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42.250.114,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中国考古学年鉴2016卷

YEARBOOK OF ARCHAEOLOGY IN CHINA 2016

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1 字数(千字): 1264
I S B N
978-7-5203-1492-3
点 击 量
102266
其他卷次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关键词

遗址

考古

发掘

墓葬

出土

文物

文物考古

考古学

遗存

墓地

墓室

分类
  • 目录浏览

  • 综述\概况

  • 热门文献

  • 会议活动

  • 大 事 记

  • 图表荟萃

  • 图 书

  • 人 物

  • 最佳论文

  • 王仲殊

    作者: 王巍

    来源: 第六篇 逝世考古学家

    点击量: 37

  • 吕遵谔

    作者: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来源: 第六篇 逝世考古学家

    点击量: 74

  • 重庆市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85

  • 海南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95

  • 2015年毕业的本科生人数

    作者: -

    来源: 第五篇 考古教学

    点击量: 296

  • 天津市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98

  • 云南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301

  • 湖北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303

  • 广东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303

  • 安徽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306

2015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238条信息

  • 1月

    01.01

    2015年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自2014年以来第二、三次发掘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在2006年第一次发掘曾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1枚和头骨碎片1件以及100余件石制品与大量动物碎骨化石。2014年发掘出土3枚古人类牙齿、1件颞骨化石、1件额骨化石残片,以及4件头骨碎片。2015年发掘出土1件保存有眼眶和部分面部的头骨,1件保存有眼眶上缘(眉脊部分)的头骨残片,3件下颌骨残段(附带4枚牙齿),1件上颌骨残段(附带1枚牙齿),3枚单个牙齿,以及若干头骨碎片。还发现30余种动物化石,若干件石制品。华龙洞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可能属于直立人(俗称“猿人”),其生存时代在中更新世。华龙洞是继周口店、蓝田、和县、南京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的直立人(猿人)化石地点。

    [查看详细]

    01.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开展丁村遗址群东北部黄土台塬区以沙女沟为中心约20平方千米的考古调查,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50余处,并对老虎坡、过水洞和九龙洞遗址进行了8个多月的发掘,发现多个原地埋藏人类活动遗迹和大量文化遗物。这是丁村遗址群60年来在黄土台塬区最大规模的系统性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查看详细]

    0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2年3月以来开展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史前遗址30余处,先后发掘了陵水桥山、莲子湾以及三亚英墩三处遗址,发现三种有早晚不同的文化遗存,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1.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遗存探索,对以老虎岭为代表的高坝系统、以鲤鱼山为代表的低坝系统进行大规模勘探和试掘。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遗存位于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由11条堤坝组成。可分为山前长堤和谷口高坝、平原低坝3类。11条堤坝中,塘山长堤曾经发掘证实为良渚文化时期。2015年发掘狮子山、老虎岭、鲤鱼山坝体,证实狮子山人工堆筑体宽约123米,深度逾10米未尽,坝体内出土良渚文化夹砂陶片1块。测定岗公岭、鲤鱼山、狮子山、老虎岭、周家畈、秋坞6个地点的12个14C测年数据,树轮校正值全都为距今5100~4700年,属于良渚文化早中期。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可能具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诸方面综合功能,与良渚遗址群及良渚古城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密切,显示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这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1.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4年以来再次发掘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揭露1000平方米,在城址南部发现龙山时期早晚两组陶排水管道,确认南门的由城内向城外壕沟的排水系统。

    [查看详细]

    01.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1年以来调查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基本厘清了绍兴高等级墓葬的主要分布区,越国特大型和大型高等级贵族墓葬主要分布于平水、兰亭、东湖、漓渚、皋埠等乡镇。其中平水盆地是越国特大型越国贵族墓葬最主要的分布区域,发现5座“中”字形大墓,每座“中”字型大墓均与1~5座相对较小的大型“甲”字形墓葬分布在一起,周边还有古水系、沟状遗迹或自然沟壑环绕,把每个墓地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为战国时期越国王陵区。

    [查看详细]

    01.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黄金峡库区的洋县金水镇关岭村关岭东南段的大梁顶汉代建筑遗址。发掘证实大梁顶遗址是一组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的大型建筑群。关岭遗址汉代建筑群位于子午道西行段,是一处重要的垭口关隘遗存。史载子午道作为中央政府官方驿道,凿空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至孺子婴居摄元年,即王莽专权时期,与此次发掘遗存的年代相吻合。这是子午道的第一次考古勘探和发掘。

    [查看详细]

    0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自2012年3月以来发掘洛阳汉魏故城太极殿遗址,勘探面积约3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基本确认太极殿遗址是一组规模庞大、时代复杂的宫殿建筑群。主要由居于宫城核心的主殿建筑和周围的宫院、廊庑、宫门等附属建筑组成,形成一个大型宫院。太极殿的主殿位于宫院北部中间,由东西向排列的三座大型宫殿建筑组成,主殿居中、东西堂分居左右两侧。太极殿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学层面确立了以太极殿为核心的都城单一宫城制度的内涵,展现了以太极殿为大朝、太极东西堂左右分立的东西堂制度,中心正殿前设置三道宫门涉及的“五门三朝”制度等,体现了“建中立极”“君权神授”的统治理念,是中国古代都城由多宫形制向居中对称的单一宫城形制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开启了中国古代都城布局和宫室制度的新时代。发掘收获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1.0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以来开展“安西大都护府考古工作计划”,调查通古斯巴什古城、乌什喀特古城、克孜勒协尔古城、夏合吐尔遗址,并发掘吐鲁番通古斯巴什古城址北瓮城。出土物反映出该城的世俗化程度较高,可能并非单纯的屯兵、屯田城址。推测该城的始建年代应早于唐代,可能建成于4世纪前后。

    [查看详细]

    01.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2013年5~7月、2014年7月以来发掘新绛绛州衙署遗址。遗址面积约3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达6300平方米。发掘表明作为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代官式建筑,自唐代在此营建,后历代州署皆在原址沿袭使用,其结构布局在各时期基本沿袭了古代传统建筑群中“前堂后室”的建筑形式。

    [查看详细]

    01.01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3月以来抢救性发掘成都市金像寺明代太监墓群,清理明代墓葬39座,绝大部分被盗并破坏。金像寺太监墓群东部紧邻已发掘的“明蜀端王陵”“明蜀怀王陵”和众多的太监墓群,说明成都市区东部是蜀王及王府太监较为集中的埋葬区域。发掘工作至2016年1月。

    [查看详细]

    01.01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3年以来开展“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沉船埋于粉砂质的淤泥下,舰体残骸达60多米长(长度还未到艏端),9米~10米宽。舰体周边散落着钢板、锅炉配件、炮弹等物品,原位于水线上的物品,如舷窗、加特林机枪也有发现,应为爆炸时向四周抛撒所致。舰体绝大部分区域均发现有火烧痕迹,过火面积较大,从艏部、右舷到艉部均有烧焦的痕迹,这些区域只能保存下不易燃烧的金属类构件。历次调查提取水下文物计180余件,另有65枚清代铜钱。有银、铜、铁、木、瓷、玻璃、皮革等类,用途涉及船体构件、舰载武器、搭载的官兵生活物品等。致远舰的多种舰载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为中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史和世界舰船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此次调查收获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1.01

    1月 荆州博物馆自2014年10月以来发掘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墓主身份可能为“中厩尹”。年代属战国中期晚段。

    [查看详细]

    01.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4年12月以来发掘项城市丁庄战国至东汉墓葬群,清理战国至东汉晚期墓21座,出土文物125件。其中M8出土的兽首纹饰的青铜矛和通体乌黑的青铜戈、M12出土的青铜剑,保存较为完好。该古墓群的清理发掘,为寻找古顿国提供了线索。

    [查看详细]

    0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自2014年12月以来勘探西安市汉长安城建章宫太液池遗址。

    [查看详细]

    0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自2014年以来继续发掘洛阳汉魏故城宫城八号遗址。八号遗址毗邻太极殿宫院西南角以西,为一组大型院落遗迹,四面由夯土墙围合,院落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编号院落1)。2015年在院落中央发现了两座半地下砖砌遗迹(分别编号为池1、池2)。《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在太极殿前方左右两侧分别有洗烦池和流化池。此次发现的遗迹是否与“洗烦池”有关,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与研究。发掘工作至2016年5月。

    [查看详细]

    01.01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普洱市博物馆自2014年12月以来配合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工作调查普洱景迈山区域的古道、“元”遗存、仙人坟墓地。在一座墓中出土一件表面有高温烧结灰色陶衣的完整双口陶罐。推测景迈山之景迈名与景迈国之名可能存在某种关系。景迈国即元军南征八百媳妇国,明清时期称八百媳妇国为景迈国。

    [查看详细]

    01.01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自2012年10月以来发掘桂林靖江王陵。桂林靖江王陵是明代受封并建藩立国于靖江(今桂林)的历代靖江王陵及其宗亲墓群,号称“靖江王十一陵”。为配合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建设,开展了靖江昭和、温裕、安肃、悼僖、怀顺、宪定、荣穆王陵等7座王陵以及一处奉祠遗址的发掘清理工作,弄清楚了各个王陵的陵园布局及构筑方式。发现的弯子山采石场遗迹及石刻,证明了靖江王陵所用石料基本上都是采自周边。这是考古清理的明代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世代最全的藩王陵墓区。

    [查看详细]

    01.01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全两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1.01

    《石兴邦考古学论文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1.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考古调查与发掘》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1.0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沅陵窑头发掘报告:战国至汉代城址及墓葬》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1.01

    1~4月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郑州常西湖新区市民大道项目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仰韶文化大河村第三、四期遗存,揭示出遗址的双环壕结构及生活区与墓葬区明显分隔布局的特点。

    [查看详细]

    01.01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英德石岭坪宋代依山而建的建筑遗址,东西宽度超过50米,南北进深超过70米,保留大面积青灰色方形或条形铺地砖,数量较多的柱础石,砖石砌筑的台阶步道及地下排水系统等,建筑废墟中出土较多碗、盏、碟、香炉、佛像手指等宗教场所使用的青瓷器残片,是截至2015年广东发现的唯一一处布局较为清晰、保存相对完好的宋代宗教建筑遗存。

    [查看详细]

    01.01

    福建博物院发掘闽清县下窑岗元明窑址,清理一座龙窑窑炉、窑炉中部西侧平台上的储泥池、窑炉前部平台的沉淀池等相关遗迹。以下窑岗窑址为核心的义窑是福建省重要的外销瓷窑址之一,我国水下考古及海内外遗址均发现有下窑岗窑址的产品。

    [查看详细]

    01.01

    1~4月、10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荔枝道考古学调查,考察万源和宣汉以及周边区域的荔枝道沿线文物点84处,包括摩崖造像、墓葬、碑刻、古桥、古道路、驿站、关隘、古村落、古民居、古遗址等唐宋时期遗存。《新唐书》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据调查推测这一区域是唐宋以来荔枝道的主要道路,其中宣汉马渡乡浪洋寺摩崖造像是这一路线上的重要节点。

    [查看详细]

    01.01

    1~5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勘探五莲县丹土遗址,并利用RTK等科技手段测绘重新探出已发现的三座城。初步判明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400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东西长约410米,南北宽约220米,城内面积约9万平方米。龙山文化早期城址东西长约520米,南北宽约270米,城内面积约14万平方米,在城址西南角新探出一段城墙和壕沟,新探出西南、北偏东两个城门通道。龙山文化中期城址东西长约540米,南北宽约500米,城内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在遗址西北角城址外侧探出有周代文化遗存分布区,打破三圈城壕,发现有墓葬、砂沟。

    [查看详细]

    01.01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慈溪乌玉桥东周及宋明墓葬。其中一座为东周土墩石室墓,一座为明代弘治年间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墓。

    [查看详细]

    01.01

    1~6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张闫汉魏明时期遗址,清理墓葬13座、灰坑39个、灰沟4条、房址5座、夯土基址12处、古井6眼、道路4条、金属冶铸作坊1处等遗迹,出土遗物186件(组),包括青瓷碗、玉料以及陶质博具棋盘、瓦当、水管道等。其中,金属冶铸作坊遗存的时代下限不晚于北魏,主要由地面房址、多功能下沉式操作间等部分组成。操作间由斜坡土洞通道、壁龛、烘范炉、熔炼(炒钢脱碳)炉、鼓风间等部分组成,全部修建在长方形地下土圹中。总长6.3米~7.3米、宽5.4米~6米、深3.6米。出土耐火砖、鼓风管、铁板、钱范、坩埚及150余千克铁渣块。这是一处非常少见的大型金属冶铸生产遗存。

