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他从欧洲哲学自身的问题出发,在印度思想的影响下,以自己的方式改造了由德国古典哲学推进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从而使他的哲学具有视角转换的意义。在充分肯定康德对“现象”与“本体”的划分之后,叔本华指出“现象”是“意志”的表现,要受到“意志”的支配;但“意志”作为世界的本体,又是一切痛苦的源泉。在把握理念世界的问题上,叔本华一反黑格尔以逻辑和概念为标记的科学性方式,主张用直观方式。因此,在叔本华那里,知识不是建构性的,而是解构性的;理念不是不可知的“思想体”,而是“存在体”,是一个摆脱“意志”的避难所。叔本华哲学或许告诉我们,欧洲哲学的理念论传统有可能制衡东方非理性意义上的神秘“意志”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但不可能成为克服“意志”的武器。
该书讨论的重心落在“词学”和“学缘”上。《人间词话》融贯中西美学思想,王国维“词学”素来被学界置于东西方交汇的宏大背景中,显然必先对交汇的学术背景有整体的了解,才能避免得出管中窥豹的结论。由该书第一、二编的章节排布来看,著者首先对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思想,文学观念做系统的分析,涵括其纯文学理念、兼取自
尼采在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将希腊悲剧的本质解释为日神阿波罗精神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相互对立与相互依存,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独特的悲剧哲学。尼采把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看成是相互对立的两种艺术力量或精神:前者代表了“个体化原理”,强调秩序、节制、适度和自知之明;后者作为“个体化原理”的毁灭,
哲学存在论的政治性和政治本身具有的存在论意义这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一,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哲学存在论的当代形态。政治哲学成为第一哲学不仅是哲学形态变迁的结果,而且是政治作为社会历史维度的当代转型在思想上的一种体现和要求。哲学在政治权力的运作中形成,政治权力应该在哲学理念的引导下运行,政治与哲学相互规定并相互
时代变革必然引发哲学观念变革。在人类文明史上,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及其自我意识,并因此改变了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正在以“现代性”为标志的“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发生日益深刻的变革,并突出地表现为对哲学的理论性质、思维方式、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的重新理解,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