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当代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可以提升当代人的生活品质,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走向休闲、深入休闲、引导休闲文化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休闲美学应当成为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和必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构建中国休闲美学已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概言之,休闲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人本的自由,社会功能是“成人的过程”;休闲美学的生理、心理机制是自由的全身心践履;休闲美学的关照对象是自由而本真的生命形态;休闲美学的应用价值是体验经济。休闲美学必须走出传统的抽象领域和艺术中心论,走进当代社会大众丰富活泼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更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之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品格,更切实地发挥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让美学从纯粹的“观听之学”成为生动的“身心之学”。
以克罗齐为代表的西方表现主义美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因素和反对艺术的社会功能等观点,和中国主流的儒家伦理美学思想是有差别的,但是恰恰和朱光潜最为神往的带有道家色彩的魏晋风度有着内在的契合。典型论是西方传统再现论美学的主要范畴,意境论则是中国传统表现论美学的主要范畴。蔡仪是在再现论美学的道路上走的中西美学融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宗教有特许状的社会功能,该功能是社会生活存在的本质条件,且具有超越时空的有效性,它可以指引人类走出战后危机。但与此同时,他又强调特许状功能仅在特定语境之下方可直观,其动因也源自经验性的心理情绪。这看似自洽的理论背后隐藏着普适诉求和经验主义之间的内在矛盾,并最终导致了马林诺夫斯基
该著对康德美学中的自由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较为完整地呈现出康德美学中自由观的总体面貌。在研究康德思想与启蒙、批判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对反思判断力和先验想象力两个概念的研究,探讨康德美学中自由的独特内涵,并结合《判断力批判》中对美的四个契机、崇高以及对艺术的分析,从人的有限性角度重新理解康德的美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对马克思美学思想进行阐释的产物,因此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美学思想体系。最初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阐释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而形成的“唯物主义美学”。后来崛起的实践美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哲学,对马克思美学进行了新的阐释。无论是“唯物主义美学”还是“实践美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