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ization,Markups,and US WelfareFeenstra,R.、Weinstein,D.(2017).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25(4),1040-1074.
The Causes and Costs of MisallocationRestuccia,D.、Rogerson,R.(2017).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31(3),151-174.
The 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of Large DevaluationsCravino,J.、Levchenko,A.(2017).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7(11),3477-3509.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New Methods,Measurements,and ResultsCherniwchan,J.、Copeland,B.、Taylor,M.(2017). 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9(1):59-85.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The Role of Firm Capital AllocationLarrain,M.、Stumpner,S.(2017).Journal of Finance,72(4),1825-1858.
(二)TOP10内容概览
第1 贸易与不平等:从理论到估计
Trade and Inequality:from Theory to Estimation
参见“2017年世界经济学最佳英文论文TOP10”第4。
第2 贸易自由化与区域动能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gional Dynamics
【内容概览】
1.问题/议题
贸易自由化对巴西本地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动态效应是什么?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几乎都忽略了经济活动从一个均衡状态向另一个均衡状态的调整过程,导致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矛盾。本文借由对巴西劳动力市场的长期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弥补既有研究的不足。
2.结论
伴随着贸易自由化过程,巴西经历了更大幅度关税削减的地区面临着更为长期的就业率和收入下降问题。对于关税变化影响地区收入,20年之后的影响效应是10年之后的影响效应的三倍。这是由资本缓慢调整和经济集聚效应驱动的:地区间劳动力不完全流动以及劳动力需求的动态变化,逐渐放大了贸易自由化的长期影响,诠释了地区收入的缓慢调整过程。
3.论证
传统理论认为,由于存在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地域差异,例如就业率和劳动收入,将被空间套利消除。如果这一理论预测是正确的,那么实证研究中将会观测到贸易自由化对当地劳动收入的负面影响随时间衰减,即短期和中期效应将是长期效应的上限。然而,本文的实证结果则恰恰相反,贸易自由化的影响随时间递增。
文章为弥补既有理论的不足,提出并检验了新的作用机制:资本缓慢流动和经济集聚结合作用下,地区间劳动力的不完全流动和劳动力需求的动态变化。理论上,资本从受贸易自由化冲击更为严重的地区撤离,将导致该地区工人的边际产出的下降。相似地,在集聚经济背景下,对当地劳动力需求的负面冲击将减少当地经济活动,进而降低地区生产率,从而减少劳动的边际产出。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yrt-yr,1991=θtRTRr+αst+γt(yr,1990-yr,1986)+Єrt
其中,变量yrt是地区性结果变量,如收入和就业,θt是贸易自由化在不同年份的累积影响系数,αst是州固定效应。
文章的实证研究主要比较面临不同幅度关税下降地区,在劳动力市场随时间演进变化上的差异性特征。贸易自由化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产品价格的下降上,而这可进一步由关税下降体现,由此,贸易自由化冲击可由变量“地区性关税削减”度量,即为文章的核心解释变量RTRr。
数据主要采用由巴西劳动部提供的针对巴西正式劳动力市场的高质量普查数据,时间跨度为1986-2010年。
4.作者自评和他评
自评:文章为大量使用结构模型估计贸易引致的劳动市场效应提供了重要补充,发现了这一影响背后更为重要的随时间进行调整的边际演进,突出了劳动力市场摩擦及其他要素调整的重要性,也发现了经济集聚对于量化估计贸易自由化影响地区收入的重要性,为未来相关研究中纳入这些因素指明了方向。
他评:自本文公开发表(2017.10)至今,总计他引111次。相关文献认为,本文为后续的贸易与劳动力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地区间的收入不平等下降(Alvarezet al.,2018[※注]),当地的持续性失业现象(Amior & Manning,2018[※注]),劳动力市场的边际调整(Dix-Carneiro & Kovak,2019[※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拓展。
【作者和编译者简介】
Rafael Dix-Carneiro,杜克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劳动经济学和经济发展。rafael.dix.carneiro@duke.edu。
Brian K.Kovak,卡耐基梅隆大学经济与公共政策副教授,主要研究国际移民和国际贸易。bkovak@cmu.edu。
李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专业为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异质性企业理论和出口贸易壁垒。lifengprc@163.com。
第3 加入WTO与中国制造企业绩效
WTO Accession and Performanc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内容概览】
1.问题/议题
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企业价格加成与生产率有什么变化?
