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借否定人民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很长时间以来,这一思潮大多表现为对我们党已有明确定论的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结论进行质疑、攻击和颠覆性解读,但很少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考察。2014年这一表现依然存在,如对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饿死人数的谣言、对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的质疑、对革命先烈和开国领袖的丑化和贬损等,但又出现一个更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从理论上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阐述”。
北京一家杂志在2014年第5期上发表了三篇文章,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涵、来龙去脉和表现进行“重新解释”和“系统梳理”。中国社科院马学轲指出,这三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称为历史虚无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认识体系称为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者称为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注]其中一文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图示与基督教历史图示的确十分相似。这样的历史图示……是用两头否定中间,并把历史终结在一个设想的未来阶段。”“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它把一个不存在的、仅仅是想象中的共产主义作为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不仅否定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漫长的人类历史,也否定了现实世界中的文明榜样。”“他虽然肯定了资本主义的成就,也认为资本主义是目前世界文明高峰,但他最终还是以一个设想中的未来生活阶段把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了。”“资本主义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也是异化的,它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与道德观念等等都将要被彻底抛弃。这显然脱离了启蒙的思想路线,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了。”[※注]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理论,也是认识客观历史事实的有效工具。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观点来认识客观历史进程。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龚云研究员指出,认为马克思主义终结历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马克思主义通过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向前螺旋式发展的。人类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还是要不断发展的。[※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于沛从三个方面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严谨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对启蒙运动以来人类文明精华汲取的产物,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对未来社会预测的审慎态度。因此,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像有些人所指责的那样是什么历史虚无主义。[※注]
2015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的特点仍然存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所谓“重评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下,丑化共产党人物,否定共产党功绩。一些人为以往被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翻案,反诬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妄图抢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旗帜,争夺理论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在党中央的指引下,理论界对这股历史虚无
2014年,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积极向上,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涉及重大是非原则且讨论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反映出当前舆论斗争形势尖锐复杂、极具挑战的一面。现选取以下十个热点问题加以评析:(1)关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2)关于阶级斗争理论;(3)关于香港非法“占中”与颜色革命;(4)
2009年4月23—26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苏州科技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70 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整体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Study on Fundamentals of Marxismwith Marxist Integrity 研究背景、意义:当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性源自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的迫切需要。从理论看,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既是克服以往单纯分科研究欠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准确认识的迫切需要,也是消除对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