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志看中国现代化的断层与进程——在2015上海地方志论坛上的演讲厉无畏《社会科学报》5月21日第2版
从地方志资料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金光耀、金大陆《当代中国史研究》第3期
从方志发展看方志创新周慧《江西地方志》第1期
地方志的学术性与实用性关系探究李迎春《广西地方志》第1期
地方志功能析论——志说新语之四陈泽泓《广东史志》第2期
地方志记述要符合法律规定——再谈志鉴涉法问题赵庚奇《北京地方志》第4期
地方志起源时间及其判定研究郝文军《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刍议毛珏珺《湖北方志》第4期
地方志要为系统研究抗战历史作贡献安捷《太原日报》8月18日第10版
地方志与“三严三实”杜晋宏《楚雄日报》(汉)11月25日第3版
地方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文坤斗、张静《中国地方志》第12期
地域文化:方志工作服务现实的重要途径周慧《中国地方志》第6期
对几种中国地方志重刊和目录书的勘正何建明、孟进军《中国地方志》第4期
发挥学会学术研究平台作用 积极推动方志理论研究李培林《中国地方志》第3期
发掘文化富矿 彰显方志活力——陕西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高山《陕西地方志》第4期
发掘族谱资源 建设特色文化温勉双《巴蜀史志》第4期
方志编纂与法治精神李鹏辉《今古大观》第5期
方志发展史研究析论——志说新语之六陈泽泓《广东史志》第4期
方志分体议刘辰《广东史志》第4期
方志类型说略柳成栋《黑龙江史志》第2期
方志视域里“述而不作”的全方位考察韩锴《浙江方志》第4期
方志视域里“述而不作”的全方位考察韩锴《浙江学刊》第5期
方志属性特征论析——志说新语之三陈泽泓《广东史志》第1期
方志学与民族学(上)时培磊、史雪《天津史志》第2期
方志学与民族学(下)时培磊、史雪《天津史志》第4期
方志艺文志学术评论简析马春晖《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2期
方志资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使用演变王翠《云南史志》第1期
高质量开展专业篇志稿评审的实践与思考何云伟《浙江方志》第6期
构建河南省史志事业科学发展体系管仁富《河南日报》10月15日第5版
关于地方志资料价值的思考王翠《云南史志》第3期
关于推动《北京年鉴》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沈红岩《北京地方志》第1期
广东旧志整理回顾与展望王丽娃《中国地方志》第2期
黑龙江方志考略(上)柳成栋《中国地方志》第6期
黑龙江方志考略(下)柳成栋《中国地方志》第7期
积极适应新常态 努力修好新方志陈守强《河南史志》第4期
基于志书传承的地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培育——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刘峰《浙江方志》第2期
继往开来,谱写广东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李培林《中国地方志》第2期
加强方志理论研究 服务全省修志实践毛志华《海南史志》第6期
加强依法治志的几点建议高岩《今古大观》第5期
坚持辩证唯物史观 强化史志工作政治导向马宝祥《山东史志》第4期
坚持依法治志 努力开创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高煜、杨松义《青海日报》10月13日第6版
简论志书民族篇章记述李秋洪《中国地方志》第2期
建立独立的方志学姚金祥《社会科学报》3月26日第7版
近代方志转型的内涵与价值曾荣《中国社会科学报》9月21日第4版
近二十年来方志艺文志研究成果综述马春晖《大学图书馆学报》第1期
精心编织方志梦李升宝《西藏地方志》第2期
旧志整理述论鲍永军《中国地方志》第10期
抗日战争期间的方志文化——向在抗日战争战火和颠沛流离中献身方志事业的先辈致敬梅森《中国地方志》第12期
科学把握五种关系着力推进新一轮修志工作何云伟《浙江方志》第2期
兰台修志本史传 周公面命常策鞭——重温周总理教诲有感部闫若《新课程》(下)第10期
历代方志整理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唐宏辉《湖南地方志》第2期
利用新兴媒体 展示地方历史温冠男《黑龙江史志》第22期
六朝咏物诗与地志物类记述之比较——以其兴盛原因、主题类型、文体样式为中心江永红《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毛珏珺《安徽地方志》第3期
论莫言“高密东北乡”的方志体叙事策略宋学清、张丽军《当代作家评论》第6期
论图书馆事业对中国方志馆建设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潘捷军《山东图书馆学刊》第1期
吕梁方志考述崔广哲《吕梁学院学报》第2期
略论地方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冯伟《史志林》第2期
民族和贫困地区志书出版应获更多帮助郑渝川《中国出版传媒商报》9月25日第9版
谋事创业 再续辉煌李培林《中国地方志》第4期
培育地方历史记忆 让方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吴卓春《山东史志》第4期
浅谈“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丰富内涵李荣喜《湖南地方志》第4期
浅谈依法治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蒋庆立《山东史志》第2期
区域文化建设视野下民族地方文献发展前景胡海鹰《史志学刊》第1期
全面深化改革 依法修志编鉴 主动服务广西“两个建成”大局——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志办主任李秋洪江东洲《科技日报》3月4日第7版
认真学习《规划纲要》 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冉向阳《云南史志》第5期
认真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秦邕江《广西日报》10月14日第2版
认真做好史志工作努力服务对外传播工作大局陆智舫《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1期
深入发掘我省旅游资源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写在“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编纂启动15周年之际冯林平《前进》第7期
生态文明建设 志鉴有所作为陆奇《黑龙江史志》第8期
盛世修志助力中国梦王伟光《人民日报》9月10日第10版
试述方志文化丛书的编纂梅宏《江西地方志》第1期
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志工作熊军《云南史志》第2期
试说地方志体制改革梁滨久《今古大观》第1期
树立精品意识 大胆改革创新 推动省志续修工作科学开展山东省史志办《山东史志》第3期
四川省旧志整理出版与利用情况述略马小彬、朱丹《湖北方志》第4期
谈方志记述中的静态处理傅燕芳《黑龙江史志》第8期
谈史志工作者的神圣责任冉向阳《云南史志》第3期
谈修志工作中的组织领导科学石干成《史志林》第1期
提高年鉴质量 拓展开发渠道 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邹廷波《西藏地方志》第3期
拓展方志服务领域 助推社会发展升级株洲市地方志办《湖南地方志》第3期
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王伟光《中国地方志》第1期
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文化财富冉向阳《云南史志》第1期
汶川特大地震对口援建概述梅森《巴蜀史志》第2期
我对编纂中国国家志的思考梁滨久《今古大观》第2期
我们需要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梁滨久《今古大观》第5期
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解读农应忠《云南史志》第1期
西藏地区方志研究综述吉正芬、韩连启《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写好志书概述 打造精品佳志李长山《巴蜀史志》第1期
新方志地理部类记述内容研究述评胡巧利《中国地方志》第6期
新建市首部志书编修中的疑难问题及其处理——以《清远市志》为例李妙涛《广东史志》第1期
新疆方志综述王天丽《河南图书馆学刊》第2期
修志存史 服务现实苏毅等《陕西地方志》第2期
修志问道 彰显本色西昌市志办《巴蜀史志》第2期
修志问道 提升文化软实力——学习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李秋洪《广西日报》10月13日第10版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昌吉回族自治州志(1996~2016)》编修启动昌吉州史志办《昌吉日报》(汉)9月18日A09版
修志问道 助力“文化+”曹景宪《开封日报》11月18日第3版
修志问道抒写华章传承服务 推动地方志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王春雨《黑龙江史志》第6期
修志之道贵在存史和卫国《中国社会科学报》5月6日第A06版
依法修志 继往开来——省政府法制办负责人就《青海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答记者问张蕴《青海日报》2月7日第3版
依法治志 继往开来——纪念《淄博市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淄博市史志办《山东史志》第3期
以“纲要”为指导 用“九个坚持”引领绿春地方志工作李忠文《云南史志》第5期
以《规划纲要》为纲 提升志书质量潘捷军《中国社会科学报》9月11日第12版
以创新精神推动我省地方志工作的开展冯志农《福建史志》第5期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编史修志工作何道勋《云南史志》第2期
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史志工作发展毛志华《海南史志》第1期
用法治思维推进地方志工作李培林《中国地方志》第1期
欲修志,先问道梅森《联合时报》10月23日第4版
在方志中阅读中国——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家范《解放日报》3月13日第21版
泽被传统精蕴 纂述时代新章朱克雄、毛存显《湖南地方志》第5期
找准定位 顺势而谋——墨江县志办贯彻落实法规侧记李翔《云南史志》第6期
找准服务切入点 提供发展正能量——访市委党史办、市地方志办负责人段绍镒史和志《抚州日报》10月10日第1版
真抓实干谋事创业 全面推动史志事业科学发展易小兰《湘潭日报》10月28日第6版
指导思想的创新与发展论析王书慧《湖北方志》第1期
中国地方志讲的就是中国故事王伟光《中国地方志》第3期
中国方志馆沿革考潘捷军《浙江方志》第1期
中国方志史研究方法及思路梅森《中国地方志》第6期
中国国家志编纂的理论基础梁滨久《河北地方志》第6期
