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2015年4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部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共同承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社和《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协办的“第3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中联部、中央党校、教育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50家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
一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态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新社会运动重新得以开展,尽管没有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但也构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因此,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在致辞中指出,金融危机以来,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复苏前景不明朗,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及部分左翼政党执政的国家发展良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孕育着新的发展内涵,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仍在继续,需要我们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态势、新特点,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和规律的认识。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了以下新特点:发展模式多元化,左翼力量有所壮大,国际合作形式出现新变化,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再次成为各国的新热点。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志民教授认为,世界社会主义已走出苏东剧变的阴影,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具体表现为:一是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相互竞争;二是社会主义力量的和平发展;三是各国工人党、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问题,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后,将进入量变的新常态时期。
中央编译局许宝友研究员认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态势意味着:第一,从内部或主观方面看,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内部正在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流砥柱的新态势,社会主义发展的多元化态势正得到巩固和加强,世界左翼运动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正在深入人心;第二,从外部或客观方面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社会主义正在得到较好的发展。
2016年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华侨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和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四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在华侨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
2016年3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5—2016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发布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组部、中联部、教育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务院中国文化交流网、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实践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既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也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
2015-01-102015年1月10日,由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开题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20多位文学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学术探讨与思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