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117.137.64,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中国哲学年鉴1985卷

 

出版单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5-08 字数(千字): 677
I S S N
2197·1007
点 击 量
8016
其他卷次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4 1983 1982
关键词

哲学

学报

社会科学

哲学思想

哲学史

美学

马克思

毛泽东

哲学研究

学刊

辩证法

分类
  • 目录浏览

  • 热门文献

  • 会议活动

  • 大 事 记

  • 图表荟萃

  • 图 书

  • 人 物

  • 机 构

  • 最佳论文

1984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29条信息

  • 1月

    01.14

    1984年1月14日~3月12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德国研究会学术交流协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陈世夫赴西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学术访问的主题是关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学说。他以《形而上学还是辩证法》一文与德方教授的论文进行交流,并就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讨论。访德期间,他还对西德大学哲学系开设黑格尔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考察。

    [查看详细]
  • 2月

    0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3月

    03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4月

    04.09

    1984年4月9日~5月8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互换高级学者的协定,美国密执安大学哲学系卡尔·科恩(Carl Cohen)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邀请,来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科恩教授讲学的主要内容是西方伦理学和道德问题,同时就当代西方、美国的伦理学说和流派;美国社会比较突出的道德问题,如医学、科学实验、法律、种族等方面的道德争论;西方当前婚姻家庭与性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多次专题讲演,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部分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 访华期间,科恩教授访问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拜会了周辅成教授,并与该教研室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座谈。科恩教授还到中国政法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离开北京后,他还先后到兰州、成都、上海、昆明、西安等地进行了学术访问。

    [查看详细]

    04.11

    1984年4月11日 美国坦波尔大学宗教学系教授斯维德勒(Leonard Swidller)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做了《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的报告,着重介绍了当前美国天主教对话派的观点。斯维德勒本人即是这一教派的主要代表。

    [查看详细]

    04.15

    1984年4月中旬~7月上旬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洪谦教授应邀到英国牛津大学王后学院讲学。在此期间,他参加了麦金内斯博士主持的牛津大学王后学院哲学系博士、硕士研究生讨论班关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讲授和讨论工作,并多次参加英国科学院哲学组在牛津大学举行的哲学讨论会和牛津大学哲学学会讨论会。 在英国讲学期间,洪谦教授赴奥地利参加了6月7日在维也纳大学评议厅举行的典礼,庆祝洪谦教授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50周年,并由维也纳大学根本学术总体学院院长马德尔教授(J.Mader)主持,授予洪谦教授荣誉博士学位证书。 1984年7月12日,在英国的讲学活动结束以后,洪谦教授再度应邀到奥地利,访问了格纳兹大学。访奥期间,洪谦教授还应奥地利维特根斯坦学会会长许布纳尔博士(A.Hübner)之邀,在基西堡(Kirchburg)逗留一周,参加了即将召开的国际维特根斯坦讨论会的筹备和论文评选工作。

    [查看详细]
  • 5月

    05.01

    1984年5月~8月初 东北师大政治系讲师、吉林省美学学会副理事长曲戈,应奥地利对华友好及文化关系促进会的邀请,在维也纳等地参加了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与奥地利合办的“中国文化研习会”的讲学活动。他讲授了两个专题:《中国古代美学特色——与西方美学比较谈》和《鲁迅的美学思想》。他在讲学时配以幻灯,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他还应邀到维也纳大学汉学系座谈。

    [查看详细]

    05.01

    1984年5月1日和5月8日 法国哲学博士罗莱士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做了题为《现代法国哲学》的专题讲座。他主要介绍了当代法国哲学中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阐述了自己对这些流派的见解。

    [查看详细]

    05.11

    1984年5月11日~6月29日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邀请,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哲学系讲师安托尼·格雷林(Anthoney Grayling)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一系列专题学术报告。他的讲演内容主要有:1.分析哲学在当代的最新发展;2.分析哲学的背景和基本问题;3.当代哲学中的真理问题;4.反实在论的形而上学;5.驳怀疑主义;6.可能的世界和本质论;7.心灵的性质。

    [查看详细]

    05.14

    1984年5月14日~6月2日 应日本国际政治协会的邀请,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哲学家代表团赴日本进行了学术访问。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哲学教授韩树英率团出访,并与日本哲学界进行了学术交流。韩树英团长了解了日本当前社会思潮和哲学研究的动态,高等院校中哲学课程的设置与讲授情况,以及日本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情况。

    [查看详细]

    05.31

    1984年5月31日~6月21日 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教授,应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邀请,到该系做短期学术访问。访问期间,他以“因果性是物理的吗?”和“哥德尔定理的一个新的证明”为题,在北京大学做了四次学术讲演和两次专题讨论。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的部分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哲学工作者参加了报告会和座谈。普特南教授还应邀赴上海进行学术访问。