    [查看详细]

    01.01

    福建博物院发掘南靖县封门坑明清窑址,揭露有相互叠压打破关系的窑炉遗迹4座、作坊遗迹1处、居住遗迹1处。封门坑窑址产品以青花、白瓷、青瓷为主,亦有部分米黄釉、酱釉产品。器形以碗、盘、盒、碟、杯、汤匙、罐、水注、勺、灯、茶盏、香插、炉等日用生活器为主。其中第三期窑炉的产品与印度尼西亚“泰兴号”沉船出水的部分瓷器相同。“泰兴号”沉船出水“道光二年”的纪年器物,其年代在道光初期。据此推测封门坑窑址第三、四期窑炉年代可能在清代中晚期。

    [查看详细]

    01.01

    1~7月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发掘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商代遗址,勘探面积为61万平方米。在杨家湾北坡布设探沟发现疑似盘龙城遗址外城垣遗迹。在小王家嘴清理21座商代墓葬,除M17、M24、M25、M26外,墓葬长度多在90厘米~120厘米、宽度为40厘米~60厘米,墓葬空间似难以容纳正常成人,各类随葬品多为人为打碎后放置于墓葬中,应为“碎器葬”葬俗所导致的现象。

    [查看详细]

    01.01

    1~8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米易县庙门前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3125平方米,发现房址7座、灰坑124个、灰沟7条、灶6座、窑址4座,以及红烧土面遗迹1个。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居多。目前测定的两个14C测年数据显示遗址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500~4300年。

    [查看详细]

    01.01

    1~9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继2014年发掘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四号陵园建筑遗址与附葬坑。建筑遗址东西长55米、南北宽40.5米、夯筑墙体宽4.8米,总面积达2230平方米。形制为三面夯土墙围就的“凹”字形。长方形附藏坑距地表深约0.6米,长15.9米、宽5.4米、深4.42米。坑内为三辆面向东的木质车辆,每辆车为两匹马。内部有排列整齐坑洞的建筑遗址是近年来秦汉陵墓建筑遗址的首次发现,坑洞可能为祭祀坑遗存,可能是与“中”字形墓葬祭祀有关的遗存,是战国秦贵族墓葬礼制建筑遗存的重要发现。车马坑是研究战国时期车马随葬制度的新材料。

    [查看详细]

    01.01

    1~11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南郑县龙岗寺遗址西北角和北部区域,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仅发掘至半坡文化层面。揭露了龙山时代初期和夏时期以黑皮陶为代表的遗存,以及西周中晚期以连裆和瘪裆陶鬲为代表的遗存。两批黑皮陶遗存与峡江及巴山东部地区新石器晚期至夏商时期的多类遗存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查看详细]

    01.01

    1~12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高陵杨官寨庙底沟文化墓地。发现92座土坑(偏洞室)墓,已清理14座,以偏洞室墓为主,有少量竖穴土坑,均为单人葬,随葬品较少,仅少数墓葬随葬有夹砂罐、彩陶壶、杯等。另发现25座明代“甲”字形墓葬,随葬品有瓷碗、铜钱、铅锌合金的饰品、墓志铭等。

    [查看详细]

    01.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杭州市余杭良渚古城内莫角山遗址、姜家山遗址、钟家港遗址南段,启动安溪路以东大规模勘探工作。在大莫角山东部发掘900平方米,新发现和确认3座土台房基遗迹,至此,在大莫角山上共发现了7个面积300~900平方米的土台式建筑基址,呈南北两排分布。在小莫角山遗址发现4座房址,其中1座年代较早,另外3座叠压于早期阶段房址上。姜家山遗址位于莫角山遗址的西部,发现14座良渚文化墓葬,大致呈三排分布。出土随葬品485件组,包括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以玉器为主。年代与反山墓地相当。其中姜家山M1棺椁俱备,随葬品65组175件,其中玉器165件,为良渚文化贵族大墓,介于反山M17和M15之间,大致相当于反山墓地的第三等级。在钟家港河道西岸发现一段良渚文化晚期的以木桩及竹片构成的护岸遗迹,这是城内的首次发现。在安溪路以东发现台地21处,应为良渚古城外围的一处重要聚落群。经过2006年以来的考古工作,证明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可分三重。最中心为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宫殿区,其外分别为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城墙和面积约800万平方米的外郭所环绕,堆筑高度也由内而外逐次降低。古城外围还分布着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及范围广阔的郊区,整个城市系统占地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查看详细]

    01.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丰镐遗址。在白家庄村一带勘探面积30万平方米,发现灰坑、水井、陶窑、墓葬等遗迹,明确了镐京遗址东南部壕沟北段的走向及延伸范围。在花园村东部区域发掘400平方米,清理灰坑75个、墓葬4座、房址1座。出土遗物有多件与铸铜相关的青铜工具。

    [查看详细]

    01.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7月以来第二期发掘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墓地现存面积4万余平方米,分布着超过2000座墓葬和数以百计的灰坑。第一期发掘曾清理了包括大中型墓葬在内的近600座墓葬和部分灰坑。第二期发掘,2014年清理了小型墓葬238座、灰坑45个;2015年发掘6000余平方米,清理墓葬361座、灰坑56个,出土器物1056件。

    [查看详细]

    0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继2012年4月以来发现汉长安城外3组7座桥梁遗址后再次发掘西安市北郊渭桥遗址。在厨城门一号桥北端高铁动车运用所基建区域清理出一艘断为两截、经拼合后长9.71米的汉代木船,为截至2015年我国发现最早的木板船。该船用大量木榫板、木钉并联船板的技术在国内同时期为首次发现,罗马时期地中海区域广泛使用这种造船技术,是长安—罗马“丝绸之路”间文化交流的新资料。

    [查看详细]

    01.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全面勘探唐靖陵、简陵、章陵三座陵园遗址,调查和勘探唐昭陵190座陪葬墓中90座,发掘唐永康陵、定陵陵园的部分建筑遗址,全面清理陵园石刻。勘探面积30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00平方米,出土文物50余件。完成了唐代帝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全部21座唐陵的陵园勘探工作。在永康陵清理的一对华表柱身上发现了清晰的篆刻文字,东侧为“唐太祖景皇”,西侧为“帝永康之陵”。在定陵南神道清理出2件完整的石人。

    [查看详细]

    01.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再次发掘富平桑园唐代窑址,截至2015年在桑园窑址发现窑炉总数达544座。不同组窑分别用于生产某一类特定产品。根据不同的产品种类及窑炉位置分布,该窑场可分为四个功能区:第1区为砖窑区,产品以绳纹条砖为主,其中包含少量的手印砖;第2区为瓦窑区,产品以瓦为主;第3区也为砖窑区,产品以砖为主,包含少量的方砖,另含有极少量的手印砖;第4区为特种窑区,产品为兽面砖、鸱尾等特种建材。

    [查看详细]
  • 2月

    02.01

    2月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10月以来发掘江川甘棠箐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5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近3米。发现一处用火遗存,其木柴向心堆积,木柴近中心部位炭化严重,火塘中心积炭。出土石制品共有25153件,其中石核658件、石片564件、初级砸击断块102件、石器192件、废品(含断块、断片和碎屑等)23637件。石制品以小型为主,多为硅质岩和石英岩。石器类型包括刮削器、凹缺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其中以刮削器占绝对主体。石制品特征与周口店第1地点、泥河湾以早期旧石器遗址为代表的华北小型石器早期文化传统有相似之处,与华南其他地区以大型砾石石器为主要工具组合的技术和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出土20多件骨、角制品和数十件木制品。种子化石初步鉴定有25科,31属,其中包含有松子、葡萄等人类可食用的果实化石。哺乳动物组合与元谋动物群极为相似,其地质时代可能为早更新世。此次发掘收获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2.01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自2014年9月以来发掘宁波市镇海区鱼山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遗址,发掘面积3800平方米,清理遗迹270余处,出土陶、瓷、铜、石、玉、骨、角、木质遗物(小件)400余件(组),分属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商周时期、唐宋时期四大阶段。其中河姆渡文化遗存是截至2015年已知距离海岸线最近的遗址之一。

    [查看详细]

    02.0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10月以来发掘昌邑市火道—廒里东周遗址群,揭露500余平方米,发现灰坑、灶、井、沟等遗迹,出土陶器中以煮盐用具盔形器的数量最多。这是鲁北沿海地区东周时期盐业遗存的首次发掘。

    [查看详细]

    02.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4年12月以来发掘洛阳市瀍河区东花坛西晋墓,揭露的三座西晋早期大墓(编号C3M1640、C3M1641、C3M1642)具有明显的家族墓地性质,均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南侧室、北侧室五部分组成。三座大墓的结构可能是高等级墓葬由东汉、曹魏时期多室墓向西晋时期单室墓过渡阶段的形制。

    [查看详细]
  • 3月

    03.01

    3月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第三期发掘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新发现宋元至明清时期房址36座、道路23条、灰坑11个、水沟32条、墙12段、门1座、壁龛1个、碾盘1个。出土器物标本300余件。发现的台基建筑的建筑规模、形制及夯土、石作等建筑技术与《营造法式》比较吻合。在东北部发现清理具防御色彩的成组大型院落建筑、高台建筑基址群等重要遗迹,同时在遗址北部大天池之东南方调查发现成组高规格建筑遗存及《钓鱼城志》记载的“银子田”“黑房子”。通过三期考古工作,范家堰遗址东北部衙署布局结构基本廓清。整个衙署主要由东部的前、中、后三进院落及西部水池亭榭等景观建筑构成,坐北朝南,依山构筑,建筑间路网发达,排水导流明暗相间,纵横交错,是截至2015年保存较为完整的宋元山城衙署遗址。发掘工作至2016年1月。

    [查看详细]

    03.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长治县镇里村金代石棺墓。墓葬平面呈“甲”字形,由墓室和墓道两部分组成。石棺为青石质,由棺盖、棺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棺身和基座为一体,长2.2米、宽0.88米~1.24米、高1.2米~1.4米。棺盖由四块拼合而成,整体像一柄倒置的如意。石棺外表面通体打磨光滑并雕刻有图案。前档正面浅浮雕门窗;两侧板线刻人物及云纹,画面内容相同;后档浅细线刻直棂窗、板门。底座束腰部分细线刻《二十四孝》人物故事。

    [查看详细]

    03.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编著《舞阳贾湖(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3.01

    3~5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秋季以来发掘定陶十里铺北遗址,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及商代遗存,以及岳石文化、晚商时期的城址。城址平面近圆形,直径180米~19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存2/3周的夯土墙,墙体顶部距地表0.3米~1.5米,宽7米~8米,底部宽11米~13米,残高2.3米~3.5米。墙体建筑、使用可分三大期。第I期墙体为岳石文化时期,主体部分曾遭严重破坏,第Ⅱ期可能始建于岳石文化时期,沿用至商代晚期,第Ⅲ期系商代晚期修补加固而成,东周时期可能仍在沿用。这是在东夷文化边缘地带发现的第一座夷商城址,是东夷西进、先商南下、晚商东渐路线上的重要城邑。

    [查看详细]

    03.01

    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继续发掘绛县周家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面积1000余平方米,发现一批龙山晚期至二里头初期遗存。

    [查看详细]

    03.01

    3~6月、8~9月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山大学发掘奉节县白帝城宋代城址。发掘2100平方米,清理小北门遗址西边的一段城墙,部分建筑基址和一个水池,以及大北门遗址。

    [查看详细]

    03.01

    3~7月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成都市通锦路唐及五代园林遗址。由砖砌沟渠、人工池塘、亭台基址和水井组成。砖砌沟渠位于整个发掘区西部,已揭露部分全长约有90米,形状蜿蜒曲折,最宽处有近6米,最窄处不足1米,深1.6米。人工池塘位于发掘区北部,为一座砖砌水池,平面近圆形,直径19米,深1.7米。西南段有一条砖砌挡水堤,有暗沟穿过水堤与水池相连,水堤及暗沟修葺考究。此园林建筑群毗邻成都著名的古代寺院——万佛寺。自清末光绪以来,万佛寺遗址陆续出土大量南朝至唐宋时期的石刻佛教造像。推测该园林建筑群的修建或与唐代净众寺的历史存在一定关联。

    [查看详细]