2.结论
产业之间的绩效差异与关税削减相关。降低投入关税提高了价格加成与生产率,而削减产出关税则降低了价格加成,但提高了生产率:产业层面资源重新配置是该效应的关键因素。
3.论证
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率在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快速增长,这同中国企业的出口增长及海外市场扩张相关。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是中国加入WTO后,自身贸易体系变化所带来的贸易自由化。
在实证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企业层面的价格加成或生产率,解释变量为滞后一期的产业层面投入关税与产出关税,并分别加入企业、时间、行业的固定效应。
本文使用价格成本比反映价格加成,而生产率用营业收入全要素生产率(TFPR)来衡量。用产业层面的价格平减指数调整企业价格变化与平均价格变化的偏离。生产率回归中价格偏离的均值为零,并与关税削减无关。价格加成与生产率变动可进一步分解为企业内效应与三项企业间效应,分别反映(1)关税变动带来的企业绩效(价格加成或生产率)是否提高了企业市场份额;(2)与在位企业对比,关税变动是否给新进入企业带来更高的企业绩效;(3)关税变动是否使得低绩效企业更多地退出市场。
本文使用了中国限额以上企业数据(1998-2007年,1998年含145511家企业,2007年含311323家企业)、企业调查数据(1998-2003年)、世界银行WITS数据库(关税)、中国投入产出表(2002年)。
4.作者自评和他评
自评: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三个方面。第一,本文分别识别了产出关税削减与投入关税削减对于企业层面价格加成的作用。第二,本文对比了贸易自由化对生产率的影响与价格加成的影响,并发现投入关税与产出关税对以上二者将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三,本文对总效应进行了分解,这种分解为后续研究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启发。
本文的结果暗示了内部改革与外部改革的互补性作用(贸易自由化的市场扩张之外,由其影响的中国国内贸易改革对于企业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并为贸易的福利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他评:自本文公开发表(2012年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至今,总计他引99次。这些文献对本文的评价要点如下。第一,丰富了进口中间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途径和机制的相关实证研究,尤其是提供了中国相关的经验证据(林正静、左连村,2018[※注];Amiti et al.,2017[※注];De Loecker & Eeckhout,2018[※注])。第二,构建了投入与产出关税、平减指数等诸多变量,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与变量构建思路(Pierce & Schott,2016[※注])
【作者和编译者简介】
Loren Brandt,多伦多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经济发展、经济史、中国经济。brandt@chass.utoronto.ca。
Van Biesebroeck,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伦敦),博士,主要研究生产函数估计。jo.vanbiesebroeck@kuleuven.be。
Luhang Wang,厦门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国际贸易与应用微观经济。luhangwang@xmu.edu.cn。
Yifan Zhang,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国际贸易与产业组织。yifan.zhang@cuhk.edu.hk。
王诗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和网络经济学。wangshixun@ruc.edu.cn。
第4 变革之风:航海技术、贸易和经济发展
The Wind of Change:Maritime Technology,Trade,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内容概览】
1.问题/议题
在1870-1913年(人类第一个贸易自由化时代),国际贸易为什么迅猛发展,并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本文采用新数据以及创新性的识别方法实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蒸汽船的应用在塑造19世纪世界贸易中的关键作用;这一世界贸易的迅猛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论
第一,1865年世界贸易格局由帆船的船运时间塑造,1866-1875年则由帆船和蒸汽船共同决定,而1875年之后则由蒸汽船决定。
第二,1850-1905年,近半数的贸易增长可以由蒸汽船应用引致的船运时间削减来解释。
第三,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人均GDP、人口和城镇化率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这一负面影响的程度依赖于这些国家初始的经济发展水平,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强。
最后,国际贸易发展有益于行政权力受到强烈限制的国家,这体现了制度环境因素对于私人投资的保护作用。
3.论证
文章首先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蒸汽船应用对于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两个核心解释变量为两两国家之间蒸汽船和帆船的船运时间,估计系数以五年为间隔变化,由此估计帆船和蒸汽船对双边贸易流量在时间维度上的交替影响。并且利用多维的固定效应进行变量控制。主要的实证模型如下:
ln(tradeijt)=βsteam,Tln(steamTIMEij)+βsail,Tln(sailTIMEij)+XijtΓ+γt+εijt
其中,变量tradeijt为国家i和j之间在时间t的双边贸易额,steamTIMEij为两国间蒸汽船的船运时间,sailTIMEij为两国间帆船的船运时间。
