算和计划过程中实行“协商一致”的原则。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此表示不同意。印度和哥斯达黎加也提出一个决议草案,主张在计划委员会、财务委员会达不成协商一致时,则可将各国立场报告理事会。由于会期短促,接触小组未能对这些提案进行深入讨论。美国提案在提交大会表决时被否决了,而印、哥的提案,经磋商后,自动撤回了。
大会赞扬和支持粮农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及区域开发银行等进行合作.对粮农组织投资中心的活动表示满意。该中心1986年就筹集了超过30亿美元的农业投资。多数成员国重申坚决支持粮农组织技术合作计划的活动,认为技术合作计划的项目规模虽然小,但有催化剂的作用,可以导致更大规模的长期的技术和投资援助,并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呼吁在项目执行中更多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专家和设备。
大会称赞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工作。1986年该署动用本身资源、国际应急粮食储备以及双边捐助的粮食援助量已达225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世界粮食计划署1986年购置粮食56.7万吨,其中约有75%是购自发展中国家,这有利于促进南南合作。大会还认为:世界粮食计划署1988—1990年的认捐指标14亿美元(至少1/3现金)是现实的、明智的。大会继续鼓励世界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之间保持有效的协作。
在讨论中,许多国家强调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开发生物技术、推行食品标准化,进一步加强全球信息及预报系统,并帮助南部非洲国家建立预报系统,提供政策咨询,继续加强与世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发挥粮农组织的实施计划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工作所起的良好作用。
三.预算与财政
总干事提交大会审议的方案1988—1989年实施计划预算(以1美元=1760里拉计算,实际市场汇率1美元=1235里拉)增加110万美元(增长0.25%),费用增加1300万美元。讨论中,多数国家认为:调整后的工作计划与预算是一种适当的安排。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技术合作的拨款未增表示遗憾,希望以后能增加。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主张削减技术合作计划的经费,而意大利则在大会上宣布捐助3000万美元,供作粮农组织技术合作计划的资金,受到一致好评。英、美、加、澳和北欧国家认为:应对粮农组织的工作重点加强选择,摊子不宜辅得太开,以免资金过于分散。
大会对粮农组织1988—1989年的预算进行表决,结果99票赞成,4票反对(英、美、加、澳),7票弃权(巴西、厄瓜多尔、日本、联邦德国、墨西哥、新西兰、萨莫西)。加拿大代表在通过预算后发言指出,投反对票国家的会费比重占总额的36%,加上投弃权票国家,会费比重共计达到62%。希望不要忽视这一事实。
关于会费比例问题,部分拉美国家强调外债负担沉重,出口价格下跌和财政经济困难;少数国家要求对联合国的会费比例表进行修改。一些本国货币对美元贬值的发展中国家指出,他们交美元,实际增加了负担,而对那些本国货币对美国升值的国家,交美元则减轻了负担,因此要求财务委员会进行研究和提出合理解决办法。
关于拖欠会费问题:1987年有46个成员国尚未支付任何款项,而41个成员国则仍有拖欠未交会费,未交会费总额达9420万美元,其中最大会费国应交6740万美元。大会收到最大会费国的一项声明,指出虽然该国已提出全部交付应交给粮农组织的会费,但目前的预算形势下这种交付款不可能避免继续出现重大的资金短缺。大会追述,所有成员国都负有及时和全部交付对粮农组织预算的分摊会费的义务,呼吁所有成员国履行其义务。许多发展中国家强烈认为:最大会费国拖欠会费与其他国家拖欠会费有显著的区别;尽管有这种区别,这些国家重申其政府尽快交付会费拖欠款的政治意愿。
为了解决粮农组织的财政困难,总干事先后提出几条措施交大会审议:(1)增加周转基金;(2)补充特别储备金帐户的资金;(3)修改使用现金节余程度;(4)处理迟交分摊会费的措施,均获得了多数通过。
四.章法和法律
关于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尚需有16个接受国确认后(达到缔约国的2/3多数)才能生效。该公约对国际贸易方面防止植物和植物产品病害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大会呼吁尚未接受该公约修订文本的缔约国尽早交其接受证书。大会对意大利政府和粮农组织之间在有关豁免权问题采取继续合作表示满意。
澳大利亚代表指出,要求对粮农组织基本文件进行修改,即把总干事任期限制为最多二期。
大会审定了1984-1985年两年度的决算,通过了1988-1989年度粮农组织会费分摊比例、有关粮农组织总部办公用房和人事安排事项等报告。
大会改选了理事国。新当选的成员任期由1987年11月至1990的12月31日的国家,非洲:几内亚、肯尼亚、莱索托、尼日利亚;亚洲: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欧洲:芬兰、法国、意大利、英国;拉美及加勒比海:秘鲁;近东:埃及、伊朗、沙特阿拉伯;北美:无;南太平洋:澳大利亚。任期由1989年1月1日至1991年11月的非洲国家有:安哥拉、刚果、埃塞俄比亚;亚洲: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南朝鲜、马来西亚、泰国;欧洲: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希腊;拉美及加勒比海:阿根廷、尼加拉瓜、委内瑞拉;近东:伊拉克;北美和西南太平洋:无。
大会还任命了实尼斯的农业部长拉萨德·本·奥斯曼先生为粮农组织理事会独立主席,任期两年(即到1989年举行大会例会结束时止)。
这次大会在一般性讨论时有136人发言,其中有代表团长(有97人为部长或副部长)、理事会独立主席、教廷常驻粮农组织观察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环境规划署的代表,欧洲经济共同体、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非洲统一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非洲解放运动组织、亚太地区乡村综合发展中心以及6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
大会期间,美国马萨诸塞州梅德福塔夫茨大学校长琼·迈耶发表了纪念本组织创始人之一弗兰克·利杰特·爱克杜格尔的第15次讲演。还颁发了B.R.森(1956-1967年粮农组织总干事)奖:1986年获奖者为荷兰人威廉姆斯·J·谢弗斯先生,他对发展卢旺达基伍湖小规模渔业作出了贡献。1987年获奖者为意大利人雷纳托·卡鲁奇先生,他在尼日尔对综合乡村开发活动作出贡献。颁发A.H.布尔马(前任粮农组织总干事)奖:1986年至1987年获奖者为日本人石弘之先生和秘鲁的继克托·布拉卡蒙特先生。石弘之在二十多年中报导了粮食和农业问题和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非洲粮荒的文章,引起了日本对非洲大陆提供紧急援助的注意。布拉卡蒙特,曾写了许多关于种植本地作物的重要性的文章,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小农种植和出售本地产品,以增产粮食和增加收入的必要性的认识。
(农业部 朱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