    03.01

    3~10月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新干县大洋洲牛头城址商代陶窑遗存,清理两座保存较完整的商代半倒焰陶窑。其中Y1由窑室、窑门、燃烧室(火膛)、火道、烟囱(排烟口、排烟道)组成。窑室椭圆形,东西径250厘米、南北径270厘米、存深30厘米~113厘米。窑底自北至南向下倾斜至排烟口,倾斜度为10°。此处陶窑是截至2015年中国发现最早的半倒焰窑炉。

    [查看详细]

    03.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9~12月以来第二次发掘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墓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两次发掘清理墓葬12座。可能是晋国一处宗族墓地。

    [查看详细]

    03.01

    3~12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为配合龙岗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发掘南郑县龙岗寺旧石器时代遗址,在第三级阶地地点发掘247平方米,发掘地层深度约10米,新石器遗址以下地层普遍出土旧石器制品。已出土各类旧石器40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工具以及断块和碎屑等,石器工具类型包含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等。另外还发现用火遗迹。此次发掘出土的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砍砸器等重型工具比较少见,这与20世纪80年代根据地表采集石制品得出的龙岗寺遗址以大型石制品为主、属南方砾石工业的认识有较大出入。近几年遗址地层测年结果表明,龙岗寺遗址是我国所见为数不多的年代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遗址之一,而且时代跨度大,从人类文化的黄土堆积地层一直延续到距今七八万年间。

    [查看详细]

    03.0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天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在石家河古城西城垣隔护城河相望的印信台遗址发现大型史前祭祀场所,属于石家河文化晚期,是石家河遗址鼎盛时期的遗存。

    [查看详细]

    03.01

    在谭家岭遗址东部发掘区发现屈家岭文化晚期土坑墓和石家河文化早期大型房址,以及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5座瓮棺葬(编号W3、W4、W7、W8、W9)和随葬的一大批玉器。玉器有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双鹰玉饰、玉牌饰、虎形玉冠饰、玉虎、玉鹰、玉钺等,以玉蝉、玉管、玉珠、玉虎的数量最多。瓮棺中还发现有将剩余的玉料与玉器同葬的现象。在谭家岭遗址北部与邓家湾遗址接合部发掘,发现在谭家岭遗址周围有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环壕和城垣遗存,是同时期我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将石家河城址的城建历史至少提前了500年。

    [查看详细]

    03.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发掘杭州余杭玉架山良渚文化遗址,确认遗址南部的“古河道”,宽10米~14米、深0.5米。在环壕Ⅰ西北部清理良渚文化墓葬8座,出土各类遗物约100件(组)。陶器组合为鼎、豆、罐,还有纺轮、盘、盆和双鼻壶等;石器主要为石钺;玉器主要有管珠和锥形器等。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在玉架山已发现了由六个相邻的环壕组成的良渚文化的完整聚落,共清理墓葬460座、房址11座、灰坑24个,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

    [查看详细]

    03.0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发掘成都市三星堆商代遗址。截至2013年,在三星堆遗址西北部的青关山台地上揭露一座长逾65米、宽近16米、建筑面积逾1000平方米的三星堆三期大型红烧土建筑基址(F1),以及在其北部的一座面积略小、年代偏早的长方形建筑遗存(F2)。2015年在大型红烧土建筑基址东南部又初步揭露出另一座长方形红烧土建筑基址(F3),长逾20米,宽度近10米,北墙与西墙内侧有类似于F1的锯齿状红烧土“檐柱”,室内夯土地面中也有掩埋象牙的现象,推测是与F1同时存在的另一座大型建筑。同时在这组建筑基址北部发现青关山城墙,确认城址东北部仓包包台地西缘的李家院子城墙和东北角的马屁股城墙拐角。青关山城墙残长140米、顶部残宽10米~15米、残高近3米,始筑于三星堆遗址第二期。青关山城墙与真武宫城墙(外廓城北城墙中段)位于一条直线上,为外廓城北城墙的组成部分——北城墙西段,与马屁股城墙拐角一起,基本揭示出始筑于三星堆第二期比较完整的三星堆外廓城。而李家院子城墙的确认,与“东城墙北段”“马屁股城墙拐角北城墙段”“仓包包城墙”揭示出在三星堆外廓城东北部合围的“仓包包小城”。仓包包小城始筑于三星堆遗址第三期。

    [查看详细]

    03.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自2014年9月启动了周原遗址新一轮考古工作。2015年对周原水系有关的池渠遗迹进行了重点勘探和发掘,完成重点勘探面积约67万平方米,抽样勘探面积108万平方米,共发现并确认淤土遗迹4处、人工沟渠14条。对其中一处淤土遗迹和4条人工沟渠遗迹进行了解剖发掘。发掘者初步认为周原遗址内存在着自然水系与人工水系、蓄水池与引水渠、干渠与支渠等不同层次的水系遗存,它们共同构成了周原遗址的水网系统。在2014年铜轮牙车马发掘点南边50米处的“居址—墓葬区”,又发掘揭露4座西周晚期墓葬,墓葬均被严重盗扰。其中M30发现了未经扰动、摆放整齐的随葬品。包括青铜器、陶器和漆器共计14件。其中青铜器有鼎4件、 728 772 2件。两件立耳鼎大小虽别,但形制、纹饰一致。2号鼎铭文为“姬生母作尊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2件附耳鼎与2件铜 728 772 均形制、大小、纹饰一致,应各自成套。1、2、4号铜鼎内均有幼猪前腿或后腿骨,3号鼎内为鱼骨;2件铜 728 772 内发现有谷物,颗粒状明显。该墓主可能是一位字为“生母”的姬姓女子。此次发掘收获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3.01

    荆州博物馆发掘荆州延庆寺战国至秦汉建筑遗存与西汉至宋代墓葬,首次在湖北省发现规模较大的战国至秦汉时期建筑群台基,为寻找南郡治所提供新的线索。

    [查看详细]

    03.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孟津县朱仓M722东汉顺帝宪陵陵园遗址。2009~2010年曾发掘4700平方米,2014年发掘近3500平方米,主要是揭露帝陵原始封土、东部建筑遗址、东西垣墙等。2015年在紧邻帝陵封土的东侧发掘2475平方米,发现1号台基(“石殿”)南半部、1号台基与2号台基(“寝殿”)两大建筑单元连接处通道、1号台基外围东侧垣墙基槽、2号台基南部廊道,以及陵园东垣墙外区域等。出土绳纹筒瓦、板瓦,卷云纹瓦当,空心砖、方砖、条形砖,铁钉、钩等建筑材料,铁戈、剑、镞、蒺藜、权等,以及玉衣片、铜钱五铢等。

    [查看详细]

    03.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扬州蜀岗宋宝祐城西城门外南宋瓮城墙、瓮城壕,以及城内西南隅道路。

    [查看详细]

    03.0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次发掘繁昌县繁昌窑遗址,发掘面积约475平方米,发现作坊基址1处,揭露房址1处、淘洗池1个、陶车基座2处、水井1口、排水沟1条、车辙1处、南宋早期墓葬1座,出土青白瓷碗、盏、盘、碟等各类可复原瓷器200余件。还发现了荡箍、碾轮、擂钵等制瓷工具。首次较完整地揭露了青白瓷成型作坊。陈腐池、陶车基座位于房址内,排列有序。房址外围发现有多个柱洞和大量散落的灰陶绳纹瓦,证明该作坊房址原来是有瓦顶的棚类建筑。车辙通向一座淘洗池,可能是独轮车往返运输制瓷原料留下的痕迹,系首次发现。

    [查看详细]

    03.28

    3月28~29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和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日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等多家学术机构的代表,以及在京有关学术机构的近200位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0多篇,交流内容涉及中国历代都邑性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以区域为中心的长时段考古学研究、有关专题研究,以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探索。

    [查看详细]
  • 4月

    04.01

    4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自2014年11月以来发掘户县兆伦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唐代墓葬。其中M55唐墓由斜坡墓道、2个天井、2个过洞、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砖砌而成,穹隆顶,平面近正方形,墓室底部铺砖,墓室东、西、南三壁在砖上绘有人物题材壁画。墓葬内发现有墓志,志盖上刻篆书,四行十二字,“大唐故洛州密县令冯君墓志”;志石上刻楷书,满行三十八字。据墓志可知,该墓葬年代应为唐高宗李治时期,而所葬之地为唐代的户县长乐乡。墓主冯孝约最初为太子千牛备身,即太子(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乾)的高级侍卫,于贞观十八年,出为光州司户,而这次被贬黜的原因很可能与太子李承乾于贞观十七年预谋发动的宫廷政变有关。

    [查看详细]

    04.01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自2014年9月以来发掘海淀玲珑巷宦官墓葬区。墓葬分布于明代寺庙摩诃庵的东西两侧。在西部墓区清理明清墓154座、明代建筑基址10处及道路遗迹1处,出土随葬品约400件(套)。在东部墓区清理明清墓150座、明代建筑基址3处,出土随葬品约300件(套)。在墓葬区中部设有一座专门摆放祭祀器具的大型祭台。其中,M5为明武宗时期“八虎”之一的马永成之墓,M7为明神宗朝御用太监王干。玲珑巷墓葬区是北京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宦官墓葬区。

    [查看详细]

    04.01

    4~5月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开展蓟县旧石器考古调查。发现14处旧石器地点(遗址),分布于蓟县下营、罗庄子、孙各庄、穿芳峪和渔阳5个镇乡,大多位于第Ⅳ、第Ⅲ级阶地。采集石制品千余件,年代已经进入到旧石器时代中期甚至早期,即地质年代的晚更新世早期或更早,不晚于距今10万年。

    [查看详细]

    04.01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10~11月以来继续进行舞阳贾湖M58、M87两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实验室考古发掘。在M58墓主人头下枕一象牙质板状物,其身体正面和背面发现数百枚穿孔绿松石片状饰件,呈包裹式分布在墓主人身体周围。此属首次发现,为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服饰文化及生产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在M87墓主胸部放置陶鼎和陶罐,身体右侧发现龟甲、骨笛、叉形器集中分布的现象,为研究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功能提供很重要的线索。墓主人左右上肢骨发生对调并插入腹腔,下肢中间发现多支骨标插入骨缝。

    [查看详细]

    04.01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晋宁石寨山古墓群金砂山墓地。发掘500平方米,清理墓葬31座,大多数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直接挖凿在基岩上。长一般在3米,宽0.5米~1米,深2米~3米。仅一座墓保留有木棺,仅一两座墓葬保留有人骨。在部分规模较大的墓坑前面,发现有一斜坡状的类似墓道的遗迹,深的一端与墓坑相连但并不与墓坑相通,在坑内发现有较多的灰烬,似为墓前祭祀坑。墓中随葬品很少,主要有带(双)翼铜戈、铜镦、铜斧、铜刻刀、有领玉镯(环)、玉玦、木镯,有的在镯面还嵌有细小的珠子。这类遗存可能是石寨山文化早期或早于石寨山文化的遗存。

    [查看详细]

    04.01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南省文物局、海南省博物馆开展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发掘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调查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没有发现船体,以石质建筑构件为主要堆积,另发现有少量青花和白釉瓷器碎片。石质建筑构件包括石像、石柱、石板、石条等,此次发掘打捞30余件。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表面散落有大量的白釉、青花瓷器残片和石质建筑构件。

    [查看详细]

    04.01

    4~6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临淄齐故城大城东墙遗存。明确城墙主体可分为四期,第一期城墙不会晚于西周晚期,第二期城墙应为春秋时期,第三、四期城墙应为战国时期的扩展。

    [查看详细]

    04.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发掘汉长安城长乐宫内东西向干道遗址。

    [查看详细]

    04.01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澜沧仙人坟元代墓地。墓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清理3座墓葬。出土随葬品有12件陶罐与斧、锸、砍刀、小刀及棍等7件铁器。其中泥质灰色硬陶罐为元代之物,方格纹夹砂红陶罐则是当地傣族自古以来的典型器物。这是中缅边境地区的首次考古发现元代遗存。

    [查看详细]

    04.01

    4~7月 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徐州卧牛山四号墓。墓主很有可能为西卧牛山墓主的早薨王后。

    [查看详细]

    04.01

    4~8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继2014年再次发掘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寨峁梁新石器时代遗址,历时两年发掘揭示出一座保存较好、遗存丰富的龙山时代小型石城聚落。

    [查看详细]