其次,文章利用差分模型,研究1850-1905年,一国由于蒸汽船应用而引致的向所有贸易伙伴出口船运时间削减,对该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最后,文章以蒸汽船应用作为外生冲击,借助于工具变量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在控制出口贸易为潜在内生变量的基础上,检验19世纪后半叶的贸易繁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核心解释变量“帆船和蒸汽船的航运时间”主要基于Djikstra算法计算得到。1855-1900年的运费数据来自于纽卡斯尔和加的夫这两个英国港口。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完整涵盖了19世纪后半叶近1000对国家间的贸易流量数据。同时,文章搜集了1845-1905年37个国家每五年的人均收入、总人口和城镇人口数据。最后,文章关注产权制度质量并以变量“对行政权力的限制程度”度量制度水平。
4.作者自评和他评
自评:这篇文章对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蒸汽船应用而引致的国际贸易繁荣是一个典型的外生冲击,以蒸汽船应用作为工具变量,为更为准确地识别贸易发展的影响提供重要手段。文章关于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发展潜在负面影响的发现,为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影响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启示:贸易开放并不能自动实现经济发展,既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质量都是关键影响因素。
他评:这篇文章自公开发表(2017.9),至今已经被引用81次。这篇文章是从经济史视角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的重要文献,为相关的经济史问题研究(Juhász,2018[※注])以及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Campante & Yanagizawa-Drott,2017[※注])提供了重要借鉴。
【作者和编译者简介】
Luigi Pascali,西班牙Pompeu Fabra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主要研究经济史相关问题。luigi.pascali@upf.edu。
李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专业为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异质性企业理论和出口贸易壁垒。lifengprc@163.com。
第5 政策不确定性、贸易与福利:中国与美国的理论与证据
Policy Uncertainty,Trade,and Welfare:Theory and Evidence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内容概览】
1.问题/议题
本文检验了政策不确定性对贸易、价格与实际收入的影响。
2.结论
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对中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有所下降,是中国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解释了中国自2001年后对美国出口增量的约33%,而对美国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相当于削减13%永久性关税。
3.论证
本文建立了包括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市场决策的理论模型。消费者收入中的固定比例用于消费同质商品,而其余部分则消费异质商品,异质商品效用服从CES函数设定。企业使用劳动力生产同质商品,而在异质商品生产中则采取垄断竞争市场中的连续商品假定,并有着异质性生产率。本文还引入技术升级假定:企业通过支付沉没成本以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
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关税来测度。关税税率是企业生产与出口决策的关键变量。模型的时序如下,在每一时期最初,所有企业观察到一组状态变量,包括现存企业集合、政策(关税)以及生产率等。企业根据当期以及未来的期望利润,决定当期出口。在当期选择出口的企业以某一外生概率在下一期生存,并成为下一期的现存企业集合。
基于上述模型,本文求解了均衡时出口收入的表达式,并以此进行了实证估计。中国加入WTO前对应于高政策不确定性,而加入WTO后对应于低政策不确定性,二者进行差分可消除诸如进入成本等不可观测变量,并得出了实证估计的方程。
被解释变量包括出口收入的对数差分,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属于核心解释变量。其他变量包括贸易成本,通过保险与运输费用衡量。本文使用了半参数的估计方法,并采用了加入非关税壁垒、变更替代弹性假设等近十种稳健性检验方法。
本文合并了多个数据库,包括NBER的美国进口数据和世界银行的美国关税数据。保险与运输费用数据同样由进口数据中获得。样本期为2000年与2005年。
4.作者自评和他评
自评:本文为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支持。例如若美国持续威胁放弃或再协商既有的贸易条款,美国消费者成本将面临上升。即便关税并未真正增加,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将直接引致福利损失。
他评:本文自公开发表至今(2013年NBER工作论文),累计他引102次。这些文献对本文的评价要点如下。第一,本文提供了分析政策不确定性的理论框架,并为研究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出口决策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Crowley et al.,2018[※注]),并可拓展至如英国脱欧等问题的分析上(Steinberg,2019[※注])。第二,本文刻画了中国的出口模式,尤其是其中动态贸易模型强调了企业会当前及未来的变化做出反应(Alessandria et al.,2017[※注]),也提供了中国国际贸易相关的经验证据(Greenland et al.,2019[※注])。
【作者和编译者简介】
Kyle Handley,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与企业雇佣动态变化。handleyk@umich.edu。
Nuno Limão,马里兰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与政策、政治经济学。limao@umd.edu。
王诗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和网络经济学。wangshixun@ruc.edu.cn。