    [查看详细]
  • 6月

    06.30

    1984年6月30日~7月14日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比利时科学、哲学、文学、艺术院秘书长维尔别克(G.Verbeke)教授在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 在华期间,维尔别克教授就哲学的社会作用、西方关于人的概念、哲学和科学等专题做了学术报告。 维尔别克教授还在上海和西安进行了学术访问。在上海,维尔别克教授就中世纪人类哲学思想、宿命论以及16世纪哲学家关于人的哲学观点与争论做了学术报告。

    [查看详细]
  • 7月

    07.04

    1984年7月4~14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管士滨教授赴法国巴黎参加“狄德罗国际讨论会”。这次会议是为纪念百科全书派哲学家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由法国十八世纪学会和法国文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并得到法国政府和总统的赞助。管士滨教授应邀在大会上发言,他介绍了我国哲学界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研究成果和对狄德罗哲学的分析和评价。

    [查看详细]

    07.21

    1984年7月21日 随奥中协会理事会代表团来我国进行访问的维也纳大学哲学系教授维尔纳·加布里尔(Verner Cabriel)博士,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会见邢贲思所长,并进行了会谈。两位就中奥哲学界建立联系、进行学术交流的可能性交换了意见。

    [查看详细]
  • 8月

    08.01

    1984年8月~10月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树茂,应美国阿巴拉契亚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的邀请,赴美进行科研合作和讲学活动。他访问了该校心理系和宗教—哲学系,考察了心理实验室和科学哲学教研室,并同琼·沃尔森教授等学者共同研究了“美国大学生的梦境”这一课题。王树茂在阿巴拉契亚大学、阿什维尔大学(Ashe vill State University)、卡波赫尔大学(Chapel Hill State University)、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和罗林大学(Rollin State University)等校,就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中的某些哲学问题进行了讲学。

    [查看详细]

    08.25

    1984年8月25日 84岁高龄的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社会主义》的学术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汝信副院长、研究生院温济泽院长、哲学研究所邢贲思所长以及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院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近20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报告会。

    [查看详细]

    08.25

    1984年8月25日 日本比较文明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室伊东俊太郎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邀请,到该所做了题为《科学性创造模式》的学术讲演。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1984年9月 美国达特默斯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玛丽·凯利在南开大学哲学系作了《美国的宗教》的报告。她着重阐述了宗教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查看详细]

    09.01

    1984年9月间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魏桥教授,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浙江分会访日代表团的成员,访问了日本。 在日本期间,魏桥教授与静冈大学教授伊原弘介、助教授今井骏等人进行了座谈。双方希望加强今后的学术交流,相互提供学术研究信息,并在适当时候安排学者互访。

    [查看详细]

    09.07

    1984年9月7日~10月2日 应北京大学校长丁石荪教授和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洪谦教授的邀请,奥地利哲学研究和哲学文献中心主任、格拉茨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哈勒(Rodolf Haller)教授来华讲学。在华期间,哈勒教授以“维特根斯坦和奥地利哲学”、“维特根斯坦是新实证主义者吗?”和“维特根斯坦和怀疑论”为题,作了三次学术报告。他从历史的角度强调指出,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们同一百多年来从布伦塔诺开始的奥地利哲学特有的传统有一定的联系,而这一传统同德国先验哲学的传统是对立的。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一百五十人次参加了报告会。会后哈勒教授同我国的部分学者进行了座谈。

    [查看详细]

    09.09

    1984年9月9~12日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堡大学中国语言和文化研究所的邀请,出席了在汉堡大学召开的新儒学的李退溪哲学思想国际讨论会。来自欧洲、亚洲、美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专家70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张立文教授以《李退溪哲学逻辑结构探析》为题,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包括:1.李退溪作为李朝的朱子学大家与中国朱子学的关系以及对朱子学的发展;2.朱子学如何经由李朝退溪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影响;3.李退溪哲学逻辑结构中理与气、太极与阴阳的关系;4.李退溪思想的主旨是“天人合一”还是“天人相分”;5.李退溪“四端七情说”的哲学考察以及与朱子“性情论”的比较;6.李退溪哲学与西洋哲学的比较以及李退溪的“格物说”、道德实践论、诗论等。张立文教授同各国学者交流了对李退溪思想的研究成果。

    [查看详细]

    09.09

    1984年9月9~23日 中央党校代表团一行四人赴联邦德国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万井容副教授随团出访。在该团访问科隆东方研究所时,万井容副教授在该所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报告,说明了哲学在我国当前四化建设中的作用。

    [查看详细]

