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宪礼

男,汉族,196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四川三台人,现任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党史、志办主任。汶川特大地震使北川县志办损失惨重,黄宪礼临危受命。2009年3月底,收集整理地震前出版的北川地方志书籍、资料、音像作品300余册(套);9月,重新出版《石泉县志(清乾隆)》《石泉县志(清道光)》《北川县志(中华民国)》和新编《北川县志》。2015年4月底,完成《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总纂稿,通过地方志专家学者评议后正式申报中国志书精品工程。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北川抗震救灾志》,于2013年4月报请县政府同意公开出版。中指组授予他2010年度“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其领导下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志办荣获“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季正团

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5年参加工作,2007年任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史志办主任。2008年以来,他主编出版《永胜年鉴》《中共永胜县委执政纪要》《永胜县志(1978~2008)》《政党群团志》《永胜县革命遗址》《中共永胜县地方是资料选编(1978~2000)》《中国共产党永胜地方史(1937~1978)》《永胜农业志》,参与主编《永胜林业志》,组织审核《永胜县人大志》《永胜县教育志》《永胜县国土资源志》《永胜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志》《中共永胜县委组织志》《永胜县民政志》《永胜县水利志》《永胜县司发志》《永胜县财政志》等20部专业志,协助编纂《中共永胜县委组织志》。他审核并指导编修《永胜县程海镇志》《永胜县公安志》《永胜县地震志》《永胜县供销志》《永胜县习甸志》(村志);组织参与《毛泽东祖先客籍地丽江永胜考》初审工作;积极组稿,参与和支持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经典丽江——建国六十年丽江辉煌历程图志》纪念画册的编辑出版工作;综合协调多部门联动完成革命遗址普查成果的利用工作,与县文广局联合制作《永胜红色记忆》50集,在永胜电视台《永胜新闻》栏目中播放;配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制作电视片《脉动之歌》《丽江红色史迹寻踪》。2008~2009年度被评为云南省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被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评为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和丽江市委评为党史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2010~2011年度云南省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2012~2013年度云南省地方志系统十佳先进个人、2012~2014年度全省党史部门先进工作者。
李祥琨

男,汉族,1944年出生,中共党员,正高级职称。本科学历,山东省莒南县人。曾任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当选过市、县模范教师,模范党员,县人大代表,地县骨干教师。1995年调任莒南县史志办副主任,分管编纂业务,任《莒南县志》副主编,1997年被省地方史志办评为省年鉴优秀撰稿人,1998年因编写出版《莒南县志》被莒南县政府记三等功一次。
在任期间,他撰写军事、水利、城建、风俗、宗教、帮会、艺文、附录及部分人物等篇章,为县志撰写序言、凡例,并负责志书统稿修改工作。他一直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著述工作,出版专著11部,其总纂的《大店镇志》获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1998年后,自费跑遍北京、保定、武汉、东北等地,采访38军第一英雄曹玉海事迹,历时十几年,于2011年出版《特等功臣曹玉海》一书。他2005年编写出版《山东大药房》,2008年编写出版《明代重臣王璟》,2011年编写出版《东鲁史缀》,2012年总纂出版《莒南县地震志》,《红色莒南》。2013年,他担任组稿和总纂工作,编纂出版《马鬐山研究》第一、二辑,20万字。2007年至2014年,编纂出版《大店镇志》和《大店镇村庄志》。2015年,出版《山东水库之母石泉湖》,67万字。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担任执行主编,参与编纂《莒南抗日烽火》一书。
林立
女,1971年3月出生。1996年2月参加工作,2000年7月到浙江省德清县史志办工作,2004年任德清县史志办方志科副科长,2008年任方志科科长,2012年任史志办副主任。在职期间,担任主编并参与编写《德清古今人物》《德清年鉴》,并参与编辑《德清史志》期刊51期。在她的努力下,《德清县志(1986~2005)》经过十余年辛勤编纂,数易其稿,送出版社出版。德清县史志办被列为浙江省第二轮修志创优工程试点单位。
鲁人勇
男,汉族,1941年出生,重庆市万州区人。1960年从交通部重庆航运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宁夏航运公司、宁夏汽车运输公司任技术员、文书、宣传干事、调度员。1980年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厅史志办副主任,1985年任科技处副处长兼史志办主任,1990年任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主任,1998年任助理巡视员,2001年退休。2000~2003年,到交通部从事修志工作。2004年至2009年4月,任《宁夏通志·交通邮电卷》主编。2011年12月9日,被自治区政府聘为宁夏文史馆馆员。现为自治区地名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银川市规划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历史地理、丝绸之路、地方史志、交通史,出版有专著《塞上丝路》《宁夏交通史》《丝路宁夏段揽胜》《宁夏历史地理考》《领导干部交通知识读本》《西夏地理志》《宁夏交通史话》,与他人合著有《宁夏历史地理变迁》《西夏通史》《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宁夏卷》等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荣获全区修志先进个人等称号。
孟庆斌