中国煤炭史志工作的参与者、见证者、记录者——访煤炭工业文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吴晓煜赵柔嘉、赵梦远《当代矿工》第1期
钟情乡邦文献的地方史志专家康爵述论康磊《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4期
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努力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朱克雄《河南史志》第5期 《湖南地方志》第2期
自然环境志编纂之历史演变梅森《中国地方志》第8期
二 方志管理与实践
(光绪)《神池县志》同年两任知县考董常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期
(弘治)《吴江志》所见《全宋诗》未著录诗人辑考李成晴《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缠访者进县志”带来的思考袁云才《长沙晚报》7月27日第F02版
“欲凭文字播风潮”:南社人与上海通志馆王慧《理论界》第5期
“专家修志”新探梁滨久《广西地方志》第3期
《(乾隆)富平县志》考述孙小倩《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白沙村志》在姓氏、家庭、人口记述上的创新——兼论村志和家谱的融合之路戴佳臻《中国地方志》第5期
《常郡八邑艺文志》及其纂刻、版本马振君《古籍研究》第2期
《大明一统志》所见两宋“小家”佚诗考李成晴《华夏文化论坛》第2期
《大明一统志》所见唐逸诗考李成晴《古典文献研究》第1期
《大洋洲萧侯庙志》版本及其文献价值王昭勇、周伟华《南方文物》第2期
《丹徒县志·方技传》中的地方名医群体探微高畅《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岛夷志略》版本述略熊程、夏荣林《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分类群增补及学名订正——金粟兰科、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榆科任俞新等《甘肃林业科技》第2期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裸子植物学名订正任继文等《甘肃林业科技》第1期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学名订正(二)——荨麻科、石竹科、毛茛科、樟科、十字花科、五加科、木犀科任继文等《甘肃林业科技》第3期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学名订正(三)——虎耳草科、蔷薇科、豆科任继文等《甘肃林业科技》第3期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学名订正(四)——杜鹃花科、报春花科等10个科任继文等《甘肃林业科技》第4期
《贵州植物志》秋海棠属植物的修订及补遗研究杨亮、何顺志《贵州科学》第2期
《湖北通志·卷二十二·物产》中的历史名茶录曹绪勇《中国茶叶》第11期
《华阳国志》及整理者提供的大禹资料田小彬《文史杂志》第2期
《华阳国志》记载两处茶事并非特指周代竺济法《茶博览》第12期
《华阳国志》两处“茶事”并非特指周代竺济法《中国茶叶》第9期
《蓟州志》载商仕芝原文仇锡廷《搏击》第11期
《江苏艺文志·无锡卷》补正尹楚兵《图书馆杂志》第12期
《九宫山志》中湘南道教音乐活动考究王琛瑜、詹艺虹《兰台世界》第30期
《灵岩志·艺文志三》禅诗考论曹慧敏《名作欣赏》第20期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与《太平宫志》考杜玉玲《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梦梁录》再考周晟《中国地方志》第2期
《明代武当山志二种》补校张全晓《中华文化论坛》第3期
《明嘉靖黄陂县志校注》蓝本探究刘松余《武汉文博》第1期
《南雁荡山志》与宋诗辑佚李成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1期
《虔台志》考述黄露《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第1期
《全宋文》补《宋朝方志考》例证罗琴《历史地理》第1期
《人物传记》之我见赵福山《今古大观》第1期
《山左金石志》纂修考孟凡港《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寿昌乘》辑本辑佚之考察曾育荣《中国地方志》第2期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志》编修启示徐敬侠《山东史志》第4期
《文渊阁书目》中畿辅旧志与新志修撰时间考杜来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汶上县志·艺文志》中的唐宋文人诗作刘航《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
《西渎大河志》作者考及其文学文献价值探析孙师师《牡丹江大学学报》第10期
《小海场新志》所见明清淮南小海场的灾荒与赈济吴春香《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2期
《新安文献志》收录唐户部蠲牒考析顾成瑞《安徽史学》第3期
《厓山集》作者考——兼论与《厓山志》的关系熊燕军《中国地方志》第9期
《扬州足征录》志传部分点校疑误举例周录祥《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鬻熊楚裔记》序言黄启国《巴蜀史志》第4期
《中国近代地图志》海图篇编研初探梁迅、齐清文《中国地方志》第7期
《中国通邮地方物产志》所记民国食药用菌资源和经济研究芦笛《古今农业》第1期
《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补遗王红星、张松波、季山、李向东《浙江水利科技》第4期
20世纪初日本东亚同文书院对华北调查的个案研究——以《支那省别全志》直隶卷为中心李军《外国问题研究》第4期
把脉当代志书的“常见病”杨宝红《天津史志》第5期
把握特点 突出变化——第二轮《体育志》篇目框架制定回眸刘兴忠《北京地方志》第2期
北京旧志整理研究谭烈飞《北京地方志》第2期
比战争更早打响的战争——从日军对华兵要地志研究看中日战争准备的差异乔良《军事文摘》第15期
编修家谱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作用叶长青《中国地方志》第9期
采撷精华 鉴往励今——浅议清乾隆《重修凤翔县志》校注王宗志《陕西地方志》第2期
茶陵方志文化漫话谭平娇、王薛刚《湖南地方志》第4期
缠访入县志,是权力的耻辱傩送《小康》第16期
刍言分志人物简介梁滨久《今古大观》第6期
刍议方志学术语研究梁滨久《今古大观》第4期
传统与现代:民国知识分子眼中的民间信仰——以华北方志为例段文艳《大连大学学报》第4期
从“缠访入县志”谈完善信访实效性保障机制杨建顺《检察日报》7月29日第7版
从《赤城志》看宋朝台州经济和社会生活叶佳炜、陈爱平、陈安情、俞佳、林浩川、龚宇、袁媛《黑河学刊》第2期
从道光《平远州志》看晚清贵州艺文志的儒学色彩——兼论史学与儒学之互动谭德兴《中国地方志》第10期
从地方志看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淮南为例王新亮、胡凯敏《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2期
从方志记载的辣椒地方名称看辣椒在中国的引种传播丁晓蕾、胡乂尹《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3期
从方志记载谈牡丹资源开发尚越《农业考古》第4期
从光绪《平乐县志》看清政府对城镇的统治与管理宾长初《中国地方志》第1期
从基础资料到科学文献的跨越——以浙江省第二轮市县志中自然灾害内容的记载为例张勤《中国地方志》第4期
从杨孚《南裔异物志》一窥汉代海外交往陈泽泓《暨南史学》第1期
从中国古代采风制度的兴衰谈史志民间采风机制的建设李中华《中国地方志》第1期
村落文化——亟待纂修的民俗遗存王建设《湖南地方志》第1期 《中国地方志》第9期
村志给邮政一个理由陈雪飞、李延明《中国邮政报》8月15日第5版
村志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刘小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第22期
村志有记 百姓不忘董文廷《山西老年》第10期
档案管理与史志工作“血浓于水”李晶、马建平《兰台世界》10月增刊
档案与《奉天通志》关涛《兰台内外》第5期
道光《广东通志》讹误考证一例——兼对冼夫人墓再考周忠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11期
地方旧志整理的思考潘友林《山东史志》第2期
地方政治势力的兴起与历史人物形象重塑——以罗愿《新安志》汪华记载为中心的考察董乾坤《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地方志疍民史料考述——以广东地方志为研究对象罗志欢、刘艳艳《中国地方志》第2期
地方志的基本特征刍议赵春满《黑龙江史志》第6期
地方志对高校中国近代史教材补充探究王新环《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地方志年度资料整理之我见赵春满《黑龙江史志》第2期
地方志视野下的近代齐鲁民间服饰文化研究李俞霏、梁惠娥《理论学刊》第12期
地方志所见明末清初云贵地区钱币铸行刘舜强、辛岩、袁凯铮《中国钱币》第1期
地方志与高校中国古代史教材的互证探究王新环《黄河科技大学学报》第1期
地方志与左权社火民俗研究李楠《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第6期
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信息的价值及利用研究张弦、杨竹颖、王华南《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第4期
地情网站要体现地方特色王兴明《山东史志》第1期
地域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杨泽荣《西藏地方志》第3期 《中国地方志》第2期
电子文档时代 资料长编编写初探杨明仙《史志林》第2期
读《史记》《汉书》对方志体例的影响韩章训《中国地方志》第3期
对地方志体例的浅识杨青林《巴蜀史志》第2期
对方志馆功能与定位的思考王慧卿《河北地方志》第4期 《河南史志》第5期
对绿春地情开发工作的思考李应斗《云南史志》第2期
对省志《大事记》收录标准和收录范围的思考冯占文《今古大观》第6期
对县级以下层面依法修志的思考俞慧军《湖南地方志》第3期 《云南史志》第2期
对县级以下层面依法修志的思考——以县级市张家港市为例俞慧军《河南史志》第2期
鄂南方志中的明清灾害载记张霞、韩卫红《安徽农业科学》第5期
鄂南方志中的明清灾荒应对调查张霞《安徽农业科学》第15期
二轮修志基本完成后市、县地方志工作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朱永平《内蒙古史志》第1期
范仲淹、苏轼、黄庭坚轶诗辑考——以方志文献为中心李成晴《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方志的纂修与明清时期府江流域的民僮田产案——以乾隆《昭平县志》为中心麦思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4期
方志馆建设面面观潘捷军《中国地方志》第9期