第6 全球化、加成和美国福利
Globalization,Markups,and US Welfare
【内容概览】
1.问题/议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全球化如何影响企业价格加成,进而影响美国社会福利的问题。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强调经济全球化通过规模经济、产品种类扩大和价格加成降低等因素带来的贸易利得,以往的实证研究通常聚焦于关于规模经济和产品种类扩大的影响上,虽然有部分学者研究了贸易对企业加成的影响,但这些实证研究往往并非基于垄断竞争模型。为准确估计全球化对一国福利的确切影响,并区分不同渠道对贸易利得的贡献大小,作者通过引入超越对数的效用函数,通过结构模型估计了全球化如何影响价格加成及社会福利。
2.结论
作者通过超越对数偏好的垄断竞争模型估计了贸易开放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模型估计表明,外国企业的进入降低了本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带来新企业的进入和旧企业的退出,但进入企业的数量大于退出企业,由于对代表性企业需求的降低,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企业的价格加成也下降,这反应了市场竞争效应的影响。经过估计,1992-2005年,贸易开放使得美国福利提升0.86%,其中约有一半来自于产品种类的扩大,而价格加成的降低解释了美国福利提高的另一半。
3.论证
作者采用的主要模型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垄断竞争模型,传统的垄断竞争模型往往采用固定替代弹性的效用函数,企业的价格加成为常数,贸易开放不会改变企业的价格加成。作者引入了超越对数的效用函数,将价格加成内生化。模型显示,开放经济条件下,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本国企业市场份额缩小,部分企业退出,对本国福利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由于国外企业的进入使得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价格加成降低,对本国福利带来正面的影响,总体而言,由于产品种类扩大和价格加成降低,贸易开放提高了本国的福利,其中价格加成的影响在总福利提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采用结构模型的估计方式,即首先对相应议题建立数理模型,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出相关议题的数学结论,对模型的相应参数进行估计,并结合实际经济数据对相关议题进行量化分析。在参数估计上,由于作者引入了超越对数的效用函数,需要估计该效用的函数的重要参数,作者通过模型推导建立了上述参数的联立方程表达式,并得到该参数的一致估计。在此基础之上,作者估计了模型中的企业份额、赫芬达尔指数、价格加成,以及产品种类扩大和价格加成分别带来的贸易利得。
作者主要采用了1992年至2005年的产品层面贸易数据、企业数据和其他相应数据。部分模型参数通过回归估计或参数校准获得。
4.作者自评和他评
作者认为该研究与其他研究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研究通常采用CES的效用函数,企业价格加成是常数,而该研究这将价格加成内生化,进而可以研究贸易开放通过价格加成带来的福利提高。作者认为该模型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刻画贸易带来的自选择效应,即高生产率企业的进入和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作者指出,通过在其他学者模型基础上引入有限分布的生产率可以在异质性企业模型中同时刻画单个企业份额、产品质量和价格加成等变量。
自2017年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公开发表至今(2019年8月29日),本文他引91次,包括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Review of Finance等顶级期刊。上述文献对本文的评价要点如下:其一、该研究主要估计了已经发生的贸易流量变化对福利的影响,但无法估计任一模型变量的变化对一国福利带来的“反事实”影响(Arkolakis er al.,2018[※注]);其二、Gutiérrez and Philippon [※注]认为该项研究估计了贸易开放对企业的“无条件效应”,他们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企业的“条件效应”,即对企业领导者和跟随者的不同影响。
【作者和编译者简介】
Robert C.Feenstra,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学。rcfeenstra@ucdavis.edu。
David E.Weinstein,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学、日本经济、公司金融。dew35@columbia.edu。
臧成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zangcw@cass.org.cn。
第7 资源误配的成因与成本
The Causes and Costs of Misallocation
【内容概览】
1.问题/议题
本文研究资源误配对国际生产率差异的影响。
2.结论
资源误配的确解释了国际生产率差异,但解释程度同方法及样本相关。现有研究发现了资源误配的多种因素,但并没有确认哪一因素居于主要地位。资源误配除了带来直接的产出下降,还将动态地影响生产率。
3.论证
本文以文献综述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归纳了与资源误配相关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而总结资源误配的不同测算方法,最后评述了相关文献对于三个重要问题的研究,包括既有的研究成果、研究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资源误配有许多评判维度,本文主要感兴趣的是存在于同一商品不同生产者间的资源误配。资源误配的测度包括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直接方法是指观察资源误配的来源及其结果,大多通过准自然实验的方式进行。间接方法则聚焦于识别资源误配的程度,而忽略资源误配的来源。
资源误配对于生产率差异有多重要?现有研究主要使用间接方法测度资源误配。不过,该方法存在三个潜在问题。其一,不同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存在异质性,使得投入与边际产出差异不再能很好地反映资源误配程度。其二,不同生产者间的边际成本可能由于转换成本导致。其三,部分经济体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测量误差。