    09.21

    1984年9月21日~10月14日 受日本学术振兴会派遣并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社会科学科长、国际关系论课程主任、东京大学哲学教授谷 378 392 乔四郎来华进行学术访问。他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马克思的辩证法问题》、《近代思想的基本结构》和《近代日本对于欧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等为题,进行了多次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哲学研究所所长邢贲思教授、所内各方面专家、研究员等会见了谷 378 392 教授,并与他就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日本近代思想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谷 378 392 教授还访问了北京哲学协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学术机构,并拜会了杭州大学严群教授。

    [查看详细]

    09.28

    1984年9月28日~10月3日 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费希特全集》总主编莱因哈特·劳特(Reinhart Lauth)先生,在赴日本讲学途中应邀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哲学研究所所长邢贲思会见并宴请了劳特教授。劳特教授在京逗留期间为哲学研究所和北京一些高等院校的哲学工作者作了题为《费希特哲学体系中.历史概念的地位》的学术报告,并与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一些著名学者进行了座谈。 劳特教授还将自己珍藏30年之久的羊皮质梵文经文一卷,作为珍贵的礼物赠送给哲学研究所。

    [查看详细]
  • 10月

    10.10

    1984年10月10~1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任继愈、吴晓铃、巫白慧一行三人应邀赴印度出席了在新德里科学会堂举行的第一届佛教和民族文化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学者和宗教方面的专家及印度本国学者共400余人。 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贺词,在会议期间她还两次接见了三位与会的中国学者。 中国学者参加了四个分组中的“佛教哲学”组和“佛教文学”组的学术活动。巫白慧任龙树哲学讨论会的主席,并在会上以《龙树哲学的核心》为题作了发言。

    [查看详细]

    10.10

    1984年10月10~20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波莫那学院哲学系系主任弗里德里克·桑塔克(Frederick Sontag)教授应南京大学哲学系之邀到该校讲学。 桑塔克教授的讲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今日美国哲学的形势;2.基尔凯戈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桑塔克教授离宁后应邀顺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师生作了题为《基尔凯戈尔的哲学思想与著作》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查看详细]

    10.21

    1984年10月21~2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杂志常务编委、副编审章士嵘赴法国巴黎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关于狄德罗和达兰贝尔的〈百科全书〉的影响和启蒙时期哲学的历史意义》的讨论会。1984年是百科全书派哲学家狄德罗逝世200周年。在这次纪念讨论会上,章士嵘提交了题为《狄德罗与〈百科全书〉》的论文,并就此做了大会发言。

    [查看详细]

    10.29

    1984年10月29日~11月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邱仁宗赴希腊雅典出席了世界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召开的《卫生政策、伦理学和人的价值》国际讨论会。来自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邱仁宗副研究员在分组会和全体会议上分别做了《低体重儿和一个孩子的家庭》和《公共政策和人的价值的交叉》两个学术报告。

    [查看详细]
  • 11月

    11.29

    11月29日~12月19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H.)学术交流协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考察团一行四人对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主要考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化和对人文主义的研究状况。代表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任团长,成员有哲学所所长邢贲思、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李泽厚和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田时纲。在意期间,代表团先后访问了罗马大学、国家文艺复兴研究所、比萨师范学院、帕多瓦大学、那不勒斯大学、东方大学、维柯研究中心、意大利哲学研究所、葛兰西学院和拉泰尔札出版社(意大利最大的学术著作出版机构)。这是我国哲学家首次到意大利进行学术访问。代表团成员们了解到,在人文主义研究方面,意大利学术界除了在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外,还强调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联系,而反对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绝然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受到重视,多卷本《米开朗基罗通信集》已经出版,《乔尔丹诺·布鲁诺全集》和《托马斯·康帕内拉全集》的编辑出版工作正在进行。另外,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的影响之深远,意共和左派在学术界力量之强,以及意共学者的工作精神和学风,也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查看详细]
  • 12月

    12.09

    1984年12月9~14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查汝强,应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主席玛西尼教授的邀请,赴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参加了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第八届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从文化角度探讨和平的未来”。参加会议的有30多个国家的136位代表。 查汝强在会上作了题为“世界经济与和平”的发言。会议期间,他还接受了哥斯达黎加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对全拉丁美洲听众谈了他对会议所探讨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查看详细]
  • 1983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29条信息

    • 1月

      01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2月

      0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3月

      03.30

      1983年3月30日~1984年7月 美国马里兰州圣玛丽学院哲学教授亨利·罗思文(Herry Rosemont)应邀到上海复旦大学外语系和哲学系从事为期一年半的讲学活动。从1983年3月起,他为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和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在授课中,罗斯文教授还详细介绍了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机构、刊物和重要学术活动等情况。

      [查看详细]
    • 4月

      04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5月

      05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6月

      06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7月

      07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8月

      08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9月

      09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0月

      10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1月

      11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2月

      1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