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认为,“物”(器)包涵“可见之实”和“可循之恒”两方面,故“道”由“物”显,而“物”的生成变易皆依循于“道”。“物”实是阴阳之混合者,在大化流行(道)之中,阴阳体量的多寡和老稚、阴阳动静的时机和规律构成了“物”的生成和变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阴阳”自身的制式和作用。亦可说,道发挥着对阴阳的“主持”和“分剂”之功用,即阴阳的相互作用借由“物”而显明了“道”,故“道”与“阴阳”(物)相互以对方为“体”。“道”与“器”之分源于不同的识度,实是对具体的某一统一体的不同方面的认识。
王夫之的明诗批评在犀利之余,尚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内在问题。它们暴露出王夫之批评价值尺度的偏狭、逻辑论证的随意、诠释视野的单调,限制了他对明诗高下的准确评判、对明诗特殊困境的合理把握。从这些情况来看,王夫之仍处于明代诗学余波中,未必是严格意义上的清代诗学开启者。-徐楠
从梁启超所述来看,王夫之应该是湘学的创始人之一;从钱基博所言来看,王夫之也是湘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王夫之的理论著述,是湘学的理论示范。唐鉴、曾国藩、郭嵩焘把船山思想当作理学蓝本,谭嗣同当作新学理论来源,杨昌济把船山思想当作伦理学、新民族主义创新之源。王夫之的著作中提到过湖南这个地域古代一些著名人物,
《湘学研究》2014年第1辑(总第三辑)目录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性探索与贡献……………………刘建武近代湖湘社会风俗的变迁……………………王兴国湖湘文化的忧乐思想……………………彭时代近现代学人对王夫之自然观的解读……………………徐仪明“致维桑之深敬,阐南学之灵光”——李肖聃的湘学情结与思想旨趣
王夫之对《诗经》的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做了大量研究,他所作《诗经稗疏》四卷对《诗经》里的草木鸟兽虫鱼甚至天文历法等进行了疏释,是一部以名物训诂为主的训话专书,开清人《诗经》名物训诂研究的先河。王船山的《诗经稗疏》在训诂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具有一大特色,即既择善而从,又订正误说;既补正成说,加以申明,又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