资源误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现有文献主要使用直接法测度资源误配。资源误配的成因有多种,将各种来源的生产率损失加总,其值小于由间接方法所测算的生产率损失。这种偏差,可能来自间接方法的测量误差或资源误配原因残缺。
资源误配还有哪些成本?资源误配除了带来直接的生产率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决策,并主要通过如下渠道影响未来的生产率:选择效应指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存在的自选择效应;技术渠道则主要指企业的创新激励与研发投资可能受到资源误配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除了关注生产率损失的静态影响外,还应当关注由资源误配导致的生产率动态变化。
4.作者自评和他评
自评:本文主要回顾了与资源误配相关的研究成果。未来更多微观数据的应用将为此研究带来新机遇。除资源误配外,歧视、文化与社会习惯带来个人能力等的配置扭曲值得更多关注。
本文自2017年公开发表至今,累计他引次85次。这些文献对本文的评价要点如下。第一,本文分析了资源误配的成因和测算方法,梳理与评述了相关文献(Da-Rocha et al.,2019[※注];Ranasinghe & Restuccia,2018[※注];Gorodnichenko et al.,2018[※注])。第二,本文强调了资源误配的动态影响,尤其是企业的进入决策与退出决策,为后续研究的主题与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David & Venkateswarn,2017[※注])。
【作者和编译者简介】
Diego Restuccia,多伦多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发展、经济要素的配置。diego.restuccia@utoronto.ca。
Richard Rogerson,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劳动供给与税收、经济周期与波动。rdr@princeton.edu。
王诗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和网络经济学。wangshixun@ruc.edu.cn。
第10 资本账户自由化与总生产率:企业资本配置的作用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The Role of Firm Capital Allocation
【内容概览】
1.议题
在过去30年里,许多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账户,解除对国际资本交易的法律限制。这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作者试图通过大型跨国公司层面数据对该议题进行研究。
2.结论
资本账户自由化通过更有效的公司间资本配置提高了总生产率。资本账户自由化会导致企业间资本回报率分散性的下降,该影响在更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中更为明显。资本账户自由化通过允许融资约束公司去获得更多的资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将总生产率提高10%-16%。
3.论证
模型1检验资本账户自由化对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模型中因变量Yct选取的度量指标包括:资本流入占GDP的比率、私人银行信贷占GDP的比率、存贷款利率差、在t年国家c的全要素生产率总和的自然对数。自变量CapitalOpenness表示资本项目开放指数,X表示控制变量。计量过程控制了国家和年度的固定效应。

模型2检验资本账户自由化对要素收益率分散性的影响。模型中因变量Ycst选取的度量指标包括:资本边际收益对数乘积的方差、劳动边际生产收益的方差、在t年c国家s行业的资本边际收益与劳动边际生产收益的协方差。FinDeps表示外部金融依赖指数。模型包括国家、年度和公司的固定效应。

模型3检验资本账户自由化和资本错配间的动态关系。模型中因变量Ycst采用第t年c国家s行业的资本边际收益对数的方差度量。模型控制了国家-年份、国家-行业、行业-年份的固定效应。

本文构建了模型4检验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企业层面的影响。模型中因变量Ycsit选取的度量指标包括:资本边际收益的对数、资本存量、t年c国家s行业i公司雇佣的员工数量。控制了国家-年份、行业-年份、公司的固定效应。标准误做了国家-行业层面和国家-年份层面的聚类处理。

本文采用1996-2013年公司层面的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BvD数据库,含463000家公司近220万个观测值。
4.相关评论
本文有三点贡献。(1)本文是第一篇通过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将金融开放与全要素生产率相关联进行研究的论文,丰富了金融开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2)本文发现金融自由化改善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丰富了金融市场与要素分配相关的文献。(3)本文将融资约束与资本错配相关联进行研究是对现有相关文献的补充。
截止至2019年6月,该文一共被引用了40次。引用该文的研究主要涉及领域涵盖信贷周期、生产率和资本配置。Bai et al.(2018)[※注]研究银行信贷对劳动力再分配与累计行业生产率的影响时引用了该文,认为本文没有考虑金融市场通过劳动力再分配来影响总体生产率,并假设企业的劳动力边际产品与工资相匹配。受市场选择与数据覆盖范围的影响,本文没有将金融市场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区分开来。
【作者与编译者简介】
Mauricio Larrain,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公司金融和国际金融。mlarrain@columbia.edu。
Sebastian Stumpnery,德蒙特里尔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sebastian.stumpner@umontreal.ca。
陈胤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公司金融。chenyinmo@163.com。
(三)第11-50名榜单
2017年国际发展经济学最佳英文论文第11-50名榜单
Identifying FDI SpilloversLu,Y.、Tao,Z.、Zhu,L.(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7(C):75-90.
