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2002
专文
应用伦理学:民主时代的道德理论与实践
研究状况和进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中国哲学
新书选介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发展哲学引论
发展哲学导论
哲学界概况
中国哲学界学者简介(45人)
2001年哲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情况
2001年哲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情况
哲学界动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
【“全球对话中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全国逻辑与计算机科学学术研讨会】
海外哲学见闻
克尔凯郭尔研究在丹麦
澳大利亚应用伦理学见闻
古巴哲学与文化感悟
中国已故哲学家传略
思辨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苗力田传略
附录
2001年港台学术动态简况
2001年哲学新书目
2001年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
▲2001年1月8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赴台湾参加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人间佛教”研讨会。
▲1月1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宗昱赴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进行有关道教项目的合作研究。
▲1月1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赴香港访问考察。
▲2~3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韩震教授赴德国和英国进行学术交流,主要内容是教育评价问题。
▲2月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叶朗教授赴香港城市大学讲学。
▲2月2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赴香港参加志蓬净苑“法相重光佛像艺术研讨会”。
▲2月28日~8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齐博士赴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内容是克尔凯郭尔中文翻译项目。
▲3月,中山大学哲学系翟振明赴美国参加美国中部哲学年会。
▲3月4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李中华赴日本岩手大学讲学。
▲3月10~24日,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哲学所所长斯焦平,哲学所研究员布洛夫应邀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并与宗教所、欧亚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复旦大学哲学系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
▲3月16日~7月5日,复旦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林晖博士赴加拿大维真学院进修、研究。
▲3月20日,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宗昱、杨立华赴德国参加洪堡大学主办的“道教的经典、流派及实际活动的关系”学术研讨会。
▲3月26日,英国牛津皇家显微学终身院士,加拿大李约瑟中国古代科技博物馆馆长陈蔚中博士、教授,在武汉大学哲学系做了“中国古代科技改变了西方的历史,为什么没有改变自己的历史——李约瑟难题探讨”的演讲。
▲4月,台湾佛光大学校长龚鹏程教授率“佛光大学教学参访团”一行二十余人应邀访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4月1~6日,德国特里尔大学卜松山教授、韩国高丽大学李承焕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李焯然教授、台湾大学黄光国教授等八人应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共同举办的“伦理与价值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4月10~12日,国际莱布尼茨学会副会长、国际莱布尼茨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德国理工大学哲学系教授汉斯·波塞尔(Hans Poser)教授应邀访问武汉大学宗教学系与哲学系,并做了题为“莱布尼茨身心关系学说及其现时代意义”的学术报告。
▲4月15~30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哈贝马斯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的邀请访问中国,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学术演讲。
▲4月18日,应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邀请,德国汉学家Heinrich Geigger为该系学生做了“论中国的笑与美学”的讲演。
▲4月26日~5月3日,来自英、美、澳、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以布宁教授为代表的十余位学者应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北京国际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
▲4月27日~5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陈筠泉研究员赴俄罗斯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重点了解近十年来俄罗斯哲学界的情况。
▲4月27日~5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郭良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就西方哲学和网络文化的有关问题与有关专家座谈和交流。
▲5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胡新和赴美参加美国哲学学会主办的“文化差异与科技发展”学术研讨会,发言题目是:“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意在探讨不同思维方式对于科学发展模式和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影响。
▲5月1~1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Thomas Pogge应邀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做短期讲学,授课的内容主要围绕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展开。
▲5月2日,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守常教授赴新加坡讲学,主要内容有:“中国哲学”、“中国艺术概论”。
▲5月2~30日,武汉大学哲学系郭齐勇教授应邀赴德国访问讲学。在特里尔大学,他做了“近年来中国大陆文化思想论争”的学术报告;在莱比锡大学,做了“新儒学研究在中国”的学术演讲,并与该校研读中国哲学的师生就全球伦理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5月4日,北京大学哲学系邢滔滔、程炼赴台湾参加由政治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近代文化解构与重建”学术研讨会。