    04.01

    4~9月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继续发掘张掖市西城驿遗址。发现沟14条、灰坑14个、房址16座、独立墙体1段、墓葬1座,烧面2处。出土器物主要包括陶器、骨器、石器、铜器和玉器等。陶器有双耳罐、小罐、器盖、球、纺轮、陶珠、管状饰等。骨器有针、锥、珠、管状饰等。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刀、铲、镞、珠、管、片状饰等,有部分细石器。铜器发现相对较少,有锥、刀、铜片等。玉器主要有斧、刀、权杖头等,另有少量玉料发现。还出土有炭化小麦及一些与冶炼相关的遗物。分为西城驿文化时期、四坝文化时期、四坝文化后等三个时期。

    [查看详细]

    04.01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杭州市南宋临安城址东城墙遗迹和南宋引西湖水入城的地下设施遗存。

    [查看详细]

    04.01

    4~10月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发掘面积1450余平方米,清理积石冢1座、墓葬54座、祭祀坑7座、祭坛1座。玉器有“玉猪龙”、鸟、斧、钺、镯、环、方璧、双联璧、三联璧、三耳璧、珠、玉芯、玉料、饰件、绿松石耳坠等。还出土一件可能带玉端饰的石钺以及数件石人头像和一件近真人大小比例的陶塑人像左手臂和躯干部残块。M4出土人骨的14C测年数据为4510±30,经核正为距今5305~5045年。

    [查看详细]

    04.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次发掘辽阳冮官屯辽代窑址。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清理灰坑141个、沟5条、房址5座、作坊2座、高台建筑基址1座。整理修复瓷器等标本数千件。产品有碗、盘、盆、罐、盏、坛、匜、炉等生活用具及一些生产工具。除高温的白瓷外,还有低温铅釉器物,在白瓷、黑瓷中都有一部分精品。可见该窑场的产品不全是粗瓷,不仅烧民用瓷,也烧官用精品瓷。

    [查看详细]

    04.01

    4~11月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2012年8月、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三次发掘长子县西南呈西周墓地。三次发掘共揭露面积1万平方米,清理墓葬117座,包括5座带斜坡墓道的大型墓葬,15座中型墓葬,95座小型墓葬及2座马坑。其中2组5座大型墓葬,均为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土坑竖穴墓。最大的M15,墓道南北长约24.5米,宽3.82米~4.2米,墓室南北长6.2米、东西宽4.6米,墓室底部距现地表10.8米。有两座大型墓葬墓道中随葬车辆,M18随葬4辆,M15随葬14辆,是西周墓葬墓道葬车数量较多的一座。这是一个大型的西周高规格姬姓贵族聚集埋葬区。M15墓主人的级别可能是接近晋侯和井叔等的西周时期高等级贵族。

    [查看详细]

    04.0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对秦公大墓周边进行小范围试掘。在龙槐村部分勘探面积近18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182处,墓葬116座,十墓九空。在大堡子山遗址部分发掘探方16个,墓葬4座,揭露面积近500平方米。发现有厚达40厘米~70厘米的踩踏面以及柱洞、殉葬马坑、建筑基址等遗迹。

    [查看详细]

    04.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2008年至2012年、2014年之后,第三次发掘辽阳苗圃墓地,清理墓葬141座。主要为汉魏时期墓葬,分为土坑竖穴墓、石椁墓、石室墓和砖室墓4类,部分石室墓墓室内还残留有彩绘壁画图案及刻划图案,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金银器和钱币等约1500件。

    [查看详细]

    04.01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广州市中山四路五代南汉建筑基址。清理南北向磉墩4排、东西向磉墩9个,其中最北部磉墩仍向北侧延伸。磉墩南北间距2.4米、东西间距3.2米,磉墩之间残留南北向的方形枕木,磉墩边长1.45米~1.65米,个别磉墩上部残留有木质柱础。可能属于南汉时期广州城东一处大型官府或寺庙建筑。

    [查看详细]

    04.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靖边县统万城遗址无定河南岸的西梁和西城西北方外郭城内查干圪台的两处大型夯土台遗址。其分别位于统万城遗址东南郊与西北,可能为两组礼制性建筑。

    [查看详细]

    04.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北镇洪家街辽代墓地。清理墓葬两座(M1、M2),均为砖室墓,由墓道、天井、墓门、甬道及墓室构成。出土随葬品有铜器、铁器、金银器、漆木器、玻璃器、琥珀、水晶及墓志等。据出土墓志,墓主人为耶律弘礼,为辽景宗曾孙,后过继给耶律隆运(即韩德让)并附其葬,下葬时间为寿昌二年(1096)。洪家街墓地应为辽代中晚期医巫闾山辽代帝陵的陪葬墓地之一。

    [查看详细]

    04.0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发掘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的锅炉房遗址地点、地下回水池遗址地点和动物焚烧炉遗址地点。

    [查看详细]

    04.01

    4~12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实施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支撑计划“东方人类探源工程——泥河湾人类起源、地质及环境背景研究”项目,开展阳原县泥河湾盆地旧石器专题调查。调查区域为泥河湾盆地东缘的大田洼台地及周围地区,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3处,时代自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之末。早更新世的有:马圈沟4号地点、马圈沟5号地点、东谷坨北地点、奶奶庙沟遗址、板凳沟遗址等,时代最早可达150余万年。中更新世的以山兑遗址群为代表,位于大田洼台地南侧、山兑村南约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由近20处分布密集的地点组成,包括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分布于泥河湾层顶部及覆盖于其上的黄土中;下文化层包含十余处地点,距泥河湾层顶部约5米,根据该区域已有的泥河湾层的绝对年代数据,该文化层的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距今40万年左右。晚更新世的遗址多分布于油房遗址周围,以周家山岩厦遗址为最为典型,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晚段。

    [查看详细]

    04.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兴县碧村龙山时代遗址。清理了龙山时期石砌房址2座及其东侧的护坡墙1段,在遗址东部、小玉梁以东1000米的城墙圪垛地点清理了宽约3米的一组石砌墙体。

    [查看详细]

    04.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进一步细化和探讨清涧辛庄商代城址内部的功能区划和聚落演变,在前老爷盖山峁发掘了多组商代小型房屋建筑、灰坑、龙山窑洞等遗迹。出土物中有铸铜陶范、模、芯等,器类有容器、车马器、铜铃以及其他不明器形的范、芯等,为首次发现。这证明陕北以往发现的大量晚商青铜器部分为本地制作,丰富了李家崖文化的内涵。

    [查看详细]

    04.05

    5~8日,由文化遗产与中国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ICCHA)、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伦敦大学考古学院联合主办的“早期文明的对话:世界主要文明起源中心的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凯尔西考古博物馆、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的代表及中国各高校、各省市考古机构的近30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两河流域、古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玛雅5个早期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考古学界对于早期文明的探索与认识(1985—2015)”“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形态”“文字起源及其作用”“景观、农业、手工业生产与贸易”“全球视野下的早期文明比较研究”等专题进行交流讨论。

    [查看详细]
  • 5月

    05.01

    5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05年以来,第11个年度发掘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累计发掘面积500多平方米。遗址地层厚达9米,自上而下共分11层。往年发掘以第11层和第5层收获最大。第11层已发现两颗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石器和动物化石3万多件,时代距今10万年左右。许昌人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的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第5层出土大量的细石器、小鸟雕像和早期陶器、石磨盘、鸵鸟蛋壳、钻孔的鸵鸟蛋壳饰物、赭石染料等,时代距今1.35万年。2015年在第11层首次发现2块古人类肢骨化石。一件为左侧股骨远端后面残片,另一件为左侧股骨近端残段,股骨头的骨松质已部分缺失,上面有齿痕。均属未成年个体,可能属同一个体。还出土一件顶骨化石断块,性状和2014年发现的“许昌人2号头骨”接近。在第11层还出土了10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和加工精美的石器。石器中钻器制作精致,左右对称,可代表该遗址石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早期陶器共出土72件,类型以腹片为主,口沿较少,可辨器形仅有钵一类。纹饰以素面为主,偶见绳纹、刻划纹等,一般在腹部。烧造温度普遍偏低,制作方法为泥条盘筑、泥片贴筑,部分标本的内外壁残留有碳化物痕迹,一些陶片还有烟炱痕迹,应是烧造或使用时留下的。另外,通过对许昌人遗址第5层出土的石磨盘(残块)和陶片进行的淀粉粒分析,发现了40多粒小麦族、山药、粟属等的淀粉粒。

    [查看详细]

    05.0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门市博物馆发掘荆门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建立5个永久控制点,对整个遗址进行勘探,发现石家河文化早期的小壕沟,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大壕沟,发掘清理房址1座,瓮棺葬2座,灰坑9个,出土大量石器和陶器。发掘工作至2016年1月。

    [查看详细]

    05.0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在2万余平方米面积内分布有战国晚期西戎墓葬68座。此次发掘涉及B、C两个区域的两处地点,揭露面积2500平方米,清理M28、M49~M53、M68墓葬7座。M50墓葬内出土的两件射箭俑形银箔饰,人物装束造型与斯基泰人极为相似,显示马家塬墓地的人们与欧亚草原地区的往来交流十分密切。发掘至2016年1月。

    [查看详细]

    05.01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南京西林寺墓园一座南宋仿木结构雕砖壁画墓。由墓室土圹、墓道、墓门、封门墙、墓室构成,券顶。通长13.5米,土圹墓室长6.2米,宽4.44米。棺床上原放置两棺,出土文物多发现于棺床上,有玉带饰、水晶璧、玛瑙珠、金环、穿心盒、剔犀漆盒、瓷罐、瓷粉盒、铜镜、两方志石等。一枚圆铜镜原悬挂于墓顶掉落在棺床上,直径47厘米,镜背铸“绍兴岁次乙亥壬午月甲寅日雁门郡开国侯御前中军统制高翊卫宅建亡妻恭人朱氏墓铭”。该墓形制较为独特,与同时期的宋墓截然不同,却与北方宋金时期的壁画墓类似。墓主应是南迁北人。

    [查看详细]

    05.01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发掘渝中区朝天门宋至明清时期城墙遗迹。城墙呈西南东北走向,依山傍水而建,夯土甃石结构,2015年揭露长度约210米。时代以宋、明、清三个时期为主,现存形制有单独明代城墙、宋明城墙叠压、宋明清城墙叠压、明清城墙叠压几种。城墙内侧及顶部发现蜀汉、宋、元、明清及民国至近代以来的石墙、房址、阶梯道路、排水沟、水池及防空洞等建筑遗存叠压分布。朝天门宋代城墙为重庆主城首次发现,将重庆筑城史向前推进了130余年。

    [查看详细]

    05.01

    5~6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抢救性发掘靖边县杨桥畔渠树壕一座东汉壁画墓。壁画星图中表示了三垣、中外星官以及黄道和日月位置,整个天文图星图中描绘了一半“黄道规(圈)”,这只有在东汉“黄道铜仪”被建造并且普及黄道知识以后才有可能,该墓的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查看详细]

    05.01

    5~8月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郑州市龙翔花园项目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仰韶文化大河村第三、四期遗存和中原龙山文化煤山类型遗存,包含有陶鬶、长颈壶等山东地区大汶口晚期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以及陶杯、喇叭形擂钵等江汉平原地区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陶器。此次发现似可组成一套“列觚”的大小陶觚、陶瓶。

    [查看详细]

    05.01

    5~9月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丰城市寨上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堆积分为早、中、晚三期,文化面貌与樟树筑卫城遗址和新余拾年山遗址文化因素类似。其夯筑围墙可能是江西地区截至2015年发现最早的墙体建筑。近年在遗址附近的抚河流域发现数十处与之类似的环壕且有围墙的史前聚落。

    [查看详细]

    05.01

    5~10月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勘探阿城金上京皇城城墙及四至范围,发掘第四殿址西侧的院落式(庭院)建筑址,揭露面积3100余平方米。中心建筑址台基(编号TJ1)为夯筑,呈“十”字形,大致南北向,台基东西最长约41米、南北最长约33米。四周有围墙、亭台类建筑等附属设施。出土有龙纹瓦当等构件,可能是金代上京城内一处重要的礼制性质的遗存,也是金代上京城首次揭示的一处完整的带院落的建筑址。

    [查看详细]

    05.01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发掘故宫慈宁宫花园东院遗址,清理一座保存较好的明代早期建筑基址,为研究元代大内(皇宫)与明清紫禁城中轴线是否发生变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发掘故宫大高玄殿清代东西值房遗址。

    [查看详细]

    05.01

    5~11月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2013年、2014年再次发掘桦甸市苏密城址,城址由内外双重城垣组成,平面呈“回”字形。城垣土筑,基本保存完好。通过三年的发掘确认内、外城址不仅年代不一,而且内城城壕对外城的渤海寺庙址有直接的打破关系。发掘者推测苏密城外城为渤海始建,内城则可能是辽灭渤海后在东北旧地建制东丹国时期构建。