Globalization,Inequality and WelfareAntràs,P.、Gortari,A.、Itskhoki,O.(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8(C),387-412.
Globalization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Export Composition Drives Educational AttainmentBlanchard,E.、Olney,W.(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6(C),165-183.
Services Trade Policy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the Role of InstitutionsBeverelli,C.、Fiorini,M.、Hoekman,B.(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4(C):166-182.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Evidence from NAFTA and U.S.ManufacturingCherniwchan,J.(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5(C),130-149.
China as number one?Evidence from China’s most recent patenting surgeHu,A.、Zhang,P.、Zhao,L.(2017).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24:107-119.
Re-Examin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Hypothesis(Mith),What to Reject and What to Revive?Han,X.、Wei,S.(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73(PA),41-61.
Roads,exports and employment:Evidence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Volpe Martincus,C.、Carballo,J.、Cusolito,A.(2017).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25:21-39.
Roads,Exports and Employment:Evidence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Martincus,C.、Carballo,J.、Cusolito,A.(2017).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25(C):21-39.
Foreign Aid and Domestic AbsorptionTemple,J.、Sijpe,N.(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8(C):431-443.
Subsidies with export share requirements in ChinaDefever,F.、Riaño,A.(2017).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26:33-51.
Domestic Gains from Offshoring?Evidence from TAA-Linked U.S.MicrodataMonarch,R.、Park,J.、Sivadasan,J.(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5(C),150-173.
Understanding the Cross-Country Effects of U.S.Technology ShocksMiyamoto,W.、Nguyen,T.(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6(C),143-164.
WTO accession and tariff evasionJavorcik,B.、Narciso,G.(2017).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25:59-71.
What has Driven Deforest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ince the 2000s?Evidence from New Remote-Sensing DataLeblois,A.、Damette,O.、Wolfersberger,J.(2017).World Development,92:82-102.
Product Heterogeneity,Cross-Country Taste Differences,and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Auer,R.(2017).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00(C),1-27.
Skill Acquisi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Trade-Induced InequalityDanziger,E.(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7(C):60-74.
Measured Skill Premia and Input Trade Liberalization: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Chen,B.、Yu,M.、Yu,Z.(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9(C):31-4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ncome,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anel Data Analysis of Latin AmericaSapkota,P.、Bastola,U.(2017).Energy Economics,64(C):206-212.
Foreign Aid and Undeserved Credit ClaimingCruz,C.、Schneider,C.(2017).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61(2):396-408.
Globalisation,inequality and redistribution:Theory and evidenceGozgor,G.、Ranjan,P.(2017).The World Economy,40(12),2704-2751.
Global Value Chains,Large-Scale Farming,and Poverty:Long-Term Effects in SenegalBroeck,G.、Swinnen,J.、Maertens,M.(2017).Food Policy,66(C):97-107.
The 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of Preferential Trade Liberalization:Firm-Level EvidenceBaccini,L.、Pinto,P.、Weymouth,S.(2017).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71(2),373-395.
Unauthorized Immigration and Fiscal CompetitionBandyopadhyay,S.、Pinto,S.(2017).European Economic Review,92(C),283-305.
The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and Population Health:Evidence from Five DecadesHerzer,D.(2017).The World Economy,40(2),462-487.
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Pollution?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rect and Conditional EffectsZugravu-Soilita,N.(2017).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66(2):293-338.
Global Value Chains Participation and Productivity Gains for North African FirmsPrete,D.、Giovannetti,G.、Marvasi,E.(2017).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53(4):675-701.
Imported Intermediates,Absorptive Capacity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Ghanaian Manufacturing FirmsOkafor,L.、Bhattacharya,M.、Bloch,H.(2017).The World Economy,40(2),369-392.
Does Foreign Aid Target the Poorest?Briggs,R.(2017).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71(1),187-206.
The World Bank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Policies:Power,Deregulation,and Privatization in(Post-Soviet)ArmeniaBurns,S.、Krott,M.、Sayadyan,H.、Giessen,L.(2017).World Development,92:215-224.
Drivers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The Case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AfricaMijiyawa,A.(2017).World Development,99:141-159.