▲5月7~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编审干春松赴日本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所讲学,内容是:中日两国关于环境的思想及其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5月7~21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费奥克蒂斯托夫应邀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孔子协会。
▲5月9~11日,美国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哲学系麦克林教授应邀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做题为“全球伦理与东西方价值观的比较研究”的讲演。
▲5月18日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教授赴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讲学,内容是:“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
▲5月26~30日,世界天主教哲学联合会主席、美国天主教大学乔治·麦克莱恩(George F.McLean)教授应邀访问武汉大学宗教学系,做题为“基督宗教与当代经济发展”的学术报告。
▲5月2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赴台湾访问考察。
▲6月1~6日,国际价值研究学会主席、美国哲学家联合会会议主席、美国杜尤维尔大学哲学系主任John Abbarno和国际价值研究会副主席、美国杜尔大学哲学系主任Thomas Magnell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进行学术交流。
▲6月1日~8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所欧阳康教授赴古巴参加“第十三届北美和古巴哲学家与会科学家大会”,后赴加拿大与美国执行教育部博士生导师合作进行有关国外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并在近十个大学与研究机构举行学术讲座多次。
▲6月,中山大学哲学系张宪赴美国参加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研讨会。
▲6月1日,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邢滔滔教授赴美国参加“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教育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
▲6月1~4日,复旦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朱晓红博士赴美国参加“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教育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了题为“入世的神秘主义”的大会发言。
▲6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郑家栋研究员赴法国参加“伦理:东方与西方”国际研讨会。
▲6月6~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德顺研究员赴意大利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庆祝及研讨会议”,并就“新中国哲学50年”发表演讲。会后,与意大利哲学会、乌尔比洛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单位磋商双边学术交流和合作事宜。
▲6月10~19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哲学系的Malcolm Forster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进行学术访问。
▲6月20日~10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赵汀阳访问法国巴黎塞吉大学,就“互动知识论”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对话理论进行合作研究。
▲6月21日,北京大学哲学系靳希平教授赴德国访问。
▲6月22日,美国纽约D’Youville College的G.John M.Abbarno教授与Drew University的Thomas Magnell教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做题为“当代美国价值哲学的新进展”的学术报告。
▲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李四龙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学习。
▲7月1日,北京大学哲学系王锦民赴德国访问、考察。
▲7月1~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Thomas Jackson,Andrew Colvin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爱丁堡大学教授袁劲梅博士等一行五人应邀访问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围绕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汉译,杜威、庄子与扬雄哲学等问题举行了五场学术讲座,并进行了交流活动。
▲7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鹏程研究员等一行五人,赴日本参加“东亚实践伦理学讨论会”,会议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伦理问题。
▲7月1日~8月30日,南京大学哲学系顾肃教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公共伦理与应用哲学中心讲学,内容为:西方与中国政治哲学比较研究,重点介绍20世纪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并访问了国立澳洲大学等机构。
▲7月1日~10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李洁赴德国进行学术访问,进一步探讨孟子的仁政与叔本华的同情心的共同本质。
▲7月5~19日,以色列Bar Ilan大学政治科学系终身教授、以色列政治科学学会主席贝纳德·萨瑟应邀到华中科技大学讲学,主题是:“当代社会理论与政治哲学问题研究”。
▲7月14日~8月26日,复旦大学哲学系黄颂杰教授赴意大利萨莱西阿娜(Salesiana)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主题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与基督教哲学。
▲7月1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志赴美国依利诺伊大学进修学习。
▲7月15日~8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鹏程研究员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科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7月1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翼星教授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一届全球文明世界大会。
