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徐彬
学校:山东师范大学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郭沫若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人,他不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郭沫若的翻译与创作是同步的,甚至其思想和创作深受翻译的影响。他的翻译活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且一生都在从事着翻译工作,成就卓越。他的译作不仅数量众多(30多部作品,字数在六百多万左右),而且涉及语种之多,作品体裁之广泛,涉及文学类作品(含诗歌、小说、戏剧),艺术史类著作,科学史著作以及政治类著作。郭沫若不但译著等身,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颇有建树。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翻译观。他提出的“创作论”“风韵译”等思想对当今翻译工作者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翻译理论和实践皆建树颇多,这在同时代的翻译家中极为罕见,对于后世的影响,几乎无人可比。
1914年,郭沫若走出国门,东渡日本留学,揭开了自己生命中崭新的篇章。没有国外体验,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化巨人郭沫若。2014年6月中国郭沫若学会贵阳会议上,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作了《走向世界的郭沫若研究》的报告,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勾勒了近些年来郭沫若研究不断走向世界。正如魏建教授所说:“郭沫若研究本来就
在宏观文学史的书写中,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常常被认为是“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代表了“五四”新文学的精神。但就《女神》本身来说,其内部却有着很多与“五四”时代精神不相符的地方,这集中体现在《女神》所构建的审美空间中。郭沫若在《女神》中努力构建一种开放的审美观,并不断地与周围一切(包括自身)对
导师:李正栓学校:河北师范大学专业:英语语言文学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以及新诗奠基人之一。他的翻译事业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一生都在从事翻译工作,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译作。郭沫若在长期的创作和翻译实践活动中还提炼和总结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翻译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有“风
导师:李正栓学校:河北师范大学专业:英语语言文学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以及新诗奠基人之一。他的翻译事业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一生都在从事翻译工作,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译作。郭沫若在长期的创作和翻译实践活动中还提炼和总结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翻译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