Offshoring-Effects on Technology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Labor MarketGoel,M.(2017).European Economic Review,98(C),217-239.
Causal Linkages among the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of Exports,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Gözgör,G.、Can,M.(2017).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1(3),888-908.
Aid Allocation and Targeted Development in an Increasingly Connected WorldBermeo,S.(2017).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71(4),735-766.
Two-Way Migration between Similar CountriesKreickemeier,U.、Wrona,J.(2017).The World Economy,40(1),182-206.
Natural Resources and Small Island Economies:Mauritius and Trinidad and TobagoAuty,R.(2017).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53(2):264-277.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volatilit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Bairagi,R.(2017).The World Economy,40(12),2832-2853.
Developing inland China:The role of coast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portsOuyang,P.、Yao,S.(2017).The World Economy,40(11),2403-2423.
The Return to Foreign AidDalgaard,C.、Hansen,H.(2017).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53(7),998-1018.
The Fiscal Effects of Aid in Ethiopia:Evidence from CVAR ApplicationsMascagni,G.、Timmis,E.(2017).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53(7):1037-1056.
附 2017年国际发展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选票
第1题 最佳中文论文TOP10 [限选10篇]
□ “东亚模式”的启迪与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之谜”的揭示 陶新宇、靳涛、杨伊婧(2017),《经济研究》,第11期,第43-58页。
□ 大国创新道路的经济学解析 欧阳峣、汤凌霄(2017),《经济研究》,第9期,第11-23页。
□ 德国创新体系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 寇蔻、史世伟(2017),《欧洲研究》,第4期,第115-135、8页。
□ 跨界发展: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亚洲生产网络的边界扩展 杨怡爽(2017),《当代亚太》,第1期,第26-43、157页。
□ 准前沿经济体的技术进步路径及动力转换——从“追赶导向”到“竞争导向” 黄先海、宋学印(2017),《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第60-79、206-207页。
□ 国际化是否有助于提升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吴先明、向媛媛(2017),《国际贸易问题》,第9期,第14-24页。
□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效应 张杰、郑文平(2017),《经济研究》,第3期,第151-165页。
□ 中间投入品进口、产品转换与企业要素禀赋结构升级 钱学锋、王备(2017),《经济研究》,第1期,第58-71页。
□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保永文(2017),《国际贸易问题》,第6期,第38-49页。
□ 开放经济下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国际经验与中国启示 程惠芳、陈超(2017),《经济研究》,第10期,第21-36页。
□ 技术吸收、政府推动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朱军(2017),《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第5-24页。
□ 创业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效应与机理 田毕飞、陈紫若(2017),《中国工业经济》,第6期,第136-154页。
□ 环境规制、技能溢价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余东华、孙婷(2017),《中国工业经济》,第5期,第35-53页。
□ 全球价值链体系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 魏龙、王磊(201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6期,第71-86页。
□ 贸易增加值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事实与解释 彭水军、袁凯华、韦韬(201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9期,第3-20页。
□ 逆向金融服务外包战略能否提高制造业增长质量: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陈启斐、李伟军(2017),《南开经济研究》,第2期,第96-110页。
□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产业供需匹配与升级研究 李杨、黄艳希、谷玮(201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4期,第39-56页。
□ 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蔡海亚、徐盈之(201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10期,第3-22页。
□ 全球价值链生产率效应的空间溢出 邵朝对、苏丹妮(2017),《中国工业经济》,第4期,第94-114页。
□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影响与机制分析 吕越、黄艳希、陈勇兵(2017),《世界经济》,第7期,第28-51页。
□ 包容性增长及国际比较:基于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视角 王洪川、胡鞍钢(2017),《国际经济评论》,第4期,第42-55、5页。
□ 世界银行在全球发展进程中的角色、优势和主要挑战 宋锦(2017),《国际经济评论》,第6期,第23-33、4页。
□ 发展型国家的兴与衰:国家能力、产业政策与发展阶段 陈玮、耿曙(2017),《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第1-13页。
□ 汇率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跨越的影响研究 丁志杰、谢峰(2017),《金融研究》,第2期,第42-53页。
□ FDI质量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白俊红、吕晓红(2017),《金融研究》,第5期,第47-62页。
□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雾霾污染 严雅雪、齐绍洲(2017),《统计研究》,第5期,第69-81页。
□ 序列生产、贸易开放与劳动剩余经济结构转换 孙楚仁、凌海涛、陈瑾(2017),《南开经济研究》,第3期,第50-69页。
□ 融入全球价值链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吗?高运盛、王云飞、蒙英华(201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8期,第38-54页。
□ 援助有效性与新型发展合作模式构想 郑宇(2017),《世界经济与政治》,第8期,第135-155、160页。
□ 全球治理中“指标权力”的选择性失效——基于援助评级指标的因果推论 庞珣(2017),《世界经济与政治》,第11期,第130-155、160页。
第2题 最佳英文论文TOP10 [限选10篇]
□ Worlding Developmentalism:China’s Economic Zones Within and Beyond its Border Fei,D.(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9(6),825-850.