▲7月16~23日,韩国学者崔锡万等一行41人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来京参加该中心主办的“东方社会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7月25日~8月15日,英国赫尔大学哲学系高级讲师K.列农、美国麻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A.弗格森、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哲学系高级讲师I.巴维尔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邀请,来京参加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高级读书班,就The Man of Reason一书进行讲解、辅导。
▲7月31日~8月5日,韩国程朱学会会长赵骏河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山际明利教授等一行12人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邀请,参加在陕西眉县召开的“第二届张载关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8月,中山大学哲学系冯平教授赴澳门参加“全球化与当代哲学”研讨会,陈立胜赴香港参加“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演变”研讨会。
▲8月2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周北海教授赴美参加美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十七届国际人工智能大会”。
▲8月13~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何成轩研究员赴韩国全南大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就儒学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当代价值与有关学者展开交流。
▲8月14~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郭良赴瑞典参加国际互联网“首届国际比较大会”,并就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做主题发言。
▲8月18~30日,日本东方研究会前田专学教授等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亚太所、宗教所进行工作访问。
▲8月22日,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宗昱、杨立华分别赴美国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和加州伯克利分校基督教校区进修学习。
▲8月23日,瑞士Luzern大学Gloy教授应邀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生做“后哲学时代的哲学”演讲。
▲8月2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叶朗、彭锋赴日本东京大学参加“第15届国际美学大会”。
▲9月,中山大学哲学系黎红雷、梁庆寅赴香港分别参加“新经济时代的领袖与管理”研讨会和粤港经济论坛,冯达文、冯焕珍赴澳门分别参加“惠能与禅宗思想”学术研讨会和“六祖惠能思想”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9月,台湾华梵大学赖贤宗教授应邀访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双方围绕天台宗研究、现代哲学诠释学在佛学中的运用等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9月,当代著名哲学家德里达应邀访问北京大学,并做了“宽恕”的学术演讲。
▲9月,美国哲学家罗纳德·菲普斯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讲学,以怀特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为题做了专题讲座。
▲9月,台湾哲学家邬昆如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讲学,以中世纪哲学为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讲座。
▲9~12月,武汉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段德智教授应邀出席了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七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访问。
▲9月1日~10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殷登祥研究员赴瑞典哥德堡大学科学和理论研究系进行学术访问。
▲9月4~8日,德国哥根廷大学哲学博士阿波诺应邀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做了两场主题学术报告:“社会达尔文主义对当代德国伦理学的影响”、“基因技术与生命伦理学研究”,并就中德关于生命伦理学研究的合作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9月6~12日,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吾妻重二教授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讲学。他演讲的题目分别是:“民国时期的学院哲学——论《哲学评论》与中国哲学会”;“东西、中日文化交流问题”。
▲9月6~15日,德国特里尔(Trier)大学汉学系主任K.Pohl教授应邀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讲学。他演讲的题目分别是:“中国和西方价值:关于普遍伦理的跨文化对话的反思”;“东西文明——比较冲突与对话”;“以美学为例反思西方在中国的影响”。
▲9月6~19日,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Claude Imbert教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做了“20世纪法国哲学”的系列讲演。
▲9月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孙尚扬教授赴台湾辅仁大学天主教史料中心参加“第七届中国天主教传教史学术讨论会”。
▲9月8~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殷登祥研究员赴德国参加第七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会议。
▲9月10日,巴黎第八大学史傅德博士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做有关黑格尔、马克思和卢曼论世界一体化的学术报告。
▲9月10~15日,复旦大学哲学系施忠连教授出席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七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供论文《莱布尼茨的自然神学与理学的宗教思想》。
▲9月16~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邱仁宗研究员赴瑞士参加由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辅助生殖的医学、社会和伦理方面问题”会议。
▲9月20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徐凤林赴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进修学习;程炼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
▲9月23~2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神学院院长拉斯·林德伯格(Lars Lindberg)博士应邀访问武汉大学宗教学系,做题为“巴特与当代基督宗教神学”的学术报告。
▲9月25日~10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鹏程研究员等一行六人赴日参加双边“东亚哲学的现代意义”研讨会。