    [查看详细]

    05.01

    5~12月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发掘隆安县娅怀洞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面积近15平方米、下挖深度达7米。发现了用火遗迹,出土石制品10000多件。磨制石器很少,只发现于地层堆积的上部,器类有石锛、石铲和穿孔石器,其中穿孔石器数量最多。还出土若干夹砂绳纹陶片、较多的蚌器和少量的骨器。娅怀洞遗址堆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可能包含了新、旧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查看详细]

    05.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再次发掘神木石峁遗址,发掘樊家庄子“祭坛”遗址,清理东门址局部,并复查“皇城台”。

    [查看详细]

    05.0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发掘漳县墩坪东周墓地,清理东周时期墓葬43座。多数有木质葬具,有单棺、双棺和一棺一椁三种类型。皆有殉牲,采用马、牛、羊的头骨和蹄骨,以羊骨最为普遍,数量1~193头不等。墓葬填土中随葬品以铜质车饰件为主,其次为马饰件,还有少量兵器如铜矛、铁矛等。一些中等级墓葬填土中随葬解体的车构件,如车辕、车舆、车轮等,高等级墓葬填土中随葬完整马车,皆为髤漆彩车。墓室内随葬品多置于墓主人周身,以项饰、服饰、兵器和工具为主。发掘者推测该墓地人群主体为西戎族群的一支——獂戎。

    [查看详细]
  • 6月

    06.01

    6~7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银川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系执行2014~2018年度的第6次发掘计划。在第2地点继2014年向下发掘,出土大于2厘米的石制品3415件,哺乳动物化石953件,鸵鸟蛋皮碎片995件(其中有少量装饰品成品及半成品),采集炭屑样339份。另外发现疑似火塘30个,分别位于第①、②、③、⑤文化层,主要集中于第③文化层,与此前发掘火塘大量集中于第②文化层的情况不同。

    [查看详细]

    06.0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抢救性发掘丹棱县大雅杨氏宋代家族墓地,清理三座墓葬。一座为三室墓,另两座为双室墓。发现“大雅杨氏墓砖”铭文和铜印盒盖、印章。时代为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杨氏家族是唐末入蜀的关中士族。大雅即大雅堂,为杨氏家族杨素约于元符元年至三年所建,用以收藏黄庭坚手书的杜甫两川夔峡诗碑。这三座墓葬与丹陵县唐末入蜀的世家大族有关。

    [查看详细]

    06.01

    6~8月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哈密地区文物局发掘巴里坤县石人子沟和红山口遗址群。石人子沟遗址发掘中小型墓葬6座,年代属战国至西汉时期。红山口遗址发掘小型墓葬8座,地表墓口外设东西向椭圆形石圈(长径1.5米~3米),石圈东侧设有侧龛,放置陶器。这批墓葬分布密集、成排成列,据地表迹象分析未经发掘的墓葬数量超过百座,应属于红山口遗址青铜时代晚期聚落成员集中埋葬的公墓区域。

    [查看详细]

    06.01

    6~9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掘正定古城南城墙瓮城城台、月城城台遗存,明确瓮城城墙为元代、瓮城城台为元末明初、Ⅰ期月城城台为明中期、Ⅱ期月城城台为明末或清初。

    [查看详细]

    06.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高陵姬家村5座明墓,其中3座可知墓主均姓王,可能为明代中晚期王氏家族墓地。M3墓室正面题额由东向西分别刻有“明处士□”“王公配史氏”“□氏合葬墓”。M4为“明诰封奉政大夫工部管缮善司郎中伊菴王公暨配赠宜人李氏田氏合葬墓”。M5墓主为明末通奉大夫山西左布政使王翼明及其三位夫人。

    [查看详细]

    06.01

    6~10月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2014年再次发掘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金代末期“东夏国”的“南京”治所。这是我国首次对“东夏国”这一仅存19年的地方政权进行的主动考古发掘。

    [查看详细]

    06.01

    6~11月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年12月~2015年2月两次抢救性发掘习水黄金湾遗址,已揭露面积1500余平方米,发现的文化遗存分属先秦、两汉、魏晋等不同时期,以两汉时期遗存为主。先秦时期遗存有房址、陶窑、灰坑、陶器等,是黔北地区和贵州赤水河流域阶地遗址中的首次明确发现,文化面貌与峡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遗存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而陶窑是贵州省年代最早的发现。

    [查看详细]

    06.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吉林市龙潭山城内中部的大型台地。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城门址1座、夯土台基建筑3座、房址11座。初步认为龙潭山城的始建年代为高句丽晚期。

    [查看详细]

    06.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图们市渤海国时期微波站关遗址,确认为渤海早期修建,且未被后世沿用,形制及出土遗物均与2013~2014年发掘的图们水南关相近,二者同为始建于渤海的延边边墙的重要附属设施。

    [查看详细]

    06.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2013~2014年第三次发掘白城市城四家子辽金城址,确认城内十余处大型建筑址群、一批手工业遗存,以及城外的同时期的一处遗址、一处墓葬区、一处砖瓦窑,清理陶窑址两座,房址四座。出土遗物中有辽代刻划水草、鱼纹的大盆,刻划双塔纹大盆;金代写有“风花雪月”四字的白瓷盘,还有围棋子、象棋子、琉璃簪等文化生活用品。城四家子城址应该是辽金时期东北西部极为重要的城址。

    [查看详细]

    06.01

    6~12月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大邑县高山古城新石器时代遗址。高山古城平面形状大致呈梯形,东西平均长500米,南北平均长640米,面积约31万平方米。宝墩时期的聚落主要分布于城内,东、西墙外古河道西侧的台地边缘发现商周时期的遗存,此类遗存不见于古城内,特点是聚落规模较小,时代为十二桥文化早期阶段,遗迹现象相对单一。这是截至2015年成都平原西南山前地带唯一商周时期遗存的线索。在城址周边280万平方米范围内遍布发现汉代遗存,在城内也有少量分布。2015年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现一处保存较好的宝墩文化墓地,已清理墓葬62座、人祭坑和奠基坑各一座。此次还发现了宝墩文化早晚期遗存的层位关系。

    [查看详细]

    06.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伊川县徐阳东周墓地,清理墓葬2座,陪葬车马坑1座。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向。文化面貌及特征,与春秋时期“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的历史事件相吻合,推测该墓地应为陆浑戎国君及其贵族墓地。

    [查看详细]

    06.01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多伦县铁公泡子村两座辽代贵族墓葬。其中一号墓属辽代中晚期的大型贵族墓葬,被多次盗扰,但仍出土了为数众多的文物精品。二号墓为贵妃墓。由墓道、前庭、仿木结构墓门、过洞、甬道、主墓室组成。室平面呈圆形,直径4.1米,青砖砌制,穹隆顶。墓葬全长40余米,最深处11米。虽然在发掘前不久被盗,但是仍出土了金、银、铜、铁、玉、玻璃、琥珀等大量文物。出土墓志一盒,志盖阴刻篆书“故贵妃萧氏玄堂志铭”几个字,志石阴刻楷书,首行撰“大契丹故贵妃兰陵萧氏玄堂志铭并序”其上还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身世等情况。该贵妃为圣宗妃,统和四年下嫁圣宗,初为圣宗皇后,后由于宫廷斗争被贬为贵妃,贵妃育有两女一男,出自辽代后族最为显赫的阿古只一系。这是首次发掘的辽代贵妃墓,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6.01

    6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塔城市阿布都拉水库墓地,清理墓葬10座,房址5座。墓葬可分为竖穴石棺墓、竖穴偏室墓、竖穴土坑墓、石板墓、无墓室墓五种。出土有陶罐、料珠、骨扣、桦树皮箭箙残片、铁箭镞、弓弭、弓弣等遗物。墓葬分属早期铁器时代至历史时期不同时段。房址保存相对完整,推测可能为游牧人的居住遗址,为半穴居房屋向帐篷式建筑过渡的一种建筑形式,类似于鄂伦春族“仙人柱”。

    [查看详细]

    06.01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自2014年10月以来发掘大兴区三合庄汉至元代遗址,发掘面积6283平方米,清理古代墓葬205座,其中东汉9座、北朝4座、唐代78座、辽金60座、元代45座、明代3座、清代6座、东汉烧窑2座及大量炭化植物遗存。

    [查看详细]

    06.0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达州市文物管理所、宣汉县文物管理所编著《宣汉罗家坝》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6.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凤翔县博物馆编著《凤翔孙家南头:周秦墓葬与西汉仓储建筑遗址发掘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 7月

    07.01

    7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10月以来抢救性发掘芜湖市凤凰嘴遗址,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春秋中晚期—战国早期、宋代等文化遗存。

    [查看详细]

    07.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2年10月以来发掘莲花县桐鼓堆东周木椁墓。墓葬西部封土堆残高4米。墓穴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墓道位于墓室东端靠南侧,东西长19米、上宽6米、下底宽4米。墓室开口东西长16.5米、南北宽16米、深8.3米。木椁东西长10.1米、南北宽5.4米、高3.4米,用料70根。出土物主要有漆器与木器,少量陶器残片。墓主人身份可能为战国时期楚国封君或高级贵族。这是江西地区截至2015年发现最早、规格最高的木椁墓葬。

    [查看详细]

    07.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9月以来第九次发掘侯马市虒祁遗址。发掘面积达13200平方米,清理东周祭祀坑822座,西汉墓6座,东汉墓2座,北魏墓4座,金元明墓25座。这是继曲沃秦村首次发现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李诜墓后在晋南地区又一次发现的北魏墓葬。

    [查看详细]

    07.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4年7月以来发掘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出土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制作精良,规格较高,体量巨大,与朱仓东汉陵园遗址出土遗物基本可以对应,应是营建东汉帝陵所需建材的重要产地。

    [查看详细]

    07.01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延庆胡家营:延怀盆地东周聚落遗址发掘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7.01

    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长治市文物旅游局编著《浊漳河上游早期文化考古调查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7.01

    7~8月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杭州市萧山区水漾坞一座春秋大型石室土墩墓。石室内平面呈“凸”字形。墓道口及其外侧用大量石块封堵形成封门,封门呈长条状,长约4米,宽约1米,中部高两侧低。该石室土墩墓的形制与做法十分罕见。

    [查看详细]

    07.01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泰安市东平湖水下考古调查。东平湖内因宋咸平三年(1000)黄河决口于郓州王陵埽而淹没须昌故城和清水石桥区。调查以物探扫测为主,综合运用了多波束、旁侧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多种设备和手段,扫测区域南北长3712米,北部东西宽999米,南部东西宽度2791米,总扫测面积7034240平方米。在湖心区域水下发现并采集了非原生的唐宋时期建筑砖块和瓷器残片。

    [查看详细]

    07.01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开展防城港庙万口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在防城区江山乡白龙村怪石滩(江山半岛西南端)附近海域的4个区域进行物探扫测,总扫测面积约2329155平方米。在怪石滩海域搜索发现了唐代至清代的陶瓷器。

    [查看详细]

    07.01

    7~9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西藏阿里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琼隆遗址调查。将整个遗址分为五区,发现洞室742座、院落105座、房址45座、护墙29道、墙体25道、碉楼1座、玛尼墙13道、塔20座、其他遗迹2座,采集陶、铁、铜、石、骨角、木、玻璃、毛织物、擦擦、经书残页、唐卡残片、塑像残块等遗物以及木、炭、谷物样品等近400余件(组)。该遗址截至2015年可以确认的年代上限为公元11世纪,而参考洞窟之间的打破关系,遗址区内可能存在早于11世纪的遗存。此次还调查了曲龙村另外3处遗址。其中曲米色布岩画确认37组画面,主体部分的时代应为象雄时期;琼隆卡尔恩遗址有洞室、建筑、佛寺、佛塔等遗迹,时代不晚于11世纪;觉姆拉康石窟有25座洞窟和4座佛塔,其中1座带壁画和塑像的礼佛窟,24座禅修窟或生活窟,功能布局完整,时代为11世纪前后,部分被打破的早期生活洞窟的时代可能早至吐蕃至象雄时期。

    [查看详细]

    07.01

    7~10月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继2014年再次发掘大安市尹家窝堡辽金遗址,确认遗址北部主要为土盐制作环节“淋灰取卤”的场所,遗址南侧区域应为当时人们的聚居区。