□ The Wind of Change:Maritime Technology,Trade,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scali,L.(2017).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7(9),2821-54.
□ Causal Linkages among the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of Exports,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Gözgör,G.& Can,M.(2017).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1(3),888-908.
□ Product Heterogeneity,Cross-Country Taste Differences,and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 Auer,R.(2017).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00(C),1-27.
□ Imported Intermediates,Absorptive Capacity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Ghanaian Manufacturing Firms Okafor,L.,Bhattacharya,M.& Bloch,H.(2017).The World Economy,40(2),369-392.
□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volatilit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Bairagi,R.(2017).The World Economy,40(12),2832-2853.
□ Developing inland China:The role of coast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ports Ouyang,P.& Yao,S.(2017).The World Economy,40(11),2403-2423.
□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gional Dynamics Dix-Carneiro,R.& Kovak,B.(2017).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7(10),2908-46.
□ The Causes and Costs of Misallocation Restuccia,D.& Rogerson,R.(2017).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31(3),151-174.
□ The Paradox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newable Energy and Economic Growth:A Cross-National Panel Study,1990-2013 Thombs,R.(2017).Journal of World-Systems Research,23(2),540-564.
□ Re-Examin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Hypothesis(Mith),What to Reject and What to Revive?Han,X.& Wei,S.(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73(PA),41-61.
□ Trade and Inequality:from Theory to Estimation Helpman,E.,Itskhoki,O.,Muendler,M.& Redding,S.(2017).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84(1),357-405.
□ The 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of Preferential Trade Liberalization:Firm-Level Evidence Baccini,L.,Pinto,P.& Weymouth,S.(2017).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71(2),373-395.
□ The 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of Large Devaluations Cravino,J.& Levchenko,A.(2017).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7(11),3477-3509.
□ Globalisation,inequality and redistribution:Theory and evidence Gozgor,G.& Ranjan,P.(2017).The World Economy,40(12),2704-2751.
□ Moving toward Theory for the 21st Century:The Centrality of Nonwestern Semiperipheries to World Ethnic/Racial Inequality Dunaway,W.& Clelland,D.(2017).Journal of World-Systems Research,23(2),399-464.
□ Globalization,Markups,and US Welfare Feenstra,R.& Weinstein,D.(2017).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25(4),1040-1074.
□ Policy Uncertainty,Trade,and Welfare:Theory and Evidence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ndley,K.& Limão,N.(2017).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7(9),2731-83.
□ The Effect of Technology Choice on Specialization and Welfare in A Two-Country Model Sawada,Y.(2017).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50(4),1104-1129.
□ Does Foreign Aid Target the Poorest?Briggs,R.(2017).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71(1),187-206.
□ Aid Allocation and Targeted Development in an Increasingly Connected World Bermeo,S.(2017).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71(4),735-766.
□ The Return to Foreign Aid Dalgaard,C.& Hansen,H.(2017).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53(7),998-1018.
□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Aid on Development Outcomes Biscaye,P.,Reynolds,T.& Anderson,C.(2017).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1(4),1425-1447.
□ Unauthorized Immigration and Fiscal Competition Bandyopadhyay,S.& Pinto,S.(2017).European Economic Review,92(C),283-305.
□ Two-Way Migration between Similar Countries Kreickemeier,U.& Wrona,J.(2017).The World Economy,40(1),182-206.
□ Offshoring-Effects on Technology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Labor Market Goel,M.(2017).European Economic Review,98(C),217-239.
□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Unionization:Evidence from India Ahsan,R.,Ghosh,A.& Mitra,D.(2017).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50(2),398-425.
□ Globalization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Export Composition Drive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Blanchard,E.& Olney,W.(201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6(C),165-183.
□ The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and Population Health:Evidence from Five Decades Herzer,D.(2017).The World Economy,40(2),462-487.
□ Splintering South:Ecologically Unequal Exchange Theory in a Fragmented Global Climate Ciplet,D.& Roberts,J.(2017).Journal of World-Systems Research,23(2),37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