男,汉族,195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景县人。1976年参加工作,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河北省泊头市、沧州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曾任泊头市志办主任,沧州市志办主任、编审,河北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编写、主持编写和参加编写著作13部,近900万字。主编和参加编写著作有《沧州市志》《河北城市发展史》《乡村治理的历史与现实》《燕赵纵横五千年》,个人著作有《泊头市梨业志》《河北省杂技志》。在《中国地方志》《文史杂志》《河北师范大学报》《燕山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河北省方志专业优秀论文一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多次被评为省地市修志先进工作者,曾受到泊头市政府记大功奖励和省政府办公厅表彰,2006年被评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
邱阳
男,汉族,196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嘉兴市档案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地方志编纂处处长,浙江省和嘉兴市地方志专家组成员。他协助局领导和市志主编制定《嘉兴市志(1991~2010)》《嘉兴年鉴》工作计划,提出各阶段目标任务。参加嘉兴市志初编稿、基础稿的审核,参加市志编辑部整理入志人物名单和初稿,选取摘录诗文、碑记等。参加《嘉兴历史上的今天》的资料收集、选取和编辑、校对工作,初选条目1889条,定稿1542条;组织协调《光绪嘉兴府志》整理标点校勘工作,截至2015年底完成21卷的初步校勘。他为浙江省通志编修提供资料、核实材料等,参与《浙江通志》有关卷的志稿复审。他还配合嘉兴市中心工作,为市外办宣讲嘉兴历史名人,为市文明办撰写嘉兴传统文化故事,为本市及外地有关人士提供嘉兴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负责或参与编审的《嘉兴年鉴》多次在全国、浙江省年鉴评比中获一等奖,他指导和评审的续修《海盐县志》《平湖市志》《嘉善县志》已顺利出版,志书质量得到省内外修志专家的一致好评,续修《嘉兴市志》《海宁市志》《桐乡市志》已进入编审或审稿阶段。曾数次荣获浙江省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和嘉兴市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冉向阳

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四川省平昌县人。1980年10月参军入伍,1989年2月转业到地方工作。2003年12月到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办担任副主任,2010年4月担任主任职务。2011年以来,州志办连续4年被中共文山州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获得奖励;被州委、州政府评为挂钩扶贫先进单位;被文山市委命名为“文明单位”。他个人于2010年被中指组评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连续3年考核优秀,荣立1次“三等功”。十多年来,他共在报刊发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业务等领域的文章120多篇。组织起草编制文山州地方志工作“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文山州地方志工作规定》。2007年,他提出建立办公室专业人员读书学习写作制度,建立办公室专业人员读书学习写作的长效机制。2010年,他提出建立编辑和主编责任制度、“双月”续修工作通报制度,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使《文山州志(1996~2010)》如期完成编辑出版任务。2010年4月,文山州发生持续高温干旱的严重自然灾害,他用时一个多月编辑出版《文山州自然灾害实录》一书,得到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2011年至2015年,他带领办公室专业人员先后编辑出版《收获——文山州“十一五”农业发展回顾》《七乡腾飞——文山州发展通道经济掠影》《情洒红土地——纪念文山州对外开放20周年》《文山大事记》《老山诗抄》《生命赞歌——记文山百岁老人》等地情书籍。
任小燕
女,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山西省石楼县人。198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参加工作后,先后任教于石楼一中和山西省煤机厂子弟中学,1991年调入山西省志办,历经1995年合并成立山西省史志研究院、2009年山西省志办恢复独立建制。2000年3月破格晋升为副编审,2003年任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方志一室副主任,2004年山西省委党校法律在职研究生班毕业,2009年被评为山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生导师,2013年入聘中国煤炭工业文献工作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志》编纂委员会评审组专家。现任省志办省志二处处长兼第三党支部书记、《山西省志》编辑二部副主任、“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编辑部副主任。为各类书籍撰稿50余万字;撰写、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中国地方志》4篇,省级刊物14篇,有3篇4次获奖;参加编修两轮山西省志、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及其他书籍80余部,近1亿字。其中,担任副主编或责编、编辑、撰稿人的《山西通志》获 “省政府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4部、二等奖4部、三等奖4部,《山西大典》2000年获省政府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晋商文化旅游区志》2007年获省第五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山西通史》获2001年度晋版优秀图书一等奖,《山西省志·供销合作社志》获2012年度省“百部(篇)工程”三等奖。此外,她在2000年、2003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分记三等功、一等功,2005年获“全国地方教育史志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获第五届“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及“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中指组“全国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指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汪丽菁