    [查看详细]

    07.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继2014年再次发掘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确认一座由建筑台基和月台南北两部分组成的大型夯土台基(编号为JZ2),平面呈“凸”字形。宝马城位于长白山主峰以北约50千米处,城内建筑中轴线南向正对天池瀑布豁口。以往将宝马城视为渤海朝贡道上的重要驿站或中京显德府下辖的兴州。但其地望与《金史》《大金集礼》中金王朝在长白山以北建庙祭祀的记载较为符合。发掘发现的建筑基址规模大,结构严整,构筑规范,其中庭院以大块河卵石墁铺的做法极为壮观,为金代建筑中所罕见。

    [查看详细]

    07.01

    7~11月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0年以来发掘化德县裕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面积1475平方米,发现有房址9座,灰沟1条。房屋为圆形半地穴式,房址中部有一凸起的地面圆形灶,依坡势分布,大小不一,直径280厘米~400厘米。出土器物1500余件,大部分为石器,较少量的陶器、骨器,还出土了大量的残碎兽骨。遗存的文化特征可能属内蒙古中南部截至2015年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查看详细]

    07.0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饶河小南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文化遗存可初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遗存以第3层及开口该层下的墓葬为代表,其中3座墓葬的14C测年分别是8020±30、8150±30和7880±30年,经树轮校正后为距今9135~8595年。早期遗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小南山遗址早期遗存在文化面貌上与黑龙江下游发现的马林斯克文化接近。早期遗存中发现的玉器比以往认识的兴隆洼文化中的玉器年代略早。晚期遗存与黑龙江下游的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有接近之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末期。

    [查看详细]

    07.0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3年以来第三次发掘齐齐哈尔市洪河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遗址,清理灰坑28个、房址7座。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有可复原的罐、钵、碗、杯等陶器十余件,为进一步探究昂昂溪文化提供重要资料。

    [查看详细]

    07.01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发掘民和县喇家遗址,发现有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汉晋遗存。

    [查看详细]

    07.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继2011~2014年再次发掘大安市后套木嘎新石器时代至辽金时期遗址。往年的发掘将遗址分为七期,2015年主要发现第三期、第四期及第七期遗存。其中第四期遗存与近年发掘的白城双塔第二期遗存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存也有类似之处。结合14C测年测定数据,推定此期遗存年代在距今5500~5000年后。第七期遗存属辽金时期。

    [查看详细]

    07.01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杭州市余杭区学军中学汉至明代墓葬群。清理汉墓21座、六朝墓145座、唐墓25座、宋墓5座、明清墓8座。其中六朝墓M90系“隆安二年晋故巴东郡汉丰县令施氏”墓,唐墓M40出土“刘府君”墓志。

    [查看详细]

    07.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吉林市东团山遗址。遗址由山城和平地城(南城子城址)两部分构成。山城位于遗址西北部的椭圆形山丘上,可见三道城墙,城墙为土石混筑,间距20米至30米不等。外城墙残长493米,中墙残长443米,内墙残长78米。平地城位于山城东侧台地上,紧邻山城。平地城平面近椭圆形,周长1050米。对平地城内高台处的发掘,确认了城内存在2处汉魏时期的夯土建筑;对城墙的解剖,确定城墙为夯土迭筑,存在2个墙芯,推测城墙可分为早晚两期,晚期城墙的建筑年代不早于辽代早期。

    [查看详细]

    07.01

    7~12月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发掘石首走马岭新石器时代城址,并测绘1∶500(局部1∶200)平面图。此次确认走马岭城址平面形状近不规则圆形,由内、外双城组成,内城外有一周完整的城壕,外城外只在局部发现明显的城壕迹象。内城近10万平方米,加上外城总面积达36万余平方米。其始建年代应该为屈家岭早期文化,历经屈家岭晚期文化、石家河文化,废弃年代大致为夏代早期。此遗址是截至2015年发现的最早的具有内外城结构的史前城址之一。

    [查看详细]

    07.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7月以来发掘绛县雎村西周墓地。墓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勘探出遗迹现象420余处,其中灰坑20余个、车马坑3个、墓葬380座。发掘面积1800余平方米,清理墓葬86座、盗洞29处、灰坑12个、沟3条。其中大中型墓葬6座、马坑2个。出土陶器23件、海贝52枚、蚌泡12枚。文化面貌与相距仅15千米的绛县横水墓地接近。

    [查看详细]

    07.0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发掘长沙铜官窑遗址,在石渚湖垸以北揭露了一处制瓷作坊,有处理原料的坑体,建筑遗存柱洞、火烧面、排水沟等历史遗存,出土了大量碗、壶、罐、瓷塑等,彩绘、诗文、贴花等典型长沙铜官窑装饰技法一应俱全,还出土一件刻划有“张元(誉)”的窑具和不少刻划或印有“张”字的产品,证明此处作坊是以张姓为主的制瓷作坊区。

    [查看详细]

    07.18

    7月18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局和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郑州商城遗址发现60周年研讨会”在郑州召开。全国150余名考古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在郑州商城遗址举行了韩维周、安金槐、邹衡三位为郑州商城考古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铜像的揭幕仪式。会上,与会学者分别以《郑州商城的发现与研究》《郑州近年来夏商周考古新发现》《深入开展夏商周文化探讨的几点设想》为题,进行了重点发言,还对“一环一带八点五区”的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查看详细]
  • 8月

    08.01

    8月 上海市博物馆考古研究部联合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4年9月以来再次发掘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遗址,发掘面积6200平方米,发现崧泽文化墓地和良渚文化土台。

    [查看详细]

    08.01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继2014年12月两次发掘库车县苏巴什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遗址。该遗址主要由佛塔、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组成,是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重要的佛教建筑群,也是西域地区截至2015年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3~10世纪)、规模最大的佛教建筑群遗址,集中展现了丝绸之路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地位。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清理僧房和小型佛殿遗址12座,并对苏巴什佛寺遗址西寺遗址北部的洞窟壁画进行了测绘。出土各类铜器、陶器、玉石器、佛像残块等数十件,有钱币、钵、灯盏等。还采集了一些铜器、玻璃碎片等。初步将其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晋至南北朝时期(3~4世纪);第二期为南北朝时期至隋代(5~6世纪);第三期为唐代(7~10世纪)。

    [查看详细]

    08.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汾西县郝家沟一座金代纪年壁画墓。系仿木构八角形单室砖墓,叠涩八角攒尖,顶部砌藻井。墓道与墓室有墓门、甬道相连。墓室平面呈八边形,方砖铺地。棺床设在墓室中北部。墓壁分八壁,满饰彩绘,壁画保存基本完整。北壁砖雕彩绘格扇门,东北壁、西北壁分别彩绘男、女主人宴享图,东、西壁砖雕彩绘妇人启门图。东南、西南壁砖雕外框彩绘“十”字纹窗。南壁中部开甬道,两侧甬道边墨绘卷草忍冬。墓葬已被扰。出土铜簪、瓷盘各1件。收集方砖买地券1块,朱砂书写,字体潦草,券文有“大定廿二年後十一月”字样。这是晋南地区临汾以北、吕梁山东南麓山区首次发现的金代纪年壁画墓。

    [查看详细]

    08.01

    辽宁省博物馆编著《北燕冯素弗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8.01

    镇江博物馆编著《镇江京口闸遗址(印记与重塑:镇江博物馆考古报告集之三)》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8.01

    8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物局、中共临夏州委宣传部主办,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共广河县委、广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在甘肃省广河县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技史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瑞典远东博物馆、日本和歌山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菲曼斯大学等40多个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的80多位学者,以及甘肃省有关地县的文物干部,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凤凰网等各大媒体等约600人出席了开幕式大会。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围绕齐家文化的文化面貌、聚落与埋葬制度,以及对东部和西部及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齐家文化与夏(夏文化、夏王朝)的关系,齐家文化及西北地区早期青铜器与冶炼技术,齐家文化玉器研究,齐家文化环境、资源及其利用开发等议题分大会演讲与三个小组会演讲进行学术交流。会上产生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是首次举办的大型齐家文化学术会议。会后编辑出版了《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查看详细]

    08.01

    8~9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桑植县官田汉晋矿冶遗址,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汉晋时期道路、灰坑、灰沟、房址等。其中灰沟19条,纵横交错,有垂直相交和并排分布两种,有两条并排和三条并排。H5灰坑平面呈梯形,长1.2米、宽0.55米~0.8米、残深0.6米,四壁烧结。坑下部堆砌了大小不一的石块,坑底有一层厚度为3厘米~10厘米的炭屑层。推测H5可能是一座炼炉的底部。出土物中有“半两钱”“五铢钱”和“货泉”,以及少量石范、铁矿石和炼渣。官田遗址与5000米之外的朱家台铸铁场址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查看详细]

    08.01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杭州市萧山区北海塘柴塘遗存。

    [查看详细]

    08.01

    8~10月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再次发掘农安县左家山新石器时代至辽金时期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左家山下层文化、左家山上层文化和辽金时期三个阶段的遗存。

    [查看详细]

    08.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发掘洛南县柏峪寺乡河口村古代绿松石采矿遗址。

    [查看详细]

    08.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梨树县偏脸城城址。城址依山势修筑,平面呈平行四边形,周长约4318米。城墙由夯土版筑,基宽约12米,顶宽约1米。四门皆有瓮城。发掘确认偏脸城即为金代韩州城。

    [查看详细]

    08.01

    8~11月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广州市榄园岭先秦遗址,清理春秋时期墓葬51座。墓葬沿山势排列有序,多数较为狭小。随葬器物较少,多为陶豆和原始青瓷豆等,个别墓葬随葬小件青铜斧和青铜箭镞。数量最多的是M49,随葬陶、玉石器共7件。个别墓葬存在腰坑、二层台等现象。文化面貌与广州地区的增城浮扶岭、萝岗大公山等遗址的文化内涵相近。

    [查看详细]

    08.01

    8~12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信阳战国城阳城址八号。从20世纪50年代起,该地区陆续发掘了8座大型楚墓,包括著名的长台关一号墓、二号墓以及七号墓。八号墓位于七号墓南部20米,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全长18.5米左右,面积127平方米左右。主室保存完好,双棺双椁。墓主人头向东,头部及全身被织物敷裹,织物纹样依然可辨。主棺暂待清理。发掘过程中在墓葬上部布设航驾天车和摄影灯阵,并架设相机及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固定多角度架设相机拍摄延时影像,完整地记录了墓葬发掘过程和现场文物保护过程。

    [查看详细]

    08.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次发掘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揭露大上清宫遗址的东部厢房,包括往年揭露的主殿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东墙基,可以判断大上清宫遗址是一个完整封闭式的道院建筑。

    [查看详细]

    08.24

    8月24~25日,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章丘市人民政府、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山东省史学会协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分会——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章丘举办。结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日程中的“史前叙事”“文化遗产与民族认同”等议题,分会主题包括:城子崖城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岳石文化与夏商文化、聚落考古与社会复杂化研究、龙山文化的发现、研究与价值评估、龙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来自国内外60多位学者在会上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具体内容涉及龙山时代早期中国的宏观新思考、海岱及周边地区考古学新发现与新解析、文化格局和聚落研究、史前遗址保护和展示、成果缤纷的多学科研究、国际视野下的对比研究、考古材料与文献阐释等方面。

    [查看详细]

    08.27

    8月27~29日,配合由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广播电视台、上海市博物馆等14家机构联合主办的“三湘四水集萃: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铜器展”,湖南省博物馆召开了“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加州大学等30余家国内外机构的8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27位代表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论文内容涵盖了青铜礼仪、祭祀、纹饰、铭文、地域特征、族属、来源、演变、风格、工艺、断代以及收藏等各方面,既从宏观层面将湖南商周青铜器放到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中去探讨,也不乏就某一类器物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9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发掘枣阳郭家庙东周墓地。在郭家庙、曹门湾两片墓区墓葬相对集中的三个区域清理墓葬88座、车马坑1个,出土文物1607件,其中青铜器873件(套)、玉器510件、陶器192件、漆木器25件。铜礼器26件,有鼎、壶、簠、盘、匜,大型编钟一套十件。发掘工作至2016年1月。

    [查看详细]

    09.0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自2014年9月以来在往年全面勘探的基础上发掘灵寿故城遗址。在遗址中北部发掘面积525平方米,明确故城遗址以西汉至东汉初年遗存为主,最早的遗存为战国晚期,这也可能是故城城址的始建年代。战国晚期可能为中山古城遗址的军事防御城堡,汉代可能为灵寿县城。

