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查看更多
1981年4月 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亨普耳教授应邀来中国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他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作的《科学知识的基础和可靠性问题》的讲演中,介绍了当前西方科学哲学界对科学方法的看法。
亨普耳教授说,历来人们认为科学之所以成功应归功于科学所使用的方法。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能不能用一组规则来表述科学方法的特征,从而使人们可以有所判别和遵循。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和历史-社会学派对此作了不同的回答。前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后者则是否定的。逻辑经验主义对人类知识的基础持经验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无论何种知识,包括对别人的思想、对社会政治事件、对受控过程等等的知识,最终都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即使那些不是直接得自观察的知识,如科学关于原子或星系的陈述、历史研究等等,也仍然要由人的直接观察来进行检验,只是通过间接的途径(如仪器)而已。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应该如何进行检验呢?首先,观察材料与理论的预言符合,这并不足以说明理论一定是真的。这也是休谟对归纳法提出的责难。其次,观察材料与理论的预言不符,这也不足以说明理论一定是错的。因为观察本身总是受到大量因素的制约,在观察中可能存在尚未考虑到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正是造成不符合的原因。亨普耳教授还说:波普尔提出的证伪理论并不是判定某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决定性理论。
亨普耳教授最后还指出,当前西方哲学界为说明科学理论形成问题已放弃了逻辑经验主义的途径,而采用了自然主义的观点。奎因不久前发表的《自然化的认识论》一文,就代表了这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