女,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江苏省常熟市人。现为张家港市委史志办副主任,兼任张家港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1997年9月进入张家港市委史志办工作,先后参与主编38部史志书籍。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建好三支队伍是编纂优质志书的保证》一文荣获2012~2013年度全国经济建设与科学发展理论实践成果,《年鉴要为地方志编纂积累可用资料》获江苏省地方志系统优秀理论成果奖。先后担任《张家港市地名志》《张家港指南》《张家港市志(1986~2005)》《张家港纪事》《科技之光》《辉煌二十年》等近20部图书的执行主编,每年直接编辑量在百万字以上。在她的努力下,张家港史志办开办史志网站、设计“史志”标识,创立史志微信平台,建立史志鉴资料中心,开设乡镇史志馆、开辟历史纪念馆、创刊《张家港史志》杂志等。她主编的《张家港年鉴》每年都有新创新,2005年获全国地方志系统首届年鉴评奖特等奖,并获中国年鉴奖。至2013年,年年获编校质量特等奖,并连续获国家和省综合特等奖。推动《张家港市水利志》《张家港市军事志》《张家港市纪检监察志》《张家港市政协志》《崇实初中志》《包基村志》等专业志、村志和全市乡镇地名志、乡镇志的出版,她更是树立方志工作“一线”意识,坚持“有为才有位”,将“育人”进行到底。通过“传帮带”,她培养出一批方志工作接班人,形成张家港史志办人人是专家的良好局面。
王超英

女,回族,196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大理市人。1984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云南省洱源县委常委、妇联主席,大理州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大理州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2011年1月任云南省大理州志办主任。2011年,王超英紧紧抓住机构改革的机会,积极向州委、州政府和组织人事编办部门反映志办系统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在全州机构合并、人员编制压缩的情况下,州志办编制的“三定”方案得到州委的认可,增加机构编制和科级职数,建立健全业务科室。2014年,12个县市志办都成为单独设立的正科级单位,并且都配齐正副科职数。王超英聘请在地方志领域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指导修志工作,并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修志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担任《大理州年鉴》主编,不断在版面设计、内容上进行创新。在云南省志办和云南省年鉴研究会第十届年鉴系列评奖中,《大理州年鉴》2011年卷获综合一等奖,2012年卷获综合特等奖;2014年卷在云南省年鉴研究会第十一届质量评比中获特等奖。通过督促和协调,到2014年实现全州12县市全部出版发行年鉴。她积极编辑出版地情资料从书,起草印发《大理州地情资料丛书编纂规划》,从2012年起州政府每年给予40万元用于组织编纂出版发行“大理地情资料丛书”。她担任“大理地情资料丛书”主编和策划,2012年组织编纂出版“大理地情资料丛书”之《幸福大理》篇,由《大理名城》《大理名山》《大理名水》《大理名胜》《大理名食》《大理风情》6册组成,被评为云南省第二届十佳出版物;2014年组织编纂出版《特色大理》,由《大理石谱》《大理茶花杜鹃花》《弥渡花灯民歌》《南涧高原特色生态产业》4册组成,同时还出版由云龙县原主任副编审王文松编写的清道光年间陕西巡抚《杨名飏传》;2015年,组织编纂《品牌大理》,由《百年沱茶》《苍山泉水》《洱源梅子》《鹤庆工艺》4册组成。2013年,王超英还组织人员完成研究白语大理方言的《白语疏证》出版工作。
王占元