方志史创新刍议——从《奉贤史志图志》说起张桂江《史志林》第1期
方志所见番禺莲花山、塔与城名小考康薇《广州文博》2015年卷
方志所见清代广州炮台黄利平《中国地方志》第1期
方志所载碑刻资料的校勘价值李振聚《兰台世界》第20期
方志文献的文化价值归宿——缘于一次旧志文献利用实践刘善泳《中国地方志》第3期
方志文献所见《全元诗》已著录诗人佚作辑补李成晴《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方志小说: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钱道本《中国地方志》第5期
方志叙事与“地方文学史”的新可能——《中国·四川抗战新诗史》自序段从学《中华文化论坛》第9期
方志叙事与艺术形式的本土化努力——当下时代乡村小说的一种写作趋势王春林《文艺报》3月6日第7版
方志与灾荒史研究——以山西地方志为例王璋《史志学刊》第2期
方志中的物产史料价值探究——以河南地方志为例王新环《史志学刊》第1期
冯国瑞辑佚《秦州记》辨误刘岩郭延坡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福建方志中医药信息的组织与系统构建林晓岚、林尔正《福建中医药》第5期
感知价值视角下上海社会群体对于方志文化建设的认知和态度巴兆祥、张丽《中国地方志》第6期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校地共建的实践与探索——以安康方志馆建设为例段昌华《四川图书馆学报》第2期
公众微信《江阴纪事》为地方志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江阴市史志办《江苏地方志》第3期
关于城市区志文化部类如何体现和提升使用价值的几点思考郭显斌、涂山河《湖南地方志》第1期
关于地方志资料年报编报形式的几点思考高常立《广东史志》第1期
关于二轮县(市)志书容量的思考戴佳臻、孙晓东《云南史志》第3期
关于二轮修志完成后的市县区地方志工作的思考梁辰《黑龙江史志》第24期
关于开发特色方志档案信息资源的思考胡笳馨《黑龙江档案》第2期
关于山东省市县志自然环境编记述质量的考察与思考刘爱军《中国地方志》第4期
关于唐代藩王封邑常德的考证——参阅清同治《直隶澧州志》后的厘定周波《湖南地方志》第1期
关于新方志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以《洞庭湖志》和《湖南通志》为例易介南《中国地方志》第7期
关中方志图书编纂传播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段琼慧《兰台世界》第24期
馆藏地方志文献的版权管理策略王建红《图书馆界》第3期
馆藏方志资源是廉政文化研究的一座宝库——以宁波天一阁为例董瑛、王召波、胡东斌《浙江方志》第1期
光绪《昌吉县乡土图志》所记罗克伦河校正安玲《昌吉学院学报》第1期
光绪《镇南州志略》的几个问题徐姗姗《西南古籍研究》2015卷
广西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与史志编修张文《中国地方志》第7期
广州湾地名考辨——明清方志舆图中的广州湾唐有伯《岭南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贵州县级地方志书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林浩《史志林》第1期
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的教育价值探讨——以海南《正德琼台志》载录材料为例彭菊媛、张丰娟、李敏《亚太教育》第35期
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价值探微——以《康熙琼州府志·海黎志》为例彭菊媛、李敏、傅白云、张丰娟、王琳《文教资料》第26期
海纳百川 修志有为——福建省方志委收集史志文献团北美行见闻张硕、凌文斌《福建史志》第1期
河南方志中的农谚王新环《农业考古》第1期
河南天主堂总修院藏地方志经眼录马珂《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第4期
黄景昉的家世及生平补正——通过对《檗谷黄氏族谱》的利用朱曦林《史志学刊》第4期
黄丕烈藏明刻本《石湖志略文略》流传源流考白丽萍《赤子》(上中旬)第12期
徽州地方志中所记物产研究黄静静《鸡西大学学报》第9期
基于地方志文献的禹州药市研究韩素杰《中医文献杂志》第6期
基于数转模拍摄的普通古籍分册问题探讨——以国家图书馆馆藏地方志为例宁三香《数字与缩微影像》第4期
基于数字存档技术中缩微胶片密度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地方志数字资源数模转换为例宁三香《图书馆界》第5期
基于中国方志库的药王庙研究韩素杰、胡晓峰《中医文献杂志》第2期
亟待纂修入志的村落文化王建设《广东史志》第2期
加强江西书院文化的保护利用朱虹《中国地方志》第10期
家法族规与乡村“礼治”社会——以浦江《郑氏规范》为例沈宏格《中国地方志》第10期
嘉定《娄塘志》整理本点校讹误举正周录祥《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嘉靖《河州志》所见明代河州社会李淮东《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巡幸志》的文献价值朱蕾《江苏地方志》第3期
嘉兴历代方志类古籍的开发与利用陈伟莉《图书馆学刊》第5期
建国以来湖州市乡镇志书修编情况的调研报告杨伟民、邵念轩《浙江方志》第1期
建文帝亡滇不再是传说——《梨花村志》与建文帝亡滇新证高发元《今日民族》第9期
江苏地方志泰州市药物研究述要赵晓峰等《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第5期
江苏省地方志中的莲藕栽培种植概况曹蓓蓓《绿色科技》第11期
将缠访者写入县志本质是遇访无策舒锐《民主与法制时报》7月28日第2版
将缠访者写入县志留“恶名”欠思量舒锐《大连日报》7月27日第3版
将志书效益最大化林建永、宫少颖《社会科学报》4月30日第5版
借鉴得失,突出志书的实用性孙营业《广东史志》第1期
近代华北妇女婚姻心理的发展演变——以地方志民俗资料为中心的研究郭夏云《中国地方志》第12期
近代上海方志中的物产概念和文本书写芦笛《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5年卷
旧志书校勘整理的思考王颖优先出版 《产业与科技论坛》第20期
旧志整理“六字诀”刘善泳《广西地方志》第3期
旧志整理的感想和建议刘汉忠《广西日报》10月14日第2版
旧志整理的实践和体会——从点校明洪武《苏州府志》说起陈其弟《浙江方志》第6期
康熙、乾隆《安岳县志》述论张保见《中国地方志》第5期
康熙《泗州通志》考述罗志《史志学刊》第1期
康熙《通山县志》考王晓芬《湖北方志》第1期
口述历史的学习及其探索性实践李红《天津史志》第4期
李濂《汴京遗迹志》中的汴京八景高青青《现代商贸工业》第22期
历代泗州方志考述罗志《江苏地方志》第2期
利用方志资源 服务人民群众——地方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俞慧军《黑龙江史志》第2期
梁上椿与其岩窟藏志柳森《中国地方志》第2期
临济寺、临济僧、临济宗——《临济寺志》序学诚《法音》第1期
临潼县志与临潼碑刻党斌《碑林集刊》 2015年卷
论(道光)《重修博兴县志》的初刻本与重刻本李沈阳《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12期
论“修志人”的个体考察与群体建设刘亮红、张跃安《黑龙江史志》第4期
论“修志人”的个体考察与群体建设张跃安《黑龙江史志》第8期
论地方志的开发利用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黄俊军《湖南地方志》第1期
论地方志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陈雄《海南史志》第7期
论民国《衢县志》的文本特色与价值汤敏《浙江学刊》第2期
论明清楚雄旧方志中的“楚雄八景”诗刘明坤《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论志书编纂应科学把握略同徐艳《中国地方志》第8期
论志书主编的统揽作用饶国龄《中国地方志》第2期
略论民国四川地方文化的变迁——以方志编纂为视野吉正芬《中华文化论坛》第10期
略谈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征和功能尹虹娟《福建史志》第3期
略谈乾隆《九姓司志》旷天全《巴蜀史志》第2期
略议人物传的记言梁滨久《今古大观》第3期
绵阳市游仙区打造玉河镇“状元文化”的启迪张洁《巴蜀史志》第1期
民国年间内蒙古地方志繁荣原因探讨张淑利《阴山学刊》第1期
民国时期河北婚姻变革探析——以方志为中心的考察高志勇《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6期
民国时期上海修志人收集志书资料的方法——以上海市通志馆为例吕志伟《中国地方志》第6期
民国时期中甸县志中的民族资料及其记载特点赵心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民俗与民俗志编纂探微杨盛让《湖南地方志》第3期
民族主义关怀下的方志纂修——以晚清民国时期东北方志为例王新环《中国地方志》第3期
闽北地区旧志修撰兴盛原因探析叶建金《中国地方志》第5期
明代《松江府志》所见农文的整理与考察葛小寒《古今农业》第4期
明代地方官员与方志编修杨军仕《中国地方志》第3期
明代地方修志经费浅析杨军仕《史志学刊》第2期
明代武当山志载录艺文考论张全晓《文艺评论》第4期
明代云南书院考析——以明清云南方志为中心肖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
明代志局(馆)浅议杨军仕《中国地方志》第4期
明洪武《苏州府志》点校本序仓修良《中国地方志》第12期
明清闽粤赣客家府志“仙释”的客家文学性质王水香《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明清时期洪洞民间信仰——以碑刻和地方志所载庙宇为例张敏之《山西档案》第6期
明清顺天府附郭宛平县方志几个问题的辨证——兼与郗志群教授商榷王熹《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南朝刘宋段国《沙州记》考略屈直敏《中国地方志》第4期
南京地区地方志古代名医传承述要郭海等《辽宁中医杂志》第7期
南京地区地方志名医传承考录郭海等《江苏中医药》第1期
南京地区地方志中记载的医家著作及医论分类述要王兆军等《辽宁中医杂志》第5期
南宋地方志与地方政务陈曦、王忠敬《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南宋都城临安的学校及其变化——以南宋临安三志为中心孟庆勇《美与时代》(城市版)第3期
南宋方志与地域总集编纂关系论——以李兼台州、宣城地域文化建树为中心蒋旅佳《文艺评论》第4期
年报资料的审查与验收对比分析——以广东15家省级行业协会2012年年报资料为例刘珂《中国地方志》第10期
宁波市《北仑区志》序陈桥驿《中国地方志》第5期
宁夏地方旧志述要胡玉冰《宁夏社会科学》第3期
平谷旧志考略柴福善《北京地方志》第2期
平时避暑拂虹霓——从《麟游县志》中走出的避暑胜地任洁《陕西地方志》第4期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阳水根《萍乡学院学报》第5期
普洱地方志工作的思考李丽《云南史志》第3期
祁阳县利用方志资源助推苏区县申报工作周娟《湖南地方志》第3期
恰同事风华 书史志热土王庆《当代矿工》第1期
乾隆续修《大清一统志》研究三题王大文《中国地方志》第6期
浅论地方史志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严启勇《史志林》第2期