▲9月30日~12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张博树博士赴美国中密歇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内容有:“中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当代中国私立高等教育的重建”。
▲10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钱明副研究员赴日本九州大学进行博士论文修改。
▲10月,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赴台北参加第九次“东亚近世儒学中的经典诠释传统”研讨会。
▲10月1日,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守常、朱良志教授赴日本讲学。
▲10月1~30日,德国波兹坦大学Hans J.Schneider教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做了一系列有关政治哲学的讲演。
▲10月5~18日,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林宏星博士赴台湾大学、台湾法鼓人文社会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做题为“下学穷理与上达识仁”和“道德与实践——科技时代的间接经验与个人亲证问题”的学术报告。
▲10月8日,北京大学哲学系郭建宁赴韩国参加东国大学“第三届国际学术会议”。
▲10月9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吴国盛教授赴香港城市大学参加第九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
▲10月11~18日,挪威卑尔根科学论中心希尔贝克教授应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校庆,并为该校哲学系学生做题为“合理性:现代性论争——多元的或者普遍的”学术报告。
▲10月1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彭燕韩赴香港参加香港孔教学会主办的中华文化及孔圣2552庆典大会。
▲10月22~23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应华东师范大学邀请来该校主持2001年度冯契讲座,做了“何谓人”和“体知与智慧”学术报告,并与哲学系师生就冯契哲学思想进行了对话。
▲10月23日~1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李薇研究员、哲学所副所长李鹏程研究员等一行四人赴意大利进行学术访问。他们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罗马大学哲学系、金蒂莱基金会、意大利哲学研究所等单位,拜访了文艺复兴研究权威加林教授、意大利哲学研究所秘书长加尔加诺教授、罗马大学理论哲学教授阿尔巴内赛等学者,考察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哲学和现代哲学的研究状况,并就2002~2004年合作出版五卷“克罗齐史学名著”丛书达成初步协议。
▲10月29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汤一介、陈来教授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儒学会主办的“儒学与新世纪的人类社会”学术会议。
▲10月29日~11月2日,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赴日参加“第九届中日佛教学术研讨会”。他在大会发言的题目是:“论道信的禅法思想”。
▲10月29日~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蒙培元研究员应邀出席新加坡儒学会举办的“儒学与新世纪的人类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10月31日~11月2日,美国生命伦理学家Baldwin教授等一行十人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邀请,赴京参加“北京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内容有:女性主义哲学对生命伦理学的意义;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的实践意义;女性主义论性与生殖。
▲11月,中山大学哲学系冯焕珍、梁庆寅赴台湾分别参加两岸佛学教育现状与前景学术研讨会和生命教育会议,李宗桂赴台北和香港参加当代新儒家与人文精神重建——第六届当代新儒家学术会议和传统儒学、现代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夏可君赴香港参加第五届儒教与基督教对话研讨会。
▲11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吴光研究员出席在新加坡召开的“儒学与新世纪的人类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11月3~5日,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赴韩国参加“太古思想研讨会”,并做了“元代禅史与太古普愚”的学术报告。
▲11月7日,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在韩国延世大学做了题为“儒学与中国哲学”的学术演讲。
▲11月7日,新西兰Otago大学生命伦理学中心聂精葆博士应邀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生做“当代西方生命伦理学的主要趋向”的学术报告。
▲11月1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赴韩国参加学术会议。
▲11月23~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卞崇道研究员等一行六人赴日进行学术交流,内容为“共生型社会理念的现实可能性”。
▲12月,中山大学哲学系熊卫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参加The 1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张宪赴德国、香港分别参加翻译与吸纳:基督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会通研讨会和基督宗教研究与大学学术会议。
▲12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魏常海、胡军、姚卫群、张志刚、沙宗平、孙尚扬一行六人赴香港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举办的“宗教间的互动与认同”学术会议。
▲12月1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增定赴德国参加由德国中国中心主办的“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碰撞”学术会议。
▲12月18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孙尚扬、赵敦华赴香港参加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基督宗教研究与大学学术会议。
本月无大事记
▲2000年8月~2001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毛羽博士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从事应用伦理学访问与研究。
▲2000年11月15日~2001年2月12日,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所长李绍昆先生应邀在武汉大学宗教学系开设“宗教伦理学”课程。他以“宗教与伦理”为题,先后做了十次演讲。第一讲:宗教与人生(绪论);第二讲:道家与道教;第三讲:儒家与儒教;第四讲:墨家与墨教;第五讲:印度教与佛教;第六讲:犹太教的伦理;第七讲:基督宗教的伦理;第八讲:伊斯兰教的伦理;第九讲:无神论与宗教;第十讲:21世纪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