1968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编审。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11月到绥化市(地区)志办工作至今,现任黑龙江省绥化市志办主任,黑龙江省志书终审专家。组织指导审改绥化市第二轮《北林区志》《肇东市志》《海伦市志》《绥棱县志》《兰西县志》《绥化市永安满族镇志》《望奎正蓝前二村志》,以及《绥化地区粮食志》《绥化地区公安志》《绥化市人大志》《绥化中级法院志》《绥化广播电视志》等部门志专业志54部,文字量8000余万字。2010年以来,参加评议、终审《黑龙江省志简编》《黑龙江省志·政协志》《黑龙江省志·气象志》《黑龙江省志·审计志》《黑龙江省农垦志》《哈尔滨市志》等省、市(地)级志书、年鉴21部,4200余万字。他提出并践行“提升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用志主题,先后被评为绥化市第二、三届劳动模范,绥化市优秀共产党员,绥化市直机关“十佳公仆”,多次被评为绥化市市直机关实绩突出领导干部,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等。2015年获中指组通报表彰。
运子微

女,回族。北京市志办市志指导处处长。她从事修志工作二十余年,全程参与首轮《北京志》编纂工作,承担首轮12部志书的责审工作。2004年,开始承担《北京年鉴》总审工作,该年鉴2005年2月获中指组“全国地方志系统首届年鉴评奖一等奖”。2008年任市志指导处处长后,负责第二轮《北京志》编修工作。2009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地方志编纂联系人制度,在北京市修志工作中首次建立修志进度月报和年报制度,2013年提出建立分审合议制,为本市第二轮修志工作留存下宝贵资料。她在地方志编纂指导思路和方法上进行有益尝试,提出“用情指导”“专业化引导”“案例分析”“范例指引”,并形成一套独特的指导模式,逐渐成为具有北京市特色的指导模式。2011年8月,在患病放疗期间,坚持为承编单位开展培训工作,在北京市各修志单位中获得良好口碑。截至年底,她在全市开展第二轮修志业务培训近百场,共制作培训课件百余件,编写教案逾10万字,培训全市修志队伍3000余人次。她积极参与市志办援助拉萨、玉树工作,为两地培训修志人员200余人次。共审读志书、编辑及总审《北京年鉴》累计达3000余万字。
张殿成

男,1958年出生,天津市宝坻区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83年开始从事地方志工作,参与第一轮《宝坻县志》编修。1997年任宝坻区志办主任。为天津市第二轮修志和天津军事志专家组成员,参与多部专志和区县志稿评审。2010年被评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天津市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2002年起,主持编写第二轮《宝坻县志》《宝坻年鉴》《宝坻军事志》《宝坻话古今》《宝坻灾害志》等,点注翻译明代《宝坻政书》《宝坻劝农书》和清代《宝坻县志》,参与《宝坻交通史》《宝坻水利志》《宝坻评剧史》等书籍的编写与评审。整理和编写数万字的“小靳庄典型始末”,在地方报刊上开设史话专栏。在《天津史志》《天津档案》《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档案报》《宝坻文史资料》《宝坻报》等报刊发表《当代志书记述内容之我见》《方志属性综论》等多篇论文和地域文史类文章。
张华玲

女,现为安徽省阜阳市志办副主任,《阜阳市志(1986~2010)》执行主编、总编纂。张华玲调参与编纂《阜阳要闻(阜阳大事记)》90多期,近50万字;承编《阜阳年鉴》《颍州年鉴》10卷,600多万字。所编纂年鉴分别获安徽省年鉴评比内容编纂质量一等奖。在《安徽地方志》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研究论文,两篇分获省地方志成果一等奖、三等奖。2012年《阜阳市志》编纂工作启动后,担任执行主编,完成220万字志书的总纂和校对任务。
赵新亮

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编审。1996年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三一团机关从事史志工作,先后编纂完成《一三一团志》《一三一团年鉴》《一三一团简史》等史志地情资料书籍16部,830余万字,多次被兵团、七师评为史志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他所在的团史志办获“全国党史部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他被评为兵团史志工作先进工作者。2015年,获中指组表扬。在近20年的基层史志工作中,作为《一三一团志》主编,赵新亮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创新史志工作思路,2000年高质量完成约70万字的《一三一团志》出版工作。2001年起,他又组织《一三一团年鉴》逐年编纂出版工作,出版年鉴12部,共计360万字。2006年,在他的努力下,团场启动《中共一三一团历史资料》编纂工作,包括《组织史资料》《党史大事记》《党史专题资料》《党史文献汇编》4个部分,共计52万字。在此基础上,编纂出版《一三一团简史》,约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