浅谈地方志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做法付波涛《决策探索》(下半月)第7期
浅谈地方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游桃琴《云南史志》第6期
浅谈地方志主编素质与志书质量俞富江《广东史志》第4期
浅谈二轮《安龙县志》编修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杨南明《史志林》第1期
浅谈国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周晓东《海南史志》第3期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俞富江《黑龙江史志》第14期
浅谈铁路档案在修志工作中的作用王师梅《办公室业务》第14期
浅谈图片资料的使用梁德珍《海南史志》第6期
浅谈微信在读志用志中的作用张进《湖北方志》第2期
浅谈信息时代与二轮修志俞富江《内蒙古史志》第1期
浅谈志书附录凸显地方特色柳凌豪、高浦国《黑龙江史志》第14期
浅谈资料的鉴别与使用陈家传《海南史志》第6期
浅析社会调查在江宁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的运用郭传华、濮潇《江苏地方志》第5期
浅析我国地方史志资料的数字化阅读姚明溪《兰台世界》第23期
浅析新疆兵团地方文献与地方志的关系康红梅、郑红、汤朝阳《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第4期
浅析志书反映地域特色文化的主要形式——以四川省第二轮修志为例朱艳林《中国地方志》第5期
浅议二轮黔南州志应做好扶持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发展工作的记述梁豫黔《史志林》第1期
浅议广西检察志的继承与创新姚忠仁《广西地方志》第2期
浅议良好方志工作心理倾向的培养杜育和《湖南地方志》第2期
浅议太仓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兼论明代《太仓州志》重要的史料价值张志华、高琪《江苏地方志》第5期
浅议以“增容提质”法提升城市区志的学术品位和文化价值——以房地产、流动人口、城区居民生活三节为例唐宏辉《湖南地方志》第1期
浅议在第二轮志书中如何突出地方特色——以《永清县志(1989~2007)》为例杨克亮《河北地方志》第4期
浅议志书中的无题小序杨富中《河北地方志》第6期
强化方志教化功能 助力反腐倡廉建设——从“教育”功能看收录反面人物入志的必要性柏光曙《史志林》第1期
强化文风审美设计 打造“品味志书”张静《山东史志》第2期
清代《晃州厅志》中的两个问题杨清澄《怀化学院学报》第1期
清代《香山县志》中的澳门赵艳珍《广东史志》第4期
清代安徽淮河流域蝗灾及其社会应对——基于地方志的考察杨彩红《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清代川西北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开支——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罗尔波《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4期
清代方志艺文志之分类体系与类目设置探析刁美林《史志学刊》第4期
清代方志中的宁夏景观文化霍丽娜《宁夏日报》6月17日第14版
清代广州府志所载广州满族考述施国新《满族研究》第3期
清代衡山县宗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基于《衡山县志》曾文静《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清代江宁府方志的纂修孟义昭《江苏地方志》第4期
清代南宁县地方志校注例言周琼《西南古籍研究》2015年卷
清代苏人修纂外省方志说略杜吉华《江苏地方志》第1期
清代皖志中辑存景物诗文与环境的变迁吕君丽、陈恩虎、朱学同《巢湖学院学报》第1期
清代武当山志考略张全晓《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6期
清代县志与族谱编纂中的官民互动——以安徽泾县样本为中心张爱华《清史研究》第3期
清代乡镇志书的发展分期陈凯《浙江方志》第1期
清代湘西“改土归流”后的筑城活动与居民生活的变迁——从湘西地方志中几篇筑城记入手李大旗《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清代修志机构的人员设置和资料来源——以清代环巢湖方志为例张安东《中国地方志》第7期
清末奉天东部乡土志材料来源及价值述略李想《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清末乡土志的特点及其价值刘桂芳《史志学刊》第1期
清末新疆乡土志及其史料价值刘超建《历史档案》第3期
清雍正《浙江通志》真身院戴氏女“名”有误小考戴世德《浙江方志》第6期
丘北史志与丘北文艺创作朱佩云《中国地方志》第3期
全国第一个启动新方志编修工作省份的考证李跃龙《中国地方志》第3期
如何推进乡(镇)志编修工作——以遵义县方志办的做法为例杨生国《史志林》第2期
瑞安孙氏家族的修志传承周田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期
三本福建方志 探隋代台湾居民迁徙福清秘史林蔚文《福建人》第3期
山东沂山地区方言简志钱曾怡、岳立静、刘娟、张燕芬《方言》第2期
山水志宋元诗文献价值考述李成晴《南都学坛》第3期
陕西典藏古籍的地域文化价值——以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高叶青《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5年卷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志刍议陈兴贵《百色学院学报》第1期
社区共同体:清末民初农村经济社会关系再认识——以毛泽东《寻乌调查》及寻乌方志史料为例温锐、陈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省志如何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李娟《中国地方志》第7期
实事求是是史志工作者应坚守的职业道德张怀寿《云南史志》第3期
试论“割股疗亲”现象中的医疗心理问题——以《长安县志·孝友传》为例郑琛《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第4期
试论地域文化入志的几个问题刘益龄《中国地方志》第9期
试论明清时期地方志的官私收藏顾志兴《浙江学刊》第3期
试论如何提高城市区志的学术品位王明《湖南地方志》第1期
试论数字方志馆的建设周维《信息化建设》第9期
试论新形势下地方志宣传工作——以内江地方志宣传工作为例余崇威《巴蜀史志》第1期
试论志书编辑的素质构成俞富江《湖南地方志》第2期 《内蒙古史志》第4期
试述《大明一统志》的刊本及其历史贡献巴兆祥《中国地方志》第1期
试述二轮志书如何记述党委重要决策熊军《黑龙江史志》第14期
试谈康、乾《姚州志》点校中的几处失误杨继顺、韩雨颖《云南史志》第3期
试谈再生性简志编纂难点的化解韩明武《中国地方志》第2期
试析近代西北方志方言文献中所记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尹雯《甘肃高师学报》第3期
试析明清福建方志对清官群体的记述曹斌《福建史志》第1期
首都地方志事业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相互助力发展若干思考张勇、刁琳琳《北京地方志》第2期
谁之身体,谁之孝?——对明清浙江方志记载女性“割股疗亲”现象的考察徐鹏《妇女研究论丛》第5期
宋人著《荆门军图经》相关问题考辨刘兴亮《古籍研究》第2期
塑造新时期“五型”方志工作者陈群《安徽地方志》第1期
台北故宫藏乾隆《盐源县志》著者考赵心愚《民族学刊》第2期
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神木县志》成书年代小考李大海《中国地方志》第1期
谈编修地方志张燕玲《湖南地方志》第5期
谈谈修编村志十三法——为家乡壶关县若干村志阅稿写序的体会刘德宝《前进》第3期
谈无题序在二轮志书中的应用董梁英《山东史志》第4期
唐代蠲免事务管理探微——基于对《新安文献志》所录唐户部蠲牒的考释顾成瑞《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
提升方志质量 打造精品佳作曾福查《湖南地方志》第5期
天津旧志中宗教记载的价值与不足李建武《中国地方志》第6期
天壤孤本康熙《荣县志》的发现刘汉忠《文史杂志》第3期
天一阁藏书关涉云南方志考张丽剑、赖智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田汝成与《西湖游览志》葛许国《杭州》(生活品质版)第4期
同治《钟祥县志》研究李东辉《黑龙江史志》第14期
图书馆馆藏地方志文献的版权问题研究陈良《河南图书馆学刊》第5期
拓展史志文化 重在履职担责邓敏杰《广西日报》10月14日第2版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城乡民众节庆喜日用糖现象探析唐咸明《中国地方志》第10期
晚清知识、观念及其叙事转型——基于贵州五府名志星野志的考察孟凡松《贵州社会科学》第3期
皖北旧方志中明清女性文学史料探析赵慧芳《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万历《山西通志》纂修与版本考略王卯根《中国地方志》第8期
万历《铜仁府志》点校本序张新民《西南古籍研究》2015卷
习仲勋情系史志肖华锟《福建党史月刊》第6期
先秦志书源流考辨张海波《中国典籍与文化》第4期
闲话族谱传承张吉全《湖南地方志》第3期
写人物传要力求使传主“他还活着”步进《西藏地方志》第2期
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定位张征远《湖南地方志》第4期
新时期提升方志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詹文华《福建史志》第3期
新形势下要努力提高修志人员素质范文卫《社会科学报》6月25日第5版
修志应重视口述资料的运用张宁《中国地方志》第2期
宣化方志与宣府明清地位变迁王强《邢台学院学报》第3期
宣统《西藏新志》“地理部·驿站”的主要资料来源考赵心愚《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学理运思见功力——柴福善《志书补遗》序李林荣《北京日报》11月19日第19版
旬阳“县志门”背后的道德博弈刘湘琛《决策》第9期
寻找修志组织架构中的最优解陈明《北京地方志》第1期
以《弘治抚州府志》补遗《全宋诗》左国春、尧娜《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第11期
益阳卢氏世系传承考饶怀民《湖南地方志》第5期
永平府方志考略吴畴《河北地方志》第1期
用档案为消失的村庄修志褚半农《中国档案》第2期
由《和静县志》谈档案事业发展洪永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
由善本《华岳志》整理谈渭南市古籍保护现状及对策刘秀慧《绥化学院学报》第11期
余杭方志馆和方志馆之设王庆《浙江方志》第5期
元代石刻刻工补正——以方志文献为据王超、王福利《江苏地方志》第2期
远安县首轮乡镇志编纂工作简述向明德《湖北方志》第4期
阅读厅志“四辨” 给力瑶祖正名杨仁里《湖南地方志》第5期
张大千题写《内江市志》书名前后叶自明、甘德明、黄德平《四川档案》第2期
