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现状研究。明确科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现实影响,并从生态伦理、生命伦理、网络伦理及核伦理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二是历史研究。探究中西科技发展与伦理变迁的历史溯源,明确两者发展的抑扬轨迹,明确科技与伦理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历史阶段,探究科技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对当时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意义,把握其内在的规律。三是现实研究。包括科技与伦理关系的实然解析与应然诉求,如科技与伦理互动的内在关系与互动机制研究,把握科技与伦理之间具有的逻辑关联,明确科技与伦理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四是理论研究。包括科技与伦理互动的理论基础、障碍、理念、原则及实现维度等。五是操作研究。探讨了科技与伦理互动的路径,实现科技与伦理互动的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并以具体科技伦理作为实例分析两者的互动,最后阐明科技与伦理互动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蛰泰)
该著认为,凡是科学技术本身或者科技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引发的所有关涉道德、义务、责任、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均应属于科技伦理的范畴。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图建立一套并列关系的论域分类体系,把科学技术作为本体参照系,以衡量科学技术与各种伦理问题涉及领域的关系为逻辑,尝试将科技伦理的不同研究领域划分为本体域、主体域、
近年来,与科技伦理相关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不断出现,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的缺失。道德想象力是一种使科技人员以道德的方式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理性。该著从外在条件、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三重维度探讨了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的生成机制、培育方法,以及道德想象力对于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该著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在其理论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伦理思想,但是由于伦理学研究并非其理论主题,其伦理思想仅散见于理论家的理论体系中,缺乏理论内容的逻辑展开过程。由此,该著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划分为应用伦理和社会伦理两大部分,采取专题式研究的形式予以论述,而较少考虑各章之间的逻辑演进关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发展战略制定与发展变化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各国将科技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和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更加重视科技发展战略工作,围绕国土空间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