    [查看详细]

    09.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5月以来发掘长兴县南宋韩杕及东平郡主合葬墓。该墓墓园占地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发现有拜台、墓祠、神道、泮池和石像生残件若干。韩杕为韩世忠之孙,韩彦直之仲子,官至中奉大夫、赐三品服,韩杕生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于嘉定三年(1210)。东平郡主为宋孝宗时期永王赵居广之女,生年不详,卒于嘉泰三年(1203)。

    [查看详细]

    09.01

    9~10月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张家川石峡口第1地点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面积约3平方米,发现火塘1处、灰堆1处,其周围分布较多的烧骨及石制品。出土石制品370余件,动物化石200余件,以及较多的碎骨和石质碎屑等。以往14C测年测定的遗址年代,距今1.8万~1.7万年,处于寒冷的末次冰盛期(LGM)末期。

    [查看详细]

    09.01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青铜峡市鸽子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第10地点、第15地点。第10地点有较多的灰烬、火塘、灶等遗迹现象,出土遗物3700余件。第15地点出土土石制品及炭样标本250多件,其中在第②层与第③层之间出土的一件经打制且磨光的石斧毛坯。鸽子山遗址的年代,正处于旧石器向新石器人类文化的过渡期。

    [查看详细]

    09.01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楚雄州博物馆开展姚安姚州都督府遗址调查。遗址位于山坡上,发现城墙及马面、错墙城门、两处建筑遗存,遗址内地表有零星南诏有字瓦,特征均与大理坝子南诏诸城址相同,属南诏时期。为研究唐王朝与南诏两次“天宝战争”,以及唐王朝与南诏的从友转敌等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查看详细]

    09.0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再次发掘隆尧县唐祖陵以及位于唐祖陵外垣东侧陵园附属建筑光业寺遗址。发现一座唐代早期的砖瓦窑,窑室内出土唐代白瓷片及沟纹砖的残块,推测该窑和兴建唐祖陵有关。

    [查看详细]

    09.01

    9~11月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兴海县南坎沿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面积25平方米,出土一批陶器与细石器,主要为宗日文化,还见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因素。

    [查看详细]

    09.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集安市霸王朝高句丽山城。山城北高南低,形若簸箕,平面略呈梯形,东壁长299米,南壁长238.7米,西壁长422.8米,北壁长269.5米,全长1230米,面积69438平方米。

    [查看详细]

    09.01

    9~12月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试掘宁波北仑大榭(2008年曾定名为“东岳宫遗址”)海岛遗址,发现良渚文化早、中期遗存,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宁绍平原与舟山群岛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和人群迁徙。

    [查看详细]

    09.01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发掘田东利老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灰坑10个、沟1条、墓葬3座,以及大量石器、陶器标本。大部分坑内发现有大量石铲残片。该遗址是截至2015年百色盆地范围内发现的唯一一处较为明确的石铲类遗存。

    [查看详细]

    09.0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发掘肃北马鬃山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清理房屋16座、灰坑8个、柱洞1个、石料堆积15个。出土器物300余件(组),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玉料、朽木、骨器、兽骨等。玉料以透闪石为主,多青玉、糖色玉,少量为白色,部分局部磨光,部分有火烧痕迹,有少量戈壁料。铜器以箭镞为主。铁器有铁镞、铁矛头及铁剑、铁工具残块等,并发现铜铁复合器残块。新发现敦煌旱峡玉矿遗址,位于敦煌市东三危山后山东南部,面积300万平方米。调查确认成玉矿脉三条,基本顺山体走向呈东西向分布,各类遗迹沿矿脉分布于山体的南北两侧。发现矿坑、矿沟、岗哨、房址、选料区等地表遗迹145处。地表遗物主要为玉料、石器和陶器、铁器碎块等。陶器均为夹砂红陶片,手制,多素面,部分器耳饰“Ⅹ”形纹,口沿饰戳印纹呈花边状,为骟马文化类型陶片,年代约在公元前一千纪内。

    [查看详细]

    09.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勘探、测绘淳化甘泉宫遗址,完成了甘泉宫遗址8平方千米范围的无人机拍摄及2平方千米1∶2000地形图测量,普探面积40万平方米、重点勘探面积10万平方米。发现围绕一号、二号墩台(通天台)分布的5处大型建筑遗址以及多处遗迹现象,包含夯土基址150处、柱础石177个、石砌基址6处、踩踏面4处、鹅卵石散水3处等。探明西城城址平面近方形,方向2°,东西残长637米、南北宽639米、墙体宽5米~7米,三面城墙上发现马面11处。在西城内曾发现长生未央、未字、云纹残瓦当,外细绳纹、内布纹、中麻点纹板瓦,筒瓦、回字纹铺地砖残片,推测西城为西汉时期。外围调查,在小池村夯墙遗址的西北、西南、正南采集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陶鼎、釜、茧形壶、喇叭口罐、缶等30余件,十余件陶器戳印“云市”“云亭”文字,进一步确证秦汉云阳县城位于甘泉宫遗址附近。

    [查看详细]

    09.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曲靖市师宗县大园子战国秦汉时期墓地。发掘面积约135平方米,清理墓葬160余座。随葬品有铜剑、戈、矛、锛、锄、削刀、镯、扣饰、铃、发簪、泡饰、珠子及夹状片饰等,透闪石玉和玛瑙等制成的装饰品,少量木镯和珠子等,陶器仅见纺轮。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的风格,与滇池地区的滇文化、曲靖盆地的八塔台文化以及泸西石洞村和大逸圃等墓地均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地方特色浓厚,可能是西南夷中某一古国或部族的公共墓地。其为探寻历史上的漏卧古国提供线索。

    [查看详细]

    09.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洛阳市瀍河西岸古谷水河道与夯土遗迹以及隋唐宋时期32座砖瓦窑址与作坊遗迹。河道内大面积夯土遗迹很可能为水利设施遗存,与千金堨或九龙池等水利设施有一定关系。隋唐时期窑址共17座,基本呈“一”字形排列。窑址平面呈“马蹄形”。其中北部8座窑址位于河道内夯土的二级台地上。宋代窑址共15座,平面呈曲尺形分布,南北向10座,位于河道内夯土的遗存的一级台地上;东西向3座,开挖于河道边缘生土。窑址平面形状均呈圆形。砖瓦窑遗址内出土部分砖上戳印有“官”字。该处烧窑遗址应为隋唐及宋代瀍河流域营建和修缮东都洛阳城大型官营窑厂的一部分。

    [查看详细]
  • 10月

    10.01

    10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址。在遗址台地南缘中部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发现龙山文化城墙、岳石文化城墙,岳石文化夯土基址南端边缘及东周道路等遗迹。由此可以勾勒出龙山文化城址的大体范围,即大致与现存台地范围相当。发掘工作至2016年1月。

    [查看详细]

    10.0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岳阳市考古所发掘岳阳市古罗城战国至六朝城址,发现古罗城遗址存在大小两座。大城城墙的年代不早于春秋晚期,可能是战国时期楚国在大规模开发南方的过程中所建设的一座县城。小城城墙应不早于六朝时期。古罗城遗址应当是秦至隋代以前的罗县县城。发掘工作至2016年1月。

    [查看详细]

    10.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自2014年10月以来发掘西安市长安区大兆郭庄墓葬区内M2、M3两座墓。M1为2014年10月结束发掘的唐韩休夫妇合葬墓。M2位于M1北约20米,西南邻M3约25米。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双室土洞墓,平面呈“中”字形,坐北面南,总长42.2米,墓底距现地表9.55米。由斜坡墓道、4个过洞、4个天井、甬道、砖封门、前室、后室、壁龛组成。前室置随葬品共166件(组),有镇墓兽、武士俑、骑马俑、仓灶、铜药具、墓志等。在其东、西两壁以红彩绘壁画,顶部绘星象图。后室发现木棺痕迹,属同棺合葬。据墓志可知,墓主夫妇为茹茹骠骑大将军乞伏孝达和吐谷浑晖华公主,公主葬于西魏大统七年(541)。M3东距M2约20米,东南邻M1约20米。为带天井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北面南,南北长23.2米。由墓道、1个过洞、1个天井、甬道、墓室构成。墓室东侧置随葬品共101件(组),有武士俑、镇墓兽、陶碓、仓灶、牛车、砖墓志等。棺木紧贴西壁放置,墓主为仰身直肢葬。据墓志记载,墓主为金城乞伏永寿夫人临洮郡君。推测葬于北周建德年间。

    [查看详细]

    10.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9月以来发掘慈溪市上林湖越窑荷花芯窑址。发掘面积近1200平方米,清理唐、五代、北宋诸时期丰富的地层堆积,揭露了包括房址、贮泥池、辘轳坑、釉料缸、道路和匣钵挡墙等在内的各种遗迹现象。以两条窑炉之间平坦开阔地带的遗迹现象最为丰富。其中五代瓷质匣钵,胎质细腻,胎色灰白,与瓷器的胎十分接近;瓷器产品主要有玉环底碗、盘、执壶等。器物装饰基本为素面。少量器物胎釉质量极佳,胎质极细腻,釉色天青,釉面莹润,属于秘色瓷类型。这是唐宋时期越窑制作作坊址的首次大规模发掘。

    [查看详细]

    10.01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掘桂平弩滩明代巡检司城址,发掘面积约5100平方米,基本廓清城址的结构、布局、周围附属设施等情况。城址平面呈长方形,方向332°,面积约19400平方米。城内发现道路2条、房址30座、作坊1处、沟62条、水井2口、灰坑106个、地面13处。城址西北角发现一处铁器锻冶作坊,发现锻冶炉(Z1~Z5)五座。城址修筑可能与“嘉靖十五年藤峡以北瑶酋侯胜海居弩滩为乱”有关。发掘工作至2016年1月。这是全国首次对明代巡检司遗址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

    [查看详细]

    10.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郑州汉墓》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扬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1999~2013年)(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九十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0.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凌源小喇嘛沟辽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0.01

    黄骅市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著《2000年黄骅市海丰镇遗址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0.01

    10~11月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发掘西昌市沙坪站遗址,发现西周时期的8座房址、1条灰沟、2个灰坑。依据质谱加速器14C测年,该期遗存年代范围为公元前1000~前800年。该遗址为该地区西周时期遗存的首次发现。此次还发现南宋大理国时期遗存。

    [查看详细]

    10.01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试掘上林县智城唐代城址。城址包括东西相距4.5千米的两处唐代遗存:东为“智城垌古城垌遗址”,西为“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城址由内城、外城、护城河等部分组成。

    [查看详细]

    10.0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绥滨县奥里米辽金时期城址。

    [查看详细]

    10.01

    10~12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泰安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大汶口文化房址3座、灰坑十余个,龙山文化的房址1座、灰坑20余个。

    [查看详细]

    10.01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发掘新津县宝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宝墩城址内城田角林西南发掘面积约1200平方米,发现宝墩文化一期的一些房址与分布在房址周围同时期的十余座墓葬,以及打破一期房址的数座宝墩文化二期土坑墓。

    [查看详细]

    10.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发现东周时期的冶炼堆积和商代的房屋基址、灰坑等。

    [查看详细]

    10.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上虞凤凰山三国至西晋窑址,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揭露窑炉一处,为长条形斜坡状龙窑,保存较为完整,包括火膛、窑床、窑尾等完整的结构。出土大量高质量的成熟青瓷器。凤凰山窑址群可能反映了三国至西晋时期窑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查看详细]

    10.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隋唐洛阳城西苑遗址水利设施遗存,清理出数量较多的大型石块、密集排列的木桩和东西对称的石堤岸。其位置正处于西苑遗址区外,可能是为向西苑内引水而建。

    [查看详细]

    10.12

    10月12~14日,由内蒙古博物院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北方及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地区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中国、俄罗斯、蒙古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的学者约170人参加会议。会议分成石器时代、青铜与早期铁器时代、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理论方法与综合研究等分会场进行小组发言。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大窑旧石器遗址、白塔遗址及内蒙古博物院。