赵慈和《续修博山县志》的两首诗李福源《淄博师专学报》第2期
浙江通志局(馆)与通志编修的百年沧桑沈志文《浙江方志》第3期
着眼大局 紧跟时代 努力办好《泰安市情》高兴学《山东史志》第4期
整理宣统《山东通志》的意义李军《山东史志》第1期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地方志年报资料初稿与完稿质量对比分析与建议——以向广东15家省级行业协会购买的2012年年报资料为例刘珂《广东史志》第1期
志稿编纂常见问题解析肖志刚《今古大观》第6期
志书编写与现代医院发展动态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七十五周年院志》为例李孟怡《知识文库》第24期
志书的境域与志书记述的关系杜承平《黑龙江史志》第6期
志书索引类型刍议殷勇《中国地方志》第3期
志书中的物产资源探究——以河南地方志中的柿子为例王新环《中国地方志》第5期
志书总纂的职责和能力严寒《今古大观》第4期
志书总纂务必全程把好“三关”邓敏杰《广西地方志》第1期
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地方志书——救生类志书蓝勇《中国地方志》第12期
重修《铜鼓县志》工作回顾王现国《江西地方志》第3期
州县际水利纠纷与地方志书写——以17世纪滏水流域为中心潘明涛《史林》第5期
驻村入户接地气 用心创新写村志展浩民、张太安、吴维谦《山东史志》第1期
抓好方志成果的拓展与利用黄铮《广西日报》10月14日第2版
抓住关键 把握要素 在修字上下功夫孙书第《黑龙江史志》第22期
专志、部门志、单位志在地方志中的作用廖清香《湖南地方志》第2期
撰好概述是提高城市区志学术品位的重要一环郭显斌、涂山河《湖南地方志》第5期
自采资料在方志工作中地位及应用的思考于盼粘《内蒙古史志》第2期
自然部类称名研究析论陈泽泓《中国地方志》第8期
作为地方志文本的萧红乡土小说及其意蕴阐释刘彪《名作欣赏》第36期
三 方志编纂
“为了记住乡愁”——对农村编修村志(史)的思考赵云志《云南史志》第2期
《安徽省志(1986~2005)》综合经济管理卷编纂的思考张军《云南史志》第6期
《北京商业志》编修要点王茹芹《时代经贸》第20期
《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的编撰及其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价值曹刚华《中国地方志》第3期
《黑龙江省志·电信志》编纂方法纵横谈孙明海《通信管理与技术》第2期
《湖南省志(综合本)》的编写要力纠前志之错尹克加《湖南地方志》第3期
《济南史志》编辑出版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郭建群《山东史志》第4期
《临沭县志(1986~2007)》篇目设置特点及编纂启示王敬涛、王庆国《山东史志》第1期
《启东市志(1986~2005)》经济建设部分编纂札记张建国《江苏地方志》第2期
《苏州市志》是这样编纂出来的邬才生《苏州日报》2月12日第A07版
《文物志》纂修笔谈三则吴晓丛《文博》第1期
《浙江通志·能源业卷》“天然气章节”编纂工作的若干体会成彤《浙江档案》第3期
《中华帝国全志》成书历程试探张明明《国际汉学》第3期
20世纪以来中国地方气象志编撰情况概述沈阳《改革与开放》第10期
把握评审环节 提升志书品质翦甜《湖南地方志》第2期
百年楚剧,意韵悠扬——《楚剧图文志》编后刘姗《中国美术》第1期
编辑资料长编应注意的八个关系邹源清《江西地方志》第1期
编修《中国民俗志》的“宜昌模式”王作栋《中国艺术报》6月29日第8版
编修《中煤七十二公司志》的日子许亚绒《当代矿工》第1期
编修城市区志需要破解的三个难题林其君《湖南地方志》第4期
编纂边海防志、军事地理志的十五个重点问题广州军区司令部编研部《军事历史》第5期
编纂突发重大事件类志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部分分卷为例黄文记《广东史志》第2期
城市区志突出特色漫议任根珠《云南史志》第1期
传世之作 质量为本——二轮志书编纂质量浅谈王素琴《史志林》第1期
创建军事志编纂学初探于海涛《军事历史》第2期
从《曹口村志》出版谈乡镇村志编修乔方辉《山东史志》第2期
从《伊春市红星区(林业局)志》(1986~2005)编纂实践谈志书如何体现地方特色赵建民《黑龙江史志》第6期
从二轮区县志稿评审看得失张恒彬《北京地方志》第4期
当代地方志书编纂体例研究毛运海《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期
档案考证《吉林通志》修纂始末余秀杰《兰台内外》第6期
道光《安邱新志》纂修考王恒柱《山东图书馆学刊》第3期
道光朝《海昌备志》纂修始末探析周勇军《浙江档案》第8期
地方志“改革开放”记述存在问题及对策张凤雨《广西地方志》第1期
地方志编辑之我见张志军《内蒙古教育》第9期
地方志编纂要把握好两个基本要素胡良骥《北京地方志》第3期
地方志如何编写地方变迁尹亿民《湖南地方志》第5期
地方志书稿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周继东《北京地方志》第4期
地方志书篇目、内容、资料的层次及其对应关系探讨张凤雨《内蒙古史志》第2期
地方志索引编制若干问题探讨鲍国海《中国索引》第3期
第二轮《科学技术志》篇目分类与设置探析李啸浪等《创新科技》第12期
第二轮志书公安篇编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凤雨《广西地方志》第3期
第二轮志书记述社会保障之我见詹跃华《福建史志》第4期
第二轮志书民政篇章编纂浅见詹跃华《广西地方志》第3期
读不朽经典 兴无穷之志——济南市史志办二轮修志工作“创新思路、重点突破、全面提速”王楠等《济南日报》7月20日第F02版
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的编撰缘由和原则杜赫德等《国际汉学》第3期
对编修重大事件志的几点思考陈起荣《史志林》第1期
对二轮修志工作的几点建议王百江《安徽地方志》第1期
对雨花区史志档案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王铭《档案时空》第4期
二轮《河南省志》编修情况汇报陈守强《河南史志》第4期
二轮县志编修如何做好部类篇幅平衡陈平军《湖南地方志》第5期 《云南史志》第6期
二轮县志编修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以《瓮安县志》编修为例刘德权《史志林》第2期
二轮县志编修在内容上如何创新陈平军《湖北方志》第4期
二轮县志编纂组织得失谈——以《紫阳县志》(1986~2010)为例陈平军《湖北方志》第1期
二轮县志地理部类编纂实践陈平军《湖南地方志》第3期
二轮修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田有才《史志林》第2期
二轮志书编纂中有关问题的再思考陈觉云《史志林》第1期
方志编纂的实“虚”原则探讨——兼论二轮修志突出“改革开放”的务“虚”写作方法梁小菊《广西地方志》第1期
方志的地名规范李晓平《湖南地方志》第5期
方志的数据运用李晓平《湖南地方志》第3期
方志的校对李晓平《湖南地方志》第1期
方志的注释李晓平《湖南地方志》第2期
方志文化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中的作用——以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修志为例温益群《中国地方志》第12期
方志撰写如何“凹显”规律——以首轮《宾县志》为例张福平《黑龙江史志》第2期
关于《北京四合院志》的编修及延伸的思考谭烈飞《北京地方志》第4期
关于《福建省志·地震志》(1996~2005年)编纂工作的思考王林《国际地震动态》第3期
关于《中图法》(第五版)地方志类目设置的探讨——兼与周卫妮老师商榷郑春蕾《图书馆杂志》第7期
关于北京市区县志中风俗篇编纂的思考王颖超《北京地方志》第1期
关于第二轮修志已出版志书的质量问题简析张启华《天津史志》第4期
关于人物志编纂的几点思考张圣祺《今古大观》第3期
关于提高续修志书质量的思考赵继华《天津史志》第6期
广西第二轮市县志商业部类编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梁燕鸣、陈小军《广西地方志》第3期
广西旧志体裁发展初探——广西旧方志的编纂特点研究之二韦韩韫《广西地方志》第1期
横排竖写是当代志书的“骨与肉”张殿成《天津史志》第2期
湖北省图书馆馆藏孤本《灵泉志》之编纂历程与史料价值凃明星《中国地方志》第5期
湖南省第二轮城市区志总体编纂情况及思考隆清华《湖南地方志》第4期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衡中青《图书馆论坛》第2期
辉煌成果下的思考——四川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若干问题的反思钟再原《巴蜀史志》第1期
坚持标准 突出重点——撰写《海南省志·政府志》的体会郭绍明《海南史志》第6期
简论人物志编纂的若干问题任国瑞《湖南地方志》第2期
简述志书结构体系及编纂方法史天社《中国地方志》第8期
结合三部志稿谈编纂体会刘树波《黑龙江史志》第22期
解决好续志中几个“偏弱”的问题朱玺《内蒙古史志》第1期
卷前彩页和随文照片在二轮志书中的应用俞富江《今古大观》第5期
抗震救灾志综述撰写理论与实践的思考——《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编写的个案分析陶利辉《广西地方志》第2期
科技档案在编纂《院志》工作中的相关思考康红岩《办公室业务》第24期
口述史与地方志编纂研究林琼华《广西地方志》第2期
理清概述编写思路 发挥志书基本功能俞富江《海南史志》第1期 《黑龙江史志》第2期 《湖南地方志》第2期
临湘市搜集整理纪念抗战史料“三到位”刘晓瑜《湖南地方志》第4期
论当代志书对地理志编纂的认识与记述王卫明《中国地方志》第4期
论续志自然部类记述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周祝伟《浙江方志》第3期
论志书的文体和文风詹跃华《黑龙江史志》第6期
论志书凡例撰写存在的四个问题由岳峰《黑龙江史志》第24期
论自然环境变化的记述和意义——以第二轮《铅山县志》为例郑冬香、曾健雄《中国地方志》第7期
略谈村志的编修——以《天河区村志系列丛书》为例靖婧《黑龙江史志》第4期
略谈志书出版前的审校工作管旬辉《福建史志》第1期
门头沟区村镇志编修工作调查王建魁《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第6期
绵阳抗震救灾志编纂研究余正道等《巴蜀史志》第1期
民国年间基层官绅的时代认知——从民国山东地方志的编修心路探析张国鹏、李永胜《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明代方志书写中的权力关系——以正德《姑苏志》的修纂为中心范莉莉《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明代两京官署志的纂修及其政治文化解读吴恩荣《历史档案》第2期
明代武当山修志实践的若干启示张全晓《中国道教》第4期
明清海南方志《风俗志》编纂特征研究唐可杨、周涛《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
明清河南地方士绅参与方志纂修初探秦元元《晋图学刊》第4期
谋求评审创新 提升志稿质量李雄野《湖南地方志》第3期
努力编修一部上乘的《贺兰山志》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吴忠礼《宁夏史志》第5期
浅谈昌平区镇村志的编纂朱华海《北京地方志》第2期
浅谈村志的编修贾书峰《山东史志》第3期
浅谈档案在编写院志中的重要作用高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第11期
