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著是雅各布·克莱因去世后整理出版的一本文集。雅各布·克莱因以阐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传统、研究现代符号数学的本性和历史起源而著称。该著内容大都结合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数学及其形而上学背景,包括希腊的数的概念,近代数学物理学的起源及其与现代理性主义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等大思想家的核心思想,自由教育的含义等。凭借这种探讨,该著试图彻底回溯近代数学化的自然观念发生的必要条件,以及古代数学的符号化和整个近代形而上学体系发生的革命性转变。
(齐晓晨)
《斐勒布》是柏拉图众多作品中相当特殊而重要的一部对话,它是柏拉图思想集大成式的展示,文德尔班认为《斐勒布》是柏拉图对善之理念的形而上学思考的颠峰。斐奇诺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一哲人之称,他第一次将《斐勒布》从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还对《斐勒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义疏,这在斐奇诺自己的哲学体系发展中至关重
随着哲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它所包含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范畴。哲学在诞生之初并没有精细的分支学科划分,而它发展到今日,又要求我们突破专业领域的限制。2013年的西方哲学研究正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之外,政治哲学、实践哲学、比较哲学等领域都在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在传统的古希
从语文学(philology)角度从事古典研究,可谓一种传统做法或学术常态。然而,自维拉莫维兹(Wilamowitz-Moellendurff)拓展了语文学范围之后,用于古典研究的方法系统,犹如章鱼的触角一样,伸向诸多不同领域。20世纪以降,基于语言阐释的分析方法独占鳌头,致使古典研究的理路在趋于精密的同时,也受到相应的钳制,其结果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把他与柏拉图、康德一起视为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三位巨人。该著在对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和著作提供了一个总体概括后,用比较大的篇幅重点讨论了两个基本主题:亚里士多德的四因理论和关于成功哲学探究所必需的工具和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