    [查看详细]
  • 11月

    11.01

    11月 南京博物院自2011年10月以来发掘兴化市蒋庄遗址,在西区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揭露良渚文化聚落一处。截至2015年共清理房址8座、灰坑110余个、墓葬278座,以及水井、灰沟等,出土玉、石、陶、骨器近1200件。蒋庄遗址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址与随葬琮、璧等玉质礼器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发现黑陶壶上带有猪形刻划文字符号以及玉璧上刻划“凸”字形祭台符号。此次发掘收获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11.0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11月以来发掘大冶铜绿山四方塘西周墓地,清理西周晚期墓葬3座、春秋时期墓葬118座,出土两周时期铜、陶、玉、铜铁矿石、石等质地文物170余件(套)。其中5座为一椁一棺墓,116座为无椁单棺或无椁无棺的小型墓。这是铜绿山四十一年来考古及中国矿冶考古中首次发现的古代矿冶生产者的墓地。墓葬区与近几年在同地段发现的洗矿尾矿堆积场、选矿场、35枚矿工脚印、冶铜场,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Ⅶ号矿体5处采矿遗址等,形成一个同时代的较为完整的铜矿采冶产业链,为研究东周时期铜矿采冶技术流程和分布空间、生产规模等拓宽了新视野。而对出土的铜炉渣、青铜器分别进行成分检测和铅同位素示踪分析,将为研究春秋时期铜绿山地区和楚国的青铜冶炼技术提供新依据。此次发掘收获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11.0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11月以来发掘宁安市渤海上京城寺庙遗址。

    [查看详细]

    11.01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自2014年10月以来发掘、调查渝中区太平门遗址。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现城门、城墙、道路、水沟、水池、井等各类遗迹33处,出土器物标本100余件,分属汉至六朝、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城门由城门楼和门洞组成。门楼仅存台基和附属台阶。门洞内平面呈“亞”字形,底部发现有三层路面。门洞中部两侧壁均发现有对称分布的门额槽孔,门洞宽4.4米~4.6米、高5.7米、进深6.3米。该城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初(约1373~1375),清代曾经过修葺。调查发现南宋至清代城墙57段约4560米,在千厮门、储奇门、南纪门新发现有疑似城门和瓮城遗址的迹象。据乾隆《巴县志》记载,明洪武初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因旧址砌石为城,设有九开八闭17座城门,城墙周长2666丈7尺约8720米。保存至今的仅余通远门、东水门及近年确认的人和门、太平门及长约4560米的城墙,基本能复原重庆明清古城的格局,印证《巴县志》《重庆府志》等史书对重庆城墙的记载。

    [查看详细]

    11.0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鹤峰县容美土司南府遗址,调查面积约4万平方米,勘探面积约12000平方米。遗址整体保存较好,遗迹多暴露在地表,少数浅埋于地下0.2米~0.8米处。桥梁、道路等部分遗迹单位至今仍在使用;发现桥梁6座,建筑群1处(行署区),寺庙遗迹1座(张桓侯庙),洞穴1处(燕喜洞),道路6条,墓地2处(1处非土司时期)。尚有环壕和九峰读书台两处遗迹未进行清理。调查工作至2016年1月。

    [查看详细]

    11.01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景德镇御窑遗址。揭露制瓷作坊1座、墙基4个、房址2座、路面2条、辘轳坑2个等,还发现一座晒架塘。出土一批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御窑瓷器、窑具、颜料、建筑构件等。发掘表明晚清至民国这一时期,御窑厂的窑业生产从未停止。发掘工作至2016年1月。

    [查看详细]

    11.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宁市博物馆编著《小兜里》(全二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安阳殷墟戚家庄东商代墓地发掘报告》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羊草庄汉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11~12月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配合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发掘龙州县大湾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发掘面积32平方米,发现红烧土遗迹、灰坑和墓葬,出土遗物700多件,以石器为主,少量蚌器。文化面貌与左江流域其他贝丘遗址的接近,推测遗址年代在距今6000年左右。

    [查看详细]

    11.01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发掘江北区汪家院子汉代墓地,清理砖室墓3座,平面均呈“凸”字形,时代为东汉中晚期。其中M1甬道保存情况较好,出土了陶罐、锺、案、耳杯、狗、猪、鸡、人物侍俑、铜耳杯、钱币以及铁釜等40余件随葬品。清理西汉晚期土坑墓1座。这是近年来重庆主城区发现的汉代墓葬,为探讨巴郡北府城的有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查看详细]

    11.01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发掘江津区白坪村东汉墓群。20余座崖墓围绕山体呈一列分布,坐北朝南。清理了3座,均为单室崖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4部分组成。出土画像石棺、陶棺等葬具,以及随葬品近百件(套)。该墓群崖墓数量多、排列有序,应是一处经过布局的家族墓地。石棺与崖棺同处一墓是同室合葬的例证。

    [查看详细]

    11.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咸阳张闫一座东汉墓及两座北周墓。两座北周墓相邻较近,均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带一过洞、一天井。出土器物有镇墓类俑、铠甲俑、仪仗俑、侍从俑及牛车,还有模拟家居生活的陶塑动物及灶、井等明器。志文载,一座墓墓主为北周许诞,出生将门世家,担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因军功赐鲜卑姓氏去今氏;另一座墓墓主为许诞母亲,河南洛阳人,86岁卒于长安,葬于渭之北中乡。

    [查看详细]

    11.01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杭州植物园桃源岭一座南宋墓。墓志详细记载了墓主陈氏的有关信息,陈氏祖籍南京,其丈夫为王洌,官至武翼大夫,墓主逝于南宋嘉定三年,即公元1210年,终年79岁。

    [查看详细]

    11.01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大沽口海域水下调查,在大沽沙古航道近岸区域及其南侧的独流减河河口发现疑似沉船点遗址五处,分别为疑点C、D1、D2、E、F点。其中疑点E为通过陆地调查线索扫测出的新发现沉船点,铁质船体,初步命名为大港一号沉船遗址;C点可能为近当代运沙船;F点疑似为木质沉船。

    [查看详细]

    11.07

    11月7~9日,由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承办,信阳市文物管理局、信阳市博物馆、城阳城址博物馆协办的“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十四次年会”在河南省信阳市召开,来自北京、湖北、安徽、湖南等11个省市地区70多家机构的18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78篇,汇编为《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十四次年会论文集》,举行9场楚文化考古新发现学术报告,涉及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湖南株洲茶陵晓塘古城及周边墓地、河南方城楚长城遗址、湖北荆州纪南城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墓地、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以及湖南蓝山五里坪墓地等,并就楚文化考古新发现、楚文化综合研究、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等方面分三组开展专题学术讨论。

    [查看详细]
  • 12月

    12.01

    12月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4年3月以来发掘栾川龙泉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面积20平方米,堆积最厚约3.85米。发现3处疑似用火遗迹,出土石制品、动物化石和疑似骨器等标本共8500多件。

    [查看详细]

    12.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11月以来发掘樟树市国字山遗址一座战国墓(M3)。在筑卫城附近,可能与筑卫城有关系。

    [查看详细]

    12.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阳陵博物馆自2014年4月以来发掘汉阳陵东区陪葬墓园中的一座外藏坑。外藏坑位于一座陪葬墓的墓道内,坑内有大型木椁两具。出土器物多数与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中的出土器物一致,属于皇帝特赐之物,由此可见外藏坑所属墓葬墓主人地位之显赫。

    [查看详细]

    12.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馆自2011年4月以来发掘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海昏侯刘贺墓园占地4.6万平方米,由园墙、门、门阙、两座主墓和七座祔葬墓、寝、祠堂及园寺吏舍等建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刘贺墓和侯夫人两座主墓位于墓园最高亢中心、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台之上,同茔异穴,两墓前分别建有各自的寝,共用一座祠堂。其东、北两侧为七座祔葬的家族成员墓,每座祔葬墓前均有寝。海昏侯刘贺墓由主椁室、过道、回廊形藏椁和甬道构成。墓葬西侧一座车马陪葬坑,出土安车5辆,马匹20匹,青铜车马器3000余件。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竹简、木牍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中5000枚竹简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等部分。近百版木牍包括属遣策类的签牌和奏牍。出土的重要文物还有: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两辆偶乐车与实用安车;带有“昌邑食官”“籍田”等文字的青铜鼎、灯,“南昌”青铜豆形灯座;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478枚马蹄金和麟趾金、金板等;大量工艺精湛的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如车马器、乐器、博山炉、连枝灯、雁鱼灯、鼎、染炉、火锅、蒸馏器、铜镜、铜镇等;玉器有透雕龙、虎、凤纹饰的韘形佩、玉璧、玉环、玉剑具、组玉佩、玉耳杯、玉印等;图案精美的漆器,如绘制孔子及其弟子画像和记载他们生平的漆屏风、围棋盘、耳杯、扣银边的漆盘、贴金片的漆奁、漆樽、镶玉石和玛瑙的几案等。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12.0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平度市即墨故城汉代城址。

    [查看详细]

    12.0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配合敦煌飞机场扩建而再次发掘敦煌市佛爷庙湾魏晋及隋唐墓群。清理墓葬172座,以西晋五凉时期为主,其中纪年曹魏墓1座(年号为正元二年、甘露二年)、纪年隋墓1座。发掘工作至2016年2月。

    [查看详细]

    12.0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掘定州塔宣村金代僧人合葬墓,系一座古塔的地宫。

    [查看详细]

    12.01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2013年11月28日以来保护发掘广东“南海Ⅰ号”,清理完成回填堆积和晚期海泥淤积,显露了沉船左右舷板、水线甲板、隔舱板、舵承孔、船中桅托梁、甲板、船壳板、底板和小隔板,船板搭接等部分造船工艺比较明确。为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该船满载货物,沉没于海底。货物以瓷器、铁器为主,有较多钱币,还出土大量戒指、手镯、臂钏、项链等金饰品,还有金页、玉件、银铤、漆器等非贸易品。铜钱中最晚年号为南宋宋高宗时期(1131~1162)的“绍兴元宝”款。推测该沉船应属南宋中晚期。

    [查看详细]

    12.01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3年4月以来发掘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宋至明代墓地,清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3座,除M1(杨烈墓)外,M2(杨铿墓)和M3(杨价墓)均系新发现。杨价夫妇墓未遭盗掘,是一座带墓道、双室并列的大型土坑木椁墓。两墓室大小相同,单个墓室平面呈“甲”字形,中间有生土隔梁。槨室位于墓室正中,平面呈长方形。棺椁之间目前已经出土随葬器物80余件。女室头箱出土金银器7件,男室头箱出土31件金银器和1件玉器(单耳杯)。杨价墓女棺和男椁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室内清理。

    [查看详细]

    12.01

    《中国城市考古学论集(徐苹芳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编著《襄汾陶寺:1978~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五十五号)全五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门市博物馆编著《天门龙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湘阴青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福建博物院、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编著《昙石山遗址:福建省昙石山遗址1954~2004年发掘报告》由海峡书局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镇江博物馆编著《镇江台形遗址(印记与重塑:镇江博物馆考古报告集之四)》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著《新绛孝陵陶窑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衢州博物馆编著《衢州汉墓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绵阳市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绵阳崖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顺陵文物管理所编著《唐顺陵》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青龙寺与西明寺》(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九十一号)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苏黎世大学东亚美术史系、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编著《临朐白龙寺遗址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白城永平辽金遗址2009~2010年度发掘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临安市文物馆编著《临安洪起畏夫妇合葬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编著《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12

    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临汾市政府主办了“《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暨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学术研讨会”,高炜代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的作者在会上汇报了报告编写的心路历程。

    [查看详细]

    12.14

    12月14~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在上海举行。时任上海市市长杨雄、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开幕式上授予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教授伦福儒勋爵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会议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报告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与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奖的主要成果,第二部分进行世界考古学主题论坛演讲,第三部分进行分组演讲与讨论。在晚上还安排了三场公众考古讲座。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市自然博物馆。

    [查看详细]

    12.19

    12月19~2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天门市文体新广局、天门市文物局、天门市博物馆承办的“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60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天门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30多家文物考古研究机构、10多所大学文博考古院系等单位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34位代表在会议宣读了论文,内容涉及石家河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过程及其在中华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石家河为代表的江汉地区与周边考古学文化区的关联与互动,早期城址的空间分布、功能结构及其形成的背景与过程,玉器造型的解读及其反映的文化传承与交流,遗址群周边地区农业生态格局,以及屈家岭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多个方面。

    [查看详细]

    12.24

    12月24~25日,由中华玉文化中心主办,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中华玉文化中心第五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市良渚举行。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台北“故宫博物院”等30家考古科研机构、文博单位近70位学者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玉文化”主题展开学术交流。有31位学者从单件玉器的个性到整个时代玉器的共性,从纵向、横向不同对比角度出发,围绕九连墩出土玉器、东周时期玉器设计理念、艺术风格和使用功能,以及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玉器内涵等做了主题演讲。

    [查看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