浅谈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田维《品牌与标准化》第3期
浅谈地方志编纂与行政管理的关系胡光胤《史志林》第1期
浅谈地方志的编纂与开发利用胡承桂《湖南地方志》第2期
浅谈第二轮市、县志财政税务门类的记述王耀生《山东史志》第2期
浅谈第二轮志书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记述——以《贵阳市志(1978~2008)》为例韦俊帆《史志林》第1期
浅谈对志书某些编写规则的把握和运用寇旭华《今古大观》第6期
浅谈二轮修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郭承志《海南史志》第3期
浅谈高校校志编纂与档案利用曹新素《办公室业务》第7期
浅谈公众社区史的编写钱茂伟《中国地方志》第9期
浅谈如何提高志书记述的深度史五一《今古大观》第6期
浅谈市、县财政税务门类的记述史五一《中国地方志》第4期
浅谈县级志书审查验收黄荣发《福建史志》第4期
浅谈新方志编纂的原则与发展趋势马金梅《才智》第33期
浅谈宗教志的编纂——从北京、青海两部宗教志的比较谈起李泰年《中国地方志》第8期
浅析续编《陕西煤炭工业志》田建元《陕西煤炭》第2期
浅议方志横排门类的逻辑集合郑冬香《湖南地方志》第5期
浅议续志篇目标题的制作任根珠《云南史志》第2期
浅议志书自然环境部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广才《中国地方志》第7期
去伪·存真·求实——对志鉴编纂中史料考辨的一些体会(上)赵庚奇《北京地方志》第1期
去伪·存真·求实——对志鉴编纂中史料考辨的一些体会(下)赵庚奇《北京地方志》第2期
认真做好资料考订 保证《浙江通志》编纂质量——以历史时期自然灾异资料考订为例《浙江通志·自然灾异卷》编辑部《浙江方志》第3期
如何打造学术出版“长城”——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长城志》编辑出版体会杜辛、李纯《中国出版》第11期
如何写好村志概述刘文海《湖北方志》第1期
如何写好志书的经济部类(上)姜昆阳《北京地方志》第3期
如何写好志书的经济部类(下)姜昆阳《北京地方志》第4期
如何做好乡镇志、部门志编纂工作罗芳琼《湖南地方志》第3期
市县概况编辑工作之我见谷仕爽《今古大观》第6期
市县志稿文化部类问题刍析任帅《今古大观》第6期
试论省志编纂的特点和要求钱道本《云南史志》第5期
试谈村志的编写蔡德邻《今古大观》第1期
试谈确定志书记述要素的有关问题王广才《内蒙古史志》第1期
试析第二轮志书记述社会团体的三个问题詹跃华《浙江方志》第5期
谈《景定建康志》编纂基本经验韩章训《浙江方志》第6期
谈《淄博市志(1986~2002)》宏观经济内容的设置和记述齐家璐《山东史志》第1期
谈志书行文常见问题张成训《今古大观》第6期
探讨如何利用方志资源编纂区域性历史辞典——以《秦皇岛历史辞典》编纂为例李淑萍、吴畴《河北地方志》第4期
梯面镇村志编纂做法曹景正、黄卫华《广东史志》第4期
我参与编修矿志的记忆碎片杨金辉《当代矿工》第1期
我们需要一本怎样的志书——东方二轮修志的实践与思考黄成《海南史志》第6期
县志编纂组织得失谈——以《紫阳县志(1986~2010)》为例陈平军《陕西地方志》第2期
乡镇修志需要注意的几个典型问题黄建生《浙江方志》第6期
新编《洞庭湖志》结构探析任国瑞《中国地方志》第2期
新阅读时代地方志书编纂创新漫议——由《中国名镇志》编纂引起的话题朱永平《黑龙江史志》第22期
续志篇目设置探析——以《邵武市志(1990~2005)》为例潘淑云《福建史志》第1期
续志政治部类篇目标题的规范化思考——以《高安市志(1986~2006)》等15部志书为例任根珠《江西地方志》第1期
也谈县志的改造(二)王广才《河南史志》第4期
也谈志书“专记”的设置与编写李祖炎《史志林》第1期
一个人与一座古镇的对话——龚小元编纂《南董古镇志》的故事宁雨《共产党员》(河北)第24期
勇担当发掘历史文化 力统筹传承时代文明——创办《城阳纵横》的认识和做法吴德明《山东史志》第4期
优长、不足与精品王广才《今古大观》第5期
在学习与实践中亲历清镇市二轮修志吴道兴《史志林》第1期
怎样新修高质量的校志刘文海《内蒙古史志》第4期
怎样修好续志李晓平《湖南地方志》第4期
镇村志编纂需要量质并举汪丽菁《内蒙古史志》第1期
芝罘区编修基层志的做法与体会郁青、唐娅《山东史志》第3期
志稿评审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方法潘捷军《浙江方志》第2期
志书“条目体”管见嵇发根《广东史志》第4期
志书编纂流派论钱道本《广西地方志》第2期
志书编纂如何突出地方特色王新春《山东史志》第3期
志书的版面编排与篇幅控制任根珠《云南史志》第5期
志书记述自然环境谈王铁鹏、叶开峰、张宁《中国地方志》第4期
志书年鉴编辑工作小议李志华《巴蜀史志》第1期
志书篇目设计新探刘树藩《中国地方志》第5期
志书数据问题探讨张凤雨《中国地方志》第3期
志书资料收集整理的点滴体会江境波《北京地方志》第3期
志书自然地理部类的编纂探讨张世民《中国地方志》第8期
质量并举编纂镇村志汪丽菁《广东史志》第4期
撰志思辨例议林衍经《浙江方志》第2期
做好第二轮《安龙县志》编纂工作的思考杨南明《黔西南日报》4月18日第3版
四 方志史与方志学史
白永贞与《铁刹山志》仲晓凤《图书馆学刊》第5期
曾三同志主持编纂我国社会主义时代新地方志的实践和思想观点——纪念曾三同志诞辰110周年冯子直《档案学研究》第1期
陈桥驿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成就——悼念我的导师陈桥驿先生王永太《中国地方志》第5期
陈仪《直隶河渠志》及其水利思想宋开金《中国地方志》第7期
方观承《直隶河渠书》稿本问题研究宋开金《中国地方志》第5期
龚小元和《南董古镇志》郭文岭、闫志国《当代人》第9期
怀念胡珠生先生——写在《大罗山志》出版十五年后王学钊《温州文物》第2期
来新夏新志编纂思想述论朱晓梅《新世纪图书馆》第2期
刘文典致安徽通志馆佚书六则及其价值江贻隆《中国地方志》第7期
刘知幾史志思想综论韩章训《中国地方志》第1期
论刘知几“当时之简”对档案文献编纂实践的影响王云庆《史志学刊》第4期
吕志毅:在史料学田野上深耕细作魏光奇《中华读书报》12月9日第10版
缪荃孙与两部《顺天府志》周园《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第1期
阮元与《至顺镇江志》朱云瑛《档案与建设》第6期
深入研究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梁滨久《安徽地方志》第1期
孙葆田与《山东通志》陈景藩、陈冬莉《联合日报》7月25日第3版
孙星衍的方志学特色及成就焦桂美《中国地方志》第12期
孙衣言师生与近代浙江方志徐逸龙《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期
陶澍与地方志黄俊军《湖南地方志》第4期
王亨彦与《普陀洛迦山志》刘胜勇《浙江方志》第5期
王永江为奉天三县志作序杨宗鸣《兰台世界》第16期
徐乃昌与《南陵县志》李善强《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第2期
徐有贞别集版本及佚作辑考——以明清方志及艺术类文献为视角孙宝《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6期
杨慎《全蜀艺文志》版本及流传考略罗超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杨慎编辑《全蜀艺文志》考释杨钊《中华文化论坛》第10期
章学诚方志“立三书”的当代借鉴梁滨久《福建史志》第1期
章学诚方志编修理论的现实意义和作用谭烈飞《安徽地方志》第1期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经典价值梁滨久《广东史志》第1期
章学诚谱牒入志思想浅析孔祥龙《中国地方志》第1期
周至元对黄宗昌《崂山志》的继承与创新苑秀丽、温爱连《东方论坛》第1期
五 志书(稿)研究与评价
“新方志”书写——贾平凹长篇新作《老生》论陈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6期
《安徽省志·总述》初探张军《安徽地方志》第1期
《当代上海历史图志》述评沈永清《中国地方志》第1期
《甘肃石窟志》简介胡同庆《美育学刊》第2期
《澉水志》四种简介陈林飞《浙江档案》第5期
《湖南话剧志》评介姜淑纯《艺海》第2期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孙文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
《江苏公共图书馆志》简评姚兰《新世纪图书馆》第12期
《开庆四明续志》管窥张保见《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开弦弓村志》:了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窗口艾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8月18日第13版
《路桥志略》简介张景钢《浙江档案》第10期
《南海群岛兵要地志初稿》的内容及其价值郭双林《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期
《普思沿边志略》述论彭洪俊《西南古籍研究》2015卷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评介李静《中国史研究动态》第2期
《清代直隶方志研究》评介何孝荣、王荣湟《史学集刊》第3期
《衢州府志》简介徐靖波《浙江档案》第8期
《四川省志·金融志》(1986~2005)述评吉正芬《西南金融》第4期
《苏州市志》是彰显城市魅力的文化名片惠颖《苏州日报》2月12日第A07版
《天目山动物志》吴鸿等《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第2期
《湘西州志(1989~2010)》稿评议意见隆清华《湖南地方志》第3期
《新疆图志》述略张军华《西域图书馆论坛》第2期
《阎宗临传》读后郭岭松《史志学刊》第1期
《永乐大典》辑本《江州志》的目录学价值滑红彬《兰台世界》第36期
《中国民俗志》书写的典范之作陶立璠《中国艺术报》6月15日第7版
《驻粤八旗志》读书报告张扬帆《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2期
20世纪初以来的村落调查及其学术价值——以社会学家吴景超的《皖歙岔口村风土志略》为例王振忠《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穿在身上的文化 融进图文里的传统——评《羌族服饰文化图志》艾莲《文史杂志》第4期
传承创新 继承发展——论《江苏经籍志》研究价值与实现途径陈立《新世纪图书馆》第6期
从评议《哈尔滨市志·商贸财政金融卷》验收稿说起梁滨久《黑龙江史志》第4期
璀璨中华,羌服之魅——《羌族服饰文化图志》读后何芳芳《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大时代的大见证——读《阜阳市志》(1986~2010)姚登恒《安徽地方志》第3期
道光《遵义府志》初探万彩霞、林燕《贵图学苑》第4期
道光《遵义府志》的农学价值胡安徽《古今农业》第4期
德清县志述略方康顺《浙江档案》第4期
地方志在区域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评《佛教与佛山文化》黄志繁《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1期
地理学家的诗人底色——范成大《吴郡志》的诗歌史料价值谭清洋《哈尔滨学院学报》第5期
读《淮北市志》(1991~2012)札记欧阳发《安徽地方志》第3期
读《宁波市海曙区志》五说陈泽泓《浙江方志》第2期
读《厦门市集美区志》感受王颖超《史志学刊》第1期
读毛奇龄《蛮司合志·序》戴晋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
读清嘉庆《洪雅县志》王影聪《巴蜀史志》第4期
读续修《锦屏县志(1991~2009)》之喜姚炽昌《史志林》第2期
法古开新成一统 特色独具展芳容——读《涉县志(1991~2011)》有感西樵《河北地方志》第6期
丰厚的土壤 不断的血脉——读《鄞州慈善志》晓行《宁波通讯》第21期
光绪《逍遥山万寿宫通志》成书及史料价值论略王文章《中国地方志》第1期
汇集历史精华 彰显发展进程——读《黑龙江省志简编》体会满时新《黑龙江史志》第22期
记价格政策以存史 述物价监管以资治——品评《常德市物价志》(1989~2012)江时宜《黑龙江史志》第14期
暨大校史中值得细说的一页——广州复校初期暨大历史系编修的《番禺新志》许起山《暨南史学》第2期
冀南佳志——读《涉县志(1991~2011)》后缴世忠《河北地方志》第6期
简析民国25年《宝清县志·拾遗志》张光宇《中国地方志》第5期
金融史林铸丰碑——第二轮《青海省志·金融志》出版发行石海城《青海金融》第1期
近三十年山志研究述评张群《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兰州大学馆藏清抄本《咸淳临安志》考韩春平、何旭佳《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好书——《方志四川》品读潘认若《巴蜀史志》第1期
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好书——品评汪毅新作《方志四川》潘认若《文史杂志》第2期
立足整体记述 注重反映全貌——《海盐县志(1986~2005)》经济部类评析颜越虎《浙江方志》第5期
略论《(同治)清江县志·刘昌诗传》杨喜《语文学刊》第22期
略论《厓山志》陈泽泓《中国地方志》第4期
略论地方志的史料价值——以民国《芜湖县志》为例孙玉洁《鸡西大学学报》第6期
略论方志以人为纲突出地方特色——以《巨野县志1840-1990》评审稿为例马来平《齐鲁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
漫谈《两浙金石志》张蔚《文化交流》第4期
漫游四川“纸上的方志馆”——《方志四川——四集电视纪录片文本》赏析王远森《新华书目报》10月16日第A21版
民国《呼伦贝尔志略》的史料价值王平《中国地方志》第2期
民国《南陵县志》文献价值之一二童星《学理论》第24期
民国《西康通志·教育志稿》及民国西康教育研究述论罗自强《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明万历《续修建昌府志》述略李蓉、柳凯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6期
披沙拣金 守正开新——读王健、唐茂松主编《江苏吴文化志》胡发贵《江南论坛》第1期
评独具特色的《莆田市名人志》刘福铸《莆田学院学报》第3期
评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点校本方亮《扬州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
评康熙《潼关卫志》张消静《鄂州大学学报》第10期
巧采粤风入志来——浅评嘉靖《广东通志》风俗门田亮《中国地方志》第6期
且善且美,更有所“处”——仓修良《方志学通论》修订版精装本面世董恩林、程建《历史文献研究》第1期
确保质量标准 体现地方特色——《汉滨区乡镇志》审稿琐谈方琛《陕西地方志》第2期
日编《支那省别全志:安徽省》评介吴泽宇《开封教育学院学报》第9期
山不争高任评说——《萧山市志》读后感王广才《浙江方志》第5期
善用体裁出新意 突出特色彰市情——读《扬州市志(1988~2005)》感言西樵《江苏地方志》第5期
填补国内高校方志学专业教材空白的力作——评沈松平的两部方志学新作梁滨久《浙江方志》第1期
《直隶商州志》史料价值论略季桂增、王如玖《西安航空学院学报》第4期
为“乡贤”树碑立传的范本《人物志》——读安徽省《肥东县志·人物》之管见吴忠礼、吴晓红《安徽地方志》第3期
县级民俗志的新成果——评《中国民俗志·湖北省宜昌市卷》朝戈金、毕传龙《中国艺术报》6月15日第7版
翔实记载京津冀综合地情的优秀文献——《畿辅通志》简评吕志毅《河北日报》5月8日第11版
新修方志在学术上的两大突破——读《萧山市志》王熹《浙江方志》第5期
新修方志在学术上的两大突破——读《萧山市志》王熹《光明日报》7月28日第10版
新志路程——兼评《歙县志》《桐城市志》丁剑《安徽地方志》第3期
修以为用 存史问道——评《安徽省志·国有资产管理志(1999~2008)》张军《安徽地方志》第3期
延庆发展史上的一角——《嘉靖隆庆志》朱明珠《北京档案》第10期
研究中国乡土文化的精致范本——读《开弦弓村志》朱少华《解放日报》9月15日第11版
要关注乡村史志文化——《塔密村志》读后张昌山《云南日报》10月19日第11版
也傍桑阴学种瓜——编修《谭铺村志》的三点体会房付韬《安徽地方志》第3期
一部“活”的山东区域抗战史(引题:历史当事人诉说 抗战实物发声 方志史料佐证)和卫国《中国社会科学报》9月10日第6版
一部不同寻常的村志——读《开弦弓村志》有感方亚光《内蒙古史志》第4期
一部村镇志的精彩之笔——品评《海港区村镇志》杨秀兰《河北地方志》第5期
一部个性鲜明的方志——简评《宁波市北仑区志》魏桥《中国地方志》第1期
一部广东通志——《广东考古辑要》之考证陈泽泓《中国地方志》第2期
一部堪称名品的新编区志——品读《宁波市海曙区志》丛谈王广才《浙江方志》第2期
一部良志佳作——评《西铭村志》熊军《史志学刊》第4期
一部难得的地情资料巨著——《宁国市志》评介史五一《安徽地方志》第3期
一部颇具特色的城市区志——读《宁波市海曙区志》齐家璐《浙江方志》第2期
一部散发淡淡乡愁的乡镇志范本——信阳市平桥区《高粱店乡志》亮点谈胡晓伟《河南史志》第5期
一部凸显人文特色的续志佳作——读《涉县志(1991~2011)》有感武铁良《河北地方志》第6期
一部外国人编修的县志——《广汉县志略》探微汪毅《中国地方志》第9期
一部优秀的二轮省志军事卷——阅读《广东省志·军事卷(1979~2000)》札记王广才《河北地方志》第5期
一幅全景式的城市画卷——读《宁波市海曙区志》颜越虎《中国地方志》第12期
一幅展开的广州亚运会会画卷——简述《广州亚运会志》的记述特色王铁鹏《中国地方志》第8期
一座六百万字的知青史料大厦——《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出版感言金光耀、金大陆《文汇读报》2015年1月12日第T05版
以史为鉴 以志为迹——《吉林省志·社会科学志(1986~2000)》简评冯振翼《吉林日报》11月7日第7版
用美学指导修志——评陈有清《方志美学散论》陈辽《江苏地方志》第4期
镇村志编纂的思考——兼评陕县《西张村镇志》王卫明《河南史志》第4期
整体布局出新意 特点鲜明彰县情——读《正定县志(1986~2005)》感言西樵《河北地方志》第5期
志书经济部类要写人——读《史记·平淮书》有感李明、李大晋《中国地方志》第10期
专家修志 志襄善业——读《鄞州慈善志》陈野《浙江方志》第5期
专业志编纂创新的成功实践——读《黑龙江省志·测绘志》龚强《中国测绘》2015年第2期
专志编纂重在突出特色和拓展创新——读《广州亚运会志》有感马小彬《中国地方志》第8期
走近云朵里的民族——读《羌族服饰文化图志》有感杨源《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5期
年鉴论文索引
一 综论
试论年鉴与志书的衔接李升宝《福建史志》第1期
志书年鉴编辑工作小议李志华《巴蜀史志》第1期
如何把握年鉴资料的编纂李洪格《山东史志》第2期
中西方对年鉴的认识和定位杨永成《安徽地方志》第3期
浅谈年鉴资料征集工作——以饶河县志办为例曹兆奇《黑龙江史志》第4期
言简意赅 平白如话——谈年鉴文法及其特点姚敏杰《陕西史志》第4期
推进地方综合年鉴规范体系的建设李登科《江苏地方志》第5期
论年鉴属性武星斗《中国地方志》第12期
年鉴标题十论赵庚奇《中国地方志》第12期
浅谈加强地方综合年鉴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杜胜男《黑龙江史志》第24期
二 年鉴框架设计
谈优化年鉴框架设计的思路唐剑平《今古大观》第1期
年鉴大纲创新观点摘要朱崇飞《江苏地方志》第1期
谈年鉴框架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唐剑平《今古大观》第2期
浅谈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设计孙晓东《广东史志》第2期
论地方综合性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唐剑平《今古大观》第4期
精心设计年鉴框架 广征博采信息资料——天津开发区年鉴常编常新徐凤琪《天津史志》第6期
谈年鉴框架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唐剑平《黑龙江史志》第6期
地方综合年鉴框架创新对策研究柳云飞、王达云《江苏地方志》第6期
三 年鉴条目编写
年鉴条目选题常见问题及其对应姚兰《湖南地方志》第1期
论地方综合年鉴分目层次下条目体系的构建赵峰《广西地方志》第2期
年鉴条目稿件编辑举隅周能汉《今古大观》第3期
将新闻资料变成鲜活的年鉴典型性条目陈超萍、闵波《浙江方志》第3期
浅析企业年鉴条目撰写黎昌菊《新疆地方志》第3期
年鉴概况条目撰写方法浅谈——学习部分优秀年鉴心得体会张静《山东史志》第4期
撰写年鉴条目不能搬用新闻报道詹跃华《新疆地方志》第4期
年鉴条目主语承前省略的语境研究李雯《今古大观》第6期
浅议年鉴条目标题的拟定铁艳、张小莲《黑龙江史志》第11期 《黑龙江史志》第15期
四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
省级综合年鉴撰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詹跃华《广西地方志》第1期
浅谈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的系统性连续性白文君、何永才《江苏地方志》第2期
年鉴编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吕何生《河南史志》第2期
地方综合年鉴如何做到常编常新覃建国《湖南地方志》第2期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的规范性初探李有毅《巴蜀史志》第2期
地方综合年鉴大事记编写浅谈杨军仕《巴蜀史志》第2期
浅析《台北年鉴》主要特点林靖《福建史志》第3期
对年鉴人物遴选编排的思考王景忠《山东史志》第3期
浅谈如何突出地方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以《黑龙江农垦年鉴》为例郭思宝《黑龙江史志》第4期
地方综合年鉴之人物内容的编纂探析杨伟民《浙江方志》第4期
关于突出年鉴特色个性的思考刘慧《广西地方志》第4期
论年鉴编纂出版转型——以地方综合性年鉴为例许家康《广西地方志》第4期
浅谈地方综合年鉴下级行政区类目编纂中应处理好的三种关系孙祺《广西地方志》第4期
论年鉴的“著述性”唐剑平《史志学刊》第5期 《今古大观》第5期
地方综合年鉴中“军事”类目的编纂任杏其《宁夏史志》第5期
试析地方综合年鉴工作中的四个基本问题田润宇《海南史志》第7期
地方综合年鉴资料的撰写陈胜《科技资讯》第13期
编纂年鉴应把握“四性”聂华中《黑龙江史志》第16期
谈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詹跃华《黑龙江史志》第18期
浅析综合年鉴大事记的记载要点与规范原则李丽华《兰台世界》10月增刊
五 专业年鉴编纂
军事年鉴编纂概述杨乃华《军事历史》第1期
试析高校年鉴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及编撰胡仁贵《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期
浅谈公安年鉴大事记的编纂朱得旭《广东史志》第2期
新时期高校年鉴编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贵州大学年鉴编纂为例黄凯《史志林》第2期
关于企业年鉴编纂工作的几点思考白文锋《陕西档案》第2期
关于航天企业年鉴编撰工作的体会和思考贾淇《航天工业管理》第5期
关于如何改进企业年鉴工作的若干思考李喆《现代国企研究》第6期
论在行业年鉴编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年鉴》(2012、2013卷)为例张志军《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8期
企业年鉴编纂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分析宋洁《科技与企业》第9期
高校年鉴编纂中数据使用的问题分析陈玉英、刘冬梅《湘潮》(下半月)第9期
关于地方专业年鉴编纂的思考汤淏、王雪芬《江苏科技信息》第10期
我国科技年鉴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谢利娟、颜玲、刘薇《黑龙江史志》第11期
关于如何改进企业年鉴工作的若干思考崔伟《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第11期
电力年鉴编纂研究曲丽峰《经营管理者》第23期
科技年鉴浅谈李建兰《甘肃科技》第24期
谈如何做好企业年鉴的编写工作马蓬华《兰台世界》6月增刊
六 年鉴图照、编辑说明、附录、索引及装帧
图文质量并重 用好年鉴图照——浅谈《北京朝阳年鉴》照片的作用与选择王源《北京地方志》第2期
《宁河年鉴》封面与彩页设计王士亮《天津史志》第2期
关于年鉴“编辑说明”编制规范的思考唐剑平《今古大观》第3期 《浙江方志》第3期
如何编制年鉴索引詹跃华《新疆地方志》第3期
浅谈《北京朝阳年鉴》附录的作用王源《北京地方志》第4期
企业年鉴中照片的应用与创新探析宋洁《经营管理者》第10期
试谈用电子表格和Word编排地方综合年鉴索引郭思宝《黑龙江史志》第16期
七 年鉴质量
围绕中心 与时俱进 倾力铸就年鉴精品杨才华《湖北方志》第1期
提高县级年鉴编纂质量刍议李招尚《史志林》第1期
谈谈审改年鉴稿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周远德《史志林》第1期
把好年鉴校对关口的几点看法詹跃华《巴蜀史志》第1期
提高年鉴可读性浅见詹跃华《湖北方志》第2期
规范条目编纂 打造精品年鉴周进银《湖南地方志》第2期
析年鉴校对及规范周光源《史志林》第2期
从细节入手提升年鉴整体品质赵旭《今古大观》第3期
创新方式 彰显特色 不断提高综合年鉴编纂质量尤斌《江苏地方志》第3期
以编纂理念的创新和作为全面提升《太仓年鉴》编纂质量陈妙生《江苏地方志》第3期
年鉴编辑与审稿王守亚《安徽地方志》第3期
关于提高《阿勒泰年鉴》质量的思考梁百川《新疆地方志》第3期
提高年鉴质量的关键是加强科学性、资料性、规范性张艳君《新疆地方志》第3期
提高我省地方志年鉴质量思考邓建平《湖南地方志》第4期
认识创新涵义 提高年鉴质量任小康、邓拴岐《陕西史志》第4期
浅析年鉴在校对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及消除差错的校对方法——以新疆地方年鉴与兵团各师农牧团场年鉴为例柯伟、史东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第5期
提高年鉴编辑出版质量的思考——以《黄河年鉴》为例刘红梅《决策探索》(下半月)第6期
关于提高高校年鉴编撰质量的几点思考杜丽《黑龙江史志》第9期
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改进优化与提升吕鲜林《中国地方志》第10期
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几个途径赵青《黑龙江史志》第12期
八 年鉴数字化、网络化
用“互联网+”形式 提升年鉴使用价值王锦、徐建功《北京地方志》第3期
从索引编制谈年鉴的数字化建设《浙江财政年鉴》编辑部《浙江方志》第4期
温州年鉴编纂信息化实践与体会魏仕阔、方利宏《浙江方志》第4期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系统设计马豪、代涛、胡红濮、李亚子《中国数字医学》第5期
三大年鉴数据库比较分析研究吕桂敏《创新科技》第9期
“互联网+”年鉴出版探析衣彩天《出版广角》第14期
浅议统计年鉴数字化的几点思考李波《经营管理者》第20期
整合高校年鉴与信息公开的资源蒋智炜《社会科学报》8月6日第5版
九 年鉴工作经验交流
在探索中谋发展 在实践中求突破——《博山年鉴》编纂述评陈立波《山东史志》第1期
深圳市、区两级综合年鉴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刘耀、沈晓娟《广东史志》第1期
十年磨一“鉴” 精心出精品——《延边年鉴》编纂经验谈李为平《今古大观》第2期
强化三种意识 打造郧西名片——郧西县史志办立足服务办年鉴李仁喜《湖北方志》第2期
首部《南明年鉴》编纂的心得体会熊永华《史志林》第2期
西藏年鉴的编修方法与规则周平《西藏地方志》第2期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十年回顾刘守华《文化遗产》第3期
简析美国《老农夫年鉴》的产业经营与创新刘书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第3期
马克思主义人学:回眸与前瞻——基于1982-2014年《中国哲学年鉴》的考察谢俊、张艳娣《探索》第3期
彰显时代特征 体现地方特色 《江阴年鉴》常编常新吴海英《江苏地方志》第4期
提升《福建年鉴》发展水平的思考与探索游孙权《福建史志》第5期
如何阅读使用《黑龙江统计年鉴》付庆武《统计与咨询》第5期
艺术品拍卖的大观园——评五卷本“2015年拍卖年鉴”沙莹《文物鉴定与鉴赏》第5期
见证“史记学”发展,为《史记》研究立传——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的编撰张晶、梁建邦《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第7期
老同志题词寄语《中国企业文化年鉴》张艳涛《中外企业文化》第9期
简析美国《老农夫年鉴》的内容特色刘书峰《中国地方志》第10期
常编常新 切时如需——《山东年鉴》2015卷编纂实践刘爱军《中国地方志》第12期
道苦真无极——《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后记古远清《书屋》第12期
陕西年鉴事业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李翔《陕西日报》1月31日第5版
岁月悠悠:年鉴里的深圳王世巍《深圳特区报》4月21日第B09版
十 年鉴发展与创新
县(区)年鉴发挥“资政”作用的几点建议——兼谈年鉴如何走出“越编越厚”的怪圈单传洪《安徽地方志》第1期
从《河口年鉴》看年鉴事业的创新王景忠《山东史志》第1期
解放思想办好年鉴 建设美好精神家园明安勇《湖北方志》第1期
年鉴编纂创新要重在“四突出”刘细学《广东史志》第1期
创新是年鉴业务指导的灵魂马艾民《新疆地方志》第1期
浅谈地方年鉴的创新问题范艳波《现代经济信息》第1期
浅议如何提高年鉴时效性许辰君《陕西史志》第2期
年鉴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黎昌菊《新疆地方志》第2期
让年鉴出版更快更好——增强年鉴时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周永达《黑龙江史志》第4期 《黑龙江史志》第8期
地方综合年鉴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刘运华《湖南地方志》第5期
地方综合年鉴难得的发展机遇许家康《广西地方志》第5期
浅谈地方综合年鉴创新张佃鲁《云南史志》第5期
创新是年鉴事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许家康《史志学刊》第6期
名鉴诞生的困境与出路吕鲜林《中国地方志》第8期
以院校研究发展视角探析美国大学年鉴发展及动向高江勇、祁隽《兰台世界》第11期
年鉴,为谁而编?沈思睿《社会科学报》2月12日第8版
关于陕西年鉴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李翔《各界导报》4月4日第5版
英文年鉴,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王师师《社会科学报》5月28日第5版
地方综合年鉴难得的发展机遇许家康《广西日报》10月14日第2版
十一 年鉴队伍
关于年鉴编辑的社会责任分析贺珍《黑龙江史志》第1期
年鉴编辑应注重“十种素质”培养王志迁《新疆地方志》第2期
坚持创新驱动,力争做一个有想法、有办法的好编辑王泓《新疆地方志》第3期
高校年鉴编辑队伍建设的现状与路径冯爱玲《黑龙江史志》第5期
关于年鉴编辑素质及其提高之我见俞富江《黑龙江史志》第20期
政法战线一功臣 法律年鉴奠基人——纪念甘重斗同志诞辰100周年诸葛平平《民主与法制时报》2月1日第3版
十二 其他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规模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的实证研究徐传谌、翟绪权《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
不同因素对我国教育公平状况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金久仁《教学研究》第3期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在恢复刊印水文年鉴中的应用赖厚桂《水资源研究》第5期
集聚经济对地区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库1998~2007年的匹配数据孙楚仁、赵瑞丽《产业经济研究》第5期
近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探析——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1年)的数据验证苏哲《现代经济》第7期
奠定年鉴事业理论基础之作——评肖东发先生的《年鉴学》邵权熙《科技与出版》第8期
专利申请数量之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1995年至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探究安小桐《现代商业》第23期
区域间农民收入结构及其构成差异分析——基于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0)数据的分析郭炜《经济研究导刊》第24期
我国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差异的行业、职业研究——基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分析严凌燕《江苏教育研究》第27期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基于江苏省年鉴的统计数据曹杏《现代商业》第28期
论年鉴的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戴豫《考试周刊》第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